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蒙滅金,「端平入洛」 ——宋、蒙戰爭的序幕

2020-12-12 騰訊網

在宋,金南北對峙,南宋的統治日益腐敗,南宋政局江河日下的時候,我國北方蒙古高原上的蒙古族,卻迅速強大起來。

一、蒙古政權的建立。

蒙古本是大漠南北許多遊牧部落中一個部落的名稱。在唐代,它稱為蒙兀室韋,是室韋部落聯盟的組成部分,居住在望建河流域。後來逐漸向西遷移,遊牧於斡難、客魯漣,土兀刺這三條河流的源頭。在它的周圍,還有許多其他的部落。其中比較大的,有位於蒙古部以西的克烈部,位於克烈部之北的篾兒乞部,位於克烈部和篾兒乞部之西的乃蠻部,位於蒙古部之東的塔塔兒部,以及在大漠以南的汪古部等等。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各不歸屬。因為塔塔兒部是其中最強大的部落,塔塔兒的諧音「韃靼」,就長期成了蒙古高原各部落的共同稱呼。

到十二世紀末,蒙古部湧現了一個傑出的領袖鐵木真。他利用各部落之間的矛盾和紛爭,採用聯合一些部落打擊另一部落的策略,逐步消滅同自己抗衡的部落,發展自己的勢力,把其他部落的百姓都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草原各部落都統一在蒙古部之中,從此, 「蒙古」取代「韃靼」,成了大漠南北各草原部落的共同稱呼。

公元1206年,鐵木真被他手下的軍事貴族擁戴為蒙古的大汗,稱「成吉思汗」,正式建立了蒙古政權。

二、蒙古崛起、金朝衰敗。

在鐵木真登上政治舞臺以前,大漠南北的各部落大都受金朝管轄。金朝為了防止這些部落的反抗,一面用官爵賞賜拉攏一些部落的首領為金朝效勞,一面在各部落間挑撥離間,挑動各部落互相殘殺。金朝還對這些部落實行殘酷的「減丁」政策,經常派大軍去殘殺那些敢於反抗的部落的男子。這種政策使得蒙古高原地區在十二世紀下半期陷入極度混亂,人民不得安生。鐵木真統一各個部落,建立蒙古統一的政權,使蒙古族擺脫金朝的統治和壓迫。但是,鐵木真在統一蒙古各部的過程中,就大肆掠奪財富和奴隸。隨著蒙古政權的建立和蒙古軍事貴族勢力的發展,同蒙古毗鄰的金朝、西夏、西遼等地區,也很快成了蒙古貴族侵擾和掠奪的對象。

從公元1211年起,成吉思汗就藉口其伯父俺巴孩罕曾被塔塔兒部縛送給金朝殺掉,打出為俺巴孩罕復仇的旗號,大舉進攻金朝。這時金朝也已腐敗不堪,經野孤嶺一戰,金朝四十萬大軍一敗塗地,從此,金朝不敢再與蒙古兵爭鋒。到公元1213年,整個黃河以北地區除都城燕京等幾個大城市外,都被蒙古軍所佔領。金朝只好用大量金帛、馬匹和童男女獻給蒙古求和,換取蒙古軍隊撤退。在蒙兵撤退後,金朝統治者感到中都燕京已處在蒙古軍隊隨時南侵的威脅之下,就於公元1213年把都城從中都遷到汴京(今河南開封)。第二年,金朝的遼東、河東、河北及山東的大片地區都喪失了。金朝的轄境只剩下陝西、河南及山東部分地區,只能憑黃河之險苟延殘喘了。

三、嘉定和議破裂,宋、金交戰。

當金朝遷都汴京的消息傳到南宋後,南宋就於同一年停止向金朝交納歲幣。這就使得疆土大大縮小、財政困窘不堪的金朝更加陷入困境。而金朝統治又歷來視南宋如草芥,認為喪失給蒙古兵的疆土可以通過對南宋進攻、奪取南宋的疆域來補償,就於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分路大舉南侵。東路渡過淮河,進攻南宋的光州中渡鎮,中路進攻樊城,棗陽、光化軍等州郡。西路進攻大散關,企圖奪取南宋的西和、成,階等州。六月,宋寧宗也發布討伐金朝的詔令。嘉定和議至此完全破裂,宋、金又處於交戰狀態。

宋、金這次戰爭延續了六年之久。金朝利用蒙古軍隊主力在成吉思汗率領下西徵,暫時放鬆對金朝進攻的時機,連年對南宋發動進攻。在淮河一線,金兵多次渡淮入侵襄陽、棗陽、光山、隨州及淮東的安豐軍、滁、濠、光、黃、盱眙及淮東許多州縣,但先後遭到宋將趙方、孟宗政等人率軍迎頭痛擊,每次進攻都以慘敗撤回淮北告終。在川陝一線,因為一些南宋守將望風而逃,金軍曾佔領天水軍、興元府、大安軍、洋州及大散關等地,但最後也都被宋軍擊退。金朝統治者本想通過對宋戰爭奪回在蒙古軍入侵戰爭中的損失,結果卻損兵折將,財政更加匱乏。在金,宋戰爭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蒙古軍隊又加緊向陝西地區進攻,這就使得金朝處於兩面受敵的困境。

四、窩闊臺大軍滅金。

這時金朝統治集團內部又自相殘殺,力量也更加削弱。金宣宗就在這種困境下於公元1223年底病死。新即位的金哀宗為了集中兵力抗蒙圖存,於公元1224年派人同南宋「通好」,並下令金兵不再進犯南宋。南宋這時正是史彌遠專權,統治也極腐敗,幾次出擊也皆無功而返。宋、金雙方從嘉定十七年起又暫時處於休戰狀態。宋寧宗也在這一年死了。

在這以後,蒙古成吉思汗西徵結束,回師南向準備滅掉夏、金。成吉思汗雖然在公元1227年滅西夏後就死了,沒有實現滅金的計劃,但蒙古軍隊對金朝的進攻卻更加緊了。窩闊臺於公元1229年被推選為大汗後,蒙古又重新確定了由窩闊臺親自率大軍滅金的方針,並陸續出兵攻佔了金朝控制的關中及山西部分地區。

公元1231年蒙古軍在窩闊臺親自指揮下,分三路攻入河南,在鈞州三峰山圍殲金兵主力,於公元1232年包圍金朝的都城汴京。金哀宗先逃到歸德(河南商丘),後又逃到蔡州(河南汝南)。金朝守衛汴京的西面元帥崔立殺掉其他許多大臣,於公元1233年4月獻汴京向蒙古軍隊投降。

五、宋聯蒙滅金。

蒙軍在包圍汴京後,即派使臣來同南宋商議夾攻金朝的事宜。這時南宋以宋理宗為首的腐朽統治集團中,大多數大臣都認為這是復仇的大好時機,只有趙方之子趙範提出應吸取北宋聯金滅遼、自取其禍的教訓,但這種意見沒有被採納。南宋遂答應出兵配合蒙古軍作戰,共同滅金,並出師攻佔金朝邊境的唐、鄧、壽等州郡。

金哀宗逃到蔡州後,蒙軍統帥又派人到南宋,約宋兵合攻蔡州。南宋隨後在息州(今河南息縣)以南集結軍隊,準備出兵。金哀宗派人到南宋求糧,同時向南宋敘說「唇亡齒寒」、蒙古滅金後必禍及南宋的道理,要求同南宋連和。南宋也不予理睬。

公元1133年9月,蒙軍進攻蔡州,被金兵擊退,就在蔡州周圍建築長壘,圍困蔡州。南宋即於十月派大將孟哄、江海率師二萬,運米三十萬石,前去支援蒙古軍。蔡州被蒙,宋聯軍圍困數月,城中糧草斷絕,於1234年正月被孟珙所率宋兵攻破,蒙、宋聯軍隨後擁入蔡州,金哀宗上吊自殺,金朝滅亡。

南宋聯蒙攻取蔡州、消滅金朝後,原金朝統治的河南分成兩個部分。陳,蔡西北州郡歸蒙古佔領,以南地區歸南宋佔領。蒙軍主力撤回北方,南宋軍隊也撤回襄陽、信陽等地駐紮。

六、「端平入洛」

這時南宋內部原先反對聯蒙滅金的趙範及其弟趙葵,大概是因為在滅金過程中無功而感到悔恨,忽然提出了乘蒙古兵主力撤退之機出兵收復三京(指北宋的西京洛陽、東京開封、南京應天府),據守黃河及潼關的建議。這個建議得到宰相鄭清之的大力支持。宋理宗這時剛親政不久(因史彌遠已死去),正想有一番作為,立即採納這個建議。

當時儘管許多大臣都認為這是個冒險舉動,必然引起蒙軍南下,南宋即使一時僥倖得手,也難以守住,反對這一舉動。但宋理宗卻一意孤行,於公元1234年6月下令全子才自廬州率軍萬人直取汴京,趙葵自滁州率兵五萬取泗州,由泗州赴汴同全子才會師。這時汴京的金降將李伯淵等人,因對獻城降金的崔立不滿,先同全子才聯絡,殺死崔立,接應宋兵,全子才得以順利佔領汴京。趙葵隨後到達汴京時,不顧糧草未集,極力催促全子才進兵洛陽,佔據潼關。全子才只好下令分兵向洛陽進發。因為蒙古在洛陽全無守備,南宋先頭部隊二百人在七月間就佔領洛陽。這就是宋代歷史上的所謂「端平入洛」。

蒙古得悉南宋軍隊佔領汴京及洛陽,立即出兵南下。由於南宋所謂「端平入洛」完全是一種軍事投機,事先並無認真準備,軍隊出發後糧餉不繼,當宋兵進入洛陽時,糧草已經空竭,只好採摘野菜和面作餅而食。後續部隊在赴洛陽途中,遇到南下的蒙古軍,只得倉卒應戰,結果遭到慘敗,許多宋兵被驅入洛水淹死。潰卒逃到洛陽,報告蒙軍已佔據洛水北岸。倉忙入洛的南宋軍隊一聽這消息,都垂頭喪氣。八月間,蒙古兵逼近洛陽,宋軍因無糧可食,殺戰馬充飢,同蒙古軍稍微接戰,知道難以支持,就倉惶撤出洛陽向南奔逃。全子才與趙葵在汴京,也因為所奪取的州縣又早已被蒙古兵洗劫一空,無糧可吃;蒙古兵又決黃河堤,放水淹灌宋軍,許多宋兵被水淹死,也趕快向南撤退。 「端平入洛」於是就以全軍迅速潰敗後撤告終。

結語

「端平入洛」給蒙古貴族提供了一個向南宋開戰的口實。這一年十二月,蒙古派人到南宋,指責南宋破壞雙方的盟約,實際上是對南宋宣戰。公元1235年6月,蒙古大汗窩闊臺發布分道進兵、大舉入侵南宋的命令。延續四十年之久的蒙古侵宋的戰爭,就這樣揭開了序幕。

相關焦點

  • 「聯蒙滅金」既然是一個死局,南宋為何不坐山觀虎鬥?
    當我們回顧這段充斥著金戈鐵馬的歲月時,便能發現,這段歷史時期之中,有著諸多耐人尋味的片段,南宋「聯蒙滅金」戰略便是如此。歷史上「聯蒙滅金」戰略的雛形,實際誕生於成吉思汗時期,其臨終遺言更是提出「宋金世仇,假道於宋」的戰略構思。而「聯蒙滅金」戰略的完全構成則是在宋理宗年間。以至於,「聯蒙滅金」之後蒙古大軍旋即便將兵鋒指向南宋。
  • 最風流的南宋皇帝,滅了金國,卻害苦了大宋
    臣子恨,何時滅。」在嶽飛含冤而死92年後,宋、蒙聯軍圍攻金最後的根據地蔡州(今河南汝南),將金哀宗完顏守緒逼入絕境。宋金百年之仇,該了結了。從汴京逃到蔡州,金哀宗悲嘆道:「我佩戴金印紫綬十年,為太子十年,為皇帝十年,自知平生沒有太大過失,本應死而無憾。
  • 蒙古滅宋前的東亞與世界,1231~1240歐亞大陸各政權存亡概覽
    由於金與花剌子模都只是這兩個地緣板塊的主導者,沒有完成對整個東亞大陸和中東的整合,花剌子模對哈裡發的態度以及金對宋的態度,都有一種謀求本世界完全霸權的野心在裡面,但是最終二者都沒有拿下對手,於是落得被蒙古消滅的悲慘下場。在1231年,第二次西徵尚未結束。
  • 成吉思汗的臨終遺言,成就了蒙古滅金戰爭的勝利
    木華黎親率蒙、契丹、漢諸軍進一步攻取山西、陝西南部,攻佔太原等八十餘城。至1222年,將現在的陝西省幾乎全部攻下。1223年,木華黎死,子孛魯繼承國王,領父兵繼續伐金。但大規模的戰爭暫時停止了。1227年西夏滅亡。1228年,蒙軍入大昌原(甘肅省寧縣西)與完顏陳和尚指揮的忠孝軍相遇,完顏陳和尚以四百騎擊敗蒙軍八千之眾。這是蒙金戰爭以來二十年間金軍的第一次大勝仗。
  • 王朝滅亡之宋王朝
    宋王朝 (960-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分北宋和南宋。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靖康之變後宋高宗趙構在應天府南京(今商丘)倉促登基,繼承皇位,後南遷定都在臨安府(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稱南宋。後期抗蒙戰爭連年,到1276年,元朝軍隊攻佔臨安,1279年,8歲的小皇帝趙骨被大臣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壓山海戰後,宋朝徹底滅亡。 有學者認為宋朝滅亡是「崖山之後無中國」。
  • 宋朝「機動防禦大師」:滅金抗蒙實力不輸嶽飛
    原籍絳州(今山西新絳),南宋優秀的軍事家、統帥,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將。曾祖孟安是嶽飛部將,祖父孟林亦是嶽飛部屬,隨軍至隨州,定居於隨州棗陽(今湖北棗陽)。南宋中期宋蒙戰爭爆發後,孟珙曾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
  • 四十餘年抵抗蒙古帝國的戰爭,耗盡了宋朝最後的氣數
    公元1234年(宋理宗 端平元年)在與蒙古聯合滅掉金國後,宋朝的國土開始與蒙古接壤。而宋蒙的「聯合滅金」協議在金國滅亡後兩國邊界線的劃分上有很大爭議,這就給宋蒙之間的戰爭埋下了隱患。於是,在金國滅亡的次年即公元1235年,蒙古開始大舉南侵,由此便開啟了長達40年的宋蒙戰爭,直至1279年南宋滅亡。
  • 金滅遼、北宋,南宋和元聯合滅金,元又滅宋,這些亡國君結局怎樣
    宋遼金元時期,首先是宋、遼並立。後來金崛起,金滅掉遼,後又南下,俘虜宋徽宗和欽宗,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其後元朝建立,元宋聯合滅掉金,其後元又滅掉西夏和大理,並滅南宋,統一全國。那麼這些王朝的滅亡,他們的亡國君王的結局又是怎樣的?
  • 宋夏百年戰爭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個與宋、遼(以及後來的金)三足鼎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史稱「西夏」。李元昊見挑釁得逞,乾脆就來硬的,發動舉國兵力,東出攻宋。宋夏百年恩怨就此拉開序幕。從李元昊的爺爺李繼遷反宋,到靖康之變後宋夏脫離直接聯繫為止,在近一個半世紀裡,宋、夏約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時間在陝西、寧夏一帶對立。因此,西夏成為宋朝敵對時間最長的政權,雙方打的仗一點兒不比與遼、金的少。
  • 蒙古滅宋之戰,襄陽失守後南宋滿盤皆輸
    中國歷史上面對侵略唯一的一次死局,應該就是宋蒙了。蒙古的戰鬥太強了,而且整合了漢地的軍事技術。在野戰上,蒙古比遼金強了一個擋位,後期蒙古已經實現了對宋的三面包圍。南宋滅亡後,釣魚城是被招降的,真打不下啊,而且軍民一體,哪怕周圍萬裡山河都淪陷了,他們仍沒有屈服,漢人的崢崢骨節體現得淋漓盡致。
  • 重慶涪陵龜陵城發現宋蒙戰爭時期遺物礌石 將建古戰場遺址公園
    因此,宋蒙之戰中涪州成為雙方反覆爭奪的要地。龜陵城作為南宋末涪州州治,位於長江邊的三臺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系扼守山城防禦體系指揮中心重慶與巴蜀門戶夔門江面的咽喉之地,在整個宋蒙(元)山城防禦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人員說。為廓清龜陵城遺址布局,深化川渝地區南宋抗蒙山城防禦體系的研究,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承擔了龜陵城遺址的主動性考古工作。
  • 宋蒙釣魚城之戰——改變世界史進程的四川小城
    今天,當中東地區的埃及人在學習歷史時問到蒙古大軍為什麼突然停止攻打他們時;當歐洲學生問到他們國土上的金帳汗國怎麼建立起來的時候;當高加索的亞塞拜然、中亞的土庫曼斯坦這些國家的學生問到他們國家歷史上的伊爾汗國是怎麼建立起來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