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時光深處的都正街!流淌著老長沙的味道,處處儘是古韻之美

2020-10-19 波賽冬定製旅行


在長沙,任何一條老街老巷是有故事的。踏足於青石板上,滿是歲月沉澱的痕跡;細細撫摸磚牆上的裂痕,儘是古韻之美......


當你走過天心閣,穿過長沙市最繁華的黃興路步行街時,就會看到一座白牆黛瓦、"天下都正"高懸的牌樓,這便是——都正街。在那斑駁的光影裡,流淌著老長沙的味道,時光恬靜而悠然~

都正街位於長沙市芙蓉區,是古城長沙保存下來的歷史街巷之一,因清初都司衙門設在這裡而得名。當年設在都正街上的都司衙署,宏偉威嚴!


街道全長314米,曾聚集被稱為「定湘王廟」的善化縣城隍廟,紀念湘菜祖師爺的詹王宮,以及傳承湖湘文化和梨園風採的桃花井等,是眾多文物的展現地。

如今的都正街,經修葺改造,已成為古香古色、宜古宜今的一條特色街。而且還包括了與它相鄰的縣正街、高正街。三條老街交錯相連,成為一道獨特的城市風景線。

泛著歲月的黃,飛簷下大紅燈籠高高掛,「清流香、馬楚巷、香鋪巷」等小巷,重現楚漢名城悠悠過往!每一條的名字,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有文獻記載清香留曾經為私家園林所在,園林種植奇花異草,清香四溢,長留空間,由此而得名。可以想見何其適意,難怪許多殷實人家紛紛來此修建公館,至今這裡還可見幾處舊公館的遺存。

桃花井為井名,亦為街巷名,位於都正街與今人民西路的交匯處。她像母親的乳汁一樣,這口古井哺育著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老街的人們。

鐵鋪巷裡,打鐵聲不再。當時最有名的是一家王家鐵鋪,稱得上「打鐵世家」,專門做軍隊的生意,調整刀槍,修補兵器等都不在話下。如今的鐵鋪巷當然沒有鐵鋪了,但這個巷名卻沿用下來。

東池在唐代曾為一水光瀲灩、山島聳峙的大型園林,名曰「東池」。再看到按原貌複製的東池,仍舊透著素雅的古風,庭院深深,蟬鳴、鳥叫,一派美好。

詹王宮供奉的是湘菜祖師爺詹王!替毛主席當過廚師的石蔭祥就住在這條巷子的30號,曾為蔣介石主廚的彭長貴也出生在此。1959年國慶時,石蔭祥、陳福彥以及一位同住都正街的李姓大廚,一起到人民大會堂掌勺,當時轟動了長沙餐飲業。

還有千總巷、張家巷、香鋪鄉、廣安坪、詹王宮巷......每一條凹紋都藏著百年老長沙的風華流年。麻石小徑、青磚老宅、雕花窗門,黃包車、長沙彈詞、老三樣...所有這些,讓人仿佛瞬間跌入一場憧憬已久的夢境~

都正街的改造,不但保留了老長沙的原風原貌,更融合了新長沙人的審美風格。在傳統建築文物的保護基礎上,這裡融入更多的現代元素,新式餐飲店與文創店的加入讓這裡有了現代的活力。

都正街不僅景美,食物也是它的一大亮點。已經不知道開了多少年的周記粉店,店面也是由祖屋改造而成。一碗「周記粉店」的米粉,詮釋著老長沙的歷史風味。粉於長沙人,如同這街道於長沙城,是過往與未來的承載!

老長沙口味的陽意子;舒芙蕾的專門店嘻紜記;長沙蓋碼飯的鼻祖德天順;日料控的人間天堂蓋飯大......這裡既有多年口碑老店,也有新晉的美食人氣王!


除了美景美食,都正街裡還藏著不少有趣的小店,置身其中,生活節奏就這樣慢下來,還能邂逅一些意外的驚喜。這家旗袍定製店的主理人,出於愛好開的旗袍店,已有5年時光~

壹物壹心是匠心傳承金繕修復手藝的工作室,由雯文老師主理,做這一行大約4年,其中最開始的1年半都在忍受過敏的煎熬,曾經面部腫脹到無法說話,是對這項手藝的熱愛讓她堅持了下來~

隱身於古樸的都正街裡的漢服體驗館,不少漢服愛好者都會專程來此打卡。作為知名度較高的漢服店,主人一直渴望向大眾傳遞漢服文化,讓每個人至少有機會接觸到漢服。


於那些消失的老街,都正街顯得格外幸運。餐飲酒吧、咖啡書角、旅遊購物,時尚而雅致,傳統與現代、青春與歲月的碰撞和交融,給人留下一種「最長沙」的感覺。

每座城市的老街,似乎總有一種魔力,無論是第幾次來,都會被那濃厚的歷史氣息感染。用心去觀察,去感受,裡面的每一道小吃,每一處古蹟,每一個行人,很容易就迷上這條——都正街!


相關焦點

  • 長沙都正街--小巷子裡的迷情時「光」
    彈琴的老人,嬉戲的孩童,開著麵包車的青年,看盡了都正街的人來人往,給這條老街增添了許多故事和情懷。都正街兩旁縱向延伸著「清香留」「桃花井」「錦雲裡」等這些很多有趣的小巷子,厭倦了了生活的快節奏,不妨來都正街感受流淌的慢時光。
  • 帶你感受老長沙的古樸韻味——都正街
    如果你感受過太平老街的繁華昌盛,那你一定要來都正街,感受都正街老長沙的古樸韻味。這裡藏匿著長沙的過往歲月,這裡仍然保留著長沙百年最原汁原味的都市風情。「東牌樓,西牌樓,紅牌樓,木牌樓,東西紅木四牌樓,樓前走馬。
  • 帶你感受老長沙的古樸韻味——都正街
    如果你感受過太平老街的繁華昌盛,那你一定要來都正街,感受都正街老長沙的古樸韻味。這裡藏匿著長沙的過往歲月,這裡仍然保留著長沙百年最原汁原味的都市風情。南正街,北正街,縣正街,府正街,南北縣府都正街,街上登龍」這是以前長沙人喜歡吟唱的一首歌謠,生動描寫了那時長沙街巷胡熱鬧情景,完美重現了當時的「人煙繁密,商業繁華」。
  • 何正忠 長沙歷史老街-6 承載「老長沙」風味的都正街
      承載「老長沙」風味的都正街一景 2016.11攝,都正街在保護老長沙原真建築風貌的基礎上>都正街,也許你對這個名字、位置和故事都不熟悉,但這裡卻曾是長沙最重要的軍事區域,住著這座城市的兩位神仙,達官貴人和百年老店在此風流雲散,最重要的是,這裡的老街坊百年不變,仍保留著長沙百年最原汁原味的都市風情。
  • 老巷釋放商貿新活力——走進長沙老街之都正街
    都正街,長沙城內一條有名的老街巷,位於五一商圈的西南角,因清初都司衙門建於此地而得街名。有「定湘王廟」之稱的善化縣城隍廟、紀念湘菜祖師爺的詹王宮、傳承梨園風採的桃花井等景點曾經都在這條街的輻射範圍內。都正街位於芙蓉區西部,東鄰天心閣,西至蔡鍔路,北至人民路,南到城南路,全長314米,寬5.5米。
  • 長沙的古建築-5 都正街 街上登龍
    南正街,北正街,縣正街,府正街,南北縣府都正街,街上登龍。」以前長沙細伢子喜歡唱這首歌謠,而這一次,我們去的正是歌謠中的老街,都正街。 長沙都正街一景 街上登龍 2016.11攝    都正街內古韻悠長,各類民俗小吃、特色手藝組成的廟會讓小巷人氣爆棚
  • 老長沙新味道 | 都正街的氣質
    第一次來,我就被這條有氣質的老街黏住了腿腳,墜入了它用舊歲與今時編織的羅網,一心只想往其地理空間和人文空間的最深處遊走。都正街不長,三百來米。從街口晃到街尾,感覺如進了某個老長沙人收藏細軟和珍寶的隱秘地,滿目都是好風物:一卷麻石鋪地、綠葉懸壁的長街,兩邊站立著畫了門神的老牆,掛了紅燈籠、高不過三四層樓的老鋪子、舊公館,還有老師傅炸爆米花和拉黃包車的場景雕塑,以及一家家漢服店、茶樓、老酒館……這舊味道新氣息組合的一切,皆在寧靜的日光和厚實的綠蔭裡。初夏的正午,將雨未雨,街上行人寥寥。
  • 全國十大城市夜市逆勢增長 長沙都正街亮了
    紅網時刻長沙6月28日訊(記者 沈夢豔 實習生 陳慈文)近日,支付寶發布的端午夜經濟報告顯示,今年端午夜間出行人數同比去年提高了46%,人流的活躍讓夜經濟相比去年呈現出了更強的增長活力,帶動城市經濟加快復甦。長沙都正街夜經濟表現搶眼,位居全國十大夜市第二名。
  • 中國六十年紀行-54 歷史老街坡子街 縣正街 都正街
    而古城長沙的老街並不少,但像坡子街這樣老而有名的街道,就屈指可數了。它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長沙近代餐飲發源地、藥材集散地與金融、貿易中心,長沙的商業歷史因這條街而步入繁榮。      隨著黃興南路步行商業街建成,現代潮流迅速向這條百年老街滲透,這條有著上百年歷史的老街逐漸失去了往日的風採,使之成為長沙老街中較多浸潤現代氣息的一條。
  • 文和友:記憶中的那座城是老長沙的味道
    今年五一,文和友的老長沙龍蝦館的火爆程度,再一次刷新了記錄。 說起文和友的老長沙龍蝦館,不僅在長沙人盡皆知,也是外地遊客來長沙必去的網紅打卡點,也是長沙美食文化的一張名片。【回到老長沙的時光隧道】除了帶著老長沙味的美食,老長沙味的建築設計風格更為人津津樂道。 在湘江邊的海信廣場,「文和友」用近五千平米的場地,造出一座回憶之城。來到這兒,就像走進了時空隧道。
  • 自在都正街
    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飛 攝   「東牌樓,西牌樓,紅牌樓,木牌樓,東西紅木四牌樓,樓前走馬;南正街,北正街,縣正街,府正街,南北縣府都正街,街上登龍……」夏夜,巷口乘涼的居民饒有興致地唱起了這首昔日歌謠。   於鬧市一隅獨標古風的都正街,重現楚漢名城悠悠過往。   都正街全長314米,曾是老長沙(古稱善化縣)的中心繁華地。
  • 自在都正街 - 金臺資訊
    都正街全長314米,曾是老長沙(古稱善化縣)的中心繁華地。街兩旁,縱向延伸著清香留、馬楚巷、香鋪巷等小巷,藏著原汁原味的老長沙風情;而曾香火繁盛的城隍廟、廚神坐鎮的詹王宮、清泉汩汩的桃花井又讓其在喧囂的市井日常之外平添了幾分神秘和厚重。可都正街的氣質又不僅僅是懷舊這麼簡單。
  • 背靠老城牆的都正街,腳下每一塊磚石都藏著千年古城的故事|讀街
    都正街全長314米,曾是老長沙(古稱善化縣)的中心繁華地。街兩旁,縱向延伸著清香留、馬楚巷、香鋪巷等小巷,藏著原汁原味的老長沙風情;而曾香火繁盛的城隍廟、廚神坐鎮的詹王宮、清泉汩汩的桃花井又讓其在喧囂的市井日常之外平添了幾分神秘和厚重。可都正街的氣質又不僅僅是懷舊這麼簡單。
  • 老街古巷迎來「採風團」| 老長沙新味道
    今天上午,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王躍文、長沙市作家協會主席唐櫻、長沙市委宣傳部原副調研員顧慶豐、湖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方雪梅一行前往天心區開展「老長沙 新味道」文藝創作採風活動,追尋長沙老街厚重的文化底蘊,感受有機更新給老街區帶來的新變化、新活力。
  • 長沙的古建築-3 縣正街 貢院巷 香鋪巷 善化垸
          歷史老街縣正街充分承載「老長沙」風味的城市歷史、生活記憶,以長沙古巷、古宅、古井、古店、古手藝為載體,注入時尚休閒理念,古今文化在此交融。破落+現代生活方式=古雅。古雅的環境+現代生活方式=新時尚。
  • 福州這家隱藏在巷子深處的網紅咖啡廳,讓你度過悠閒時光!
    老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每個環境優美的地方,似乎甜點也會變得格外的好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家隱藏在福州幽靜小巷深處的網紅咖啡廳,靜靜的享受陽關照耀下的下午茶時光。走進大門內,仿若別有洞天一般,淺淺的池塘中一顆大樹屹立其中,周圍點綴著片片荷葉,就像是走進古時候的大院一般,古韻十足。
  • 長沙歷史街巷之北正街
    清同治《長沙縣誌》載:「自北門(湘春門)入城南行名長春街,又南行至二聖廟名清泰街,舊志總名北門正街。」 1971年將湘春街至清泰街地段合併,統稱北正街。1938年「文夕大火」前,北正街是北區主要商業街道,設有美西司電影院、北協盛藥店以及眾多西餐館、茶館、雜貨店等。上世紀80年代北正街曾闢為「燈具一條街」。
  • 流淌在樂曲聲中的古風古韻
    如果你聽過日本的民樂,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那是因為弦樂裡流淌著我們逝去的古風古韻。《淚光閃閃》夏川裡美三弦,十五世紀左右 [大約是明朝] 漸漸從中國流傳入日本衝繩,後經改良流傳至日本各地,名叫三味線,清冷的音色,透著一股悲涼而又隱忍的味道。
  • 原來,它才是老長沙人心中的正牌老街,卻不如太平街和坡子街出名
    有的長沙老街滿是人間煙火氣,例如坡子街。還有的長沙老街雖深處鬧市卻低調淡然,例如都正街。都正街牌樓石門柱上的這副對聯,也許就是這條長沙老街前世今生的最好寫照。今天湘妹陀就來跟大家聊聊在長沙人眼中的這條特別老街——都正街。
  • 古城青春志|都正街:古與今,都正好
    編者按:從3000年歷史長河中走出,今日長沙可謂春風十裡。長沙市委市政府致力於將長沙建設成為古代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這座千年古城,處處青春湧動,煥然新生。古城青春志| 嶽麓書院:千年弦歌 青春不老紅網時刻記者 趙翼鵬 杜放 李濯雪 長沙報導華燈初上,煙雨繚繞。熙熙攘攘的人民西路上,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一眼望不盡繁華。回望便是千年,都正街盤踞鬧市一隅,氤氳著文氣、朝氣、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