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動交流、資源共享、互惠共贏」為宗旨,共同探討花海旅遊領域中策劃、規劃、設計、種植、管理運營等議題;同時推出花海項目投資、策劃、建設等資源整合,組建全國花海聯盟核心團隊。
1999年,臺灣發生「9 • 21」大地震,造成2400多人死亡,11000多人受傷,是臺灣百年來最嚴重的地震。距震央20多公裡的桃米裡被震出一個「桃米坑」——369戶人家,有168戶全倒,60戶半倒,成為明星災區。
這場地震,讓桃米裡長久以來傳統農村產業沒落、人口外流、垃圾填埋等尷尬一下子暴露於人前,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反思。
在災後重建中,桃米在政府、學界、社會組織及小區居民的努力下,以建設「生態桃米村」為方向,不僅在廢墟上重建家園,而且藉此機會徹底「大翻身」。經過十餘年建設,桃米生態村已從一個環境雜亂、發展無力的邊緣社區,轉型成為一個融有機農業、生態保育、文化創意等於一體的鄉土生態建設典範。
桃米村的第一個公共行動是「大家一起來清溪」,以清理坑溪作為重建行動的起跑點。但起初村民們都對此嗤之以鼻:「清溪,清什麼溪?無聊!」
人們質疑、觀望,僅有不多的幾個人肯站出來行動。
這正是要以「大家一起來清溪」作為起跑點的原因,目的就是要挑戰既有觀念,啟發村民自我意識的覺醒,因為解決「人」的問題是一切重建工作的起點。
因經濟衰退而低度開發的桃米,竟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臺灣二十九種蛙類,桃米就擁有二十三種;臺灣一百四十三種蜻蛉類,在桃米就發現四十九種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面向村民開設了系列生態課程,培養了許多「生態講解員」,介紹青蛙的保育知識。一開始大家不理解、抱怨。但正是通過各種培訓課、培訓班,村民們慢慢轉變觀念、接受新思想。並且正是因為生態培訓課程,才令村民了解到了當地的生態資產和經濟價值,自覺加入到重塑家鄉的隊伍裡
在桃米生態村,向村民講授各種生態知識是一項重要內容。
桃米村生態課堂
桃米村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臺灣原生29種青蛙,桃米擁有23種。在當地政府幫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資源潛力,不斷宣傳各種各樣的青蛙和色彩斑斕的蜻蜓,把青蛙設計出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遍布鄉村醒目位置。
鼓勵村民動手,用紙、用布、用石頭等鄉村材料,製作手工藝品,很快使桃米村從一個地震廢墟變成一個昆蟲生態文化體驗休閒區
桃米生態村提煉的新文化符號是「青蛙共和國」。在桃米,處處可以看到青蛙雕塑和圖案,還有溼地公園,以及一家家民宿院落裡的生態池——為青蛙營造生態家園,你甚至可以看到,男女衛生間也命名為「公蛙」和「母蛙」。
另外,臺灣2014年有一部非常重要的3D立體動畫電影,以桃米作為原型,以青蛙家族尋找桃花源過程,完成了一部非常感人的《桃蛙源記》。桃米社區的產業從青蛙觀光、生態、旅遊,走向了影視、媒體,產業鏈條將不斷延伸和生長,可見桃米社區非常可觀的未來。
重建10年,「生態為體,產業為用」的思想在桃米得到了實踐。部分廢耕使桃米社區物種多了50倍,遊客們可以3月份來桃米看青蛙,4月份看螢火蟲,5月份看油桐花,6月份欣賞獨角仙,8、9月份暑假期間,桃米還是小朋友們的生態課堂,白天在溼地看水生動植物,夜間抓蛙看蛇……
「紙教堂」是桃米村社區重建中的一個關鍵性項目。它是臺灣第一座紙建築,也是第一座來自海外的建築,靈感來自巴洛克時代的建築師貝爾尼尼。它由一個日本神阪大地震後鷹取社區的臨時性教堂加以引進升華,落戶於桃米村。
這個教堂既象徵桃米村要遞接日本神阪大地震後鷹取社區重建堅貞而博愛的精神信仰,又是一個在村中體現社區精神和生態文明信仰的詮釋中心,及開展其他重要活動的社區生活中心
圍繞紙教堂,還設立了生態村的生態文化見學園區。當地村民與遊客在此除了觀景,參與活動,還可以交流、購物與食宿——這其實就是個經過升華的整個生態村的社區中心和遊客中心
一流的生態環境、獨特的桃米文化,吸引著城裡人到這裡觀光、度假、休閒。周末和節假日,桃米生態村日接待遊客達到1500人,平時每天接待遊客也在500人左右,每年僅門票收入就有200多萬元人民幣
生態農業是一種令人敬佩的行業,生態產業已經成為桃米生態村的主要產業,村裡五分之一的村民都在經營生態產業,而其他村民經營的傳統農業,也因為生態旅遊的帶動而升值。現在,桃米村還向外輸出自己的生態產業和生態文化,幫助別的地方發展生態產業。
據不完全統計,生態產業每年可為這個1200多人口的村莊帶來30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
村民作為土地的擁有者、房屋的擁有者,農業的勞動者、鄉村的建設者、文化的活化者、鄉村智慧的經驗者,必須參與到鄉村旅遊的發展中來,發揮他們的智慧和勞動、經驗,是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健康發展必不可少的力量。
在未來新型旅遊社區中,他們可以成為農家樂經營者、鄉村文化表演者、商業與文化服務者,通過多途徑實現安居、宜遊、樂業。
「桃米的成功實踐,告訴我們農業其實是一種令人敬佩的行業,會讓人覺得農村是一個很好的生活地帶,最重要的是,現在這成為一件有尊嚴和有價值的事情。」
桃米的成功,就是因為擁有一群願意改變的村民。
桃米人笑言,其實政府、社會組織、大學教授等所有人都在把桃米當「小白鼠」——創造一種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鄉村生活創意產業,在臺灣實驗一種生態、悠閒、慢拍的生活方式。幸運的是,市場認可了這場實驗!
有人這樣評價:臺灣的社區營造其實是一種「基進」運動:一種回到土地、回到社區、回到生活的主張。試驗並創造一種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鄉村生活創意產業,即生態、悠閒、慢拍的生活方式。這是真正的科學發展觀的體現和生態文明的探索,在當下中國的新農村建設中有非常現實的啟發性意義。
-END-
棒呆了!把花園裝進小小的卡車裡,日本園藝人這麼玩!
打造夢幻花牆,這19種植物再合適不過了!
輕井澤——這個世界級文旅小鎮到底有什麼魔力?日本皇族、約翰·列儂等都是它的簇擁者!
超美的!鑲邊地被植物20款,快收藏!
「山竹過後」:如何增強樹木的抗風性能?樹種、栽植方式都有影響!
0起點,想做休閒農業旅遊?不是不可能!
鄉村旅遊怎麼做好?看看這些經典案例,少走一些彎路!
竟然都是假的!她是單身媽媽,她讓紙開出了美美的巨型花,並重獲新生!
別只會玩輪胎,這些讓人尖叫的廢物利用,讓你的農莊更出彩!
趣說:如果李白、蘇東坡、陶淵明…他們開起了民宿,你會喜歡哪一家?
國外設計的康復花園憑什麼比我們的好?看完你就明白了
親子牧場的標杆,看看日本這家年入2億的牧場是怎麼做到的?
常用秋播草花品種,了解一下!
1分鐘,了解一下康養小鎮!
用一部手機玩轉「農業+遊戲」?日本Telefarm是這麼做到的!
揭秘:馬來西亞最成功的農場——UK休閒農場的運作經驗!
有趣有趣,花還可以這麼種!
既可觀賞,又能抗汙染,這10種樹有「錢」途!
被玩壞了!這些景觀設計師的腦洞真……大
獨特的美:50+種觀賞草大匯集!
等不及過秋天了:20種彩葉樹種推薦!
範例|揭秘:法國鄉村旅遊的發展歷程及其帶來的啟示
哇,美得心顫的N張動圖,聽花開的聲音!
558種園林植物配置大全,收藏起來!
案例分享|香港Hello Kitty有機農莊——當kitty貓化身有機小農……
球根花卉怎麼搭配,看攻略!
案例|法國依雲,一瓶礦泉水引爆的歐洲溫泉小鎮
【十種頂尖樹屋設計】:營造不一樣的住宿體驗
銷售額3000萬到30億?這個主打「柚子」和「鄉愁」的日本村花了30年
3個國外案例,看「農場幼兒園」如何解救兒童「自然缺失症」!
「黃金混搭」:林下經濟+森林旅遊,可以這麼玩!
可以這麼打造!香草花園的無限可能
若干個案例,揭示生態旅遊策劃如何抓賣點!
鄉村旅遊怎麼做?——飛牛牧場的啟示
世界上最美的鮮花小鎮,不是花痴也嚮往!
乾貨:從臺灣的發展,看休閒農業未來發展十二大策略
臺一生態休閒農場:一個種苗場的蛻變升級,它的成功秘笈是……
十五年經驗的老孫頭談:聚焦——中國花卉旅遊的生存之道
芝櫻花海怎麼造?看看日本的做法!
英國伊甸園植物園:一個廢棄礦坑的夢想改造,為當地帶來了16億英鎊的收入
做花海不行?那是你們家花海不行!
日本賞花攻略:六月的日本,是繡球花的夏天~
花卉旅遊盈利靠什麼,看看這些數據
幾米糰隊在宜蘭打造了一片童話世界般的共享開放空間……
鄉村變形記:默默無聞小村落,搖身一變藝術家小村,它是怎麼做到的?
花文化節借鑑|日本文化水鄉:潮來菖蒲花節
創意森林旅遊的開發模式,強力推薦!
鄉村旅遊開發的7大模式,25種類型
某省公布一批美麗鄉村負面案例,260億投資形象工程不忍直視…
年遊客量120萬的芥末主題樂園是怎麼打造的?走進日本大王山葵農場
水生植物行情利好,盤點園林60種常用水生植物
十大國家級田園綜合體 · 解析,九省份經驗都在這裡!
最受期待的鬱金香花海來襲:庫肯霍夫公園,沒有理由不心動!
都市農業怎麼玩?看國外13種都市農業創意新模式
園藝療法的實施與應用,了解一下
漲知識|你喜歡的植物名稱原來是這麼來的!
七國養生旅遊,核心賣點各不同
花境設計經驗小盤點:設計原則、營造步驟、常用植物
爆紅澳洲的獵人谷,是怎麼玩轉「田園綜合體」的?
多國鄉村旅遊開發模式及案例解析!
國內怎麼玩轉共享農場,它的盈利點何在?
深具生態美、自然美的花境,了解一下
這麼拍,才不辜負這一片片迷人的春天花海!
太有才了,蔬菜也能種成花兒!
中國花海聯盟交流群:
中國花海聯盟一群
中國花海聯盟二群
中國花海聯盟三群
中國花海聯盟四群
中國花海聯盟五群
中國花海聯盟六群
中國花海聯盟七群
中國花海聯盟八群
中國花海聯盟九群
中國花海聯盟十群
長按上圖,
識別圖中二維碼,
馬上關注「花海論壇I聯盟」微信公眾號!
往期精彩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