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扒海上風電項目:國內首次完成深水嵌巖基礎施工
沙扒海上風電項目:國內首次完成深水嵌巖基礎施工 2020-07-21 22: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首次利用水下滑翔機完成白令海海域觀測
新華社「雪龍」號9月11日電(記者 申鋮)由中國自然資源部組織的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10日在白令海公海區域成功回收了執行觀測任務的水下滑翔機,這是中國首次利用水下滑翔機完成白令海海盆和陸坡區連續、高密度觀測。白令海是連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海上通道,其環境變化可直接影響北冰洋入流水的性質,進而影響北極海洋環境。
-
我國首個自營深水油田群投產 高峰年產量可滿足400多萬輛家用汽車...
值得注意的是,該油田群在建成投產過程中攻克了多個世界性難題,並實現了國內多個「首次」,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水油氣開發工程技術體系,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注入新動力。
-
武船建成世界頂級深水三用船
3月20日,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為中海油服建造的UT788CD型深水三用工作船——「海洋石油681」在江蘇啟東交付,這艘世界頂級的深水三用工作船,即將駛向南海,服務中國海洋石油深水發展戰略。這是國內首次建造的世界頂級深水三用工作船。
-
中國海油崖城13-4氣田自主創新鍛鍊深水隊伍
崖城13-4氣田成功開發的背後伴隨著更深一層的意義:在氣源不足的情況下,以經濟可行的方式開發邊際氣田,填補現有缺口,穩固了對香港用戶的天然氣供應;同時,崖城13-4氣田的開發為深水油氣田水下開發技術做了成功的嘗試,是中國海油從淺海走向深海的一次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另一方面,艱難創新20餘項工藝、技術,多項創新屬於國內首次,成功走出深水開發的國產化之路。
-
中國機器人在南海海底插國旗 將完成世界難度最大深海油田開發水下...
據中國海洋石油報報導,3月19日,我國自主建造的首艘深水多功能工程船—海洋石油286進行深水設備測試,首次用水下機器人將五星紅旗插入近3000米水深海底,這是國內首次用水下機器人將五星紅旗插入近3000米水深的南海。
-
國內最大海洋石油水下裝備試驗中心落成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26日電 近日,國內最大海洋石油水下裝備測試試驗中心在山東省東營市落成並投產,對解決海洋工程水下裝備在國產化過程中的「卡脖子」問題,打破國外的專利壟斷和技術封鎖,實現科技強國戰略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
國內最大跨徑單線鐵路連續剛構橋渝懷鐵路涪秀二線重點工程烏江右...
米,河面由140米增寬至250米,且大橋與烏江成77度21分的交角,給深水基礎施工帶來極大困難。針對烏江右線大橋3號深水基礎水下爆破、大型雙壁鋼圍堰施工、大體積混凝土封底等難題,創新的「開攻炮」一連用了五個全局首次。深水測量儀對基坑爆破區河床進行精準掃測,實現了精確水下爆破。鑽爆船六纜定位法展布,確保了江面船舶通航安全。「梅花、八字」形清碴船配長臂挖機,加快了清碴速度。採用雪橇板託盤設計氣囊法下水、單託單綁浮運的方法,安全、順利的實現了首節雙壁鋼圍堰下水、逆水浮運,安全度過了洪峰期。
-
我國首個深水自營大氣田完成首口開發井
從中國海油獲悉,位於南海西部海域的我國首個深水自營大氣田——陵水17-2氣田近日順利完成首口開發井作業,標誌著該氣田的開發建設邁出了重要一步。氣田開發鑽完井項目經理劉和興介紹,此次完成的首口開發井是一口水平井,作業水深1262米,完鑽井深為4198米,水平位移超過1000米,最大井斜角度達90.5°。劉和興:此次作業的完成進一步印證了我國自主掌握的深水油氣田勘探開發全套技術在實踐運用中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對提升我國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支撐海洋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
[分享]港珠澳大橋基礎水深資料下載
同時,由於受到城市規劃的限制,跨江越海橋梁的兩岸接線條件隨城市發展變得更為困難。因此,近十年來陸續出現了一批水下隧道,其斷面不斷增大,水深不斷加深,工程技術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目前修建水下隧道主要有礦山法、盾構法、圍堰明挖法和沉管法。其中沉管法是20世紀初發展起來的一種專門修建水下隧道的工法,至今已有100a歷史,適用條件較為苛刻,而隨著工程技術的發展,其適應性也越來越強。
-
最大作業深度超200米 ,「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來了!
突破100米級深水大壩安全保障技術壁壘,研製一款小型化載人潛水作業平臺為大壩做水下「體檢」,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水利工程大壩深水檢測及突發事件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項目的目標之一。禹龍號在四川錦屏一級水電站進行試驗「4年多來,我們先後完成了『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的方案設計、總裝建造、聯合調試和水池試驗,並在三個不同壩型的水庫進行了示範性應用試驗,共完成水下20
-
最大作業深度超200米,「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來了!
突破100米級深水大壩安全保障技術壁壘,研製一款小型化載人潛水作業平臺為大壩做水下「體檢」,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水利工程大壩深水檢測及突發事件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項目的目標之一。禹龍號在四川錦屏一級水電站進行試驗 「4年多來,我們先後完成了『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的方案設計、總裝建造、聯合調試和水池試驗,並在三個不同壩型的水庫進行了示範性應用試驗,共完成水下20多次巡檢作業任務。其中,在四川錦屏一級水電站進行的試驗中,最大下潛作業深度超過200米。」
-
福建超級工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橋完成水下工程,進入水面施工
國內首座公鐵兩用大橋,能夠實現上走汽車、下行火車,讓許多人津津樂道。但在茫茫海面上造墩、架梁,箇中艱難只有奮鬥在一線的人最清楚。20日,記者來到位於蘇澳碼頭的福平鐵路四標段建設現場。走在橋面上,大風勁吹。據福平鐵路四標段二分部項目副經理省有金介紹,該標段已完成水下施工,進入橋面立體式交叉作業。
-
國內最長水下隧道完成全部陸島轉換
太湖隧道全長10.79千米,寬43.6米,單孔淨寬17.45米,主體工程穿越太湖及其風景名勝區,是目前國內在建的最長水下隧道。隧道採取「四倉流水作業」模式的堰築法施工,從岸邊向湖中逐段分倉推進,有效減少圍堰阻隔對區域內水流動性的影響。當前,隧道已完成底板8.3千米,頂板6.1千米,側牆7.4千米。
-
中國「海翼」水下滑翔機首次在印度洋實現應用
中國「海翼」水下滑翔機首次在印度洋實現應用 (1/3) "← →"翻頁
-
國內最大直徑水下盾構公路隧道通車!
12月24日,由鐵四院設計、中鐵十四局集團承建的南京江心洲夾江隧道工程正式通車,這是目前建成的國內最大直徑水下盾構公路隧道。他們對標國內外一流工程,以「建世界最好的隧道」為目標,突出現代工程技術創新,注重技術方案、工藝設備的自主創新和改良,開展超深大基坑開挖、深水大直徑盾構隧道施工關鍵技術等研究。
-
湖北深水連接器_恆吉電子效果很棒
湖北深水連接器,恆吉電子效果很棒,我公司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快速響應,為客戶第一時間提供全方位的連接方案。湖北深水連接器, 外殼體採用不鏽鋼材料,具有較強的耐腐蝕性能;彈性對接設計保證端面精密連接,增強產品壽命;高精度零件加工控制保證光連接器的低損耗要求;適用於深水密封、水下連接系統;執行企業標準:Q/21EJ746-2008。按照MIL- 39012標準生產的螺紋連接式射頻同軸連接器;具有體積小、頻帶寬、性能優越、可靠性高等特點。
-
國產水下滑翔機首次用於北極科考:測量海洋溫度、深度和鹽度
本文圖片均來自「新華視點 」微信公號「新華視點 」微信公號7月28日消息,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28日在白令海公海區域成功布放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水下滑翔機首次在白令海布放,也是首次應用於中國北極科考。
-
中國首次開展遙控無人潛水器與自治式水下機器人同時海底作業
中國首次開展遙控無人潛水器與自治式水下機器人同時海底作業 搭乘「科學」號遠洋綜合科考船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與「探索」號自治式水下機器人,7月26日同時在南海北部下潛作業,這也是我國首次實現兩類無人潛水器同時海底作業
-
中集來福士將建全球最大深水養殖工船
385米,型寬59米,型高65米,包含6座深水網箱,養殖水體高達44萬立方米水體,挪威標準25公斤/立方米水體,養殖規模可達1萬噸三文魚。該船通過外轉塔單點系泊的方式進行固定,同時裝備全球最先進的三文魚自動化養殖系統,能夠實現魚苗自動輸送、飼料自動投餵、水下燈監測、水下增氧、死魚回收、成魚自動搜捕等功能,「自動化」「智能化」無處不在。「隨著全球對健康海鮮需求的不斷增長,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我們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