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行記之四

2020-07-30 珍惜知足感恩讚美
埃及行記之四

10月18日早餐之後,驅車前往地中海岸邊的美人魚、埃及豔后

埃及行記之四

的都城亞歷山大。麵包車穿過開羅老城,向開羅的西北方向疾駛。穿過開羅老城時映入我眼帘的圖景十分槽糕,甚至可以說不堪入目,與一個國家的首都極不相稱。

開羅老城髒亂差,

遍地垃圾吾驚訝。

塵土飛揚難吸氣,

車輛擠行令人怕。

城市管理少章法,

樓房建築多半拉。

商販攤位無定處,

街頭荷槍站警察。&34;開羅亞歷山大港,

高速路平且寬暢。

昔日路旁全荒灘,

如今展現新模樣。

建起座座新工廠,

花紅樹綠莊稼旺。

禿嶺沙丘建廠房,

不毛之地披綠裝」。

經過三個多小時疾駛,來到了盼望已久的地中海沿岸城市亞歷山大

埃及行記之四

。亞歷山大市是埃及最大海港、全國第二大城市,位於尼羅河口以西一條狹長地帶上,西北臨地中海,東南靠邁爾尤特湖,東西狹長的城市宛如一位淡汝素裹的少女側臥在地中海濱,顯得異常嫻靜美麗。

埃及行記之四

因受海洋影響,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大海遼闊,沙灘美麗,陽光充足,空氣清新,古蹟眾多,花木常青,是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亞歷山大人口約30萬,面積2679平方公裡。

亞歷山大古稱為阿荔散,建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332年,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一世徵服埃及後,在北臨地中海的尼羅河三角洲上建立一座都城,並以自己的名字給城市命名。

埃及行記之四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裡,亞歷山大城經歷了希臘、羅馬、拜佔庭、阿拉伯帝國和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幾個時期,自建成到公元641年一直是埃及的首都,從公元前4世起到公元1世紀為地中海東部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埃及行記之四

這座城市雖幾經地震的破壞,公元16世紀起也曾一度衰落,但都得到恢復,並慢慢發展起來,而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和重要的國際航空港。

埃及行記之四

當年亞歷山大大帝佔領埃及後,繼續揮師東進,橫掃千軍如卷席,打敗了赫赫有名的波斯帝國,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埃及行記之四

先後在西亞、東亞、北非各地建立了數十座城市,均以亞歷山大命名,而唯有埃及的亞歷山大城最負盛名,這是因為它不僅是一座美麗多姿的海濱城市,而且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藝術古城。在亞歷山大大帝建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後,

埃及行記之四

埃及的亞歷山大城一躍而成為當時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和地中海著名港口,成為歐洲與東方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樞紐,從而創造了名垂青史的「亞歷山大文化」,即人們常說的一希臘後期文化「,對人類的科學與文化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被視為古代世界七大建築奇蹟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

埃及行記之四

,便是這一時期科學和文化高度發達的典型代表。

亞歷山大時期,埃及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的最大糧倉,為了便於糧食大量出口,亞歷山大大帝下令修建一條長1850米的海上防波堤,將距城北約2公裡的法羅斯島同城市的大陸連為一體,形成區域面積達6平方公裡的東西兩個天然港灣,供船隻停泊和修理之用。

埃及行記之四

為了適應海上貿易集散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需要,於公元前280年在法羅斯島上動工興建亞歷山大燈塔,前後歷時20年。塔高約135米,分為4層,採用石灰巖、花崗巖、白色大理石砌成。

埃及行記之四

底層高60米,呈正方形;第二層高30米,為八角形;第三層是圓形「燈"體,由8根圓柱支撐著;頂端安有金屬巨鏡和建有一個巨大的火盆,金屬巨鏡白天反射陽光、夜間反射月光,為過往船隻導航,在沒有陽光和月光的時候,火盆裡燃起熊熊烈火指引航船進港。亞歷山大燈塔是非洲大陸上最古老的一座燈塔, 也是世界最早的航海燈塔之一,集中體現了「亞歷山大文化」的精髓。

埃及行記之四

然而,十分可惜的是,亞歷山大燈塔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原因,這座古老的燈塔沒有保存下來。公元7世紀時燈塔的燈體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公元1100年和1435年兩次地震,燈塔被徹底毀壞。昔日亞歷山大城的「明珠」,已經沉淪海底幾百年了。後來,在城區外按原樣複製了一座燈塔,雖然比原來縮小了,但前來憑弔、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以了卻親眼一睹古代世界七大建築奇蹟之一的心願。

龐貝石柱聳入雲,

歷經戰亂大地震,

原樣複製柱一根,

當年燈塔不復存」。

長約26公裡的海濱大道

埃及行記之四

被譽為這座城市特色的代表,一面是浩瀚遼闊的地中海海面,一面是現代化建築錯落有致,綠樹成蔭,花草爭豔,景色迷人。

埃及行記之四

海濱大道的東端是蒙塔軋宮(也

稱夏宮),

埃及行記之四

西端是蒂恩角宮(也稱冬宮),

兩處都是花木叢生的風景區。

埃及行記之四

奇葩的埃及末代國王法魯克於1952年在蒂恩角宮被迫籤字退位。

埃及行記之四

城南還有著名的龐貝柱

埃及行記之四

和陵墓等多處古蹟。海邊沙灘綿延30多公裡,是遊泳、划船和日光浴的好去處。

埃及行記之四
埃及行記之四

冬宮沒有看到,夏宮也不對外開放。只能在外面拍照而已。「蒙塔軋乃旅遊點,

瀕臨地中海岸邊。

遍植椰棗千萬棵,

夏宮絕美入雲端。

公園寬闊野曠遠,

總統下塌在此間」。

雖然亞歷山大沿海岸線風景迷人,但穿行的一些小街小巷, 也與開羅老城一樣髒亂。 可能與生活習慣、經濟發展水平等有關吧。午餐導遊安排了埃及特色,餅、魚、醬三樣。

埃及行記之四

餅是無酵餅,魚是炸小魚,醬是芝麻醬、茄子醬,還有一樣不知是什麼醬。餅還可以,芝麻醬也湊和,茄子醬簡直不是個味道。年輕的團友幾乎沒有開口,自費購買麥當勞以充飢。傍晚時分回到開羅,導遊在徵求我們意見之後,晚餐安排在另外一家中國餐館, 這裡比開羅第一頓飯的「王府」強了許多。

相關焦點

  • 埃及行記之八
    看過埃德福(荷露斯)神廟,對埃及的神廟有個比較詳細的 了解。 神廟是古埃及一種典型的石造的建築物。它的格局是由塔門、露天庭院、列柱大廳和神殿四部分組成的。 這座位於埃及尼羅河西岸埃德福的古埃及神廟,是除卡納奈克神廟外最大的,也是保存的最好的一座神廟。廟內的牆壁上刻畫的銘文,也為考古學者們提供了不少古埃及在希臘羅馬時期的語言、神話、宗教等方面的資料。 埃德福神廟是在託勒密王朝期間興建的,從神廟的建造上可以看出、當時的埃及是極其繁華的。
  • 埃及行記之二
    埃及人口和農業主要分布在尼羅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區,是人類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號稱古埃及文明,有人說埃及文明是尼羅河文明,這是對尼羅河的最高評價。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 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信徒主要為遜尼派,另外還有基督教與其他宗教;通用英語和法語。埃及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 自上而下由紅、白、黑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白色部分中間有國徽圖案。
  • 埃及行記之六
    埃及流傳著「埃及就是尼羅河,尼羅河就是埃及的母親」等諺語。尼羅河確實是埃及人民的生命源泉,她為沿岸人民積聚了大最的財富、締造了古埃及文明。6700多公裡尼羅河創造了金字塔,創造了古埃及,創造了人類的奇蹟。埃及人稱尼羅河是他們的生命之河。
  • 埃及行記之三
    午飯後,導遊帶我們前往埃及博物館。買票進館的第一件事還是安檢,否則是進不去的。埃及博物館座落在開羅市中心的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1902 年建成開館,是世界上最著名、規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館。
  • 埃及行記之五
    亞斯文,埃及南部城市,亞斯文省首府。位於尼羅河東岸,人口約20萬,著名古城、旅遊景點和貿易中心。在古埃及時期,亞斯文被認為是埃及民族的發源地。它位於尼羅河第一瀑布以北,是埃及和努比亞之間的貿易重鎮。距離開羅900公裡。是埃及的南大門,是黑非洲的門戶和唯一一條由海上進入非洲腹地的通道。古代曾為驛站、兵營和與南方鄰邦的貿易要站。現為對蘇丹、衣索比亞等國的貿易要地。
  • 埃及行記之十
    在埃及最好的海邊度假勝地是沙姆沙以赫,風景、海水、遊泳、潛水等都無可比擬。酒店環境不錯,院子裡有三、四個30-40平米的遊泳池。米黃色四層小樓,房間面向中間的泳池、花園和兒童遊樂場,在泳池的旁邊擺放著躺椅和凳子,遊泳之後可以在躺椅上休息或曬曬太陽。
  • 埃及行記之九
    盧克索,埃及古城。位於南部尼羅河東岸、南距亞斯文約200公裡,於開羅以南700多公裡處。海拔78米。 氣候乾熱,年平均氣溫25.1C、年降水量僅5毫米。因埃及古都底比斯遺址在此而著稱,是古底比斯文物集中地,由於歷經兵亂,多已破壞湮沒。
  • 埃及行記(上)
    滿懷著對眾神的敬畏、對歷史的興趣,降落在這片充滿故事的神秘土地前,我惡補了下古埃及的神話故事和璀璨文明史,不禁感嘆古埃及人的無邊想像力和驚人創造力。 話說世界的本初是一汪亙古不滅的水,在水的中央生長出一朵蓮花,太陽神拉(Ra)便在其中誕生(這跟中國神話本初是混沌中的一個蛋,盤古在其中孕育有異曲同工之意)。
  • 埃及行記之七
    說說遊輪吧,埃及96%都是沙漠,所以給人的記憶是金黃色的。尼羅河兩岸卻鬱鬱蔥蔥,給人另一種感受。埃及有句話,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埃及的一切。從盧克索到亞斯文可以乘旅遊列車,一夜可達。也可以乘遊輪,邊走邊看。
  • 埃及金字塔是後人新建偽造?專家:未解之謎和此人有關!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奇蹟之一,三座金字塔是埃及古王國第4王朝的三位法老——胡夫、哈夫拉和孟卡拉所建,其中,獅身人面像在中間第二座金字塔前方,建造時間據稱是西元前2631-2498年,迄今已有4500多年。
  • 漫遊埃及 四、埃及博物館
    埃及博物館解放廣場是開羅以至於埃及最敏感的地方,有點像我們國家的天安門廣場,臨近大選的埃及,民眾似乎群情激昂
  • 浙江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日本文化遺產考察行記(一)
    浙江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日本文化遺產考察行記(一)2019年7月5日,浙江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受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邀請,開啟了在日本為期12天的文化考察活動。下車後,先步行穿過一條長長的隧道,兩側燈光昏暗恍若燭光,當博物館豁然出現在眼前時,每個人都切實體會到了設計者期望傳達的「桃花源」之意趣。走進大廳,面前是巨大的玻璃落地窗——與其說是落地窗,不如說是屏風:山丘、山谷和貝先生特意種植的迎客松錯落有致,構成變換的圖景。美秀博物館常年展出來自古埃及、南亞、西亞、中國、希臘以及羅馬的珍貴文物,均為小山美秀子女士的私人收藏。
  • 埃及遊記四:亞斯文
    亞斯文位於開羅以南900公裡的尼羅河東岸,是埃及的南大門和黑非洲的門戶,人口不足20萬,是埃及對蘇丹、衣索比亞等國的貿易要地。附近的尼羅河上建有著名的亞斯文水壩。沿河有數座世界著名神廟。面向尼羅河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廟(也叫阿布辛貝神廟),是眾多埃及神廟中富於想像力的一座。
  • 【老許講貓文化之四】:埃及豔后和貓
    1、古埃及最後的王朝在人類歷史上有四個戰神,分別是亞歷山大、漢尼拔、凱撒和拿破崙,但亞歷山大戰功似乎遠遠超過其他人。當時22歲的埃及豔后正是最有光彩的時候,凱撒當即被迷倒,最後幫助埃及豔后和弟弟共同執政,但弟弟一派在後來發動了叛亂,凱撒的軍隊幫助平息了叛亂並且殺死了弟弟,這讓埃及豔后重新掌管了埃及,也維護住了埃及王朝的存在。
  • 淺談埃及之文化篇
    1952年納賽爾推翻法魯克王朝,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國。1956年宣布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1958年曾和敘利亞組成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71年改為現國名。如今埃及的少數民族科普特人是皈依基督教的古埃及人混血後裔,科普特語由古埃及語發展而來,但現在埃及的主體民族阿拉伯人卻並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也完全不同。
  • 「遊記」埃及之旅話埃及
    到了櫃檯前,我把兩盒清涼油遞過去,埃及小夥笑著接過去,並伸手要我倆的護照,我把事先寫好的小紙條一併遞過去,埃及小夥看到小紙條後,微微點了點頭,片刻,就把機票遞給我,一看是A、B,知道這就是邊座票,這回該我喊「三克油」了。大家知道小紙條上寫的什麼字嗎?告訴大家也無妨,我只寫了四個字母:A、B、J、K。坐過飛機的人立馬就能明白這四個字母代表什麼! 寫到這裡,我夫婦到埃及幹什麼來了?
  • 張維為:「埃及之春」為何成「埃及之冬」
    現在叫『中東之春』,我看不久就要變成『中東之冬』。」三年過去了,我當時的預測是準確的:「埃及之春」已變成「埃及之冬」,「阿拉伯之春」也變成了「阿拉伯之冬」。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4次訪問了埃及。如果要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訪問埃及的印象,這個詞就是「爆炸」,特別是開羅,給人感覺是嘈雜(世界上分貝最高的城市)、擁擠(到處車挨車人擠人)、髒亂(城市一半的地方似乎從來沒人打掃過)。
  • 環球時報:「埃及之春」為何成「埃及之冬」
    原標題:張維為:「埃及之春」為何成「埃及之冬」 2011年3月埃及出現了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穆巴拉克總統黯然下臺。三個月後,我和美籍日裔學者、《歷史的終結》作者福山先生在上海就中國模式有過一場辯論。他提到了中國也可能爆發類似的革命,我說不會。
  • 《萬國覺醒》埃及之戰攻略 埃及之戰配置分享
    導 讀 萬國覺醒埃及之戰怎麼配置呢?
  • 萬國覺醒埃及之戰怎麼玩?埃及之戰打法戰術講解[多圖]
    萬國覺醒埃及之戰戰略部署是什麼?如何打埃及之戰?埃及做為文明四大古國之一,戰鬥力非常的強悍。但是也有破解的方法。按照文章攻略的每一個點去部署、去戰鬥,可以讓你非常輕鬆的贏下埃及之戰。打法介紹一、埃及之戰「四要」1、進入戰場會有3分鐘的準備時間,指揮人員需要馬上布置標誌,指明上路和下路(一部分第一次參戰的盟友是分不清上下路的);2、戰鬥開始,立刻派遣機動能力強的小隊(一個T1騎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