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同頻共振②|紅色瑤鄉的奔康路,走進清遠市秤架瑤鄉

2020-12-19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 梁栩豪 柳卓楠

圖 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栩豪 柳卓楠

海報製作/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倩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秤架,是解放軍攻下國民黨在陽山的最後一個據點。1949年12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陽山縣城,縣城順利解放。」站在秤架村的紅色瑤鄉館內,廣東省清遠市秤架瑤族鄉秤架駐村第一書記龔勁松將村裡的歷史向記者娓娓道來。

秤架瑤族鄉成立於1991年11月,是清遠市陽山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與此鄉同名的秤架村,是第三輪省定貧困村,毗鄰廣東第一峰「石坑崆」,自然生態優越。全村4030人中,少數民族人口393人。

近年來,廣東省出臺《關於推動我省民族地區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廣東省促進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條例》,加大幫扶民族地區發展的工作力度,推動廣東省各民族鄉走出各具特色的脫貧奔康之路。

2016年,扶貧工作隊入駐秤架村,確定了 「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為帶動,以文化為根基」的發展路子,通過景、物、人的有機融合,把秤架村打造成「生態秀美、物產豐美、黨群和美」的鄉村振興示範村。

藏在深山裡的寶庫

秤架村是秤架瑤族鄉古村之一。據年長的村民回憶和講述,村落最初始建於明代,屬陽山縣嘗歲鄉。由於村落靠近嶺南通往中原地區的秦漢古道,又地處河汊位置,逐漸成為一個溝通南北水陸商貿的小型驛站和貨物集散地。遍布村中道路兩旁的老式店鋪遺址,均為當日村落商業繁盛的印證。

走到村口的善美康橋邊,龔勁松指著一棵極具年份的榕樹,向記者介紹到:「『秤架』名稱的由來,就是因為來自內陸上遊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貨物均需在村口碼頭榕樹下裝卸過秤而得名。歷史上的秤架村是眾多連接嶺南大區和長江中遊大區的地方貿易樞紐之一。」

由於村內自然資源豐富,且毗鄰廣東第一峰,秤架村也被當地村民稱為「藏在深山中的寶庫」。在當地村幹部與村民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了秤架村下轄的幹坑村古樹公園。村落裡公園,不存在公園大門的概念,順著潺潺流水聲往村內的山中走,目光所及之處,就是成片的古樹群。

據介紹,幹坑村內的古樹群佔地面積達3.2公頃,共有古樹302棵,包括檵木、樟樹、荷木、糙葉樹等樹種,其中300年以上的檵木就有285棵,是廣東省內罕有的古樹群。

今年已經74歲的伍玉鑑老人的家就坐落在離秤架古樹公園入口不到200米的地方。曾任幹坑村村幹部的他指著遠處的群山說:「我們這裡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有很多的瀑布,還有森林以及古樹群。村裡現在準備圍繞綠色生態進行發展,我們的目標很遠大。」

地處廣東省北部高寒山區的秤架村,長期以來以農業作為主要產業,主要農作物是水稻。由於村中耕地較為分散,農業生產以小規模、個體化經營為主。養殖業亦是以小規模養殖肉豬、雞、鴨、羊、牛等為主,主要供自家食用。

村民的副業主要是採集冬菇、山茶、靈芝、筍乾等。由於無法實現規模經營,村民務農收入較低,收入主要來源是外出務工、個體經營以及生態公益林分紅。

龔勁松表示,經過駐村扶貧工作隊深入地調研及與當地幹部群眾的充分溝通,同時根據村裡的實際與現有資源,工作隊確定了「以黨建為引領,從思想上充分凝聚村民,推進基層治理;以產業為帶動,充分利用當地優勢生態,幫助形成具有內生動力的「一村一品」、「一村一產業」發展模式;以文化為根基,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資源和獨具特色的瑤族傳統文化,創建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發展路子。

龔勁松說:「將黨建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產業扶貧與貧困人口自主脫貧能力相互促進,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有序推進,儼然已成為陽山和瑤山的一張金名片。」

村裡有一座紅色瑤鄉館

為進一步將黨建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駐村扶貧工作隊經深入調研與挖掘,在與村委及村民充分協商後,一座紅色瑤鄉館在村內建立。

在龔勁松看來,黨建工作是引領發展的「助推器」,想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現特色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優勢,並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和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以黨建促扶貧。

「紅色瑤鄉館就是我們在秤架村做好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龔勁松說:「我們一直說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如何『帶不走』?黨建就『帶不走』。隊伍建好了,這是重點。我們以紅色瑤鄉館建設為抓手,以特色產業聯動發展為路徑,以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為載體,推動秤架村加快高質量發展,實現綠色崛起。」

在秤架村的紅色瑤鄉館內,有一塊「村優秀共產黨員事跡」的板塊,展板上展示了秤架村優秀共產黨員如何「為人民服務」的事跡,瑤族與漢族的優秀黨員代表均有在展板中展示。

伍玉鑑老人就是其中一員。龔勁松說:「伍老雖然退休多年,但一直心系村的發展,村裡很多年輕幹部都願意到他家向他請教。」作為一名有著豐富基層治理經驗的村幹部,伍玉鑑也非常願意向年輕人傳授經驗。他曾說過:「幹部幹部就是要先幹一步。群眾不會看你怎麼說,但他會看你怎麼做。」

為講好瑤鄉裡的紅色故事,駐村扶貧工作隊還通過文化學者,系統挖掘了秤架村的歷史。走進紅色瑤鄉館,在館內的最顯眼處,有一面牆展示這秤架村的革命鬥爭史。

據史料顯示,1949年12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陽山縣城,縣城順利解放。時任陽山縣長的國民黨少將李謹彪率殘部逃亡秤架。12月24日凌晨6時,解放軍硬仗羅志文率北江軍分區十團一營一連抄小路繞過李謹彪正面防線,迂迴到秤架西北部山頭,置敵於火力控制之下。此役攻下了國民黨在陽山的最後一個據點。

龔勁松說:「在紅色瑤鄉館內,鄉親和遊客都能看到瑤族同胞與漢族人民一起為了美好生活共同奮鬥。這種情誼一直到今天都延續下來,在秤架村有個更好的傳承。」

同心同力齊奔康

為了人民的解放,以往瑤漢人民是同一條戰壕裡的兄弟,在如今的秤架村,瑤漢人民則成為生意上的好搭檔。2020年初,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支持下,有著15年釀酒經驗的村民區慶詮與瑤族好友開了一家酒坊,起名為「雲上瑤家」。

據了解,秤架村有釀酒的傳統,釀酒時所用的山泉水清冽甘甜,選用的大米綠色生態,再輔以小鍋加酒餅的傳統手藝,釀出來的酒品質出眾,口感獨特,備受歡迎。

為進一步加強產業扶貧,同時傳承發揚秤架村傳統釀酒技藝,駐村扶貧工作隊和秤架村委決定,與瑤康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雲上瑤家釀酒坊,力求將釀酒坊打造成為秤架第一家原生態村釀品牌。

據老闆區慶詮介紹,釀酒坊廠房面積約1000平方米,在生產傳統純釀米酒的基礎上,重點推出保健靈芝酒、黃精糯米酒,全年產量可達30噸。

2020年,駐村扶貧工作隊和秤架村委在前期合作的基礎上,繼續投入資金30萬元,按投入本金的8%分紅,增加集體收入2.4萬元,每年可分紅6.4萬元,對口幫扶有勞動力的貧困戶34戶128人,同時可安排貧困戶就業。

瑤族姑娘黃小玉原來在珠三角一帶的工廠工作,後來因為照顧孩子的緣故,回到了秤架村。在駐村扶貧工作隊與村委的幫助下,黃小玉來到了酒坊幫忙。她說:「在這裡上班,離家近,方便照顧孩子,還有固定收入,比以前好多了。」

目前,雲上瑤家釀酒坊已成為秤架村的品牌產業和一大亮點,實現了產業扶貧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除釀酒外,秤架村近年來在產業方面聯動發展,實現綠色崛起。

村內引入三連陽生態農林開發有限公司,通過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建立白芨育苗實驗室,加快推進南藥特色產業發展。

據公司負責人黃健雄介紹,目前該公司已成功創建省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和產研基地、市級人才孵化培育基地,有利於帶動地方中草藥種植生產加工,他說:「我們有效解決當地近50個一線工人就業崗位,為瑤鄉發展立體種養、打造特色品牌、實現奔康目標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

2020年,駐村扶貧工作隊決定投資100萬元入股三連陽公司,共建大健康產業扶貧車間,每年按投入本金的8%分紅,可增加集體收入8萬元,解決部分貧困戶就業,最大程度發揮瑤鄉特色產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秤架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此外,村裡的南嶺瑤山瑤靈芝專業合作社內,擁有200多畝的林下經濟種植基地。據介紹,合作社的靈芝年產量約2000多斤,主要產品是幹靈芝、靈芝片、靈芝酒等,主要銷往珠三角地區,年產值達到100多萬元,是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於一體的朝陽產業。

該社主動參與秤架村的精準扶貧工作,積極組織建立「生產基地+貧困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輻射帶動基地周邊貧困戶9戶,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年增收2萬元/戶;同時,為部分參與種植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保底價回收農戶種植的產品。

對秤架村的未來,村幹部與村民也規劃好了自己的藍圖。據介紹,英明村小組將打造成秤架村「瑤族特色小鎮」的主要景點選址。在村口的善美康橋是秤架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的一大亮點。

2019年,駐村扶貧工作隊和秤架村委在原秤架橋(舊橋)基礎上按桂北地區民間傳統建築工藝重建全木結構的善美康橋,並免費向市民和遊客開放。

這是一座集歷史、文化、商貿、行人、觀光功能為一體的景觀橋,成為了秤架村乃至秤架瑤族鄉極具特色的地標建築。夜晚燈光亮起時,廊橋輪廓清晰,景觀美豔、氣勢磅礴,在橋上既可以一覽陶江兩岸秀美風光,又能避風閃雨、乘涼休閒。現已成為提升人氣、刺激消費的一張金名片,被稱為「網紅打卡點」。

離善美康橋不遠處的地方,是該村原有的英明古街道與園豐樓古建築等,文化底韻濃厚。村裡剛上任的村支書黃佩明表示,他們將藉助村內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優勢,將秤架村的文化旅遊發展和秤架村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融合,在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基礎上,將村寨牌坊、戲臺、休閒連廊、善美康橋、古街道商鋪復古修繕、古建築保護修繕、中草藥基地觀摩等元素有機融合、串點連線進一步凸顯民俗觀賞、民族文化、民間工藝、民宿集群等元素,將秤架村建設成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孵化陣地。(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郭思琦

審籤 | 呂航

實習生 | 楊施琪

相關焦點

  • 廣州市體育節小冠軍美麗瑤鄉親子戶外夏令營舉行
    南方網訊 8月21日-23日,由廣州對口幫扶清遠指揮部、廣州市體育總會主辦,廣州廣播電視臺競賽頻道、冠軍營地承辦,以「推動全民健身,助力全面小康」為主題的廣州市第十六屆體育節小冠軍美麗瑤鄉親子戶外夏令營在清遠連州市豐陽鎮畔水村順利舉行。
  • 中江縣傑興鎮鳳鳴村 美麗鄉村建設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
    中江縣傑興鎮鳳鳴村 美麗鄉村建設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
  • 貴州瑤鄉之變濃縮極貧地區脫貧攻堅奮鬥史
    新華社貴陽5月7日電題:「七遷」出深山——貴州瑤鄉之變濃縮極貧地區脫貧攻堅奮鬥史新華社記者段羨菊、齊健、崔曉強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所居住的瑤山,是貴州歷史上最窮的「三山」地區之一。這個有著苦難遷徙傳統的直過民族,歷史上,為躲避戰亂,不斷遷往深山;如今,向著美好生活,他們不斷遷離深山。
  • 烏蘭鎮「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環境整治」同頻共振 構建鄉村振興...
    烏蘭鎮「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環境整治」同頻共振 構建鄉村振興「共同體」 2020-06-22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魅力瑤鄉康養恭城歡迎您
    魅力瑤鄉康養恭城歡迎您!地方小吃十分豐富,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恭城油茶」譽滿八桂,是瑤鄉人民的「長壽密碼」。柚葉粑、水浸粑等「十大小吃」、「十八釀」、「檳榔芋」扣肉等地方名菜極具特色。一是建立以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為特色的預防、診療和康復體系,推動中醫藥事業和健康產業融合發展;二是建設了平安康養特色小鎮、瑤漢養壽城、瑤醫醫院、健康文化村、瑤族文化村、油茶小鎮等一批重大康養項目,著力打造康養和油茶兩大產業;三是與俞夢孫院士團隊合作建設健康中國院士專家會客廳、人民健康系統工程示範基地和健康體檢中心等
  • 「七遷」出深山——貴州瑤鄉之變濃縮極貧地區脫貧攻堅奮鬥史
    「七遷」出深山——貴州瑤鄉之變濃縮極貧地區脫貧攻堅奮鬥史新華社貴陽5月7日電 題:「七遷」出深山——貴州瑤鄉之變濃縮極貧地區脫貧攻堅奮鬥史新華社記者段羨菊、齊健、崔曉強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所居住的瑤山,是貴州歷史上最窮的「三山」地區之一
  • 「千年瑤鄉」採風札記
    作者:唐櫻一來自三湘四水的藝術家,從長沙出發,奔「千年瑤鄉」採風。大巴車裝著近五十名藝術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平穩行駛著,差不多五個小時才安全抵達郴州的嘉禾縣。一路上,謝群處長事無巨細地安排一切行程,給整個採風活動鋪上了一層溫暖的底色。
  • 唐櫻:「千年瑤鄉」採風札記
    文丨唐櫻一來自三湘四水的藝術家,從長沙出發,奔「千年瑤鄉溪流沿岸還修有可遮風避雨的長廊,村路兩側是菜地,籬笆邊偶有幾朵開得鮮活的秋花,野生野長的,潑辣而亮眼。一切行動聽安排,四十多餘藝術家分別飛入了不同的瑤寨人家。瑤寨中的民宿很特別,都是主人家住一樓,二樓的房間給客人住。
  • 鄉村新聞官走進廣州市播報推介 上百種土特產吸引老廣「買買買」
    在北京路年貨節系列活動現場,面對來往市民絡繹不絕的問詢,清遠市清城區東城街新橋村鄉村新聞官吳燦開使盡渾身解數、賣力吆喝,持續向來北京路淘上好年貨的「羊城」市民們推介清城區當地的特色產品「廣府鹽焗清遠雞」,「現場的每隻鹽焗雞隻賣90多元,比網上的價格優惠了近20元」。▲10日,清遠市鄉村新聞官愛心年貨節吸引眾多廣州市民購買土特產。
  • 【脫貧奔康·粵來粵好】圖說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廣東故事」
    【脫貧奔康·粵來粵好】圖說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廣東故事」央廣網  作者:夏燕  2020-11-07 「紫金客茶谷」是廣東省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紫金縣茶葉產業園的核心示範區
  • 古寨瑤鄉 美越千年
    總面積360平方公裡,海拔1261.1米,素有瑤胞故園、江南天然藥庫、佛道聖地、紅色熱土、人間仙境之美稱,是湖北省省級自然保護區,是瑤族先民發源地,有瑤胞集居的千家峒,有湖北省獨一無二的瑤族特色村。【楚天詩苑】 古寨瑤鄉 美越千年 瑤鄉印象 楊焱斌秋日尋芳到遠邊,瑤鄉別有小壺天。山收翠色橫望眼,風攬閒雲聽響泉。瀲灩湖光明似鏡,參差梯地沃如田。
  • 中方蒿吉坪民族學校:特色辦學 傳承瑤鄉文化
    作為中方縣最偏遠的學校,蒿吉坪民族學校注重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學中,讓學生從小了解、傳承瑤鄉文化,走出了一條有瑤鄉特色的教學之路。走進蒿吉坪民族學校特色課堂,市非物質文化瑤鼓傳承人楊賢生正在手把手地教學生練習瑤鼓。
  • 聚焦| 同頻共振融合發展——畢節市旅遊市場復甦勢頭強勁
    聚焦 | 同頻共振融合發展——畢節市旅遊市場復甦勢頭強勁 2020-10-15 2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奔康·粵來粵好」直播專場(清遠站)開播
    「清遠雞肉嫩、細滑,素以皮色金黃、肉質嫩滑、皮爽、骨軟,深受廣大食客喜愛……」4月30日晚,「脫貧奔康·粵來粵好」扶貧助農公益活動粵北站在清遠開播。記者從廣東省委網信辦獲悉,為做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網上宣傳,廣東省委網信辦聯合省農業農村廳、省扶貧辦等單位,從4月中旬開始組織開展「脫貧奔康粵來粵好」——廣東「助力脫貧攻堅共建美好時代」扶貧助農公益活動。
  • 散文 瑤鄉百裡展畫圖
    瑤鄉百裡展畫圖 2020年9月7日,農曆白露節氣,我和老伴,還有姐姐、姐夫一行四人,帶著對自由的渴望和對大自然的嚮往,驅車到素有「嶺南九寨」美譽的深渡水瑤族鄉,放飛因疫情久困在家而發黴了的心情。可惜在XX年3月的一場暴風雨把樹幹折斷了,經過省、市古樹木專家聯會「會診」搶救,現在又重新長出了一些細小的枝葉。可見,生老病死這種自然規律,即使是樹木也不能倖免。生命不論長短,只要綻放出他應有的光彩,給世界增添一份美麗,也算是不枉此生!不過,我還是希望有奇蹟出現,讓這棵千年樹王「枯木逢春返老還童」。 在立有「米櫧樹公園」巨石的旁邊,有一條林間小道蜿蜒上山,直通森林深處。
  • 2020年「魅力瑤鄉 康養恭城」——「粵華·世紀鑫城杯」 旅遊攻略金點子徵集活動
    為充分發揮我縣生態優勢、資源優勢、文化優勢,打造「康養旅遊、文化旅遊、鄉村旅遊」三大旅遊品牌,推進恭城旅遊跨越式發展。經研究決定,開展2020「魅力瑤鄉·康養恭城」——「粵華·世紀鑫城杯」旅遊攻略金點子活動,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恭城旅遊攻略。
  • 江永「小三元」,瑤鄉風光好!
    瑤鄉美食盡在「小三元」:老黃豆炒臘肉地道的農家風味菜,在瑤鄉品味才有難忘的滋味。瑤鄉油茶,美味無比。瑤鄉的節日多又多,好客的瑤鄉歡迎你!等你來!
  • 乳源非遺集市活動展現瑤鄉魅力,快來圍觀→
    乳源非遺集市活動展現瑤鄉魅力,快來圍觀→ 韶關發布 韶關發布微信號 shaoguanfabu 功能介紹 發布韶關要聞、政務信息等 收錄於話題>今日下午,一場以「魅力瑤鄉·文化乳源」為主題的非遺集市活動在乳源中農批農旅小鎮全域旅遊集散中心隆重舉行。
  • 傳承匠心,脫貧奔康丨四川巾幗阿西巫之莫,帶你走進彝族繡娘針下的...
    傳承匠心,脫貧奔康丨四川巾幗阿西巫之莫,帶你走進彝族繡娘針下的脫貧故事 2020-04-08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遠「網紅村」脫貧奔小康,引入產業發展粵來粵好
    清遠「網紅村」脫貧奔小康,引入產業發展粵來粵好金羊網  作者:鄢敏  2020-11-03 回顧水西村從省定貧困村到「網紅村」的蛻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