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的今天,19名蓋達組織恐怖分子劫持四架民航客機,其中兩架與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相撞,一架撞向了五角大樓,一架墜毀,這便是震驚世界的「9·11」事件。
如今,「9·11」過去十五年了。這十五年間,都發生了些什麼事?經歷了「9·11」的美國,現在的安全形勢如何?這十五年來,世界反恐形勢又有何變化?
「9·11」事件——飛機撞向五角大樓
現在的美國更安全了嗎?
作為「9·11」事件的受害者和全球反恐行動的領導者,美國這些年也算為反恐「操碎了心」。
十五年來,雖然美國本土沒再遭受大規模恐怖襲擊,但美國人的安全感絲毫沒有提高,並且美國人目前對遭遇恐怖襲擊的擔憂達到了「9·11」後的峰值。除了「基地」組織,現在又冒出一個勢頭更猛、威脅更大的「伊斯蘭國」極端組織(ISIS)。這兩個恐怖組織都把首要襲擊目標定為美國,這讓美國人的焦慮感大大增加。
歐洲成為恐怖襲擊最大目標
令人意外的是,在「9·11」發生後的這十五年間,歐洲竟取代美國成為恐怖組織襲擊事件的最大目標。2004年,西班牙首都馬德裡發生連環火車爆炸案,緊接著英國首都倫敦在次年也經歷了噩夢一般的地鐵連環爆炸案。尤其是近兩年來,歐洲的恐怖襲擊事件不但沒能得到遏制,反而逐漸猖獗,其中法國更是因在兩年時間內經歷三次重大恐襲事件而淪為最大受害者。
後「9·11時代」全球重大恐怖襲擊盤點
馬德裡連環爆炸
時間:2004年3月11日
傷亡人數:191人死亡2050人受傷
事件發生時間正好為美國「9·11」襲擊事件後的911天。這次襲擊共在4列火車上發生10次爆炸。在13個土製炸彈中,有10個被引爆。調查取證證實,這起恐怖襲擊案的幕後黑手是摩洛哥伊斯蘭戰鬥團。
倫敦地鐵站爆炸
時間:2005年7月7日
傷亡人數:至少90人死亡 逾1000人受傷
倫敦奧運會宣布申辦成功之後第二天的早尖峰時間,倫敦市區的地鐵站相繼發生爆炸案件。一個自稱是「歐洲聖戰組織基地秘密小組」的組織宣稱對當日在倫敦發生的連環爆炸事件負責。
孟買恐怖襲擊
時間:2008年11月26日
傷亡人數:174人死亡327人受傷
印度孟買當晚發生多起恐怖襲擊事件,恐怖分子使用手榴彈和自動步槍襲擊了孟買火車站、泰姬瑪哈酒店等多處著名建築。伊斯蘭組織德幹聖戰軍聲稱對襲擊負責,警方稱襲擊主要針對英美人士。
巴黎恐怖襲擊
時間:2015年11月13日
傷亡人數:132人死亡逾300人受傷
法國巴黎當天發生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其中包括5次爆炸,5次槍擊,隨後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總統奧朗德發表全國講話,譴責「伊斯蘭國」組織策劃了巴黎恐襲案,並稱此次恐怖襲擊是「戰爭行為」。
土耳其機場爆炸
時間:2016年6月28日
傷亡人數:42人死亡239人受傷
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的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晚間發生自殺式爆炸襲擊,總統埃爾多安對此表示強烈譴責。土耳其總理比納利·耶爾德勒姆說,有證據表明襲擊者來自極端組織「伊斯蘭國」。
尼斯恐怖襲擊
時間:2016年7月14日
傷亡人數:84人死亡202人受傷
法國國慶日當晚,一輛卡車在法國南部海濱城市尼斯衝撞觀看國慶節煙花表演的人群。總統奧朗德說,這起襲擊事件的「恐怖性質」不可否認,並宣布將全國緊急狀態延長3個月。
美國在世界反恐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9·11」事件之後,每逢五年、十年的重要節點,美國人自己也都會對世界反恐形勢進行判斷。
△ 2001年9月13日,世貿大廈廢墟。(圖/視覺中國)
2006年,第一個五年時間節點,美國人看到的是曾經奄奄一息的「基地」組織捲土重來,其中的轉折點是2003年美英發動伊拉克戰爭。美國把精力放在推翻一個主權國家政府上,不僅導致反恐重心偏離,使「基地」組織贏得喘息,也使參與伊戰的西方國家紛紛因這場非正義戰爭成為恐襲目標,比如馬德裡「3·11」恐怖襲擊事件、英國倫敦「7·7」連環爆炸案等。
2011年,第二個五年時間節點,「基地」組織頭號人物賓·拉登此時已被擊斃,但美國人意識到拉登之死絕不意味著反恐戰爭的勝利。相反,這場反恐戰爭必將是一場持久戰。
△ 當地時間2016年7月4日,紐約。美國獨立日,人們在鐫刻著「9·11」事件的死難者的名字的地方,插滿美國國旗。
而到了今年,不僅「基地」未除,「伊斯蘭國」極端組織更是來勢洶洶。歐洲法國、比利時等國已經幾次遭受嚴重恐怖襲擊,而美國本土也多次發生獨狼式恐怖襲擊。「伊斯蘭國」比「基地」更會利用網際網路傳播恐怖思想、極端主張,許多沒有犯罪記錄、恐怖背景的人在很短時間就會被恐怖組織洗腦而成為恐怖分子。在這一階段,美國的反恐戰爭成效甚微。
面對恐怖主義,加強國際合作至關重要。但美國長期奉行雙重標準,將反恐戰爭政治化,借反恐實現包括顛覆所謂敵對國家政府在內的其他目的。繼阿富汗之後,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葉門等,紛紛陷入戰亂,成為恐怖勢力大本營。在敘利亞衝突中,美國出於推翻敘政府的目的,屢屢將恐怖組織當做反政府武裝明裡暗裡支持,使國際反恐合作面臨極大困難。
反恐信息共享方面,許多上了美國黑名單的人,即便是美國的歐洲盟友,美國也未向其提供情報幫助。正是由於反恐合作中的這些漏洞,使恐怖組織在高壓打擊之下,依舊有能力發動恐怖襲擊。
文 | 央視評論特約撰稿 洪琳
監製/朱曉陽 主編/侯振海
編輯/李偉 蔣安琪 吳璇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