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試圖從黑川雅之的設計作品中剝絲抽繭,探尋每個來源,我們必須將他生活中的每個細節放大。在他五十多年的設計生涯裡,幾乎包納了跨越時間、空間的一切。我們不確定究竟何時何地,他就會對街邊的一個瓷碗或是遙遠大陸上的舊石像產生興趣。他挖掘、探索它們,進而深入思考並得出某個結論。過於嚴肅的頭銜其實並不適合他,因為就是憑著「精氣神」與好奇心,以及狂熱思考,成就了他今天的偉大。
黑川雅之作品
OHM鐵壺系列。對於這些鐵壺來說,融入了日本文化多樣的記憶,每一把都熔入流鐵進行製作。其提手採用傳統技術,用一張板手工敲打而成。是擁有此技術的工匠的最後作品。
黑川雅之作品
GOM系列。充分展現了多年積累的橡膠成形技術,曾榮獲日本GMark(日本Good Design Award)長銷獎,並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收藏。
黑川雅之作品
「KLIMT」餐碟。用金箔呈現畫家尾形光琳(Kohrin Ogata)描繪的克利姆特作品餘象,再現對日本金雲的構想。
嗜「玩」的次子
翻閱黑川雅之的童年經歷,發現他作品中的方方面面早已在當時埋下種子。他成長於日本二戰後重建的特殊時期,一家人住在名古屋市郊的村莊,母親經常彈奏吉他和曼陀鈴給孩子們聽。其父作為建築師,長期致力於當地的建設,還曾作為俳句同好會的一員,為神社蓋了一座俳句紀念碑。家中隨處可見的手稿、建築模型陪伴了黑川三兄弟的少年時代。可是相比之下,父親常常嚴苛地教導兄長黑川紀章(後成為日本共生建築「新陳代謝」派代表,聞名於國際建築界)如何精確地繪製一幅草圖,卻全然不顧一旁默默眨巴著眼睛,滿臉求知慾的次子。
這小傢伙總是不見蹤影,自己偷偷跑去釣魚、遊泳,或是鼓搗些怪東西為自己製作玩具。「我喜歡在小溪裡嬉水,但那時我以為是條大河。」這是黑川雅之「愉悅的童年回憶」,但也讓父親認為他「調皮」、「最難管」。在一次採訪中,黑川雅之表示自己最初的許多設計都是「對父權的反抗」。「從我決定學習設計開始,父親便反對。進入事務所工作甚至是結婚離婚,父親總是對我持否定態度。」這種否定反而更堅定了他「成為自己」的決心。
黑川雅之是這個家庭裡唯一同時涉獵產品、家居以及室內與建築設計的孩子,並在各個方面都是行家裡手。他反對近代明確的職業劃分,「建築師,住宅設計師,構造工程師、設備工程師——凡是涉及設計就會有許多職業劃分,但這等於是讓一個專業支離破碎。這種追求近代主義的風潮雖名曰『追求效率』,事實上是破壞了同一性。」也就是這種「同一性」的理念,使黑川擁有一種罕見的貫通能力,這一早就令他顯現出了某種高級。
黑川雅之
最引以為傲的是自己一直在認真地生活
與黑川雅之建立了合作關係的設計師賈偉曾問他,這輩子最值得驕傲的事是什麼。老小孩沉思片刻,回答道:「我最自豪的,是自己一直在認真地生活。」或者說,他一直認真地活著。「活著」——從年輕時對父親的叛逆、結婚育子,到做設計、成立事務所,工作與生活中每件或大或小的事情彼此交織成一張綿密大網,譜出他的人生版圖。在此,「設計」不是職業或專有名詞,是他的雙手與眼耳,他的經歷、所見所聞都最終匯入「設計」的洪流中。「黑川雅之式」的設計精神,是汲取每天朝夕相處、思考斟酌的一點一滴,最終釋放在一個個設計出口。他自身與設計「捆綁」在一起,所以極其自然地,在設計中延伸了「人性」主題。其設計思想深入人心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多於常人地對人性、自身的思考,即回歸自身的「悟」。
黑川雅之的「悟」,仿若兩面對立的鏡子,一面是他的內心,另一面是「外在」的世界。他站在二者中間,看見鏡中綿延不盡的一面面,文化、民族、設計、人性、情感都呈現其中。「設計師要學會向『內』看,多看看自己,往裡挖掘自己。第一眼看到自己是日本人,但再挖下去,東方人的共同點會被挖掘出來;然後你會發現人類的共同點,最終你發現:生命體都是一致的。」他所理解的「設計」如同金字塔,一層層地從根本上去了解「人」的特徵和個性。「設計師首先應該憑著直覺,通過自我反省和摸索,總結自己到底要做什麼作品。」
樂在其中的躬行者
雖被譽為「設計哲人」,但最難能可貴的是,在正視當前設計產業鏈的誤區與不合理、設計教育中的弊端時,黑川雅之會躬行踐履地解決。現在的他堅持到各地演講,辦私塾,推動「設計」的平民化。除了早年創立K株式會社(包括網絡商店K-shop、K工作室等)外,他還創建了包括網站Design-Proposal在內的設計師交流平臺,意在拓寬目前設計師與企業之間的狹隘聯繫。Design-Proposal網站可讓全球的設計師們都參與進來,為不同企業提供自己的創意與想法。在這裡,每家企業首先提出自己的一個目標或構想,設計師們隨後對其發表意見和明細方案。通過無界的網際網路,讓真正的「好創意」融入產業。相較於他同代的設計師們,黑川雅之對新鮮事物不僅包容,還接納、學習並加以利用。同理,他認為如今的文化「不分國界」,他虛心學習和探索,其中研究最深的便是中國文化。近十幾年裡,黑川雅之頻繁往返於日本與中國之間。他曾撰寫《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一書,此書細緻總結了日本人審美的各個方面。此間他發現,日本人審美受到了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都屬於東方文化,二者無法分割,應該結合起來展示給世界。希望我們可以手牽手,把東方文化傳遞下去。」慈眉善目的他微笑著,語氣中帶著耐心和中肯。
今年5月末,黑川雅之受邀參加衛浴品牌美標(AmericanStandard)於上海舉辦的「睿·精英設計圈」的成立活動。他認可並推崇真正能夠促進設計行業的事情,「通過在活動中與中國業內優秀設計師的交流,不但可以與他們分享自己的設計經歷及設計理念,從他們身上我也學習到許多。」他肯定「睿·精英設計圈」成立的重大意義,「以國際領先衛浴品牌美標和奢華衛浴品牌JADO為強大依託,毫無疑問將成為業內全新溝通與交流的平臺。我很期待將來能經常與『睿』的會員們進行專業探討,共同促進設計行業的發展。」
黑川雅之曾說,「設計」是浮現於內心、源自生命的一種力量。當面對這位設計泰鬥,我們似乎明白,是他身上始終不負生命恩澤、對「活著」的享受與感激,使他的「力量」如此蒼勁。
黑川雅之作品
GOM系列中的鐘表,外層同樣採用橡膠製作。
黑川雅之作品
黑川雅之的器皿搭配方案之一。
黑川雅之
ZO座椅系列中的牛仔座椅(Chair-Jean)。該系列座椅都形似填充的大象玩偶,擁有擬人態的憨厚可愛,同時加重空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