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機動防禦大師」:滅金抗蒙實力不輸嶽飛

2020-12-20 中國軍視網

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字璞玉,號無庵居士。原籍絳州(今山西新絳),南宋優秀的軍事家、統帥,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將。曾祖孟安是嶽飛部將,祖父孟林亦是嶽飛部屬,隨軍至隨州,定居於隨州棗陽(今湖北棗陽)。南宋中期宋蒙戰爭爆發後,孟珙曾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

殲滅金國最後的十萬野戰兵團

1233年,三峰山之戰後,金軍大部主力被鐵木真的蒙古軍擊潰,名將完顏彝等陣亡。此時的金國,風雨飄搖。為了躲避蒙古大軍的威脅,金國新任君主金哀宗手下有個人叫「武仙」,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即奪取南宋的四川作為落腳之處。總之,打不過蒙軍,就來欺負宋軍。然後,金國就組織了最後的精兵,10萬野戰兵團,加10萬雜兵,準備一口氣搞定南宋,攻下四川。

面對金兵的攻勢,孟珙胸有成竹,他告訴上司:武仙會進軍呂堰(今襄陽東北),我們只要八千精兵就足夠退敵。這一戰讓孟珙名垂青史。最終,孟珙以8000精兵沿途截殺,前後惡戰數次,將金軍十萬精銳殺得幾乎全軍覆沒。金國指揮官武仙只帶五六個人逃走,其他精兵不是被殺,就是投降,或者從此流浪江湖。

孟珙殲滅了金國最精銳部隊之後,金國的覆滅只是時間問題。1233年11月,宋蒙大軍兵臨金國都城。由於孟珙戰鬥力非常強悍,所以蒙古指揮官塔察兒非常欽佩他,兩人後來英雄惜英雄,就此結拜為了兄弟。1234年正月初十,宋蒙大軍攻入城中,孟珙把金哀宗屍體一分為二,一半歸宋,一半歸蒙古。並分了金國皇帝的儀仗器械和玉璽等寶物。金國滅亡。

孟珙立下不世之功,一雪靖康恥、臣子恨,完成了嶽飛等前輩的夙願,給百年來受盡戰爭苦難的百姓英烈復了仇。回到襄陽,擢為武功郎、權侍衛馬軍行司職事、建康府都統制。孟珙雖然武功郎官品較低,但是職事官的侍衛馬軍行司屬於中央禁軍三衙之一,體現了宋廷對他功勞的認可。

防禦蒙軍進攻,屢敗蒙軍鐵騎

1235年,蒙古發動了全面入侵,雙方的戰事十分激烈。在這場戰爭中,孟珙大戰一場,曾連破敵二十四座營寨,最終取得了勝利,遏制住了蒙古的進攻態勢。隨後,蒙軍找不到勝利的機會,就此撤軍。史稱「江陵之戰」。

1237年,成功保衛了黃州。1238年,孟珙取得了重大勝利,收復了襄樊,並使得窩闊臺兵敗襄陽城下。這是自成吉思汗蒙古崛起以來,蒙古軍隊少數的敗仗。

相關焦點

  • 被現代軍事界贊為大師的南宋名將,卻在滅金之戰中救了不該救的人
    說起抗金名將,許多人脫口而出的一個名字就是嶽飛,但今天講的這位是在嶽飛之後湧現出的一位抗金、抗蒙英雄,他曾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因其作戰靈活、機動性極強,被後世尊稱為「機動防禦大師」。
  • 南宋末期名將孟珙,完成嶽飛滅金夙願,抗蒙戰爭的中流砥柱
    說起南宋名將,大多數人會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著名的抗金將軍嶽飛,但在南宋的末期還有一位軍事名將很少被人所熟知,那就是南宋名將孟珙,而這位將軍完成了嶽飛的一個沒有實現的平生夙願,那就是帶領南宋軍隊參與了消滅了金國的戰爭。而作為一名南宋末代的將領,他也是南宋抗蒙戰爭當中的中流砥柱。
  • 南宋名將滅金國,傳說他姦污了金國皇后為宋朝皇室報仇,是真的嗎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的南宋名將只有嶽飛,但是實際上南宋末年還有一位名將,他滅掉金國一雪靖康之恥,隨後在蒙古進攻時,不僅成功抵抗了蒙古的入侵,還收復了襄陽,他就是被譽為機動防禦大師的孟珙。孟珙(1195年——1246年)南宋戰神,滅金抗蒙的名將,《宋史孟珙傳》記載,孟珙出身軍事世家,他的曾祖父是嶽飛的部將,父親也是當時的抗金名將。南宋名將滅金國,傳說他姦污了金國皇后為宋朝皇室報仇,是真的嗎1246年(淳祐六年)九月,在孟珙去世前夕,遺表朝廷以賈似道代替自己的職位,從此將蒙宋防線正式移交於賈似道手中。
  • 他被後世軍史家稱為「機動防禦大師」,有他蒙古軍就一直無法南下
    寸刃不施機莫測,看渠談笑定乾坤。上面是宋代無門慧開《孟少保戎裝相贊》,這裡的孟少保就是孟珙。孟珙,字璞玉,曾祖孟安是嶽飛部將,祖父孟林亦是嶽飛部屬,隨軍至隨州,定居於棗陽(今皆屬湖北)。南宋優秀的軍事家、統帥,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將,一生都奉獻在對外戰爭中。
  • 宋朝十大名將之一——孟珙
    南宋中期宋蒙戰爭爆發後,曾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為「機動防禦大師」。淳佑六年(1246年)九月三日,孟珙去世,時年51歲。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字璞玉,號無庵居士 。原籍絳州(今山西新絳),南宋優秀的軍事家、統帥,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將。
  • 13世紀的防禦大師:他為南宋續命40年
    宋、蒙雙方商議之後,決定聯手滅金,事後,原來金朝統治下的河南一分為二,北部歸蒙古,南部歸宋朝。看到這一段,不少人常會想到唇亡齒寒的典故。相對較弱的宋、金不聯合起來對付最強的蒙古,卻反目成仇,這個外交戰略不是很讓人捉急嗎?宋人當然沒忘記當年「海上之盟」北宋聯金滅遼的慘痛教訓,但此時宋、金早就鬧掰了。
  • 機動防禦大師孟珙,一生徵戰,為南宋延續國祚近四十年
    孟珙字璞玉是宋朝將軍,祖上三代從軍為將,從曾祖孟安開始便在嶽飛帳下效力。雖然他的名氣不及同時代的嶽飛,但他卻是力挽狂瀾,救大宋於水火之中的名將。參與滅金之戰公元1233年,蒙古方面派出使節請求與南宋結盟滅金。南宋與金國本就有仇,於是在權臣史彌遠的推動下與蒙古結盟。孟珙也帶大軍同其他將領一起北上,經過孟珙的指揮,北伐軍一路攻城拔寨,勢如破竹。公元1234年,金國的已經彈盡糧絕,在最後一座孤城蔡州城內,金哀宗見大勢已去,禪位於元帥完顏承麟。
  • 嶽飛死後,南宋為何沒被金國滅了?「中興四將」戰鬥力有多強悍?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因為自己是武將奪位,他建國稱帝後,通過「杯酒釋兵權「收回了開國功臣的大權,後又削弱武將勢力,重用文官,形成重文抑武的局面,宋朝朝堂多年來一直都是這樣的局面,由此導致宋朝的軍事實力並不強,每當與蠻橫剽悍的異族人進行交戰時,總會落了下風。在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兩位皇帝的南徵北戰下,宋朝實現了國家統一的大業。
  • 元朝滅了宋朝後,忽必烈是如何評價嶽飛的,又是怎樣對待嶽飛後人的?
    1276年,宋帝向元朝投降,3年以後,南宋最後一支抗蒙力量被消滅,在這場戰爭之後,中國首次全面由非漢族統治。而元朝統一後,忽必烈和他的元朝,又是如何對待嶽飛這樣的敵國英雄的呢?
  • 宋朝十大名將:兩宋各五人,南宋中興四將有兩人入內
    他在北宋統一戰爭中擔任主要將領,率軍滅後蜀,以不濫殺著稱,攻克金陵,又決策伐北漢和攻遼。曹彬因孤軍冒進、兵疲糧乏撤軍,至岐溝關被契丹軍擊敗,降右驍衛上將軍,後復任樞密使。999年,曹彬病逝。楊業(?—986年 ),北宋名將。 北漢建立後,年僅弱冠的楊業即追隨北漢世祖劉崇,任保衛指揮使,以驍勇遠近聞名。宋太宗素聞楊業之名,於北漢滅亡後,遣使召見楊業,授右領軍衛大將軍。
  • 宋朝的兩次「騷操作」之「聯蒙滅金」
    但是宋朝這次的「聯蒙滅金」決定的出臺卻艱難的多,宋廷上下經過了長時間的討論,宋朝一直在努力避免重蹈覆轍,如果不是金國的戰略錯誤,宋朝不不可能會出此下策。蒙、金、宋形勢圖這次的聯蒙滅金是蒙古國主動請求的,並且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派遣使者到南宋邀約。再加上金國最後多次的錯誤決策,致使南宋最後倒向了蒙古這一邊。
  • 青山有幸埋忠骨,抗金將領嶽飛究竟為華夏奉獻了什麼
    宋朝統治者昏庸無道,懦弱膽小,因此導致了靖康之恥。靖康之恥中,金國的士兵從宋朝奪走了大批的金銀財寶,將整個宋朝都全部搬空了,就連當時的皇帝也一併俘虜去了金國。但是即使這樣,金兵也沒有停止踐踏中原的鐵騎,在今後的數十年當中,只要一有機會,就能夠在邊疆看到金兵不斷侵犯的身影。
  • 如果宋朝不殺嶽飛,全力支持抗金,金國會被滅國嗎?
    不過當時南宋的朝廷卻有一位難得的將領,此人便是威震敵軍的嶽飛。那麼如果說,當時的宋朝如果不殺掉嶽飛,舉全國之力支持抗擊金朝,金國會被滅亡嗎個人認為完全有可能,如果宋高宗當年允許這種情況的發生。從本質上來說,雖然說南宋偏安一隅,但是他的軍事戰鬥力,相對於金朝的戰鬥力來說的話,一點都不遜色。
  • 宋金戰爭最後20年:南宋明知唇亡齒寒,為何還要「聯蒙滅金」?
    僅在宋朝時期,就發生過至少兩次:一次是北宋的「聯金滅遼」,導致北宋也在隨後被金所滅;另外一次則是南宋的「聯蒙滅金」,結果金亡後,南宋也重蹈了北宋的覆轍。 但是,如果我們還原宋金戰爭最後20年的歷史就會發現:南宋的選擇其實與北宋有本質區別,看似違背「唇亡齒寒」的道理,但實際上卻是十分明智的。
  • 出自嶽飛帳下,功勞卻比嶽飛還大?
    當朝皇帝趙昚緊急召見大臣,大臣心中雖隱有猜測,卻不敢亂下定論,只待由皇帝親自宣布!約莫一刻鐘的樣子,皇帝面帶喜色,步履輕快走向那金燦燦的皇座坐定,朝堂內鴉雀無聲,約莫又過了半盞茶的功夫,皇帝輕呼一口氣,像是有什麼重大的事情要宣布一樣,百官們更是神色凜然,等待那磨人的消息。
  • 他是宋朝的抗金英雄,功績不比嶽飛少,緣何沒有被列入中興四將
    其實在南宋抗金的過程中主戰場有兩個,一個是嶽飛所在的中原地區,一個是川陝地區。而川陝地區就是由吳階。而正是由於吳階在川陝地區的積極抵抗分擔了一般的抗金壓力,才讓嶽飛正面戰場有了足夠的發揮餘地。吳階曾在仙人關,和尚原大破金兵主力,長期牽制了金軍的大量主力,對整個抗金的局勢所起到的作用在當時來看絕對是第一。
  • 狐說嶽飛(四十二)黑蠻龍抗金是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起源
    在歷史上南宋初年抗金戰爭參加的不僅僅是漢族人民組成的南宋軍隊,其中還有相當部分的南宋統治下少數民族地區的武裝力量。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來自於古代苗族的抗金將領黑蠻龍。他在抗金作戰中立下的功勳,不但受到嶽飛的推崇和南宋朝廷的獎賞,就算在民間也留下了各種傳說。
  • 誰說宋弱無名將,宋朝七大名將排榜,排名第一的他最後還當了皇帝
    7、宋度宗麾下名將太師孟珙南宋優秀的軍事家、統帥,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將。曾祖孟安是嶽飛部將,祖父孟林亦是嶽飛部屬,隨軍至隨州,定居於隨州棗陽(今湖北棗陽)。南宋中期宋蒙戰爭爆發後,孟珙曾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累官樞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撫制置使,四川宣撫使兼知夔州,封漢東郡開國公。淳祐四年(1244年),兼知江陵府。淳祐六年(1246年)以檢校少師、寧武軍節度使致仕,旋即病逝,享年52歲。後特贈太師、吉國公,諡忠襄。
  • 元朝滅了宋朝後,忽必烈是如何評價嶽飛的,又是怎樣對待嶽飛後人的?
    1276年,宋帝向元朝投降,3年以後,南宋最後一支抗蒙力量被消滅,在這場戰爭之後,中國首次全面由非漢族統治。而元朝統一後,忽必烈和他的元朝,又是如何對待嶽飛這樣的敵國英雄的呢?
  • 南宋軍神滅金國,傳說他姦污了金國皇后為宋朝皇室報仇,這是真的嗎?
    提起南宋時代的名將,大家一定會首先想到嶽飛。 誠然,嶽飛的武功戰績確實是當時第一,但是嶽飛的地位在南宋時代其實算不上第一。 南宋一朝真正功勞第一,威名最大的名將另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