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拿土豆開玩笑——愛爾蘭親歷記

2020-12-24 光明數字報

    「倫敦的轎夫、腳夫和煤炭挑夫,以及那些靠賣淫為生的不幸婦女,大部分來自以土豆為主食的愛爾蘭最下層人民」,在《國富論》中,亞當斯密這樣說。

    「愛爾蘭沒特產,唯一特產是土豆啊」

    身為留學生的我自然不算是愛爾蘭人民,但在都柏林生活了4個多月後,我已經安然接受了以土豆為主食的命運,而這,與我原先的期待完全不同。

    「一定要在出國前練就一手好廚藝」,收到都柏林大學的錄取信後,我頻頻暢想即將到來的愛爾蘭留學生活,還跟老師談到了在那邊怎麼做飯的事。對於我信誓旦旦的表態,老師未置可否,只是丟給我一句話:「你學得再好,到了那邊找不到食材,跟沒學一樣。」當時的我不以為意,暑期裡每天耗在家裡和老媽苦練廚藝,學做各種複雜的菜式,什麼糯米藕、梅菜扣肉、自製酒釀、水煮魚,通通不在話下。吃的問題解決了,帶著這樣的滿足,我來到了愛爾蘭。

    就蔬菜而言,整個歐洲大同小異,種類都不如國內的多,愛爾蘭與英國的差別也不太大。土豆、洋蔥、胡蘿蔔等,是蔬菜市場上最為多見和便宜的幾種,除此之外,捲心菜、紫甘藍也是當地常見的蔬菜。與國內不同,這裡的捲心菜和紫甘藍煮起來口感非常之差。它們的葉子比較厚實,久燉不爛,更不用說快炒了。有了兩次奇葩的體驗之後,我就再也不肯吃這些菜了。尋來尋去,物美價廉、易食管飽的土豆便成了僅有食材中的上佳之選。

    「愛爾蘭沒特產,唯一特產是土豆啊!有木有!!」,在一篇《愛爾蘭留學生,你傷不起》的咆哮體文章中我看到了這樣的句子,當場為他點了無數個贊。在愛爾蘭民眾的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不用說,必屬土豆無疑。

    在愛爾蘭的餐館中點菜,很多主餐的配菜都是土豆。與英國一樣,愛爾蘭人最愛的食物是fish and chips(炸魚和土豆條),同時還有各種口味、混合了各種醬的土豆泥(mashed potatoes),土豆餅、土豆球……更不用說麥當勞、漢堡王裡面的標準化食物—炸薯條了。當地有一道愛爾蘭土豆餅配燻三文魚,是我嘗過的最好吃的愛爾蘭土豆菜餚之一。這款地道的愛爾蘭菜式做法非常簡單,跟一般的煎餅做法差不多,在煎熟的土豆餅上,放上愛爾蘭產的燻三文魚,再在上面塗上奶酪,味道鮮美,持久不散。這道菜既可以做下午茶,也可以做正餐主食,如果再配上一杯白葡萄酒,在我眼中儼然已是人間美味了。

    該死的土豆害我的祖先背井離鄉

    今年一月份,我在瑞典旅行時報名參加了基律納(Kiruna)著名的「老爺爺旅行團」,就此認識了一位對土豆懷有複雜感情的老爺爺。

    這位老人來自美國,據他說,自己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其祖先受19世紀40年代的愛爾蘭土豆欠收的影響,全家移民美國。回顧一百多年前的那段歷史,他的情緒有點激動,甚至當著我的面爆了粗口:「fucking potatoes made my ancestors to the State.(該死的土豆害我的祖先背井離鄉)」

    土豆原產於南美洲,19世紀時,土豆在愛爾蘭被廣泛種植。這種農作物已經成為愛爾蘭人民的主食,佔食物比例的80%。至1845年,土豆在愛爾蘭的種植面積已達兩百萬英畝,成年人均每天消費6.2公斤。它餵飽了農民,讓愛爾蘭人口從1780年的四百萬猛增至1845年的八百萬,還讓地主得以在餘下的土地種植「高檔」的穀物。另外,土豆也給牲畜提供了充足的飼料。

    土豆在餵飽了愛爾蘭人的同時,也埋下了災難的種子。當時,愛爾蘭種植的土豆絕大部分都只屬於Solanum tuberosum ssp. Andigena(馬鈴薯安第斯栽培種) 這一個亞種,種類十分之單一,生態系統相對脆弱。

    當年,一種名為「晚疫病」的瘟疫在歐洲各地肆虐,愛爾蘭人民亦未能倖免。「晚疫病」席捲了愛爾蘭大地,導致了大量土豆腐爛,農民嚴重欠收。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豆,愛爾蘭的饑荒就此引發,且綿延了數年之久。

    1845-1849年間的愛爾蘭大饑荒(The Great Famine)對愛爾蘭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饑荒最嚴重時,有將近100萬人在災難中死去。深受打擊的愛爾蘭人不得不選擇遠離故土,漂洋過海移民到新大陸尋覓生機。難以計數的村莊在這次饑荒中廢棄荒蕪,超過150萬愛爾蘭移民到北美和澳大利亞。在幾年時間裡,愛爾蘭的人口下降了一半多,從900萬驟減到不足400萬。直到今天,愛爾蘭的人口和土豆產量也未回到災難前的水平。

    和我認識的那位老爺爺一樣,如今的美國人口中有為數眾多的愛爾蘭人後裔,他們的祖先便是當時為饑荒所迫,不得不遷徙美洲的愛爾蘭難民。那批飄洋過海的愛爾蘭人,永遠地改變了美國的人口組成結構,而他們在新大陸的艱難生存,也以最殘酷的方式推動了美國的工業化進程。至今,人們提起那段往事,仍然唏噓不已:「美國鐵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橫臥著一個愛爾蘭人的屍體。」 

    「兩樣東西開不得玩笑,一是婚姻,二是土豆」

    在人們心中,土豆的影響力是其他食物無法比擬的。愛爾蘭有句諺語:「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開不得玩笑,一是婚姻,二是土豆。」 愛爾蘭是天主教的主教區,對於婚姻,愛爾蘭人謹守天主教的教義規定,離婚是不被允許的。他們說婚姻開不得玩笑,等於是在說上帝的旨意;而把土豆和婚姻並列,可想而知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有時候,人們會為了抗議超市拋售土豆的行為發起一些遊行活動。

    依據品種的不同,愛爾蘭的土豆有高低貴賤之分,1斤「嬰兒土豆」(baby potato)售價最低時是0.39歐元(人民幣不到4元),口感越好的價格越高。聖誕節時,Lidl(德國品牌超市)、Dunnes Store和Aldl(愛爾蘭當地的兩家大型超市)等超市大搞特價,土豆、胡蘿蔔等常見蔬菜最低只要5歐分一袋(約合4毛多人民幣),當地民眾和中國留學生們都為此瘋狂地排隊搶購。

    作為愛爾蘭的主要種植物,降價活動無可避免地影響到了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對於超市的拋售行為,農民極為憤慨。在他們看來,超市將土豆和其他蔬菜以如此低廉的價格處理,這是對農民和食物的一種侮辱。很快,都柏林便爆發了針對超市低價拋售土豆行為的抗議活動。遊行的人群一路舉著寫有「respect our food, respect my work」(尊重我們的食物,尊重我的工作)的橫幅和標牌,有秩序地從聖三一學院的校門口走過。他們的標語和口號,讓初識愛爾蘭文化面貌的我印象深刻。

    在愛爾蘭,遊行活動時有發生,類似的抗議其實並不突出。只是,為土豆等食物爭尊嚴,這樣的舉動讓我對愛爾蘭文化有了更深切的領悟。融入這個國度或許沒有我想像的那麼難,至少,我已經和愛爾蘭人一樣,開始習慣土豆相伴的日子。

相關焦點

  • 鐵達尼號故鄉:最不英國的城市,絕對不可以拿土豆開玩笑
    眾所周知,英國曾經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因為殖民地分布太廣,被稱為 "日不落帝國",而愛爾蘭是其第一塊殖民地,雖然頂著 "第一 "的桂冠,但愛爾蘭的代名詞是 "倒黴孩子遇上黑心後媽",壓迫是那個時期愛爾蘭的主旋律,但對於特別頑強的愛爾蘭人來說,忍耐是他們的選擇,直到土豆饑荒爆發。
  • 沒有一顆土豆可以逃離愛爾蘭!今天我們來講講愛爾蘭與土豆的關係
    今天,小達君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愛爾蘭引以為傲的飲食文化。但在分享愛爾蘭飲食文化之前,先講一下愛爾蘭和土豆的故事,可以說土豆是愛爾蘭飲食文化的根源。愛爾蘭和土豆土豆是在16世紀後期引入愛爾蘭的。這份來自異國的食物,很快就適應了愛爾蘭的氣候環境和基本國情,因為在當時愛爾蘭個人的土地不足1英畝,而土豆在如此稀少的土地依舊能養活一家人。在不夠200年的時間裡,土豆就取代了舊的主食,包括燕麥和乳製品,成為愛爾蘭飲食的中流砥柱。在19世紀40年代,該國對土豆的嚴重依賴導致了被稱為愛爾蘭土豆饑荒的災難。
  • 一場「土豆病毒」百萬人喪生,愛爾蘭饑荒與「日不落帝國」的衰落
    英國殖民高壓統治和「晚疫病菌」,導致愛爾蘭爆發大饑荒,愛爾蘭人民在夾縫中生存如果你今天到愛爾蘭這個國家遊玩,熱情好客的愛爾蘭人民一定會準備豐盛的佳餚對你盛情款待。但是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你會驚訝的發現,在愛爾蘭人民的餐桌上,每一道菜裡都有土豆的身影。
  • 荷蘭生啤飲用機廣告拿烏克蘭妓女開玩笑引風波
    環球網記者李娜報導,今年歐洲國家杯將於6月在烏克蘭和波蘭舉行,但荷蘭一個電視廣告卻拿主辦國之一的烏克蘭開玩笑,暗示烏克蘭女性不是衣著性感的模特兒就是淫蕩的妓女,因此呼籲荷蘭女士勿讓丈夫到烏克蘭觀賽。廣告引發一場外交風波,烏克蘭駐荷蘭大使表示強烈不滿,要求立即撤除廣告。
  • 從花開馬丘比丘到根生全世界——土豆旅行記
    從花開馬丘比丘到根生全世界——土豆旅行記 劉小方《百科知識》 不過旅行到北美洲的土豆並沒有立刻為人們所青睞,在很長時間裡,它都是作為馬或者其他動物的飼料而種植。直到19世紀中葉,愛爾蘭大饑荒之後,土豆的命運才在美國實現了逆轉。
  • 【親歷者說】難忘「土豆精神」
    【親歷者說】難忘「土豆精神」 2020-12-23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爾蘭的土豆饑荒:200萬人餓死,4114名少女淪為了生育工具
    馬鈴薯作為沿海巴斯克漁民外出捕魚時候的供給品,由於這些巴斯克漁民經常到愛爾蘭晾曬他們的海產品,隨之將馬鈴薯帶到愛爾蘭。 1845年,愛爾蘭的人口已經有800萬,而800萬人口的大部分口糧都來自於一個神奇的作物——土豆。土豆是一種高產的糧食,和小麥一樣,是歐洲人的主食來源。而且土豆對土地的要求不高,即便是貧瘠的土地,土豆的產量依舊可觀。正常情況下,愛爾蘭的土地,足夠養活800萬人,可是在這一年,土豆減產了,甚至可以說顆粒無收。原因是土豆被一種病菌汙染,大多數土豆都爛在了地裡。
  • 傑克吉倫哈爾回憶:希斯萊傑拒拿《斷背山》開玩笑
    來源:新浪娛樂電影《斷背山》劇照《斷背山》中的傑克《斷背山》中的恩尼斯新浪娛樂訊 4月8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導,傑克·吉倫哈爾近日透露,和他一起主演《斷背山》的希斯·萊傑曾明確拒絕2006年奧斯卡的一個安排:頒獎典禮開場想拿《
  • 舌尖上的愛爾蘭
    pudding, small mushroom, baked beans, toast, and tea or coffee.3. irish coffee愛爾蘭咖啡, 加了威士忌酒的5. vegetarian full breakfast素食版本的早餐, 恩, 大概就是把培根和香腸換成菠菜和土豆
  • 愛爾蘭文化在堪城(附愛爾蘭文化節、店鋪、餐館信息……)
    Patrick's Day堪城遊行現場在大堪城地區,愛爾蘭後裔不少,有28萬之多,佔堪城地區總人口的13.8%。這也是為什麼堪城有關愛爾蘭文化的活動都開展得很成功的原因吧。在堪城,每年大型的愛爾蘭特色活動有兩次,一個是3月17日的St. Patrick's Day大遊行;一個是9月初的愛爾蘭文化節。
  • 孫大光和《中國申奧親歷記》背後的故事
    作為兩次北京申奧親歷者,孫大光歷數10年申奧的點滴瞬間,一本《中國申奧親歷記》,將痛與快樂悉數道來,講述了一個不曾為外人知的申奧。    我給申奧做規劃     1991年3月,北京2000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正式成立。
  • 曹仙源:​施恩勿記是做人的胸襟(雜談)
    施恩勿記是做人的胸襟(雜談)文/曹仙源(湖南益陽) 宋代文豪蘇軾,剛正不阿,平生坎坎坷坷,几上幾下這感恩話題亦然,一樣要作兩面觀:施人之惠,不必記掛於懷;受人之恩,則理當銘記於心。本文先從施恩者角度說上幾句並非「多餘的話」,以防失之片面、偏頗,誤落「索恩」俗套。好在有一則施恩、受恩雙方俱堪嘆賞的實例,有血有肉,說起來就不會空口打哇哇了。
  • 愛爾蘭毛絨兔玩偶拍「尋親記」走紅(組圖)
    (原標題:愛爾蘭毛絨兔玩偶拍「尋親記」走紅(組圖)) 據俄羅斯「bigpicture
  • 愛爾蘭吃貨的美食天堂
    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在於旅途中結識的朋友和吃到的美食!作為一個地道的吃貨,美食對小編的誘惑是巨大的。如果去愛爾蘭旅遊最不能不吃的美食有哪些呢?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由於地理環境的關係,愛爾蘭的傳統飲食其實與英國很類似。愛爾蘭的家庭飲食一般以土豆、蔬菜、牛羊肉類為主,麵包是愛爾蘭人的主食之一,另外由於愛爾蘭擁有狹長的海岸線,海鮮類料理也很多。
  • 決不可拿僧寶開玩笑,一定切記
    現在年輕人,不知是深淺,無故造作身口意三罪,任意褻瀆三寶,特別是對僧寶猶加誹謗,因為僧人多是深居簡出,衣著又與世人明顯不同,所以年輕人常常拿僧人開玩笑,不知僧人代表的就是佛法,這都是直接誹謗佛法,罪惡最為深重。
  • 最浪漫的地區,也是最讓人嚮往,你有來過愛爾蘭嗎?
    愛爾蘭對中國的遊客態度還是極好的,就會去到國外旅遊的話,大部分人可能會遇到歧視華人的情況,正在旅途中,如果遇到的話是非常讓人不開心的。但是愛爾蘭與其他國家的人相比,對中國的遊客的態度還是比較和善的,而且也是比較熱情的,如果你來到這裡迷路,比如問到她們的話,他們會隨時都幫助你。
  • 愛爾蘭的大饑荒為何使得英國和愛爾蘭反目成仇?
    在1845年,英國殖民者統治下的愛爾蘭出現了天災,一種晚疫病菌導致當時愛爾蘭人主要糧食來源地馬鈴薯腐爛繼而失收,這就讓愛爾蘭人非常難受了,因為愛爾蘭人主要靠這個吃飯。其次是在遭遇饑荒的時候,英國人自己不救愛爾蘭也就算了,還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儘可能的阻止別人救援愛爾蘭。當英國人第一艘運糧船姍姍來遲達到愛爾蘭時,運送的救災玉米卻無法食用,而且愛爾蘭人想拿到這些玉米還得打申請和報告。此外,英國海軍還封鎖了愛爾蘭島附近的海道,阻止其他國家比如奧斯曼土耳其送救濟糧給愛爾蘭,但是奧斯曼土耳其人還冒著被英國海軍殲滅的風險,送了三船食物到愛爾蘭。
  • 愛爾蘭引以為傲的飲食文化
    在2018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數排行榜上,愛爾蘭更是以85.5的總分,排名世界第二、歐洲第一,愛爾蘭不愧為全球食品最安全的國家之一。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愛爾蘭引以為傲的飲食文化。傳統愛爾蘭早餐愛爾蘭的傳統早餐極為豐盛:包括愛爾蘭香腸、培根、黑布丁、白布丁、四個雞蛋、四個中度熟度的土豆和四個熟土豆、愛爾蘭豆、白辣椒、愛爾蘭黃油和都柏林芝士。
  • 【紫牛新聞】在愛爾蘭婚禮上搞笑樂翻天,這個段子手...
    天曉在婚禮講話中吐槽愛爾蘭英語太難懂,她說:「我沒來愛爾蘭以前以為自己會英語,結果聽到愛爾蘭人的口音後,不知道是哪國英語。」王天曉在婚禮上調侃老公以及愛爾蘭人她「無情地」拿老公開涮,引得賓客們哄堂大笑。天曉的講話段子頻出,也不乏溫情,說自從認識老公一家人,他們就待自己如家人。
  • 「食」在愛爾蘭:當愛爾蘭牛肉遇上你的「中國胃」
    那你或許不是一個人(其實小編覺得還不錯),但你要說愛爾蘭的牛肉不好吃?全世界可能都不答應了~畢竟這裡的牛排餐廳都以使用100%愛爾蘭產牛肉而自豪呢! 在愛爾蘭,有「身份證」的不只有居民哦,每隻牛在出生時都會帶上雙耳標識並擁有一本「護照」,這些數據都集中在「動物識別和移動系統」中,同時,愛爾蘭禁止對牛使用任何激素與生長促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