「蜂」景這邊獨好

2020-08-18 大美獨山

在獨山當地的蜂蜜產業中,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地方品牌,以其純天然、原生態的優良品質贏得了人們的信任和青睞,這就是產自影山鎮翁臺村深溝原始森林裡具有獨特「蜂」味的「老劉伯土蜂蜜」。近日,循著這縷醉美「蜂」韻,筆者走進深溝原始森林,來到老劉伯的深山蜂場,追尋他那青山綠水間的別樣「蜂」情,記錄下他清風陽光裡的甜蜜「蜂」景。

返鄉創業 迎來一路「蜂」華

神秘古樸的翁臺深溝原始森林,高山流水,雲蒸霞蔚,林木崢嶸,翠黛如海。

一條柏油路,潔淨舒緩,沿著深溝的谷底,在林蔭下逶迤前行。行至山谷最深處,道旁一面「老劉伯土蜂蜜」的旗幡迎風飄展。不遠處的林間閃現出一棟兩層小屋,一塊「獨山縣老劉伯蜜蜂養殖場」的牌子被樹蔭映得茵綠。屋後樹下空地,座座蜂房鱗次櫛比,縷縷蜂聲隱約可聞,只見一位老伯戴著防蜂帽,小心揭開一座蜂房,取出一張巢脾,仔細查看蜂群情況。

養蜂人名叫劉厚發,翁臺村場壩組人,雖然60多歲了,但身板結實,手腳靈活,聲音洪亮,一臉樸實淳厚。

見到客人來訪,老劉伯取出新鮮蜂蜜,泡上幾杯蜂蜜水,在清風蟬鳴中談笑「蜂」生,說起了他的養蜂故事。

劉厚發還是年輕小夥時,由於翁臺一帶地理環境惡劣,來往交通不便,生產生活條件落後,1989年,劉厚發和妻子選擇外出打工謀生。

期間,劉厚發夫妻先是在一家種植場裡做了幾年的花木種植,後來輾轉到一家養殖場裡做養殖管理,雖然艱辛備至,家裡依然貧困,但總算有了點收入,支撐著一兒一女順利完成了學業,並擁有了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徹底改變了這個家庭的命運。同時,劉厚發利用在養殖場打工的機會,留心向場裡的養蜂人學習現代養蜂技術。小時候就對翁臺一帶傳統養蜂模式有所了解的劉厚發,憑著勤於鑽研和刻苦學習,幾年下來逐漸掌握了不少關於蜜蜂養殖的關鍵要領。

2008年,已經50來歲的劉厚發夫婦決心結束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活,打算憑藉學到的養蜂技術回鄉創業,利用翁臺一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發展蜜蜂養殖。2009年,劉厚發建起了養殖場,他從原始森林裡收集到的20窩土蜂開始,經過三年多努力培育,迅速發展到了200來箱的養殖規模,土蜜生意做得「蜂」生水起,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最近兩年,養殖場又由一個變成了兩個,收入更加穩定,一家人的生活過得豐盈而安穩,迎來了一路「蜂」華的甜美日子。

看著林間飛舞的一隻只小蜜蜂,劉厚發頗為動情地說:「感謝這些可愛的小精靈,讓我一家過上了好日子!」

鑄造品牌 描出一片「蜂」景

酒好不怕巷子深,蜜香無懼山路遠!

深溝景區莽莽蒼蒼的數萬畝原始森林,植被豐富,生物多樣,有著十分完備的生態系統,是一個巨大的天然優質蜜源場,特別是遍布林區的五倍子、木姜、獼猴桃、蕎麥等野生花木,更是生產綠色蜂蜜的優質蜜源。劉厚發認為,必須充分發揮這一獨特地緣優勢,堅守生態底線,形成品牌優勢,保持土蜂蜜的原生「土味」,讓這一產品走得更遠。

曾有人說,劉厚發的土蜂蜜雖然品質優良,但產量相對偏低,建議他更換蜂種,提高蜂蜜產量。但劉厚發不為所動,堅持飼養當地土蜂。劉厚發說,深溝土蜂屬中華蜂,具有採集力強、利用率高、採蜜期長、適應性和抗病能力強等天然優勢,較適宜於貴州山區定點飼養,產出的蜂蜜品種多樣,質量上乘,深受市場歡迎,而且對於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和促進林區生態平衡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歷經多年發展,「老劉伯土蜂蜜」和「老劉伯蜜蜂養殖場」很快引起了一些專門研究機構的關注和重視。2015年,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多批專家聞「蜂」而來,多次到深溝進行科學考察,並於同年6月將劉厚發的養殖場列為該院的中蜂飼養試驗蜂場,長期開展基於中蜂養殖的不同箱型飼養、現代農業授粉等系列專門課題研究,讓他得到了省級權威養蜂專家徐祖蔭老師的親自指導,推動著他的「甜蜜事業」不斷走上了科學化、規範化、專業化、市場化、綠色化的發展道路。

憑著原生綠色的獨特品質,2015年11月8日,「老劉伯土蜂蜜」作為地方特色產品,在黔南州建州60周年北京成就展上華麗展出,受到相關領導的高度讚賞。這更加堅定了劉厚發堅持綠色理念、實施生態養殖的決心:「養原生種蜂工蜂,出綠色生態好蜜,讓更多的人品嘗到這片原始森林裡的深溝『蜂』味!」

近年來,劉厚發的蜂場先後獲得縣裡頒發的「農村經濟發展示範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經營縣級龍頭企業」等榮譽稱號,他本人也被評為縣裡的「創業之星」。影山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吳龍金見證了「老劉伯蜜蜂養殖場」的從無到有和發展壯大,他說:「老劉伯能取得成功,靠的是善於研究學習和不斷總結經驗,有效保證了養殖過程的綠色環保和產品質量的天然生態!」

隨著「老劉伯土蜂蜜」在市場上贏得更多更好的聲譽,劉厚發也儼然成了當地人心目中的創業能手和「深山蜂王」。一路走來,劉厚發用他的勤勞與堅守,在這座充滿生機的原始森林裡,描繪出了一片神秘美麗的醉美「蜂」景。

引領發展 灑下一片「蜂」情

在影山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吳龍金看來,「老劉伯蜜蜂養殖場」不僅僅是一個蜂場,更是當地貧困山區立足環境資源優勢、推進發展山區特色扶貧產業的一個有益嘗試和生動縮影。

村民劉章義家住甲縫巖一帶,那裡山路崎嶇,地勢險峻,不利於耕種農作物,卻有著豐富的蜜源植物,特別適宜發展蜜蜂養殖。幾年前,劉章義看到劉厚發的蜜蜂養殖取得了成功,也萌生了養殖蜜蜂的想法。劉厚發知道後,熱情地給予了支持和鼓勵,讓劉章義到他的蜂場裡跟著學習技術,幫助他順利起步,發展到了今天的200來箱。

翁臺村翁丙組的村民劉章成曾經是個貧困戶,前兩年,他到劉厚發的蜂場裡幫工,對蜜蜂養殖產生了濃厚興趣,希望也能學著養。劉厚發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技術和經驗手把手地教給劉章成,還贈送了幾隻自己親自培育的蜂王,幫助他試著養起了好幾箱蜜蜂,並隨時上門進行具體指導。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劉章成家的蜜蜂已經發展到了幾十箱。

這時候的「老劉伯蜜蜂養殖場」,已經變成了翁臺當地的一座蜜蜂養殖培訓中心和創業示範基地,劉厚發通過贈送蜂王、分送蜂群和提供技術指導等方式帶動鄉親們發展。2017年,中國蜂產品協會會長王啉來到劉厚發的蜂場進行考察和指導,讓他受到了更大的鼓舞,也更加激發了他通過示範引領帶動更多鄉親從事蜜蜂養殖的熱情。經過近幾年來的努力,全村已有幾十戶人家先後養起了蜂蜜,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蜂蜜產業集群。劉厚發認為,一「蜂」獨秀不成蜜,萬「蜂」飛舞蜜最甜。他相信,只要大家抱團發展,擴大規模,提升質量,他們就一定能出產更多更甜的「翁臺蜂蜜」,讓這份「蜂」姿綽約的山鄉美味一路「蜂」行、「蜂」靡天下。

如何進一步把蜜蜂產業做好做強?其實,劉厚發一家人早就有了十分具體的打算和規劃。翁臺村獨特的地理環境賦予了當地茶產業強勁的發展動力,古樸神秘的臺地風光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各方遊客前來休閒旅遊。劉厚發敏銳地感覺到,翁臺村的發展之路一定是生態茶葉、天然蜂蜜、山地旅遊三位一體的整體推進和融合發展,因此,就於前些年註冊了「老深溝」商標,積極宣傳推廣「老劉伯土蜂蜜」為主打的生態綠茶、地方特色小食品等營銷項目,借「蜂」使力,乘「蜂」而上,推動更多的翁臺生態特色產品走出山門,香飄世界。

醉美雲上翁臺,「蜂」景這邊獨好。站在「蜂」起雲湧的生態蜂場裡,劉厚發懷揣著心繫家鄉、矢志有為的一片「蜂」情,意氣「蜂」發地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後記:

面對困境,主動發展,年近古稀,猶知奮進。劉厚發用刻苦勤勞、矢志向前的創業精神,描出了發家致富、追趕幸福的醉美「蜂」景,留下了引領發展、奉獻鄉裡的動人「蜂」情,展現了敢於創造、勇於拼搏的亮麗「蜂」採。劉厚發的創業故事說明,想要徹底摘掉「窮帽子」,擺脫「窮日子」,根本在於依靠自身努力和堅持不懈奮鬥,只有從思想上拔掉「窮根子」,找到適合發展的「好點子」,激發出戰勝貧困的內生動力,樹立起開創幸福的信心決心,以奮鬥姿態克服困難,以勇敢精神直面困境,幸福日子才會真正來敲門。(通訊員 李啟發)

蜜蜂在採蜜

蜂場出產的蜂蜜產品

劉厚發始終銘記各級專家的幫助和指導

蜂場被授予「縣級龍頭企業」稱號

劉厚發在查看蜂群情況

蜂場周邊環境

相關焦點

  • 紅葉楓了|這邊「楓」景獨好~
    原文標題:紅葉楓了 | 這邊楓景獨好~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上海動物園,ID:ShanghaiZoo】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快來看,這邊「楓」景不一樣哦!絕美的賞楓地當屬大草坪那兩片楓景了。草坪·楓葉流丹 層林盡染 不少遊客駐足打卡鳥區的楓景也不遜色,還更顯別致。
  • 風景這邊獨好,還看今朝
    蘆絮飛揚月半灣幾度斜陽池水潭山層層,薄霧罩水潺潺,鱗光閃蟲兒畫中飛人在景中逸情悠悠,思念長(zhang )意濃濃,路還長(Chang )驚鴻一瞥 江山如畫風景這邊獨好 ——— 寫於祖國走在偉大復興徵程,世界疫情經濟等環境中獨樹一枝,引領世界風向標的偉大時刻
  • 楓景這邊獨好
    楓景這邊獨好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0.26 星期一     據記者了解,本周日,青島新聞書畫院的40餘位知名畫家將前往紅楓林寫生,數十位攝影師也將利用他們擅長發現美的鏡頭記錄金秋張家樓最美「楓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作為 「油畫小鎮」的張家樓聘請了旅遊和園林設計專家,對園區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及技術指導,在設計之初就暗藏了多支「畫筆」,秋冬季的紅楓紅,春季的櫻花粉,夏季的藍莓藍,讓這裡成為了一座多姿多彩的魅力小鎮。
  • 詩詞「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這裡的「這邊」是哪兒?
    這句詩詞「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就是偉人的一句詞,出自《清平樂·會昌》,寫於1934年。中學階段我們都學過兩首著名的「沁園春」,早已經在其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胸懷。那麼,在這首「清平樂」當中,詩詞「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當中的「這邊」指的是「哪邊」?我們先看一下全詞的內容: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 「楓」景這邊獨好!藏不住的古楓樹林在龍泉等你
    (據麗水文旅,原標題《打卡大麗水丨「楓」景這邊獨好!藏不住的古楓樹林在這等你~》。編輯 黃彥》
  • 梅灣的秋天,風景這邊獨好
    梅灣的秋天,情意融融,風景這邊獨好。我愛這裡的秋天,更愛秋天的鄉野美景。周日下午,又是一個自由生活的時間。開著愛車,走遍縣域的山山水水,是每一個有車族的美好心願;我也是愛好旅遊的一員,乘著周日的閒暇,到洛河岸邊的梅家灣去,和這裡的人聊天談話,欣賞這裡的秋天的美景,是我的美好心願,今天終於實現這一願望了。
  • 巴中 風景這邊獨好
    巴中,風景這邊獨好,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 茶鄉的春天,這邊風景獨好
    家鄉春天的茶園,這邊風景獨好
  • 老頭山自然保護區 風景這邊獨好
    老頭山自然保護區 風景這邊獨好 2020-11-23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下陸區:風景這邊獨好
    我們的節日 國慶·縣市區看變化下陸區:風景這邊獨好 本網訊(記者 何奕海)下陸區是我市中心城區,工業老區。下陸區委書記郭波:我認為未來的下陸,是一個現代化氣息非常濃鬱的宜居宜業城區,它的特點是經濟活躍、產業發達、生活便捷、環境優美、管理智慧、活力迸發,總之一句話,風景這邊獨好,氣象此地首善。 【來源:黃石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暨陽藏綠】風景這邊獨好
    五洩鎮十四都村是浙江省傳統古村落,周氏宗祠和馬鞍山古建築(謙吉堂)是浙江省文保單位。而一到晚上,彩色燈帶流光溢彩,這景簡直令人拍手叫絕。
  • 驗客招募 | 江西這邊風景獨好
    11月26日-29日,江西這邊風景獨好活動詳情活動地點:江西省活動主題:江西這邊風景獨好活動主辦方: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 同程集團2020年11月22日公布在同程驗客公眾號、同程驗客官方微博上‍活動獎金只要你足夠優秀,賞金你來定(個人所得稅自理)江西這邊風景獨好
  • 金秋時節官灘溝景色這邊獨好
    金秋戶外健身徒步,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 平邑旅遊「風景這邊獨好」
    入夏以來,平邑旅遊人氣十足,沂蒙山龜蒙景區21℃清涼歡樂季、10元暢遊天宇自然博物館、第四屆平邑文化旅遊惠民消費季等精彩活動不斷推出,生態旅遊、康養旅遊、紅色研學等旅遊產品備受遊客青睞,多樣體驗讓遊客滿意度不斷提升,成就了平邑旅遊的「風景這邊獨好」。據平邑縣文旅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7、8月份,全縣遊客人數和旅遊總收入已恢復至去年同期8成左右。
  • 風景這邊獨好
    散景這邊獨好散文作者:苟西元7月的臨夏,驕陽似火,大巴車行駛在蘭臨公路上,到臨夏的地界時,透過車窗,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大小不等,高矮錯落,風格不同的清真寺,噢,真的是到臨夏了。滿目皆是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磚雕牆面,一棟棟錯落有致的古式建築,一件件記錄歷史的古玩藏品,讓人感受到大中華文化的博大,大西北風俗的別樣;像八坊十三巷這樣的具有民族文化、傳統文化顯著特點和亮點的新景點,必將引發新一輪中華文化尋根、尋脈、尋趣、尋樂的熱點!」天色己晚,我和倆位姑娘互相加了微信留了電話,便揮手告別。我繼續漫步在小巷裡,那一塊塊的青石板。
  • 內蒙古,風景這邊獨好
    風景這邊獨好!旅遊產品豐富多彩,內蒙古,風景這邊獨好!貼心福利送遊客近日,內蒙古昭君博物院、岱海旅遊景區、二龍什臺森林公園等景區向遊客推出半年免門票,全年不限次數旅遊惠民卡。
  • 會峰寨的風景這邊獨好
    會峰寨的風景只有「溝底這邊獨好」!冬季不建議去溝底,直接去寨子。
  • 羅平:風景這邊獨好
    依稀還記得,羅平舉辦的第一屆油菜花節,主題好像就是:風景這邊獨好。所以,在文章的標題中,我特意借用了「風景這邊獨好」這句話,追憶過往歲月!只是,今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來此欣賞油菜花的人,已經很少很少了。
  • 河源匯景九裡灣雄踞東江畫廊風景區核芯區,風景這邊獨好
    棲居於此,飽覽東江美景,盡賞秀美風景,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身於「山水畫廊」之中,怡情東江兩岸江風、竹影、漁歌、閒鶴,秀美旖旎,縱橫阡陌的田園風光如一幅幅客家鄉土氣息濃厚的水彩畫,體會「船在江中遊,畫在兩岸走」的奇妙仙境。詩情畫意的棲居地,為閣下創造一處嚮往的詩和遠方。
  • 踏遍江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人們安居樂業,面對疫情,是黨和國家及時果斷措施,才有今天祖國的:風景這邊獨好!縱觀大洋彼岸,感染者已經700多萬。死亡20多萬!在他們還在帶著口罩,穿著防護服與病毒抗爭的時候,我們已經啟動了經濟列車的按鈕,工廠,學校,服務行業已經全部恢復,人們已經恢復到了疫情前的狀態! 但我們一定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勝利,遵循防疫的要求,讓疫情在中國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