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離情別意,歷代文人都寫過非常精彩的詩句。柳永曾經「多情自古傷離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時候,李白是那樣的依依不捨,李商隱有過「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不管是誰,遇到那一杯酒,都會一飲而盡。高適對董大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還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等等。
我最為欣賞的送別詩之一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人用40個字,把友人從哪裡走,到哪裡去,兩人相互感情的深度,相互的祝願,離別時的場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其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成為送別的經典語言,流傳至今。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各種離別,難免兒女情長,十八裡相送,還會依依不捨,此詩卻不走老路,從敘事開始,進行鋪墊,逐漸展開,然後升華,理性面對離別,認識高度和表達方法,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一二句敘事,表明場景,在三秦之地長安作別,朋友將到四川去任職。「三秦」,指長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分為三國,所以後世稱它三秦之地。所到之處,路途遙遠,蜀道險惡。「風煙」,茫茫然,一個「望」字,不是眺望,是一種過程,近於展望,包括的內容極為豐富,看不到,不了解,相互問長問短,特別關心的意思,都包括在裡面,能夠體現出,他們二人對遙遠的四川「五津」之地的不熟悉,略顯擔心,更加重了此次離別的深意和重要。對仗工整,用詞精煉,發人聯想。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前面兩句寫實,這兩句入虛,不求對仗工整,表達的是意境。都是為了仕途,一樣的命運,同命相連的意思。筆鋒一轉,從遠到近,由敘事到寫人,形成了起伏、跌宕,跳躍,讓人感到變化。
第五、六句,跳出事件的本身,立足高遠看問題,大氣豪邁,給人感覺,放下兒女情長,抬頭看未來的灑脫,不說對未來的期盼和祝福,不說別後的保重,也不說對彼此的約定。為後面結尾也留下伏筆。只要是知己,即使遠在天邊,也好像在身邊一樣,意指永遠在一起,永遠心靈相通。這兩句因此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也成為分別之時永傳不衰的贈語,佳話!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歧路」岔路口,這裡是指分別的時候,已經不用傷心,不用揮淚,不用「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一切都已坦然,愉快上路吧。嘎然而止。
詩人收放自如,拿捏有度,有遠有近,有寫實,有寫虛,有對仗工整,也有跳出格律,表達意境,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本詩的靈魂,世代傳唱不朽!
詩人王勃(650-676),六歲作文,有「神童」之稱,十四歲應舉及第,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被譽為「初唐四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其最為優秀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