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3月13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蘇方) 日前,筆者走進連雲港市贛榆區石橋鎮小沙村,贛榆智慧(機電)產業園項目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渣土運輸車往來穿梭,水泥攪拌機機械運轉,戴著安全帽的工人緊張有序地忙碌著……過去一年,一大批重點項目陸續落戶贛榆,這不僅源於贛榆區的區位優勢、發展定位,而且得益於贛榆區通過加強服務、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等,強化產業支撐,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第二、三產業佔比提升至85.4%,有效促進了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工業經濟持續向好。過去一年,贛榆區實現工業應稅銷售收入472.1億元,增長18.1%。深入推進企業培育「三大行動計劃」,工業應稅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達39家,新海石化、鑌鑫鋼鐵分別位列全國民營企業第234位、241位;培育富安紫菜機械等科技小巨人企業15家;廣晟健發「新三板」掛牌,先鋒塑業等3家企業在江蘇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石化、鋼鐵及裝備製造、生物科技、新能源四大支柱產業實現工業應稅銷售收入348.7億元,佔全區73.9%。四大園區加快向現代產業園區轉型,實現工業應稅銷售收入410.9億元,佔全區87%;智慧(機電)產業園框架不斷拉開,初具項目進駐條件;光伏新能源、通用零部件、海洋食品、自控設備等一批特色園區形成規模。
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7.7億元,糧食、水產品總產量分別達56.7萬噸、45.1萬噸。特色水果產業園南延東擴,新增水果種植6130畝,沃田集團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試點項目完工,友聯農業被評為省主題創意農園。海洋經濟蓬勃發展,海洋源育苗養殖車間竣工投用,紫菜產業園、海福特一期建成投產。啟動國家級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區創建,新增高效設施農業1.97萬畝,農機化水平達83%。加快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流轉土地2萬畝,新增龍頭企業1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12個、家庭農場44家、「三品一標」40個,農產品出口達1.2億美元。
現代服務業提速增量。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3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6%。臨港綜合物流園區形成「一區三園」格局,中旭物流二期建成,舟譜雲倉統倉共配基地運營。電子商務交易額達80億元,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贛榆館上線,區電商物流產業園創成省級示範基地,海頭鎮創成省級農村電商示範鎮。區旅遊發展公司註冊成立,秦山島供水管道投入使用,石橋蘆陽山莊創為三星級鄉村旅遊區。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落實政銀企對接項目35個,國有平臺公司融資46億元。
過去一年,贛榆區強推項目建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港口為龍頭、道路為支撐、水電為保障的集疏運體系加快集成,沿海開發動力更為強勁,開放發展優勢更足。
項目支撐堅實有力。強化園區共建理念,推廣「四個統一」模式,完善「15+21」機制,聚焦「兩角」「兩灣」區域,舉辦長三角地區(上海)產業項目對接會、贛榆發展大會等「走出去、請進來」活動,引進過億元項目154個,其中過10億元項目14個。成立16個重點項目指揮部,堅持「春秋集中開工、季度流動競賽、半年現場觀摩」,中燃集團液化烴、中碳能源鋁用碳素等臨港產業項目成功落地,新海石化四期、金田塑業、巨卓家居等119個項目加快推進,鑌鑫鋼鐵鋼渣綜合利用、協力五金等90個項目竣工投產。
港口作用逐步彰顯。港口功能不斷完善,8.1公裡管廊架、2640畝圍填海工程竣工。港區總規優化方案報批實現突破,口岸臨時開放繼續獲批,擴大開放進入國家層面審批程序,中燃集團、華電集團碼頭加快項目報批,華電LNG接收站項目列入國家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港口運營穩中有升,完成吞吐量1100萬噸、貨櫃2.9萬標箱,其中液化吞吐量56萬噸,分別增長9.9%、102%、355%,與本地產業關聯度達65.8%。
發展基礎持續夯實。連鹽、連青鐵路基本建成,贛榆火車客運站、石橋貨運站主體完工。402省道西段、黑沙公路建成通車,242省道改擴建工程加快推進,267省道路基基本完成,打造G25宋莊段等8個「暢安舒美」樣板段。提升塔山水廠供水能力,實施馬莊河擋潮閘等項目6個。建成變電站3座,實現區域220千伏雙環網供電。鋪設燃氣管網55公裡,新增用戶1.3萬。海頭鎮消防站竣工,柘汪專職消防站實現提檔。萬象建工集團晉級特級資質建築企業。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圍繞贛榆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全區將堅持不懈做大港口,堅持陸海統籌,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提升港口通過能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夯實基礎;堅定不移做強產業,堅持「工業立區、產業強區」不動搖,落實「1+3」重點功能區戰略,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夯實經濟增長新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