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是為飲茶者構建一個人的茶 、器、物、境的審美空間。它是以茶湯為靈魂,茶具為主體,以特定的空間形式與其他藝術形式相結合,以主題為中心的獨立主題與表達的藝術組合。在有限的空間和周邊材料中,有一個創作的主題,以茶具為主體,同時也伴隨著強烈的人文主觀因素,所以:茶席設計不是一個刻意的「擺」,而是一個精心的「布」。
一個完整的茶席必須有掛畫、插花、燒香、茶點等相結合的形式,這是茶藝的正式形式。而茶席設計對於一個茶會來說,就是要做到完美合理:要做到思路開闊。在茶席設計過程中,通常需要獲得靈感、構思巧妙和成功命題三個非常重要的步驟來塑造我們茶具的風格和方向,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可以完成這三個步驟的茶墊,在設計上一般是不會錯的。
獲得靈感
靈感是一件好事,但它是最難以把握的,更多的時候,它是意外因素的觸發,可以導致,幾乎完全由意外的啟蒙和心理收穫。這很難獲得,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定向思維的方式來增加靈感的程度,這樣這種「從無到有」就可以迅速的獲得並融入到我們的藝術創作中。多接觸各種茶具和茶葉,學習更多與茶相關的知識,經常思考它們的關係和特點,培養自己對茶和茶具的感覺,善於從身邊各種茶具中捕捉靈感。大致來說,我們可以從這個想法開始:
茶是茶席的根本;茶具是茶席的主體部分;茶與茶具不可避免地包括材料質量、造型、色彩、相互關係等幾個方面,也是它們決定茶具整體風格的因素。因此,我們可以用意圖和想像的方法來得到這樣的思考:質感,是一種品質;造型是一種性格;顏色是一種情感;關係是一種結合和融合。這樣,我們可以使它更適合我們自己和周圍的環境。然後,我們採取了第一步設計我們自己的茶席。然後,我們繼續以這種思維方式追求我們的茶席結構。
巧妙的設計
在確定想法後,我們需要利用手中茶具的有機組合。我們應該讓我們的茶席設計有創意,有亮點。材料的組織是從內心獲得靈感的一個重要步驟。
茶席之美需要形式之美、內涵之美、綜合之美、個體之美。內涵是茶席設計的靈魂和精髓。創新是茶席設計的生命力。美感是茶席設計的價值,個性是茶席設計的本質和升華。因此,這些點的綜合平衡是茶席設計的最重要和最終目標。這需要根據自己選擇做深入思考:茶品,茶具組合、鋪墊、鮮花、焚香、掛畫、工藝品、茶果,背景的習慣等等,需要熟悉各自的特性,並得出結論,顯示最好的辦法是互相獨立的,反映了相互襯託。
如果設計純粹是為了對方身邊的茶具,我們可以先考慮他們的大框架組成,然後逐步豐富他們的特點。例如,採用了較為定型的茶席圖案配置,分為古代傳統配置、現代傳統配置和少數民族傳統配置三大類。
古代傳統風格配置:有道家仙人茶道、佛教茶道、儒家文人茶道、唐代宮廷茶道、宋代茶道、清代宮廷茶道等。
現代傳統風格配置:有潮州功夫茶、臺式功夫茶、江南農家茶、川式蓋碗茶等。
少數民族傳統風格配置:如佤族燒茶、傣族竹筒茶、藏族酥油茶、蒙古族奶茶(又稱蒙古族鹹奶茶)、維吾爾族香茶、白族三道茶、侗族打油茶等。
少數民族飲茶有兩個不同於漢族的主要特點。另一方面,喜歡喝混合茶,也就是說,茶裡有各種各樣的成分。
成功的命題
茶席設計的主題可以被高度生動的概括,這使得它非常重要。同時,在構思上要簡潔、簡潔、準確,在表達上要含蓄,在內容上要富有詩意。茶席設計不能模稜兩可,它必須立即讓人理解,並且可以感知的大部分內容在其設計思路,迅速和充分理解思想的茶席,融入它,同時帶來幸福和愉快的經歷他們自己的看法。
要做到這一點,一般的做法是為茶席的主題設置同義詞。同義詞設置的越多,其他人選擇茶席就越容易,也就越徹底、越快。例如,茶席的命題是「在明天之前收集寶藏」,所以茶一些理解將立即知道「在明天之前」是在明天之前「茶」和「聚寶」是讚美在明天之前茶是珍貴和罕見的,選擇不容易等等。但這些相對陌生的朋友,我們必須使用其他相關同義詞,近義詞做進一步的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