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是「初唐四傑」之首王勃的送別名作。王勃堪稱天才少年,六歲就能作文,被稱為神童。九歲的時候,他讀唐朝一個大學問家顏師古的《漢書注》,居然發現了許多錯誤,於是作《指瑕》十卷,來糾正他的錯誤。
想像一下,一個九歲的少年,就能發現別人書中的錯誤,還能自己著書,我們九歲的時候還大字都不識幾個,實在是令人汗顏。十六歲時,王勃又進士及第,成為最年輕的朝官。這樣的人除了「 天才」二字,實在是找不出其他的詞來形容了。
古來寫送別的詩很多,大多悲酸作態、滿篇愁語,但是這首詩卻意境開闊、灑脫超逸、格調高雅,使送別詩的意境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由此成為送別的不世經典。
詩的大意為:長安四周拱衛著三秦,風煙渺渺中眺望著五津。與你離別時深懷情意,因為同樣是宦遊人。只要海內存有知己,即便遠在天涯也如如同近鄰。不用在分別的路口,像小兒女一般淚溼沾巾。
首聯先指明送別的地點和友人即將赴任的地方。三秦,指關中之地,即王勃的宦遊地,也是二人告別的地方。五津,指蜀川,杜少府即將去往的地方。而「風煙」二字,既指明了送別時的天氣,也微露傷感之意。
頷聯進一步表達送別的情意。朋友即將奔赴遠方宦遊,我來為他送行,而我自己其實也是宦遊人,正是宦遊人送宦遊人,「同是天涯淪落人」,這種情感不言而喻。
接下來的頸聯,意境來了一個極大的轉折。我們本以為詩人會繼續傷感下去,但是他卻突然變得激越,「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要海內有知己在,就算走到天涯海角也近如比鄰。
詩中的空間陡然間得到極大的拓展,由三秦到海內,由五津到天涯。感情也來了一個極大的變化,由傷感而轉為勸慰。這一變化猶如奇峰突起,瞬間突破時空的限制,化惜別之情為振奮之意,浪漫恣肆,意氣高華,也因此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尾聯以勸慰作結。我們在這分別的路口,無需作小兒女之態。因為你我既為知己,就始終心意相通。即便隔著千山萬水,也好像就在眼前。情感由頸聯的激越轉入舒緩,猶如一首美妙的音樂,結尾處來一個嫋嫋餘音,讓人回味無窮。
全詩情感跌宕起伏,張弛有致,引人入勝。而其中的意境更是興象宛然,氣格渾成,隱然有盛唐氣象。因此後世評價曰:「唐初五言律唯王勃《送薛華》及此詩,終篇不著景物而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