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風俗的來歷

2020-12-17 老馬說古

金秋時節,秋高氣爽,瓜果飄香,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即將來臨。重陽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與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一樣,也蘊含了豐富中華文化元素。現擷取點滴與朋友們共享。

農曆的九月初九,二九相重,因此稱為「重九」。漢朝中葉以後,儒家陰陽觀認為,六為陰、九為陽,九是陽數,所以重九也叫「重陽」。由此,農曆九月九日被稱為重陽節。同時,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寓意長長久久,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自古以來重陽節有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唐代詩人王維著名詩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恰恰佐證了這些習俗。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關於重陽節習俗的來歷還有一個有趣的神話傳說。這個傳說記錄在南朝時期梁人吳均之編寫的《續齊諧記》。

相傳在東漢時期,古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便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當地有一個叫恆景的青年,他的父母被一場瘟疫奪走生命,而且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命。病癒之後,恆景決定除掉瘟魔為民除害,於是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

恆景不辭辛苦,長途跋涉,幾乎訪遍了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神仙名字叫費長房。恆景不畏路途艱險,千裡迢迢趕往東方,他磨破了無數雙鞋,翻過了無數座山,歷盡了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費長房。仙長為恆景的精神所感動,收留了他,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苦修煉降妖術,最終練就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有一天,費長房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這一天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可以降服妖魔了,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他送給恆景一些茱萸葉和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方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汝河邊的家鄉。

恆景告別仙師費長房回到家鄉。九月初九早晨,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高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與瘟魔展開搏鬥,經過幾個回合的激戰,恆景把瘟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佩茱萸、喝菊花酒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其實,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漢代以前,重陽節的一些活動大都是在皇宮進行的,民間活動較為罕見。直到東漢漢武帝時期,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她的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相關焦點

  • 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習俗|重陽節風俗有哪些
    據文獻記載,當時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我國人民對重陽佳節歷來有著特殊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佳作。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重陽節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
  • 登高懷鄉,喝菊花酒,遍插茱萸,佳節又重陽!
    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又稱重九節。而「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長久久,長久長壽的寓意,所以,重陽節是個喜慶吉利的日子。 每逢喜事精神爽,那當然是少不了一家人團圓在一起,舉杯暢飲,共話桑麻。九月初九正值秋高氣爽,層林盡染,適合登高遠望,活動筋骨。此時菊花盛開,賞菊,喝菊花酒是多少的浪漫風雅。
  • 重陽節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不是為了敬老,而是為了闢邪
    如果登高之前佩戴有異香的吳茱萸,就會避免蛇蟲靠近自己,達到驅蟲的目的,從而保證自己的生命不受威脅。久而久之,佩戴茱萸就被冠上了驅災闢邪的效用。 但要認真說起來,登高插茱萸其實是有一段故事佐證的。 傳說東漢時期,有個叫做桓景的人跟隨方士費長房學習道術。
  •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簡單版 重陽節來歷詩句習俗50字
    重陽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也是敬老節,請大家生活中善待身邊的老人,真正做到能夠尊老敬老,老人更需要我們的關愛。下面板報網小編為您帶來重陽節手抄報圖片大全,慶重陽承傳統,希望你們喜歡!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重陽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簡單版重陽節來歷  陰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逢,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為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代出年。
  • 重陽節的茱萸該怎麼插戴?
    每逢此時,很多人都會念這樣一首王維的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然而卻沒有多少人知道茱萸是種什麼植物。甚至連著名海派作家施蟄存也是如此:「(我曾)有一個很天真的體會,以為茱萸是一種草本或木本的植物,每逢重陽節,家家都仿清明植樹之例,每人該種一株。王維因為自己在異鄉作客,因而想到家裡今年少一個人種茱萸了。」
  • 重陽節傳統習俗簡單50字介紹 重陽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重陽節傳統習俗風俗簡單50字介紹  「重陽節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節還有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除外,還有曬秋,吃重陽糕,賞菊,放紙鶴等習俗。」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怎麼讀?茱萸是什麼?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怎麼讀?茱萸是什麼?在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遍挿茱萸少一人「是什麼意思?茱萸怎麼讀?茱萸拼音:[zhū yú]在重陽節這一天,按照我國民間風俗,人們除登高望遠、暢飲菊花酒外,還要身插茱萸或佩帶茱萸香囊。重陽節與茱萸的關係,最早見於《續齊楷記》中的一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
  • 重陽節有插茱萸的風俗,雖出自神話故事,卻有科學依據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就要到來啦!一到重陽節,我們就不由地想到王維的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其中有一句已膾炙人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我們都知道,重陽節有很多風俗,插茱萸就是其中之一。你肯定想過,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這得先從那個神話故事說起。
  • 今天重陽節?聽說要插茱萸?茱萸又是誰?
    原標題:今天重陽節?聽說要插茱萸?茱萸又是誰??文:清潔工編輯:球藻怪大概是由於重陽糕不如元宵、粽子和月餅好吃,曾位列中國最重要節日之中的重陽節在不缺乏美食的現代已很少有人關注。但是,你們要知道,除了爬爬山頭,重陽節在古代可是有著相當豐富的「娛樂」活動的:比如插茱萸(茱萸是誰?!)、賞菊花(聽起來還挺正常)、吃菊花(啥?)
  • 甄嬛傳:甄嬛重陽節祝太后桑榆晚景之樂,為何暗示遍插茱萸少一人
    文|少年常樂遊重陽節是我國源遠流長的一個民俗文化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因為民間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大家常在這天祭祖並推行敬老活動。
  • 九九重陽節:關於重陽節的一些講究,你知道嗎?為啥要插茱萸呢?
    簡單的問候背後,是深深的思念,在重陽節這天,更會加深這種情感,默默道:孩子不孝,身在異鄉,漂泊在外,為了生活,不得不離開你們。少小離家老大回,等到孩子學有所成,等到孩兒功成名就回鄉時,希望你們一切都好。如今,陪著朋友登高,攜著茱萸草,嘗著菊花酒,更想家了。
  •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傳說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有哪些傳說故事
    從此,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據說,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寓意生命長久、健康長壽,所以人們把重陽節又叫老人節。重陽節是怎麼來的?有哪些傳說故事重陽節的源頭,早在《呂氏春秋》中就有記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 重陽節為什麼叫敬老節,有什麼風俗?重陽節的古詩有哪些?
    馬上就是重陽節了,聽說重陽節有敬老節的說法,重陽節為什麼叫敬老節?重陽節主要風俗是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吧!重陽節為什麼叫敬老節傳統節日的現代傳承。重陽節主要風俗是什麼重陽節的主要風俗有:登山秋遊、擺敬老宴、賞菊、辭青、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重陽節最早是豐收後的祭祀活動,在節日民俗中,還保存著傳統祭祀活動中的登高、宴請等活動形式,又添加了賞菊、辭青等具有自然氣息的活動,總的來說,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氣息的節日。
  • 2017重陽節是幾月幾號 重陽節的來歷由來和風俗是什麼
    2017重陽節是幾月幾號?重陽節又是怎麼來的呢?它有哪些風俗?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由日曆可以看出來,2017年的重陽節在10月28日,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
  • 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九月九重陽節傳統習俗有哪些簡短介紹
    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 重陽節丨讓人思念親人的「茱萸」是一種中藥材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24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10月25日,是農曆九月初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的敬老節日,也是中國法定的老年節,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同時,這一天也讓漂泊異鄉的人思念家鄉和親人。
  • 2019重陽檔案|重陽節:登高賞秋、感恩敬老
    後來有一個叫桓景的青年利用茱萸葉、菊花酒降魔,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裡曾有此記載。
  •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重陽節登高的由來和意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想必大家都知道,這首詩描寫的就是看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的情景,詩中有一句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句詩中提到了重陽節的兩個習俗,一個是登高,一個是插茱萸。那麼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本篇文章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重陽節登高的由來和意義介紹,一起來了解一下。
  • 重陽節來歷+傳說+風俗活動,附35篇古詩詞+手抄報模板,收藏!
    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丶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丶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
  •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
    10月25日又是一年重陽節了。對中國人來說,重陽與春節、清明、端午一樣,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各地有各種不同的風俗。之所以叫重陽這個名字,是因為這一天農曆是九月初九,在《易經》中「九」是陽數,兩陽數相重,是為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