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沒有和我一樣的疑問,每次去咖啡店看到密密麻麻的menu,很多類似的咖啡飲品不知道區別在哪裡。想問店員看到後面排著長隊就放棄了。
想嘗試新品種又怕不好喝結果還是每次都點自己點過的單品。
我有一個大學好友(下文稱呼Ako)在日本的星巴克工作四五餘年,是一名星巴克黑圍裙擁有者。黑圍裙是星巴克內部一種身份的象徵,也是對員工的資格認證。除了對咖啡知識,星巴克產品以及經營理念熟知之外,還必須通過星巴克每年一次的專業考試。日本黑圍裙的考試每年1次,通過率是10分之1。通過黑圍裙考試的人都會拿到一條鑲有自己名字的黑圍裙。
這次我對Ako進行了一次採訪,來解決我多年的疑惑。本來計劃1個小時結束的採訪竟因為內容太有趣了又加時1小時。
我將內容整理了一下,分享給大家。
▼Ako所在的星巴克京都BAL店
▼他的黑圍裙,不知道被炫耀過幾次(苦笑)
▼這是他工作的星巴克
Drip Coffee/滴漏咖啡/ドリップコーヒー(熱/冰)
製作方法:
咖啡豆和熱水對衝(大概10g咖啡豆對180g水左右),用濾紙萃取
特 點:
製作方法簡易迅速,點單後無需等待;
在日本的星巴克drip coffee使用的咖啡豆每天會換品種,還能享受第二杯優惠;
另外冰的drip coffee會有些酸味,因為咖啡是用熱水衝泡後用冰塊極速製冷。
話外題:中國的星巴克比較少有人會點drip coffee,如果點了drip coffee可能會現點先做,需要等。
Cold Brew Coffee/冷萃咖啡/コールドブリューコーヒー(冰)
製作方法:
咖啡豆和冷水對衝,用濾紙萃取
特 點:
冷萃咖啡因為是用冷水衝煮,相比較drip coffee沒有酸味,咖啡味道比較甘甜。但是正因為如此,冷萃咖啡沒有熱飲(顧名思義)。
Espresso/濃縮咖啡/エスプレッソ(熱/冰)
製作方法:
咖啡豆和極少量水對衝。
通常供應量按照份(shot)來計算。常規有單份(one shot/single)和雙份(two shot/double)。Single的量一般在25ml~30ml,double的量一般在40ml~50ml,並不是single的單純2倍。
特 點:
由於是濃縮咖啡,第一次喝會覺得無比苦。習慣的人會覺得苦後回味甘甜。義大利人喝濃縮咖啡會加大量糖,極端的還有在雙份裡加酒喝,不建議輕易嘗試。
Caffe Americano/美式咖啡/カフェアメリカーノ(熱/冰)
製作方法:
濃縮咖啡(espresso)和大量水對衝。
特 點:
味道與drip coffee沒有太大差別,但是美式咖啡喝起來更稀釋。
Frech Press Coffee/法壓咖啡/コーヒープレス(熱/冰)
製作方法:
咖啡豆和熱水對衝紅後,用法壓壺的金屬過濾網法壓萃取
特 點:
相比用濾紙過濾的drip coffee,法壓咖啡使用的金屬網不會將咖啡中的油脂吸附,咖啡味道更加濃鬱。但缺點是金屬網不能100%過濾掉咖啡渣,所以一般杯底會沉澱咖啡渣。
在日本的星巴克如果點法壓咖啡的話還可以任選自己喜歡的咖啡豆,選好咖啡豆後店員會現場幫你磨,熱水衝泡和壓制。所以點法壓咖啡的朋友需要等5~10分鐘。
另外由於法壓壺的容量是定死的,法壓咖啡一般不能選size大小。比如在日本的星巴克點熱法壓咖啡只有short size(小杯),點冰法壓咖啡只有tall size(中杯)。
我個人總結了一下這幾種黑咖啡,大概結論是這樣:
喜歡略帶酸味,咖啡味道稀釋的朋友推薦:
滴漏咖啡(drip coffee),美式咖啡
喜歡咖啡味道濃鬱的朋友推薦:
冷萃咖啡,法壓咖啡
喜歡特濃的推薦:
濃縮咖啡
我做了一張Matrix圖供大家參考:
以上是幾種比較常規的黑咖啡。除此以外還有很多高級手法萃取的黑咖啡,比如吸虹咖啡,氮氣冷萃咖啡,手衝咖啡等等。由於平時在一般的咖啡店不常點此類咖啡,就不一一介紹了,如果有興趣可以留言讓我知道。
加奶咖啡系列
其實很多加奶的咖啡系列都是從濃縮咖啡(Espresso)衍生出來的。
Latte/拿鐵/カフェラテ(熱/冰)
製作方法:
濃縮咖啡+蒸汽加熱牛奶+少量奶泡(奶和奶泡比例大於10:1)
特 點:
濃縮咖啡被奶對衝後變的不那麼苦。由於有大量的奶,拿鐵喝起來奶味會很濃厚。第一口喝到的一般都是牛奶。
經常有朋友把Latte和Café au lait(歐蕾咖啡/カフェオレ) 搞混。
其實Café au lait是用drip coffee(滴漏咖啡)對奶。之前介紹了drip cofffee是咖啡對水,也就是Café au lait是咖啡+水+奶。
很明顯Café au lait和Latte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被水稀釋,無論是咖啡味還是奶味都會比較淡,不會有Latte香濃的奶香味。
在星巴克的菜單上Café au lait被寫成Caffè Misto(咖啡密斯朵/カフェミスト)。Caffè Misto和Café au lait是同一種飲品。
▼Café au lait/歐蕾咖啡/カフェオレ/Caffè Misto/咖啡密斯朵/カフェミスト
Cappuccino/卡布奇諾/カプチーノ(熱)
製作方法:
濃縮咖啡+蒸汽加熱牛奶+奶泡 (奶和奶泡比例=1:1)
特 點:
於拿鐵類似,濃縮咖啡被奶對衝後變的不那麼苦。但和拿鐵不同的是卡布奇諾有大量的奶泡,喝起來會更有空氣感。第一口喝一般會是奶泡比較多。
另外卡布奇諾沒有冰飲。
Camamel Macchiato/焦糖瑪奇朵/キャラメルマキアート(熱/冰)
製作方法:
香草糖漿+濃縮咖啡+蒸汽加熱牛奶+奶泡+表面少許焦糖醬汁(奶和奶泡比例大約在3:1)
特 點:
焦糖瑪奇朵就像是拿鐵和卡布奇諾的綜合體,它的奶泡的量介於拿鐵和卡布奇諾中間,入口的時候奶和奶泡會比較綜合。外加它加了糖漿,味道比較甜。很適合不喜歡咖啡苦味的朋友。
Caffè Mocha/摩卡/カフェモカ(熱/冰)
製作方法:
濃縮咖啡+蒸汽加熱牛奶+摩卡糖漿+鮮奶油
特 點:
非常甜!喜歡喝巧克力味道飲品的朋友推薦這款。
White Caffè Mocha /白摩卡/ホワイトカフェモカ(熱/冰)
製作方法:
濃縮咖啡+蒸汽加熱牛奶+白摩卡糖漿+鮮奶油
特 點:
同樣是非常甜!喜歡白巧克力的朋友可以推薦。
Mousse foam latte/慕斯泡泡拿鐵/ムースフォームラテ(熱/冰)
製作方法:
雙份濃縮咖啡+蒸汽加熱牛奶+冷綿密奶泡
特 點:
因為奶泡非常厚實綿密,喝起來很有厚實感。又因為濃縮咖啡部分是雙份濃縮,咖啡味道也會更濃。建議點熱飲,這樣結合熱咖啡和上面的冷奶蓋,會喝出一種咖啡冰淇淋的感覺。
在星巴克裡點這款飲品只有tall size(中杯)。
Mousse foam caramel macchiato/慕斯泡泡焦糖瑪奇朵/ムースフォームキャラメルマキアート(冰)
製作方法:
香草糖漿+少量奶+冰塊+綿密奶泡+濃縮咖啡+焦糖醬汁
特 點:
味道就是焦糖瑪奇朵加綿密奶泡,但他只有冰飲。建議不要用吸管去喝這款飲品,因為用吸管的話第一口只能喝到杯底的香草糖漿。
我個人總結了一下這幾種加奶咖啡,大概結論是這樣:
覺得黑咖啡太苦的朋友推薦:
所有加奶咖啡
比起奶泡更喜歡奶香味濃鬱的朋友推薦:
拿鐵
喜歡泡泡多一些,喝起來有空氣感的朋友推薦:
卡布奇諾
喜歡奶和奶泡較平衡的朋友推薦:
焦糖瑪奇朵(如果覺得太甜可以減少糖漿的量)
喜歡甜度高一點的朋友推薦:
摩卡,白摩卡,焦糖瑪奇朵
喜歡奶泡厚重點的朋友推薦:
慕斯泡泡拿鐵,慕斯泡泡焦糖瑪奇朵
我做了一張Matrix圖給大家參考:
以上介紹的是星巴克的咖啡基本款,其中很多品種在其他的咖啡館也是差不多方式製作的。
很多人都知道在星巴克還可以customize(定製)自己喜歡的咖啡。
在點咖啡時可以替換奶或糖漿種類就可以定製自己喜歡口味的咖啡。
先來看一下星巴克有哪些糖漿和奶可以提供客戶選擇。
奶/Milk
星巴克默認奶(Classic milk)豆奶(Soy milk)杏仁奶(Almond milk)脫脂奶(Non-fat milk)低脂奶(Low-fat milk)布雷衛奶(Breve milk)
(一半鮮奶+一半生奶油)
燕麥奶(Oat milk) 期間限定
糖漿/Syrup
普通糖漿(Classic syrup)瓦倫西亞橘(Valencia Orange)
夏季限定
生薑(Ginger)
冬季限定
弄清楚奶和糖漿種類之後就可以定製自己的咖啡啦。
舉幾個例子:
拿鐵+香草糖漿=香草拿鐵
拿鐵+焦糖糖漿=焦糖拿鐵
拿鐵中的奶換成豆奶=豆奶拿鐵
拿鐵中的奶換成豆奶+香草糖漿=香草豆奶拿鐵
當然咖啡豆也可以要求換成去咖啡因的。
除此之外星巴克還有一些隱藏菜單!
Caramel Steamer/焦糖蒸奶/キャラメルスチーマー(熱/冰)
製作方法:
焦糖糖漿+蒸汽加熱奶+鮮奶油+焦糖醬汁
特 點:
這款飲品裡面沒有咖啡。口味比較甘甜,但不膩。
製作方法:
白摩卡糖漿+蒸汽加熱奶+鮮奶油
特 點:
這款飲品裡面沒有咖啡。其實就是白摩卡裡去濃縮咖啡。
製作方法:
濃縮咖啡+奶油
特 點:
量非常少,非常苦。建議不要輕易嘗試。
製作方法:
濃縮咖啡+少量奶
特 點:
同上,量非常少,非常苦。建議不要輕易嘗試。
其實大多數普通人去咖啡館無非就是點黑咖啡或者是加奶咖啡。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分清楚各個咖啡種類,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款咖啡,去咖啡店點單不再頭大。
我個人最喜歡喝的還是拿鐵,因為太喜歡它的奶香味了。
你最喜歡哪一款咖啡呢?
Disclaimer:
文中內容以日本星巴克為標準,和其他國家或者日本其他咖啡店做法可能不同,僅作參考。
文中照片除Matrix以外來源於Ako,星巴克官網和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