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重陽節登高的由來和意義

2020-12-17 舜網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想必大家都知道,這首詩描寫的就是看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的情景,詩中有一句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句詩中提到了重陽節的兩個習俗,一個是登高,一個是插茱萸。那麼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本篇文章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重陽節登高的由來和意義介紹,一起來了解一下。

重陽節為什麼登高

其一:登高闢邪氣

在我國的古代,有著重九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說法。而古人們為了避免接觸到邪氣,所以才在九九這一天登高以避邪氣。不過這一說法現在看實在有些不科學。不過,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氣爽的收穫季節,舉家出遊、登高望遠在時令上是非常適宜的。

其二:登高山祈福

據《禮記·祭法》中有記載:「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古代人的生活環境比起現今要艱苦許多,最早時期人們的很多事物大都來自於才集合和狩獵,而山林中生長的各種植物和動物得以讓人類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們對於山特別是高山是有崇拜的。因此在舅舅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種表達人們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種行為。

其三:辭青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春季的踏青一說,實際上與之相對的還有秋季的辭青一說。據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

重陽節登高的由來

重陽之所以要登高,據魏文帝《與鍾繇書》說是:「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這是以重陽含有長久的意思,因此值得「享宴高會」的說法。

1、重陽日登高闢邪氣

古人偏要定在九月九日登高呢?這也有一種說法。因為重九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古人為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氣。這種稅法不免牽強附會,然而,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所以,人們於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2、桓景帶領鄉民登高避災

後漢時代有名的仙人費長房,有一天對他的弟子桓景說:「九月九日,你的家人將有災難,如果你帶了全家大小,人人用紅袋盛茱萸,掛在手臂上,登高飲菊花酒,便能避禍消災了。」

桓景屆時果然照師傅所說,全家上山遊玩,等到傍晚回家一看,只見所有的雞,狗,牛,羊等家禽,家畜;全部死光。他這才明白,原來這些家禽家畜,作了他們全家大小的替死鬼了。

桓景避災之說,雖為神話,然而後世之人卻代代相傳,並視九月九為登高避災、飲酒聚會之期,久之乃漸漸成為我國的特殊風俗。

3、古人有山嶽崇拜情結,登山為了祈福

有人提出,登高其實是源於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古代先民生存環境極其艱苦,大多依靠採集和狩獵謀生。大山中生長的各種植物、隱棲的飛禽走獸以及潺潺溪流,使人類才得以生存繁衍。

如果逢高溫乾旱,山間密林可避高溫炙烤;洪水襲來,攀上高山可躲滅頂之災。此外,古人認為山上雲霧繚繞,為呼風雨喚雷電之神龍所居。而且,高山的雷電可以帶來火種,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因此,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持此觀點的人還將「崇」字本身作為旁證:崇,形聲字,從山,宗聲。崇拜之「崇」原本就是對山嶽而言,因為「山」即高山,「宗」為神聖。以「宗」喻「山」或以「山」喻「宗」,都蘊含有尊崇、敬畏之意。

4、登高「辭青」說

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為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

重陽節登高的意義

晉朝時,今河南汝南古上蔡地區,有個名叫桓景的學道的人,他的師傅費長房真人對他說:「九月初九,你家有難,你趕快回去,叫家裡的人用絳紅色布做成香袋,裝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處,喝菊花酒,就可消禍。」桓景依照師傅的指點,是日舉家登上座落在蔡國故城西面城垣的一處叫做名岡山的至高處避禍。傍晚歸來,發現家中的家禽家畜全都死了。費長房知道後說:「這些雞鴨牛羊狗已經替你們受災了。」

唐宋開始,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人們生活狀態的安定和改善,使大家不僅關注目前的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本質的祈求。長生與延壽,逐漸代替了消極的避邪消災與追逐功利的步步登高。

在近兩千年的流傳中,經過不斷的傳承、選擇、優化和賦予,它形成了我國乃至華夏文明波及到的地區,獨具特色的宣洩思鄉思親和祈壽的民俗活動。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曆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幾千年來,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主要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當然,在1989年被定為老人節後,增加了秋遊賞景、臨水玩樂、登山健體等。

重陽節還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焦點

  •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呢?古代重陽節「登高」背後的寓意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時間在農曆九月初九。由於「九九」諧音「久久」,所以古人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並逐漸衍生出登高「辭青」、觀賞菊花、飲菊花酒、插茱萸等一系列民俗。但是對於登高有何寓意呢?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
  •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呢?重陽登高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一、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重陽登高,人們為驅邪避禍而於九月初九這天爬山登高以闢邪延壽,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有一種說法是登高闢邪,在古代,有著重九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說法。
  • 【重陽節·登高】崇信縣舉行「相約重陽節·祈福古槐王」登高比賽
    10月25號,崇信縣舉行「相約重陽節·祈福古槐王」登高比賽,以登頂祈願的形式慶祝重陽節。活動現場,參賽運動員進行了熱身運動,大家跟隨著音樂的節拍盡情的舞動,在為比賽做著充分的準備。隨著一聲發令槍響起,300名參賽選手競相衝出了起跑線,從龍泉寺山前廣場出發,途徑步雲橋、龍泉寺山門、中臺、觀汭亭、玉皇閣,最終到達牡丹園廣場。
  •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
  • 2019重陽檔案|重陽節:登高賞秋、感恩敬老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祭祖、登高遠眺、出遊賞景、放紙鳶、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擺宴敬老等活動。祭祖。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古時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仍盛行,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
  • 九月九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 重陽節由來簡介
    這周三(10月17日)就是2018今年的重陽節了,重陽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日期定為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是一個韻味十足的節日。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民間習俗被大家淡忘,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重陽節習俗以及由來介紹,節日到來之際,來文中長知識吧。
  • 重陽節,除了登高你還應該知道這些
    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 時令、登高與飲酒—道教養生視角下的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乃中國傳統的「重陽節」,古人以「六為老陰,九為老陽」,「重九」日月並陽,故為「重陽」。重陽節應該是基於古代的宗教祭祀和歲時活動,在歷史的不斷傳承和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梁吳均《續齊諧記》載東漢桓景隨道教神仙費長房學法,於九月九登高避災免禍之事,但在此之前,九月初九日節慶中的基本習俗已經逐漸成熟。
  • 重陽節 | 正值秋日美,正是登高時……南山區重陽節登山通告出爐!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自古以來中國流傳下來不少傳統習俗下面一起來看看重陽節的習俗吧!重陽節佩茱萸和端午節佩菖蒲的作用相似,都是在於除蟲防蛀。 重陽節後被稱為:十月小陽春,小陽春的意思是說重陽節後天氣有一陣回暖;重陽節前降雨多、天氣潮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黴變,配茱萸可以防蟲。
  •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九月初九重陽節由來介紹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重陽節最新資訊 > 正文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九月初九重陽節由來介紹
  • 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怎麼由來的?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節日由來豐收祭天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關於重陽習俗活動的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 今日重陽節 廣州市民重陽登高熱情不減
    許阿姨覺得今年重陽節爬山的人沒有往年火爆,但還是很熱鬧溫馨,「從白雲山看廣州夜景太美了,我要拍下來發到朋友圈給大伙兒看看。」王先生一家每年都會在重陽節前夜登高祈福。「吃完晚飯就出發,然後在白雲山玩到天亮,我們一家都希望疫情可以快點過去,這樣白雲山就會更加熱鬧了。」
  •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節在古代,古人對火總有莫名的恐懼,因而也常常敬畏和祭拜火神,並認為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 重陽節登高的寓意 辭青闢邪為家人祈福是習俗意義
    重陽節又被稱為登高節、老人節,而且定在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從古至今一直被大家重視。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於這個節日的習俗,很多小夥伴並不了解,小編找來詳細資料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登高作為流傳最多的重陽節風俗之一,自古以來有著多種多樣的說法和寓意。
  • 重陽節為什麼要敬老?重陽節有什麼風俗?
    馬上就是重陽節了,重陽節有敬老的傳統習俗,重陽節為什麼要敬老呢?重陽節為什麼是給老年人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吧!重陽節為什麼要敬老重陽節在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寓意「久久」,有祝願老人長壽的含義在裡面,所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自古以來就有敬老感恩的傳統。
  • 又是一年重陽節,塔山公園現登高人潮
    今天(2020年10月25日)是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 ——探析重陽節的文化內涵和現實意義
    就此,記者採訪了多位文化界人士和民俗專家,共同探討重陽節的文化內涵和現實意義。  「『重陽』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農曆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稱『重陽』。」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學者劉海霞介紹,歷史上對於重陽的記載眾多。《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 重陽節:為什么九月初九叫重陽節?
    在古典詩詞中有很多表現重陽節的,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恐怕就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通過這首詩,我們知道,重陽節在唐代的重要習俗是登高和插茱萸。
  • 2019重陽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重陽節的來歷由來起源及傳統習俗
    2019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重陽節有哪些習俗?2019年的重陽節在十一國慶的最後一天,重陽節可以和父母在一起度過,祝福敬愛的父母及長輩親人。重陽節的由來起源是什麼?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九月初九日,故又稱九九重陽,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重陽節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風俗的來歷
    金秋時節,秋高氣爽,瓜果飄香,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即將來臨。重陽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與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一樣,也蘊含了豐富中華文化元素。現擷取點滴與朋友們共享。農曆的九月初九,二九相重,因此稱為「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