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夫婦一直想往這個神秘的國度探幽,這個國度就是埃及。2018年春節,筆者夫婦終於有時間到埃及旅遊。這次旅遊有個名稱叫:「埃及金鑽全景8日旅行團」(全程無購物)。共遊覽了紅海、地中海、尼羅河和名勝古蹟。世界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也在其中。
出國首先要考慮安全。我們是2017年11月初報名埃及旅遊。報名後時刻關注埃及國內安全形勢。主要是怕恐怖襲擊。2017年11月25號埃及首都開羅最大的清真寺發生了爆炸。據報載是恐怖份子所為。這個清真寺也是我們必須參觀的寺廟之一。有點害怕,也嘗試著退票。當然退票損失太大,幾乎是三分之一的(人均3000元)損失。只有硬著頭皮去了。既然去當然也要做些準備:我是具有20年兵齡的轉業軍人,平時也看報紙,聽新聞,萬一遇到恐怖襲擊也知道該怎麼辦?!依據我收集的資料,歸納出恐怖襲擊的幾種1、爆炸。2、槍擊。3、劫持。4、縱火。5、放毒。爆炸含有炸彈爆炸、汽車炸彈爆炸、自殺性人體炸彈爆炸等;槍擊含有手槍射擊、制式步槍或衝鋒鎗射擊等;劫持含有劫持人、劫持車、船、飛機等;縱火含有定時和遙控縱火;放毒主要是指釋放化學毒氣。怎麼跟媳婦講這些既是常識又是嚴肅的問題,反而成了我的老大難。不講吧,真遇到恐怖襲擊,沒有心理準備,到時候驚慌失措還真容易出事。如果正經八百地、嚴肅地講容易引起她恐慌,有可能打退堂鼓,認可損失幾千元也不去了。2011年春節,我與媳婦去臺灣,登上飛機,還未起飛,媳婦的心跳加速,原來脈動不到70下,瞬間上升到100下。臉色蒼白,我知道媳婦平時看報紙、看電視報導世界各地飛機出事情況,今天自己也坐在飛機上,難免也要想一想:我們的飛機出事怎麼辦?故此,心跳加速,臉色蒼白。估計此時血壓也一定很高。我握住她的雙手安慰她:坐飛機比任何交通:工具都安全。前幾年火車脫軌、輪船傾覆等時有發生;汽車出事幾乎是天天有。但中國的幾個航空公司還真沒出過什麼大事。瀋陽到臺灣乘飛機才3個小時,睡一覺就到了。你不是想到臺灣看外婆的湖灣嗎?晚風輕拂澎湖灣時,是白浪逐沙灘還是碧浪逐沙灘?接著,我輕輕地背這首歌的歌詞。逐漸地媳婦心態好轉心跳也平穩了。哈,我也學會意念轉移了。
鑑於此,我整理幾條出國注意事項,告訴媳婦是我在網上下載的,讓她有時間看看。一是出國旅遊一定要隨團走別掉隊。不要與陌生人搭訕。在人生地不熟地國度晚間不要單獨逛街;二是遇到恐怖襲擊事件不要圍觀,要立即離開,不要拿手機拍照更不要發微博;三是正處在恐怖襲擊現場且無法逃避時,應利用地形、地物遮掩、躲藏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臥倒;四是遇有不明大火,要往無火處跑,並注意向逆風方向跑;五是遇到恐怖者拋灑不明液體時,應迅速躲避,且用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
媳婦是認真看了,心中多少有些不安,但是還能接受。有些情況還不能跟媳婦說,比如受傷如何處置、如何反制對手等……說多了引起媳婦恐慌、提心弔膽去旅遊也達不到旅遊目的。
事實上,我們乘機到達埃及首都開羅後就發現一些奇怪現象心情稍有緊張:便衣警察隨處可見。見圖1:
圖1
有人會說:「你怎麼知道是便衣警察?」因為他們身上有槍。是微型衝鋒鎗。挎在衣服裡的褲腰帶上時隱時現。雖然是微型衝鋒鎗,但比手槍還要大很多,故此稍微注意都能看出來。此次在埃及8天時間裡,有一位便衣警察始終伴隨著我們,我們一位團友還贈送他一盒清涼油,他也笑納了,嘴裡不停地喊著:「三克油、三克油!」同團年紀最大一位(84歲)老太太說:「不是三克油,是清涼油!」同團最小的一位小團員(11歲)說:「奶奶,他說『三克油』是謝謝的意思」。大家會心地笑了,緩解緊張氛圍。有便衣警察陪伴我們,沿途還有警察設路障隨時檢查,可以說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保護措施也還得當,應該放鬆心理、心無旁騖地遊覽埃及風光。但越是這樣,心裡越提醒知己,一定要小心,特別是人多的地方就更要小心。2月15號,上午,我們參觀埃及博物館,這個博物館位於埃及首都開羅的解放廣場,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代埃及文明的遺物寶庫。這裡收藏各種文物30多萬件,陳列展出只有6.3萬件。約佔全部文物五分之一。因為這座博物館廣為收藏法老時期的文物為主,埃及人習慣的稱之為「法老博物館」。就在這個法老博物館,我們也受到一次不小的驚嚇:進館後,導遊先挑主要的講一下,特別講到木乃伊時說:法老們相信,魂遊九天之後,還會回來的。故此,死後讓後人把他們製成木乃伊,準備隨時(借屍)還魂。下面就是我們開始逐一參觀,到了樓上,有一間將近200平米的大廳,大廳內燈火輝煌,燈光下,十幾具乾屍有序地擺放,據說都是歷代法老。我和媳婦走進這個大廳。隨著人流邊走邊看,木乃伊就是乾屍,顏色黝黑暗紅,有的齜牙、有的咧嘴、有的手姿出、有的腿抬起。看不出微笑和慈祥,相反有點猙獰和恐怖。3000多年了,屍體不腐就是埃及人智慧的結晶。突然間大廳一片漆黑,不少人發出輕呼!我腦海裡第一各反應就是恐怖襲擊,立馬拉住媳婦的手向牆邊溜,同時觀察周圍什麼情況,黑燈瞎火也沒看出什麼端倪。也就是5、6秒左右,有人把手機中的手電筒打開了,陸續的又有幾人打開了手電筒並向外走去。我和媳婦也隨著走出大廳。見到導遊:「突然間沒電,挺嚇人呀!」導遊說:「供電不足,經常停電。一會兒就會來電。」也就是10多分鐘,果然來電了。我心想:這電停的真是時候,偏偏參觀木乃伊時停電,如果法老魂遊九天突然回來了,可能該我們魂飛魄散了吧!
2018年2月16日凌晨3時,中國時間應該是早上9點鐘。睡夢中的我突然被一陣槍聲驚醒,槍聲來至東北方向,聽聲音距我們賓館不到一公裡。有人會疑問不會是鞭炮聲吧?我告訴大家:絕對是槍聲!前三槍是連發,後兩槍是點射。我為什麼敢肯定是槍聲,因為我玩過槍,我當兵到部隊第一次打靶用的槍就是蘇式步槍,彈倉能裝5發子彈。每放一槍必須馬上拉槍栓,槍栓拉慢了,彈殼受熱漲在槍膛裡就退不出來。這種槍聲音震耳欲聾;手槍、半自動步槍、衝鋒鎗、機關槍都是我當年玩過的最熟悉的武器。聽音辨槍是我最起碼的常識。國產的半自動步槍、衝鋒鎗的槍聲清脆但不震耳。我聽到的槍聲應該是衝鋒鎗聲。此後無眠,精神狀態不安。不知到外面是什麼情況?早餐路經大廳,發現便衣警察比平時多了一倍。第六天我們乘車途徑亞斯文大橋,發現大橋的兩端各有一輛裝甲車,車頂上配有一架機槍,車下有幾名軍人荷槍實彈警惕守衛。我知道埃及的防恐級別又提升了一個檔次。一個月後,在我提筆寫埃及遊記時的2018年3月24日: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張一夫):當地時間24日,埃及第二大城市亞歷山大發生了一起汽車炸彈爆炸事件,目前已造成至少1人死亡、4人受傷。根據埃及安全部門的消息,這次襲擊的目標是亞歷山大安全部門負責人穆斯塔法·尼米爾。據了解,發生爆炸的簡易炸彈被安置在了一輛小轎車上,在穆斯塔法·尼米爾所乘車輛路過時,炸彈發生爆炸,導致一名警察喪生,另有四人受傷,但穆斯塔法·尼米爾本人無礙。該官員曾在2016年針對他的一次襲擊中倖免於難。
2018年3月24日:海外網3月24日電據半島電視臺報導,當地時間周六(24日),埃及最大海港、全國第二大城市亞歷山大市一酒店附近突發巨大爆炸,現場濃煙滾滾。
報導稱,爆炸發生在亞歷山大市Tolip酒店附近,事發後,附近居民紛紛在社交平臺發出爆炸現場升起滾滾濃煙的照片,暫時沒收到傷亡報告。
上述兩條新聞報導的可能是同一起爆炸案,只是報導角度不同。說明埃及防恐與反恐形勢還是非常嚴峻的。
埃及人是熱情的,無論我們走在路上還是坐在車裡他們都雙手合十向我們問好!我們也雙手合十回敬他們。但下一句就切入主題了:「清涼肉」、「肉筆」。語音不太準,但意思我們都明白了「就是要『清涼油』和『油筆』。剛開始我們隨手就給。因為這兩種東西在國內批發都不到1元錢。後來(中國)帶隊說留點到機場用,有人再要如不想給就說:」鬧」!學會一個字,那都不是事:只要「鬧「一出口對方立馬不伸手了。我和媳婦只留兩盒清涼油,其餘全部送給面相良善的埃及人了。這兩盒清涼油起作用了。起因是這樣的,頭幾年坐飛機都是坐後面機身尾部位置,感覺坐後邊噪音太大,下飛機後好長時間耳朵還嗡嗡響。在瀋陽桃仙機場取票時,我們與出票員說想要靠前一點的邊座,他說:前面都是中間座位,只有後邊有邊座。為了減少噪音只好要了前邊中間座位了。到了座位一坐下,我傻眼了:伸不開腿,膝蓋頂在前座的椅背下面,近12個小時,年輕人也受不了啊!事已至此也只好咬牙堅持了。這12個小時中我每隔2--3個小時就要在機艙過道裡遛一遛,防止『穿靴』,即膝蓋以下水腫。就這樣到了埃及也感覺腳脖子不得勁。但總算是到埃及首都開羅了。所以,這次回去說什麼也得要兩張邊座,哪怕是位置靠後也認可。剛開始是媳婦拿兩盒清涼油排隊,臨到要取票時打退堂鼓了,說是這樣做好像是賄賂人家。我說我來,難道埃及人主動跟我們要清涼油是索賄了?還不到2塊錢吶,多大點事啊!到了櫃檯前,我把兩盒清涼油遞過去,埃及小夥笑著接過去,並伸手要我倆的護照,我把事先寫好的小紙條一併遞過去,埃及小夥看到小紙條後,微微點了點頭,片刻,就把機票遞給我,一看是A、B,知道這就是邊座票,這回該我喊「三克油」了。大家知道小紙條上寫的什麼字嗎?告訴大家也無妨,我只寫了四個字母:A、B、J、K。坐過飛機的人立馬就能明白這四個字母代表什麼!
寫到這裡,我夫婦到埃及幹什麼來了?旅遊來了!那就說說旅遊吧!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代中國、古印度)文明古國之一。文明行成約公元前3100年,比中國文明行成(約公元前3000年)還要早100年。
埃及位於地中海和紅海中間,非洲東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領土包括亞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島,國家地跨亞洲、非洲和歐洲。埃及的北面是地中海,南面是紅海,地中海和紅海通過蘇伊士運河相連。蘇伊士運河的對岸即為亞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島;埃及的東部經西奈半島南通巴基斯坦,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南與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相望,海岸線2700多千米。埃及人口主要分布在尼羅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區。前面提到亞斯文大壩為什麼警衛力量這麼強,一路行來我明白了:原來尼羅河每年都發大水,為了防止下遊洪水泛濫才建了這座3600米長的亞斯文大(橋)壩。大壩的上遊就是一個巨大的水庫——納賽爾水庫。既能防洪發電又能灌溉養魚,還能運輸和旅遊。1980年代,乾旱造成蘇丹、衣索比亞大規模饑荒。但是埃及通過納賽爾水庫的存水防止了乾旱的襲擊。故此,這座大壩加強警衛是必然的。
埃及的氣候分三個季節:7-10月叫啊赫特,意為 「泛濫」,是尼羅河泛濫的季節;第二個季節11-2月,叫佩雷特,是「出」的意思,意即河水退卻,土地露出水面,幼芽出土,是農作物播種與生長的季節;第三個季節3-6月,叫夏矛,是「無水」季節,也是農作物收穫的季節。我們旅遊這個季節是2月份,是農作物播種與生長的季節。沿途也見過不少綠色,具體是什麼農作物還看不清楚。我感覺大片土地還是荒漠。對了,沿途見到拉甘蔗的貨車,我們司機見狀有意停車跟他們要了不少甘蔗,拿回車上與我們分享。
8天時間裡,其中有兩天是在飛機上度過的(往、返各一天)。一天是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埃及境內)。 到了埃及首都開羅已是傍晚,我們進駐開羅最大的一家五星級酒店:國際聯鎖酒店。據說是法國人開的酒店。很豪華。相同點就不說了,樓下有五個遊泳池,有熱水、有涼水。水清能見底。當地氣溫不到20度,加之我們來自寒冷的中國北方,身體還不適應,沒幾人去遊泳。來時,旅遊公司提供的資料是:埃及的自來水不能喝,可能拉肚子。所以,我們都從家裡拿來了熱的快,自己燒水。到這裡一看,除了沒有刮鬍刀,其它應有盡有。比想向的要好的多。吃的也很好,8天時間,僅一頓是中餐,其餘全是自助餐。以清淡和甜食為主,我不習慣,但大家都說好。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哪就是好。幾百樣可選擇物品,總有幾樣能適合你。想在菜裡放點辣椒油,調一調口味,十來個小瓶子,且都是紅油,由於不懂外語,又不好意識問別人,直到走的前一天才發現。看起來學會一個「鬧」還是不行啊!
2月14日從埃及的開羅酒店出發,3個小時後到達地中海海濱城市亞歷山大。參觀埃及羅馬皇帝建起的僅剩一根龐貝石柱。在一片荒涼的高地上一根巨大的擎天柱進入眼帘,它就是聞名遐邇的龐貝石柱,也叫薩瓦裡石柱。沿著右側崎嶇不平的小道走到柱基,仰望柱頂,只見它直插雲霄,好似行將傾倒,頗為嚇人;再目視一會兒,龐貝石柱不倒,我也要暈倒。導遊介紹:「『薩瓦裡『阿拉伯語意為』桅杆『。據說,阿拉伯人於公園641年佔領這座城市,遠望這根石柱聳立於400根石柱構成柱廊中央,狀如帆船桅杆,因而得名「。導遊還提供幾個數據:總高度為26.85米,重約500頓;500頓重的石柱是如何豎起來的?當年沒有吊車,就是現在一部吊車也吊不起500頓重的東西。這是考驗古埃及人勤勞、智慧的一個『點『。埃及人的豎立方法是在柱基四周壘土成凹形,然後把它拽入凹形中央的柱基上,豎好後清除四周壘土。從石柱往西,行數十步,下臺階,到達一小塊窪地。窪地的南面有一條寬闊的地道,往東可直達石柱下面。地道兩旁巖石上鑿有一個個格子和放置油燈的小洞。一說它是賽拉比斯神廟的附屬圖書館,另一說是古代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分館。返回地面,遇到埃及小學生,見到我他們嘴裡喊著:「你好、你好!」我愉快的與他們握手合影。見圖2 我們身後就是龐貝石柱。
圖2
2月15日上午,在開羅老城參觀幾個教堂和埃及博物館。最有名的教堂是「懸空教堂」 即聖母馬利亞教堂。聖母馬利亞教堂之所以稱為懸空教堂,得名於其獨特的位置:位於開羅科普特老城中巴比倫要塞入口的上方。進入教堂需要攀登29級臺階,因此早期來到開羅的旅行者戲稱它是&34;。由於目前的地面已經比羅馬時代抬高了6米,因此羅曼塔樓大部分被埋在地下,減少了教堂不少的視覺衝擊力。十九世紀的雙鐘樓立面,位於鐵門內一個狹窄的庭院內。登上臺階,通過入口後是又一個小庭院,通往11世紀的外門廊。教堂是建立在以前的城牆南門上,不是真的懸吊在半空中。懸空教堂應該算是埃及所有教堂中最漂亮的一個了,在湛藍天空映襯下的雪白色塔樓和美麗的十字架散發著基督教堂獨有的聖潔和光輝。臺階下,教堂花圃中的植物看起來都有著不可思議的光芒,讓人心中充滿了感動。教堂內部的黑壇桌椅、鑲嵌象牙的屏幕和大理石造的講壇等都是精心製作的用品,而內部的陳設,如用13根石柱支撐的小祭壇,象徵耶穌的13門徒,這其中一根用黑色玄武巖製成的,代表出賣耶穌的猶大。
圖3埃及的懸空教堂
午後,參觀世界第8大奇蹟之一的埃及金字塔。埃及共發現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開羅郊區吉薩的三座金字塔。既胡夫金字塔、哈佛拉(胡夫的兒子)金字塔、門卡烏拉(胡夫的孫子)金字塔。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尼羅河兩岸陸續出現幾十個奴隸制小國。約公元前3000年,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古埃及國王也稱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隸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被看做是神的化身。他們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就成了法老權力的象徵。因為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漢字的「金」字,因此我們將其稱之為「金字塔」。一抹夕陽,穿透一了暮靄,讓金字塔的顏色由土黃變成了金黃。我想,這可能就是叫金字塔的內涵所在。另外在哈佛拉金字塔前,還有一尊獅身人面像守衛著法老們的陵墓。
圖4筆者夫婦在獅身人面像前合影
2月15日是中國的(春節)大年三十。大家都盼著晚上喝點(白)酒,吃點餃子,算是過個中國年。埃及沒有華語電視,看不上「春晚」,最起碼也得讓我們吃點中餐、喝點酒吧!可是……但可是……可但是……結果什麼都不是。當晚還是自助餐。埃及人對中國傳統文化不了解,就像我們對埃及齋月不了解一樣。事後我們知道:埃及人是不允許喝白酒的。導遊說怕喝白酒鬧事。入鄉隨俗吧。沒過上年三十,可不行!怎麼也得補上。怎麼補?辦法總比困難多。到了晚上,不敢出門。買東西是不可能了。臨行前看資料知道:埃及的自來水不能喝,得自己帶燒開水用具,我們帶了「熱的快」;好像有一兩頓飯要自己解決,且店外的東西不能吃,我們準備了兩袋方便麵;埃及的自助餐淡、甜,沒有鹹味,們我們買了榨菜;飛機上的午餐也不好吃,我們帶了紅酒悶蛋。事實是我們有點多慮了。五星級飯店能沒有燒水壺嗎?有。就是每天供應的瓶裝水也夠喝了。鹹菜吃了點,8天全都有飯吃。所以,我們帶來的東西是 河裡冒泡---有點多餘(魚)了。但是,今天年三十就派上用場了,我歸納為四菜兩湯:方便麵分別是辣白菜面和牛肉麵,現燒開水放好佐料泡上;不要太鹹,既當菜又當主食。吃完面,剩下的就是湯,而且是兩個口味的湯。榨菜算一個菜;紅酒燜蛋算一個菜,還剩四枚,每枚切四瓣。這就是四菜兩湯。菜有了,酒呢?也有!這幾年幾乎都是在國外過節,每年我都準備一瓶好酒「五糧液」,這是請與我同桌隊友們喝的。這酒是我外女李紅倆口孝敬我的。有一年外女問我:「老舅,愛喝什麼酒?」我沒加考慮隨口就說:「五糧液」。外女走後,媳婦說:「你怎麼這麼說話,不是逼著外女買貴酒嗎?」我諍辨說:「我沒意識到外女要給我買酒啊!」此後,每年春節前,外女總要買兩瓶「五糧液」送過來。今晚這個年三十,不能讓隊友們分享「五糧液」了。我與媳婦喝了半瓶,剩半瓶帶回國內繼續喝,爾後進入夢鄉。
下一站應該去紅海了。從埃及首都到紅海預計6.5小時,實際上一天時間都耗在路上。主要原因是路窄、不好走,沿途警察查詢,途徑撒哈拉大沙漠就要大半天時間。這一天對有些人來說很寂寞,也好,可以打盹睡覺了。相反,我則精神十分興奮,滿腦子裡都是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1973年,三毛定居西屬(西班牙)撒哈拉沙漠小鎮阿尤恩。現在這個地方基本屬與摩洛哥。可能三毛沒有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來到埃及,我們行車的路線雖然很長,但也不一定與三毛的足跡重合。身臨奇境的我仿佛在與《撒哈拉的故事》進行一次心靈的對話。我說:撒哈拉沙漠在我眼裡就是灰白色的沙、灰白色的石,(寸草不生)沒有一點綠色,生命在這裡都會終止。你說:「撒哈拉沙漠,在我內心的深處,多年來是我夢裡的情人啊!
「我舉目望去,無際的黃沙上有寂寞的大風嗚咽的吹過,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壯而安靜的 」。
「正是黃昏,落日將沙漠染成鮮血的紅色,悽豔恐怖。近乎初冬的氣候,在原本期待著炎熱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轉為一片詩意的蒼涼」。
你把大漠說的有血有肉有生機。我說:赤日炎炎大漠就是火焰,任何人在這裡都會被烤乾、變成軀殼。你說:「生命,在這樣荒僻落後而貧苦的地方,一樣欣欣向榮地滋長著,它,並不是掙扎著生存,對於沙漠的居民而言,他們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著那些上升的煙火,覺得他們安詳的近乎優雅起來」。是啊!您已經融入撒哈拉大沙漠,用兩片阿斯匹林藥片止住了一個老年沙哈拉威女人的頭痛;用一瓶紅葡萄酒治好產後的山羊;用指甲油治好了兩個人女人一個小孩的牙齒……
其實撒哈拉大沙漠,也有綠色,只是綠色不多。是那種叫棗耶樹的常綠喬木。喜歡高溫低溼度氣候,適宜在沙漠或半沙漠地帶生長。它需要充足陽光,也需要充足水分,固有「頭用火燒。腳用水泡「之說。我們每天三餐都能吃到這種大棗。因為太甜,我是淺嘗即止。
當晚,我們入住五星級國際聯鎖酒店。酒店的東邊就是紅海。晚間我們赤腳漫步海灘,夕陽下的海水層層紅暈拍向沙灘,難道這就是叫紅海的原因嗎?有人提議明早拍日出,今天早點睡覺。
凌晨四點多,我夫婦起床奔向海邊,用手機錄下東方日出,從一抹紅暈到霞光萬道,整個海面鋪滿紅緞,我驚呆了,大海紅潮滾滾後浪追逐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好不壯觀。難道這就是叫紅海的原因?
圖5觀紅海日出
如果因為朝日(東方紅)或落日(夕陽紅)的原因,看海水變成紅色,那麼全世界的大海都可以叫紅海了。事情沒這麼簡單。我們還是聽導遊如何說:「古代西亞的許多民族用黑色表示北方,用紅色表示南方。紅海的位置是在埃及的正南面,紅海就是『南方的海』,也叫『紅海』 」 。 早餐過後,登船遊紅海。紅海已不見『紅』,碧波蕩漾,深可見底。今天的「任務」就是釣魚、遊泳、拍照、沐浴海風,喝功夫茶,我們自己又增加了一項:餵海鷗。中午吃的份飯。遊泳,我夫婦就不參加了,天氣還是有點涼。我愛釣魚,大半天時間全花在釣魚上了。只見魚咬鉤,不見魚上鉤。頭一次海釣,雖然沒釣上來魚,確嘗到了樂趣。有幾人釣上魚了,都是花裡胡哨的叫不上名的小魚。
圖6在紅海海上喝功夫茶
圖 7 在紅海的遊艇上留影
海風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地搖,在返回碼頭的航行期間大家睡著了。是啊,太累了,埃及幾千年的歷史把我們的腦袋灌蒙圈了。得慢慢消化、吸收才行。
在地中海,我們只是拍拍照片,在海邊看看轉轉。海水瓦藍,碧波蕩漾,有人在釣魚、也有人在遊泳。值得欣慰的是:沒看到岸邊有垃圾。埃及人對海洋的保護值得稱讚。
2月18日,乘車去盧克索。參觀哈素女王廟、哭泣孟濃神像、卡爾奈克神廟、盧克索神廟、帝王谷等。
這些神廟與中國的廟有很大的區別:中國的廟是殿宇似的房子,埃及的廟是石柱子;僅舉一列:就拿卡爾奈克神廟來說吧,它位於尼羅河東岸,是古埃及帝國遺留下最壯觀且保護最好的神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用石柱子支撐的寺廟。也被稱為露天博物館。
圖8卡爾耐克神廟
粗大的石柱上刻滿了象形文字,似乎在講述一個一個傳奇故事。在這石柱面前,我的知識十分貧乏,它厚重的歷史文化壓得我喘不上氣來。我只好拍照留存,待回國後慢慢地消化吸收。但基本常識還是知道的:卡納爾神廟群是由三座神廟組合而成的複雜神廟群。在長達十三個世紀中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代表性建築有柱廊、庭院、大塔和方尖碑。
望著這又高又粗又重的石柱,我想起電影《尼羅河慘案》中遊船上的人到這裡遊玩,突然一塊巨石從天而降,差點將這些人砸死。幾千年的風風雨雨,這些石頭柱子被歲月摧殘、被風雨打磨還能挺立多久?哭泣孟濃神像就告訴我們:她(他)是如何哭泣的?孟濃神像原本不是哭泣的,經過幾千年的風吹雨淋、地殼的變遷,石像出現了裂縫,大風穿過石縫發出來的聲音就被認為孟濃哭泣了。這就是哭泣的孟濃神像。
風吹之雨淋之,這些石柱、石像被歲月磨瀝,總要發生變化,埃及人們任重道遠啊!
公元前1570年---1090年,在一片荒蕪人煙的石灰巖峽谷中、斷崖下,有一個墓葬群。這就是17王朝到20王朝一共64位法老的埋葬處。被稱為帝王谷。我們參觀了其中三位法老的墓穴。拉美西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圖坦卡門(18王朝)。進入墓穴(不許拍照)映入眼帘的是牆壁和天花板上的壁畫,裝飾華麗,令人難以想像。這些壁畫已經存在三四千年,居然依舊栩栩如生,富麗堂皇。谷中最大的一座是19王朝沙提一世之墓。最有傳奇色彩的是圖坦卡門墓。用四個字概括:「死亡、恐怖」。圖坦卡門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所有去世君主中知名度最高的國王名字。「法老咀咒」就是圖坦卡門咀咒。埃及曆代法老都是建金字塔做為自己的歸宿。後來發現幾乎都被盜墓者洗劫過。他們死後不得安生。讓法老們懷疑金字塔的作用。公元前大約2040年,第十一王朝將政治中心移到底比斯(既現在的盧克索)。以後就決定不建塔形陵墓,而是以荒山作為天然金字塔,沿著山坡的側面開鑿地道,建豪華墓穴。圖坦卡門就葬在這裡,並咀咒:動我者死!出錢贊助發掘圖坦卡門木乃伊的英國人卡那馮爵士只是到陵墓中看了看,沒過多久突然暴斃;隨後參觀陵墓者尤埃爾落水溺亡;主持發掘工作的卡特的助手皮切爾接著不明身亡;皮切爾的父親則跳樓自殺,送葬汽車又軋死一名8歲兒童。三年後,參與過圖坦卡門木乃伊直接發掘者的有關工作人員中,共有22人先後神秘死去,而同樣參與發掘的當地人卻安然無恙。一個10人小組準備對圖坦卡門木乃伊進形CT掃描,乘車開往帝王谷的途中險些發生車禍;CT掃描進形時,計算機突然無緣無故罷工2小時;科學家重新啟動計算機準備繼續工作時,帝王谷中突然狂風大作,黃沙漫天——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主席哈瓦斯都認為:儘管這些也許純屬巧合,但卻令他無法對「法老詛咒」再加以輕視。就當個故事聽聽,我們瀋陽8個旅遊團將近300人幾乎都進入這三個墓穴,安然無恙。說明法老的詛咒對我們中國人不起作用。
這次埃及旅遊沒有尼羅河乘船項目。在幾天的行程中,我們幾乎都是在尼羅河兩岸停停走走。眼見尼羅河上帆船點點,船夫門嫻熟地操縱帆繩,讓帆船在尼羅河中乘風破浪。大遊輪上的遊客與我們招手致意。心中好羨慕,大家商請導遊安排一點時間讓我們過過船癮。於是,就有了1.5小時乘風帆船遊尼羅河。船手是努比亞人,剛放學的兒子(11歲)協助父親共同掌控這條靠風力驅動的帆船。父子倆掌控這條船很協調、但也很吃力。沒有風的時候,也要拿起蒿竿撐船,大約5米長的蒿杆頂在河床上,讓帆船艱難地前行。這父子倆,一個在船頭、一個在船尾 。身穿灰色長袍的父親一會兒跳到船底,這裡動一下,那裡又動一下。然後手腳並用爬上船頭降下風帆。我們明白:這是讓船減速慢行;他兒子也不閒著:尼羅河上風帆船太多,時有船與船之間刮碰。兒子臉朝外,就坐在船舷上,雙手扳住船梆,待對方船靠過來時,就用腳蹬回去。他們手腳不閒著,嘴也不閒著:就這樣也不忘了喊:小費、小費!事先導遊說由她付船費,不要給小費。所以,不管他怎麼要小費,我們全當耳邊風。本來想好好看看尼羅河沿岸風光,結果,被這父子倆的表演吸住眼球。
埃及流傳著:埃及就是尼羅河,尼羅河就是埃及的母親河等諺語。實際尼羅河總慣非洲大陸東北部,流經不隆迪、盧安達、坦尚尼亞、烏幹達、愛塞俄比亞、、蘇丹、埃及,跨越撒哈拉沙漠。最後注入地中海。越南、柬埔寨也把湄公河叫做母親河,但是這條河的源頭是中國的瀾滄江。事實證明:誰用好了這條河,這條河就為誰服務。
往返8天,很累,有驚無險,心情是愉快的。埃及人是友好的,也是願意學習的。
我去過幾個國家,導遊幾乎都是華裔後代,但埃及一律都是埃及人,說華語的語音還不太準確。我們乘坐的大巴車的風擋後面有一塊大牌子,上面寫著:中埃包機,歷史第一,下面寫著4號車 –沉陽。我跟導遊說:「是瀋陽不是沉陽」。導遊回去後立即進行糾正。(見圖9、圖10)
見圖9
圖10
我們也了解到:中埃包機,歷史第一。埃及方面確實作了不少努力。埃及航空公司派出最好的空中巴士A—340-300,接我們去埃及旅遊。從瀋陽起飛直達埃及首都開羅。機上近300名遊客,8個團。下飛機後接我們的全是奔馳大客。由於費用不一樣,旅遊的景點就不一樣。我們就分道揚鑣了。8天後我們又殊途同歸了。仍然是這架飛機,仍然是這些空乘,來時是英語廣播,回去時就改為漢語了。說明這個國家在進步。
出國旅遊是用眼睛、頭腦和體力來欣賞異國風情的。體力跟不上,精神頭不足,上車就睡覺,無法瀏覽沿途風光;下車就拍照,也是迷迷糊糊;還不如不來。有對夫婦,第一天他媳婦就在酒店睡大覺。以後幾天也是精神頭不足。後來熟悉了才知道,她身體本來就虛弱多病,也是為了躲清淨才出來的。所謂躲清淨就是平時在家幫兒女帶孩子,好不容易過春節,兒女們放假了,可以自己帶孩子了,老兩口才抽空出來玩幾天。我想,旅遊對他們來說躲「清淨」才是最大的收穫。在埃及我發現一些與中國不一樣的現象,我歸納為三大怪:
一是女人都把自己罩起來,一雙眼睛露在外;
二是房子蓋完不加蓋,鋼筋裸在外;
三是開羅老城太埋汰,白色垃圾樹上戴。
第一怪,導遊說埃及女人一旦信教,都要把自己包起來,只露眼睛,只有自己的愛人和家人才能看到其它部位。她們穿的全是黑色衣服。
第二怪,埃及徵收建築稅的標準是:房子必須蓋完才能徵稅。為了避稅,有意把鋼筋露在外,說明房子沒蓋完。
第三怪,埃及老城髒亂差,到處是糞便、垃圾。味道當然也不好聞。遠遠望去,小樹都開了花,走近一看原來,樹上都掛滿了垃圾袋。
作者簡介
寧國昌,男,69歲,工齡(含軍齡19年)43年,畢業於空軍笫二航空機務學院,後又畢業於遼寧大學稅務大專班(以上均為大專學歷),營職轉業,副處級退休。
1969年入伍,軍種為鐵道兵,1971年被選調到空軍,學習飛行專業。當過飛行學員,歷任班長,排長,分隊長(副連職),飛行訓練作戰參謀,此期間主要是撰寫飛行,作戰形勢分析。
1988年轉業,在瀋陽市大東區稅務局辦公室負責文秘工作。此期間寫了大量的新聞稿件,連續幾年被評為(瀋陽電臺),(瀋陽電視臺),(瀋陽晚報)優秀通訊員。還被(經濟消報)聘為特約記者。
2011年退休。著書一本,書名為(閒來筆耕),全書20萬字,由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前,筆耕不輟,寫點遊記,家鄉的人物故事等。也想集結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