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長沙新味道 | 都正街的氣質

2021-02-06 長沙發布

   

第一次來,我就被這條有氣質的老街黏住了腿腳,墜入了它用舊歲與今時編織的羅網,一心只想往其地理空間和人文空間的最深處遊走。

都正街不長,三百來米。從街口晃到街尾,感覺如進了某個老長沙人收藏細軟和珍寶的隱秘地,滿目都是好風物:一卷麻石鋪地、綠葉懸壁的長街,兩邊站立著畫了門神的老牆,掛了紅燈籠、高不過三四層樓的老鋪子、舊公館,還有老師傅炸爆米花和拉黃包車的場景雕塑,以及一家家漢服店、茶樓、老酒館……這舊味道新氣息組合的一切,皆在寧靜的日光和厚實的綠蔭裡。

初夏的正午,將雨未雨,街上行人寥寥。我享受著自由自在、穿東屋走西巷的散漫閒適。這裡長長短短的巷子,不止曲徑通幽,互相通達,名字也極有煙火味,俗如鐵鋪巷、香鋪巷等,讓人望名而知,是前人做鐵器、薰香營生的地方;雅的,便如清香留巷、鳳凰臺、東池等。

老街巷都是有故事的。像從都正街旁逸而出的易家巷,便是因清道光進士、官至陝甘總督的易棠建故居於此而得名。詹王宮巷,原來建有祭祀酒席業宗祖詹王的廟宇。詹姓師傅,乃隋文帝大廚,被長沙歷代事廚者尊為保佑神。為得到詹王蔭庇,後世眾多湘菜名師聚居此地,使得這條小巷,一度成為湘菜大本營。最有意思的是,文字記載,鹹豐十一年,書法大家何紹基就是在這裡摹寫了書法名帖《石門帖》。飯菜香與書法美,在一巷勾連,真是佳話。而鳳凰臺呢,據說是明代長沙吉王為女兒鳳凰公主築臺建梳妝樓的地方,它記載了一段深深的父愛。都正街、千總巷的名字,同樣有其緣起。清初,置綠營都司衙門和千總署於此地,留下的兩個地名,將遙遠歲月那頭的一絲「兵氣」,刻錄下來,成為印證歷史烽火的實錘。

在都正街中段,清香留巷往東伸進。巷寬三兩米,有幾幢老式公館,一色的青磚清水牆,花木環門。這裡原是清代大戶人家的私人庭院,遍植異草奇花,故留下了含香的巷名。我真心喜歡「清香留」這個詞,念著似有荷香拂動,又似有遼闊的靜氣。此刻,我就在清香留巷的一叢細竹旁,聽到了輕風掀葉的簌籟響動,聽到了自己鞋子緩慢挪移的聲音,也聽到初夏的幾點蟬嗚,短而迅疾,消失在巷尾小青瓦的上空。

在都正街閒逛,心裡盛滿了猝然而來的歡喜。我發現,這長沙城最深的「民間」,最煙火氣的部位,其實是靜氣十足的。這種靜,是腳下染著青苔的長條麻石道和高高低低爬滿綠葉青藤的老屋撐起來的;是桃花井、古稻田、槐樹巷、清香裡、和樂街、甘棠址這些支蔓巷街和歷史過往撐起來的。它在午後蕩過來的幾聲長沙腔調裡膨大;在一隻趴在紅色招牌下的金毛犬慵懶的體態上漫溢。當兩個面容好看的少男少女,穿著寬袍大袖的漢服,拿著冰淇淋,仙氣飄飄地從一扇店門後走出來,我突然感覺,他們的文藝氣息與都正街正午的靜,是如此協調,有錦瑟繁弦之妙。看著一對璧人,旁若無人地穿過長街,將前人的身影,靜靜地投放到視線的拐角處,我對這條老街迷戀得更厲害,仿佛被它放了蠱。有人說,暮色一起,夜市的喧聲會破了這靜氣。可我知道,老街的靜氣不會走遠,它就附著在人們「歲月靜好」的心願裡。

都正街地面,也是有文氣的。城南書院駐紮此地近80個春秋,此址是湖南巡撫楊錫紱於乾隆十年修建,設有齋舍、講堂、文廟、御書樓、朱張兩先賢祠等。1875年,湘水校經堂在都正街恢復,十五年中,共培養了眾多經世致用的人才。郭嵩濤、何紹基、陳本欽、賀熙齡等先後登堂主講;左宗棠、曾國荃、黃興、王闓運等人均就讀於這兩所學府。可以說,發自古老都正街的悠長文脈,對晚清湖南思想文化和中國近代歷史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都正街也曾破舊髒亂、身形瑟縮,是長沙最早進行「有機改造」的老城區。「有機」二字,魂為「自然」,意味著本色真樸、原汁原味。果蔬「有機」,不添不假,於飯食者大益。情感「有機」,至真至誠,於交往者有信。歷史豐厚的巷街,是點醒一個城市記憶的導引。都正街的改造,一直被順應原有地理環境、留住歷史記憶與鄉愁、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的「有機」的思路縱貫,所有老屋皆修舊如舊,隨處可見黛瓦灰牆、木窗欞、紅門環扣、空階庭……保持了老建築的古意和莊重;每條曲裡拐彎的巷子,都被整飭得綠植蔥鬱,連最僻靜的角落,亦鋪上了小青磚。那些藏在綠葉長巷裡的麥琪小院、知舍茶館、走心賣家等門臉,竟無端讓我想起遠山如黛、綠野仙蹤之類詞語。

我剛認識的餘東海老伯,穿著白T恤,瘦而健談,是正宗的都正街「土著」。他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小時候在街頭滾鐵環、拍油板,爬牆上樹捉「鳳鳳」(即金龜子),熟悉七巷八街的每一個旮旯。他清楚地記得,從前這個天心閣下的老城區,四處是斷壁殘垣,塵土飛揚,多棚屋、蟲鼠和貧困人家。現在,古稀之年的他,見證了都正街的改變,也作為四位街坊代表之一,在城改過程中參與「指手畫腳」,哪堵牆該拆,那條路該拉通,哪間屋子是有歷史價值的,哪些樹木含蘊了街坊鄰居的美好往昔,他心裡全都有底。由於「改」字背後的「有機」思維,也由於餘老伯等街坊的參與,改造後的都正街,成了長沙腹地的一片「輞川」、一處「別院」,街景人情,一派和樂;寬街窄巷,環境變美了,不僅宜居怡心,還儘可能地保留了歷史的原貌和遺蹟,哪怕是一塊石碑,一塊舊地址的標示牌。是啊,沒有了老城區那些遺存,許多歷史就沒有了印證,只能流浪在龐雜的民間傳說中,最後被時光之水稀釋得無影無蹤。

餘老伯說,現在提起都正街,他就感到蠻親切蠻驕傲。我亦不可救藥地喜歡上了這條讓我最有感覺的老街,喜歡它保持了長沙的歷史印記和韻味,更迷戀它在鬧市中依然保有的那份靜氣。忽然生出了一念,就在這條老街做一個市井大妞,過過飲食男女遊刃有餘的小日子,如何?

回到家,我在本子上寫下這樣一段話:走在都正街的麻石路上,我看到了民間煙火的本質與最實在的一面,那就是安居一隅,平和、喜樂、寧靜地生活;與綠草花樹相對,與至親睦鄰相守,一代又一代,綿延不盡……

文 / 方雪梅

相關焦點

  • 天心的老街古巷迎來「採風團」丨老長沙新味道
    天心的老街古巷迎來「採風團」丨老長沙新味道 2020-05-28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自在都正街
    可都正街的氣質又不僅僅是懷舊這麼簡單。歷經拆與留的論證,走過新和舊的嬗變,如今的古街,老街坊與新來客在此交融。在日新月異的城市化浪潮中,自在生長的都正街,不疾不徐,有滋有味。踏著青石板路,穿過曲折小巷,耳畔的街坊笑語響亮,悠悠的時光便升騰起來。
  • 自在都正街 - 金臺資訊
    歷經拆與留的論證,走過新和舊的嬗變,如今的古街,老街坊與新來客在此交融。在日新月異的城市化浪潮中,自在生長的都正街,不疾不徐,有滋有味。踏著青石板路,穿過曲折小巷,耳畔的街坊笑語響亮,悠悠的時光便升騰起來。
  • 長沙老街,上新了!「老長沙 新味道」草莓音樂巡遊活動舉行
    紅網時刻9月23日訊(通訊員 林夢絮)每一次等待都是為了更好地重逢。經過500多天的等待,草莓音樂節回歸長沙。近日,「老長沙 新味道」草莓音樂巡遊走進長沙「有機更新」街巷,用音樂詮釋老長沙的全新味道。今年,長沙作為草莓音樂節全國首個啟動城市,將推出「新玩法」。
  • 背靠老城牆的都正街,腳下每一塊磚石都藏著千年古城的故事|讀街
    可都正街的氣質又不僅僅是懷舊這麼簡單。歷經拆與留的論證,走過新和舊的嬗變,如今的古街上,老街坊與新來客在此交融。在日新月異的城市化浪潮中,自在生長的都正街,不疾不徐,有滋有味。我們腳下踏著青石板路,穿過曲折小巷,耳畔街坊笑語響亮,悠悠的時光便升騰起來。
  • 全國十大城市夜市逆勢增長 長沙都正街亮了
    長沙都正街夜經濟表現搶眼,位居全國十大夜市第二名。粽葉飄香的味道裡端午小假悄然而逝,走親訪友、旅遊打卡、尋味嗨唱……這個端午小假裡,長沙老街都正街煙火味旺了,人情味濃了,夜生活亮了!都正街全長314米,曾是老長沙(古稱善化縣)的中心繁華地。
  • 長沙市資訊|天心的老街古巷迎來「採風團」丨老長沙新味道
    長沙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天心的老街古巷迎來「採風團」丨老長沙新味道說起長沙的老街,你會想到哪裡?太平街、坡子街、文廟坪...他和市作協主席唐櫻、文化學者顧慶豐、湖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方雪梅等一行人來到天心區老城核心區,開展「老長沙新味道」文藝創作採風活動。採風團首先來到妙高峰歷史步道,在妙高峰巷、福王墓、青山祠巷等地,回味長沙的「城南舊事」。當採風團踏入馬益順巷內一扇為「筠園」的拱門,便邂逅了一段「民國奇緣」。採風團隨後來到的西文廟坪,便是歷史上長沙府學宮所在地。▲西文廟坪的故事,講述著老長沙新味道。
  • 大隱於市的清代一條街——資中新正街
    這條古街叫新正街,建於清代光緒年間,現俗稱「清代一條街」。現在周邊全街格調一致,整齊美觀,古風濃鬱,十分罕見。資中歷為州、郡、專署所在地,新正街,建於清光緒31年,因臨近州衙,一般為訴訟、報告的人歇息侯信,因此,全是旅店、飯館、茶樓、酒店。時至今日,這條街仍以飲食業為主,全街有40餘家店鋪經營著資中的名小吃、茶樓、餐館等。
  • 隱藏在時光深處的都正街!流淌著老長沙的味道,處處儘是古韻之美
    "高懸的牌樓,這便是——都正街。都正街位於長沙市芙蓉區,是古城長沙保存下來的歷史街巷之一,因清初都司衙門設在這裡而得名。1959年國慶時,石蔭祥、陳福彥以及一位同住都正街的李姓大廚,一起到人民大會堂掌勺,當時轟動了長沙餐飲業。
  • 老長沙 新味道 | 草莓音樂巡遊本周走進芙蓉區
    2020長沙草莓音樂節「老長沙 新味道」音樂巡遊第三站9月17日(周四)在芙蓉區的歷史文化、建築、美食、美景中回眸長沙老街的文化符號重溫文化記憶>▼- 芙蓉區 老街更新記-為保留老長沙記憶,芙蓉區開展了有機更新項目,讓城區更加富有長沙韻味,這裡除了潮人最愛的化龍池酒吧一條街,還有白果園、都正街等歷史文化街區詮釋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 中國六十年紀行-54 歷史老街坡子街 縣正街 都正街
    >   都正街位於長沙市芙蓉區西部,毗鄰天心閣。古雅的環境+現代生活方式=新時尚。 歷史老街都正街一景   老門樓、黛瓦青牆、木製窗門、仿古屋簷等各種民俗符號在都正街俯拾即是。
  • 新場景⑧丨有機更新提升星城「顏值」,更添城市「韻味」
    黃超 範宏歡 周雨晴 周旭芳 攝製)星辰在線10月7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黃超 範宏歡 周雨晴 實習記者 周旭芳) 有機更新留住老長沙味道,凸顯新省城氣質。西園北裡560米街巷雖短,卻曲徑通幽,沿線不可移動文物、名人故居、原住民居的屋頂、牆面及門窗均是明清風格,翠竹、青苔、紅燈籠、白牆、黛瓦、花格窗……復古的老街格局和歷史風貌仿佛讓一切都停了下來。
  • 老巷釋放商貿新活力——走進長沙老街之都正街
    都正街,長沙城內一條有名的老街巷,位於五一商圈的西南角,因清初都司衙門建於此地而得街名。有「定湘王廟」之稱的善化縣城隍廟、紀念湘菜祖師爺的詹王宮、傳承梨園風採的桃花井等景點曾經都在這條街的輻射範圍內。都正街位於芙蓉區西部,東鄰天心閣,西至蔡鍔路,北至人民路,南到城南路,全長314米,寬5.5米。
  • 只需要4步,一碗正宗的老長沙臭豆腐就能上桌
    嘿嘿,今天還另外給泥萌準備了這款正宗的長沙美味——老長沙臭豆腐鮮胚!一盒有20片,送三大包秘制配料,做出來的味道,比你們在外麵店裡吃的正宗多了。就連我們湖南的同事吃過之後都說:嗯,是這味兒沒錯了~操作起來也不難,只需要4步,一碗正宗的老長沙臭豆腐就能上桌。
  • 都正街成全國十大夜市第二名,芙蓉區說還不止這些
    前不久,支付寶發布端午夜經濟報告,長沙都正街以黑馬之勢躍居全國十大夜市第二名,也是湖南唯一上榜夜市。從一條破舊老街,「逆襲」為宜古宜今的魅力街區,這都得益於長沙近年來持續創新、大力推進的「有機更新」工作。
  • 長沙的古建築-5 都正街 街上登龍
    南正街,北正街,縣正街,府正街,南北縣府都正街,街上登龍。」以前長沙細伢子喜歡唱這首歌謠,而這一次,我們去的正是歌謠中的老街,都正街。古雅的環境+現代生活方式=新時尚。老門樓、黛瓦青牆、木製窗門、仿古屋簷等各種民俗符號在都正街俯拾即是。
  • 帶你感受老長沙的古樸韻味——都正街
    南正街,北正街,縣正街,府正街,南北縣府都正街,街上登龍」這是以前長沙人喜歡吟唱的一首歌謠,生動描寫了那時長沙街巷胡熱鬧情景,完美重現了當時的「人煙繁密,商業繁華」。長沙是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歷經三千餘年的城名、城址不變,還保存為數眾多的古老街巷,都正街就是其中的一條。都正街,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西部解放路南側,是長沙市老街之一,街內有毛澤東同志早期革命活動紀念地修業學校。
  • 帶你感受老長沙的古樸韻味——都正街
    如果你感受過太平老街的繁華昌盛,那你一定要來都正街,感受都正街老長沙的古樸韻味。這裡藏匿著長沙的過往歲月,這裡仍然保留著長沙百年最原汁原味的都市風情。南正街,北正街,縣正街,府正街,南北縣府都正街,街上登龍」這是以前長沙人喜歡吟唱的一首歌謠,生動描寫了那時長沙街巷胡熱鬧情景,完美重現了當時的「人煙繁密,商業繁華」。
  • 長沙都正街--小巷子裡的迷情時「光」
    彈琴的老人,嬉戲的孩童,開著麵包車的青年,看盡了都正街的人來人往,給這條老街增添了許多故事和情懷。都正街兩旁縱向延伸著「清香留」「桃花井」「錦雲裡」等這些很多有趣的小巷子,厭倦了了生活的快節奏,不妨來都正街感受流淌的慢時光。
  • 何正忠 長沙歷史老街-6 承載「老長沙」風味的都正街
    古雅的環境+現代生活方式=新時尚。  承載「老長沙」風味的都正街一景 2016.11攝,都正街在保護老長沙原真建築風貌的基礎上>都正街,也許你對這個名字、位置和故事都不熟悉,但這裡卻曾是長沙最重要的軍事區域,住著這座城市的兩位神仙,達官貴人和百年老店在此風流雲散,最重要的是,這裡的老街坊百年不變,仍保留著長沙百年最原汁原味的都市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