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絕對控股阿里影業 此前市值不到四年縮水超過60%

2020-12-15 金融界

來源:中國基金報

阿里巴巴集團即將對阿里影業實現實質控制。

今早,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公告稱,阿里巴巴集團將增持阿里影業股權,由原先的49%提升至50.92%。交易完成後,阿里巴巴集團將對阿里影業實現實質控制,阿里巴巴集團執行長張勇將此次增持稱為「投下信心一票」。

受此消息影響,今日早盤阿里影業盤中大漲8%。截至午間收盤,阿里影業半個交易日大漲7.32%,至1.32港元/股。截至下午收盤,阿里影業上漲4.88%,股價創逾1年新高。

阿里影業成為阿里集團子公司

盤中漲超8%

今日早間,阿里巴巴集團與阿里影業聯合宣布,阿里巴巴集團將增持阿里影業股權,由目前的49%提升至約50.92%。

根據協議,阿里影業將以每股1.25港元向阿里巴巴集團發行10億股新股,通過這次股票發行籌集總額達12.5億港元。交易完成後,阿里巴巴集團將對阿里影業實現實質控制,並在阿里影業董事會擁有大多數席位。

本次交易將在達成慣例成交條件後完成,包括獲得阿里影業獨立股東以及香港聯合交易所的批准。

公告發布前一交易日,12月7日收盤價為1.23港元。上述認購價與該收盤價相比約增長1.63%;與2018年3月31日公布的經審核的每股股份綜合資產淨值約0.55元人民幣(約0.69港元)相比,增長81.16%。

公告披露,增持將進一步加強阿里影業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其他媒體內容及分銷業務,包括優酷、大麥和阿里文學等之間的合作,從而為中國觀眾打造用戶體驗;藉助阿里巴巴集團在大數據及電子商務方面的優勢,支持阿里影業深入拓展中國電影業增長前景。

張勇表示:「對於集團『Double H』戰略中的Happiness『快樂』領域,阿里巴巴大文娛在執行層面上已取得豐碩成果。我們期待阿里影業在內容製作和發行渠道方面,與集團相關業務進一步整合和協同。」

張勇說,「此次增持更是集團為阿里影業投下的信心一票,我們將繼續通過資源投入及生態優勢,支持阿里影業把握中國電影業蓬勃發展所帶來的機遇。」

阿里影業董事長兼CEO樊路遠則表示:「阿里影業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的子公司,讓我們倍感振奮。作為一家影視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影業可以利用集團在大數據技術及電商方面的優勢,加強與優酷、大麥網、阿里文學等大文娛業務的合作。

受阿里巴巴增持公司股權消息刺激,阿里影業股價今日開盤後一路走高,盤中一度漲超8%報1.34元。截至午間收盤,阿里影業半個交易日上漲7.32 %。下午開盤漲幅收窄,截至收盤漲4.88%報1.29港元/股,股價創去年11月以來新高。

市值不到四年縮水62%

多次轉型後回歸內容

事實上,阿里影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於低谷狀態。

2014年,馬雲作價62億港幣將港股上市公司文化中國納入麾下,並更名為「阿里影業」。張強出任阿里影業第一任CEO,主攻內容方向,對電影產業鏈上下遊進了併購,試圖在阿里影業內部建立起覆蓋IP孵化、投資、製作、宣傳、發行的全產業鏈業務電影體系。

阿里影業成立四年來,換了三屆管理層、三套發展戰略。

在自身戰略不斷調整、管理層更頻繁異動下,阿里影業主導大片幾乎全線失利,一直沒能走出「高投入卻票房口碑雙輸」的困境。

阿里影業的股價常年在徘徊1港元上下,其市值嚴重縮水。截至今日午間收盤,阿里影業市值為億元,距離其2015年初市值高峰860億港元,已經蒸發掉了62%的市值。

從財務業績上看,阿里影業也幾乎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4年和2016年,阿里影業虧損額分別達到4.17億元和9.59億元。2016年底,俞永福出任阿里影業第二任CEO,重新梳理各條業務線發展,並宣布減少內容製作、轉型做「新基礎設施」。

在2017年6月份上海電影節上俞永福公開宣布了阿里影業的「新基礎設施」戰略,阿里影業及淘票票開始逐步去電影中心化、撤回擅長的網際網路業務領域,不作為上遊內容競爭者出現。

然而去年11月,俞永福突然辭任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淡出阿里大文娛業務版圖。「餘額寶」之父樊路遠隨後接任CEO,重新拾起內容,並宣稱對「優質內容無限上地投入」。

11月25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宣布該公司完成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樊路遠擔任阿里大文娛事業群第二屆的輪值總裁,他同時還是大麥網CEO。數天後,12月4日,因原優酷總裁楊偉東因經濟問題配合警方調查,樊路遠兼任這一職務。

12月6日,樊路遠以優酷總裁的身份向優酷員工發出內部信宣布,近期將進行全面內部整頓。

逆風翻盤?

股價三個多月漲超55%

2017年阿里影業財報稱,2017年收入達到23.661億元,較上一年度增長162%。雖然在報告期內,阿里影業依舊虧損,但是除了需要「高額補貼」的網際網路宣傳發行業務以外,其他業務已經扭虧為盈,可看作其「業績向好」的跡象。

其中,內容製作業務整體收入達3.413億元,並實現盈利。而綜合開發業務方面阿里影業盈利3074萬元,而上年為虧損1496萬元。

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六個月,阿里影業穩步發展,公司收入達15.32億元,按年同比增29.4%;期間經營淨虧損大幅收窄64.1%至1.54億元。

另據公開資料,2017年淘票票參與發行的影片達22部,總票房超過150億元.今年以來,阿里影業及其旗下在線票務平臺更是成了爆款收割機,《唐人街探案2》、《紅海行動》等都是出自他們之手,熱度從春節檔一直傳遞到暑期檔。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近三個多月以來多部創造票房神話的電影背後都有阿里影業的身影,公司股價也一路上揚。

自今年8月至今,阿里影業接連收穫暑期檔冠亞軍《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成為激烈暑期檔中的最大贏家,隨後成功拿下國慶檔冠軍《無雙》。

自8月17日創出0.82元的階段性低點以來,阿里影業股價截至今日收盤漲幅高達57.31%,在資本寒冬和影視股行情蕭條的背景下表現出色。

11月底,安捷證券發布研報,將阿里影業目標價上調至1.55港元,並重申買入評級。該報告認為,預計市場擴增計劃將為淘票票和阿里影業帶來新增收入,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不過目前阿里影業面臨的風險也不少。

貓眼微影合併之後,在線票務平臺還會繼續在雙強(淘票票和貓眼)拉鋸戰中廝殺。這樣的狀態下,離實現盈利還有一段距離。從整體布局來看,BAT三家的內容競爭將異常激烈。百度的愛奇藝上市,而騰訊泛文娛矩陣下的43個影視項目,於今年陸續落地,此外騰訊還手握大量的遊戲IP和網絡文學IP。

相關焦點

  • 趙薇投資阿里影業從明天開始賠錢
    馬雲(左)趙薇(右)【TechWeb報導】7月8日消息,阿里影業今日收跌13.333%,股價已逼近1.6港幣,中國影星趙薇目前持有的阿里影業股權資產即將出現帳面虧損。阿里影業今日收盤下跌13.333%,至每股1.69港幣,這一收盤價已逼近中國影星趙薇丈夫黃有龍買入阿里影業股權時的每股均價1.6港幣。黃有龍於2014年12月20日通過其100%控股的Gold Ocean Media Inc.以每股均價1.6港幣買入阿里影業1,930,282,500股,成為持有後者9.18%股權的大股東。
  • 阿里為面子「流放」阿里影業
    對於這一現象,阿里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是因為從下季度開始會將阿里影業踢出財報表,因此根據阿里影業6月增發融資後的估值情況,在會計手法上對投資這個影視資產作了一個一次性所得247.34億元的計提。簡單來講,247.34億元所得不是現金所得,而是阿里巴巴目前持有的阿里影業股票市值和最初投資時的花費之間的差額。
  • 趙薇夫婦套現阿里影業9.9億港元,四個月賺了144%
    在阿里影業(01060.HK)股價一路飆漲之時,第二大股東、影視明星趙薇夫婦適時開始部分收割。       港交所披露的最新公告顯示,趙薇、黃有龍夫婦,連同黃有龍控股的Gold Ocean Media投資公司在4月29日及30日連續減持阿里影業股票,減持額度分別達到1.92億股及0.64億股,交易均價為3.9港元。
  • 騰訊控股市值超過阿里巴巴
    摘要 【騰訊控股市值超過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跌超8%,市值縮至54084億元,讓出港股市值第一寶座。騰訊跌近5%市值54154億元,超過阿里。
  • 背靠阿里大樹的阿里影業為何久久不能盈利
    《每日財報》注意到,因為在阿里影業去年12月發布的中期財報中,其經營已經是呈虧損狀態。所以,阿里影業淨虧損的進一步放大除了疫情影響外,或許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內部原因。頻繁換帥2014年,阿里巴巴以62.44億港元購得文化中國60%的股份,同年將公司更名為阿里影業,中影集團出身的張強出任阿里巴巴影業CEO。
  • 趙薇減持阿里影業8億股 套現12.56億港元
    趙薇夫婦於2014年12月20日以每股1.60港元購買阿里影業19.303億股,總共耗資30.88億港元,並於2015年4月29日和4月30日連續兩天均以3.90港元共減持2.56億港元,合計套現9.984億港元。加上本次減持,其仍持有12.536億股阿里影業,按今日收盤價1.65港元計算,市值為20.684億港元。
  • 減持阿里影業趙薇半年淨賺5.89億港元
    原標題:減持阿里影業趙薇半年淨賺5.89億港元   昨日下午,根據港交所披露的最新消息,趙薇夫婦近期減持阿里影業共2.56億股,套現約9.984億港元。   這次套現之後,趙薇夫婦的持股比例從9.18%減少到7.96%,僅僅半年的時間,已獲得5.89億港元的收益。跟著馬雲炒股,果然是另一番境界。
  • 貓眼啟動IPO對決淘票票,340億元估值或遠超阿里影業!王長田財富...
    連續三年100%增長,60%以上毛利率,貓眼仍難逃虧損格局。概因與淘票票之間的生死對決,貓眼將收入的六成用於獲客,而淘票票背靠的阿里影業則能拿出33億元收入中的32億元進行市場營銷。二者焦土對抗,為的是千億元的在線票務市場,及後續的娛樂內容服務市場。  儘管騰訊微信和美團點評為貓眼的重要入口,但光線系卻頗有「先機」地成為貓眼第一大股東。
  • 阿里健康、阿里影業發中報:一個賺2億一個虧2億,員工開支月均差2萬
    阿里健康(00241.HK)和阿里影業(01060.HK)近期先後發布2020/2021財年中期業績報告。一個6年來首次實現盈利,一個何時盈利仍遙遙無期。阿里健康近日股票連續大漲,截至11月27日收報22.5港元,總市值為3027億港元。
  • 阿里影業:堅持「內容+技術」戰略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在接受包括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坦言,電影將不再是資本追逐的行業,市場變得理性。影院會趨向於進入院線的資產重組,內容公司出現優質人才回流大公司平臺,形成工作室機制、控股公司的機制,發行將出現頭部發行公司。「作為一家兼具內容+科技的影視公司,阿里影業希望藉助技術的手段,將電影的影響力觸達給更多人,滿足觀影用戶的期待」。
  • 阿里影業,不虧
    阿里影業虧損數據背後,其實是整個行業的掙扎。自今年1月底鍾南山宣布新冠肺炎會「人傳人」、國家緊急關閉所有電影院以來,影視產業寒冬已經持續了4個月,全年票房損失估計將超過300億元。各個相關公司也都在「冰天雪地」中瑟瑟發抖。據《中國新聞周刊》統計,六成上市影視公司一季度出現虧損。
  • 趙薇再次大手筆減持阿里影業 一口氣套現12億
    接著,當股東不到5個月,2015年4月29日及30日,趙薇夫婦分兩輪以每股3.9港元合計共減持2.56億阿里影業股票,套現約9.984億元。持股量由9.18%減少至7.96%,但仍是阿里影業二股東。  而10月這次已是趙薇夫婦第二次大規模減持阿里影業股票了,套現近13億,持股量降至4.97%,因為持股比例小於5%,若日後再減持便不用披露。
  • 阿里影業參投的《綠皮書》拿下「小金人」 中國電影的奧斯卡資本局
    而阿里影業能拿到《綠皮書》的份額,或許也與其早期資本布局有關。2016年10月,阿里影業和Amblin Partners(安培林公司)共同宣布,阿里影業收購了安培林公司的少數股權,並將派駐代表加入安培林公司董事會,雙方還將在營銷、發行及衍生品方面進行戰略合作。
  • 阿里影業員工福利開支人均月5萬 「打工人」你怎麼看?
    · 今天看到阿里影業的財報裡披露了員工開支,好奇算了一下,人均月開支超過5萬。其他影視公司待遇如何我不知道,但是阿里影業的應該不低了,甚至可能是行業最高那一層的水平。 作為新晉者,阿里影業這幾年做得不錯,儘管還沒有盈利。九月往前的半年,也就是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淨虧損是1.62億元,去年同期為虧3.9億元,虧損收窄了。 但阿里影業的前景是看好的,這方面資本市場最敏感,去看總市值就好了。
  • 阿里影業成為阿里集團子公司 集團股權佔比將逾50%
    新京報訊(記者 梁辰)12月10日盤前,阿里影業發布公告稱,阿里巴巴集團將增持阿里影業股權,由目前的49.00%提升至約50.92%,或如果行使購股權,持股比約為50.63%。公告顯示,認購方為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為阿里巴巴集團全資擁有。根據協議,阿里影業將以每股1.25港元向阿里巴巴集團發行10億股新股,通過此次發行募集總額將達12.5億港元。
  • 阿里否認就控股圓通展開談判 此前已集齊五家快遞公司
    (原標題:阿里巴巴否認就控股圓通展開談判,此前已集齊五家快遞公司)
  • 阿里控股亞博科技 打通彩票業務鏈
    ◎每經記者 賈麗娟  「阿里系」又將新增一位成員!  繼阿里健康、阿里影業、瑞東集團之後,又有一家港股上市公司被馬雲看中了,這家公司是從事彩票業務的亞博科技(08279,HK)。
  • B站市值破200億美元;360數科財報;阿里影業財報
    #B站市值破200億美元# 嗶哩嗶哩周四收盤股價大漲22.17%,報58.46美元,市值突破2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 阿里影業總裁談投資《綠皮書》:一個晚上就決定了這件事
    阿里影業並沒有參與這部影片的製作。去年7月,阿里影業做出參投決定,成為《綠皮書》聯合出品方。阿里影業總裁張蔚在2月26日上午接受包括經濟觀察網記者在內的專訪時提到,阿里影業做出這個決定,只用了一晚上時間。
  • 光線入局《三生三世》大電影,與阿里影業化敵為友?
    在第20屆上海電影節開幕式論壇上,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發表了「未來不與上遊的內容公司競爭,要成為電影行業的服務者」的感言後,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卻表示,電影行業很小,大家做著做著也許還是會競爭。就在外界認為王長田仍將阿里影業視為潛在競爭對手時,他執掌的光線傳媒卻參與了阿里影業主控電影《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投資,雙方悄然牽手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