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經濟命脈的最新消息,光谷長江大橋有望在2021年開工

2020-12-06 我為新洲吶喊

新洲位於武漢東部,是武漢的東大門,最近幾年發展迅速,交通也在不斷優化。雙柳長江大橋已經在本月開工,新港線的開工也有人在四處奔波,今天我知道了一個消息,許多部門都在做光谷長江大橋的調研,爭取在明年開工。接下來我就說說今天的主角光谷長江大橋的信息。

光谷長江大橋是臨港大道過長江通道,主要是為了新洲與光谷的溝通,該工程項目已納入《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光谷長江大橋距早就通車的陽邏長江大橋約10公裡,距本月動工的雙柳長江大橋約15公裡,處於二者之間。北接陽邏開發區臨港大道與陽大公路,向南連接光谷未來二路;整個路線全長約14.67公裡,規劃的通車標準為雙向8車道。

為了確保光谷長江大橋儘快開工,今年6月的時候,所有光谷長江大橋開工相關的部門都去現場調研選址工作,並且強調了光谷長江大橋對加快推動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和新洲以及相關地區經濟和交通發展的重要意義,再三強調各相關部門必須全力支持光谷長江大橋建設,確保光谷長江大橋於2021年開工。目前武漢港發集團正在做開工前期的準備工作。

光谷長江大橋是我們新洲人除了新港線外最在乎的項目,我相信百分之90的新洲人都希望二者都立馬開工,因為新港線和光谷長江大橋是新洲走出去的第一步,是新洲的經濟命脈,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我們新洲。最後說一下子,希望這些都可以給新洲的經濟帶來發展,而不僅僅是房地產經濟。

相關焦點

  • 新洲經濟命脈即將打開,雙柳長江大橋今年10月擬開工
    就在前段時間,2020年9月10號,武漢市交通運輸局宣布雙柳長江大橋10月擬開工,預算為161億,計劃工期為4年。不過這座長江大橋可能會收費,但是還是對新洲的經濟發展有重大作用。雙柳長江大橋相信我們許多新洲人都特別關注,根據規劃書顯示雙柳長江大橋加上引橋長度為34.73KM,路基寬度為34米,跨江大橋未41.5米,設計的行車速度為每小時120公裡,耗資161.2億,這錢大家別擔心,我們區發展了這麼多年,這些錢還是有的。
  • 新洲雙柳長江大橋10月將開工,南岸位於鄂州市華容區
    好消息好消息:9月13日消息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雙柳長江大橋的總工期4年,計劃2020年10月開工(也就是下個月),到2024年10月份建成,總投資161.2億元。
  • 新洲面相武漢市中心的通道:地鐵、快車道、跨江大橋等等
    前幾天我們聊了新洲的內部交通,今天來聊聊新洲的外部交通,主要是跨江大橋和地鐵以及快車道。一個地區要想發展好就必須內部和外部交通發達。新洲的交通一直都不是非常好,除了國道省道,之前都是一些沒有排面的路,還是近一二十年才開始大動幹戈,目前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位置。
  • 光谷長江大橋力爭2021年開工建設!為不收費過江通道!
    大光谷新鮮事獲悉,光谷長江大橋力爭2021年開工建設。為不收費過江通道!>光谷長江大橋正在組織諮詢設計單位正在開展該項目工可報告編制工作,項目業主積極與鐵路部門對接研究鐵路合建方案,力爭2021年開工建設;陽邏國際港貨櫃水鐵聯運二期項目已開工建設;申報國家汽車整車進口水運口岸、華中鋼鐵交易中心用地調整及啟用發展備用地、發行政府專項債支持陽邏港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正有序推進。
  • 武漢新增一長江大橋,計劃10月開工2024年建成
    有關雙柳長江大橋的話題,網友們已在市網上群眾工作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上熱議了3年時間,近日,最新消息來了——9月9日,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該環評公示稱,該項目計劃於2020年10月開工,2024年10月建成,全線採用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為120km/h,橋面採用雙向8車道設計,主跨1360米。
  • 城建|武漢新建一座長江大橋,10月開工
    「雙柳長江大橋何時開工?何時建成?走向如何?」有關雙柳長江大橋的話題網友們已在市網上群眾工作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上熱議了3年時間近日,最新消息來了!記者楊榮峰截圖9月9日,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該環評公示稱:該項目計劃於2020年10月開工,2024年10月建成,全線採用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為120km/h,橋面採用雙向8車道設計,主跨1360米。 雙柳長江大橋效果圖。
  • 連接武漢新洲、鄂州華容的長江大橋即將開建!
    重磅消息!國家發改委公布《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鄂州黃岡第二過江通道(燕磯長江大橋)被列實施重點,連接武漢新洲、鄂州華容的長江大橋即將開建!《規劃》指出——到2035年,規劃布局長江幹線過江通道276座,其中四川省45座、重慶市75座、湖北省69座、安徽省32座、江蘇省41座、上海市3座、滇川界1座、鄂湘界2座、鄂贛界6座、贛皖界2座。
  • 正式納入六環還修大橋造火箭!新洲產業新城正在崛起
    9月9日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該環評公示稱:該項目計劃於2020年10月開工,2024年10月建成,全線採用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為120公裡/小時,橋面採用雙向8車道設計,主跨1360米。
  • 辛衝代表團積極推動京九高鐵新洲站規劃選址落地辛衝
    在會議上做了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包含三部分,其中一部分就是2021年的工作安排。在2021年工作安排中提到了京九鐵路在新洲的設站內容。在會議上各大代表團建議要藉助陽邏港多功能優勢,努力爭取長江新區實現市轄區與新洲區的區劃調整,真正把長江新區的長江段打造成「生態黃金水道」,力爭把新洲區調整建成長江新區。
  • 雙柳長江大橋官宣!武漢的居住習慣將再次被顛覆
    從江北的陽邏到江南,布局了「三橋一軌」:分別是陽邏長江大橋、光谷長江大橋、雙柳長江大橋和地鐵新港線。最新消息,武漢市交通運輸局上周發布了雙柳長江大橋最新進展:項目總工期4年,計劃2020年10月開工,2024年10月建成。
  • 城建|武漢將再添三座長江大橋!目前現有十一座長江大橋(含在建)
    好消息,武漢將再添三座長江大橋!光谷長江大橋據悉,光谷長江大橋北接新洲區陽大公路,向南跨江後,南接光谷高新大道。根據最新《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中國鐵路總公司、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武漢鐵路樞紐規劃(2016-2030)的批覆》,光谷過江通道採用公鐵合建橋梁方式過江。
  • 新港線最新資訊:納入青山規劃並且增設一站
    遺憾的是該規劃是在2020年8月通過市政府審議,而新洲的新港線前段時間宣布暫停。正新港線被宣布暫停以後,許多人都在官方平臺上面詢問新港線的情況到底如何。然而官方的回答依舊非常官方。不過青山給出的最新消息似乎又存在一些意義。因為如果新港線需要暫停的時間很長,那麼設站的意義也不大。現在這種情況,誰都不敢說新港線什麼時候開工,只知道根據第四輪的規劃調整。
  • 2020年將崛起白沙洲葛店鐵路長江大橋
    湖北省鐵路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規劃建設項目包括:新建武西高鐵雲夢至武漢直通線、新漢陽站、動車所、白沙洲長江大橋(四線鐵路);擴建吳家山貨櫃中心站、擴建灄口和大花嶺貨場、新建陽邏物流中心,新建西北貨運環線、北環線及戰備碼頭搬遷等。
  • 新港線最新消息!明年全面實施!
    8月29日,記者從全市「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謀劃和2021年投資工作會上獲悉,武漢城市建設將在補短板、惠民生
  • 正式納入六環還修大橋送火箭!武漢這條產業新城帶是開掛的節奏
    《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該環評公示稱:該項目計劃於2020年10月開工,2024年10月建成,全線採用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為120km/h,橋面採用雙向8車道設計,主跨1360米。
  • 正式納入六環還修大橋造火箭!這個"產業新城集群"正在崛起
    9月9日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該環評公示稱:該項目計劃於2020年10月開工,2024年10月建成,全線採用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為120公裡/小時,橋面採用雙向8車道設計,主跨1360米。
  • 武漢交通格局新變化,雙柳長江大橋今年終於要開工?
    近日,武漢市政府召開的全市交通重點項目推進工作專題會透露,武漢將再添三座長江大橋,分別是光谷長江大橋、雙柳長江大橋和漢南過江通道(初步選擇採用過江橋梁)。在今年3月份,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批覆了光谷過江通道、武漢都市區環線漢南過江通道和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
  • 武漢六環要來了:漢南長江大橋與雙柳長江大橋為六環畫環
    武漢六環線是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項目,分為東、南、西、北4個路段及新港高速公路雙柳長江大橋、漢南過江通道兩座長江大橋。雙柳長江大橋:大致走向起始於新洲邾城,沿著漲度湖東側穿過,在雙柳街東側跨越長江到達鄂州市華容區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徐斌一行來新洲調研工作時說到要求雙柳長江大橋今年10月開工。
  • 城建| 一步跨過長江,光谷長江大橋、雙柳長江大橋將建成千米級懸索橋
    記者採訪專家了解到,光谷長江大橋、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設計擬採用「一跨過江」的千米級懸索橋,屬於世界級橋梁工程。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2025年前重點推動實施的79座過江通道中,湖北省有24座,其中武漢佔絕大多數。會議期間,就市民比較關心的幾座過江通道,記者採訪了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鐵大橋院集團副總工程師易倫雄,中鐵大橋院第二設計院副院長張成東等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