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裡故事講起來,「睦鄰·有我」四佳品牌亮起來,「本土」節目演起來……12月20日下午,南京江寧秣陵街道萬科金域藍灣廣場成了歡樂的海洋,秣陵街道第二屆鄰裡節暨共建共治共享「睦鄰•有我」展演活動「共建睦鄰 你我同行」主場活動熱鬧開場。「溫暖我和鄰裡的那些事」、「我和鄰裡圈的那些事」、 「我和鄰裡一起扛的那些事」三個篇章儀式感滿滿,「與鄰為德,與鄰為善,與鄰為樂,與鄰為親」的鄰裡關係正在秣陵溫情演繹。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考驗著秣陵街道每一位「睦鄰·人」。面對疫情,有幫居家隔離人員「跑腿代購」,始終在防疫一線的社區網格員「王浩」們;面對防汛,有發現散浸險情,第一時間帶頭跳河搶險的社區書記「崔吉安」們;面對人口普查工作,有日行2萬步,挨家挨戶用腳「跑」出數據的人口普查員「歐家斌」們……平凡的工作造就了不平凡的人,引導著全體居民共同營造幸福生活。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粘合劑」作用,大力激發社會治理多元媒介,有效調動基層各方力量,第二屆鄰裡節暨共建共治共享「睦鄰•有我」展演活動以「鄰裡+」為類型切口,開展5個分場活動,不同的主題,上演著不同的鄰裡故事,訴說著相同的鄰裡情誼。
鄰裡故事「暖心」 共享睦鄰情
「我是一個新江寧人,剛來時人生地不熟,時常感到孤單與無助。非常感謝我的鄰居阿姨,她總是時不時來看看我和孩子,跟我聊聊天,談談心……」「藍溪郡『九月紅』藝術團隊是居住南溪谷花園小區業主自發組建的一支廣場舞隊,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與鄰為友,傾聽相鄰心裡話,熱心為鄰裡做好事……」現場,來自秣陵街道的歐紅、張洪林分享鄰裡間的溫暖故事。
聽暖心故事,承好人力量。現場,中國好人湯德珍、魯立,南京好人徐修芳、孔靜婷、張霞一同發起了「爭做溫暖睦鄰人」倡議。「樂善好施、善待他人,做助人為樂好人;揚善抑惡,挺身而出,做見義勇為好人……」「聽了他們的事跡之後,我覺得要從自己做起,向好人的精神學習!」現場居民群眾深受感動,紛紛暢談自身的觀看感受。「好人精神」薪火相傳,通過向身邊好人和道德模範學習,立足鄰裡做表率,伸出友誼的手,問句溫馨的話,改善居民群眾的精神風貌,促進了社區的文明進步,讓「敬好人、知好人、學好人、做好人」在秣陵這片大地上蔚然成風。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還穿插了本土文藝團隊以秣陵街道2020年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建設、人口普查、垃圾分類等工作亮點為素材自主創作弘揚鄰裡和睦的文藝演出。詩朗誦、三句半快板、舞蹈等節目輪番上演,讓臺下居民在熱鬧歡快的節目中,受到薰陶。
媒介融合「用心」 共建鄰裡圈
熱愛閱讀並積極拉近閱讀與鄰裡距離的書香鄰裡圈代表胡鑫鑫、十年如一日無怨無悔照顧失明偏癱弟兄的好傳承家庭圈代表楊澤六、自創紅燒肉獨家秘方並喜愛和鄰裡分享美食的美食圈代表朱開紅、被鄉鄰們稱為暖心「託尼」的服務鄰裡圈代表彭啟寶、牛首七星藝術團的團長也是文藝鄰裡圈代表尹曉華……來自不同領域的鄰裡圈代表一一走到臺前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並被授牌。
「我們成立的初衷就是想通過有『筋骨』、有溫度的文藝作品,記錄和反映我們生活在秣陵的幸福生活。在參加隊伍之前,大家少有往來,但在學習中共同擔負責任,參加各種活動中建立了深厚的鄰裡關係,親如家人,從最初的15人到現在121名團員,每年我們都會創作出數十個原創節目,這些節目接地氣、有溫度,深受鄰居的好評。」尹曉華分享道。
記者了解到,作為第二屆鄰裡節,今年的鄰裡節改變往年集中舉辦的形式,以「鄰裡+」為類型切口,分別挖掘了以「書」為媒、以「家風家訓」為媒、以「一道菜」為媒、以「動」為媒的、以「志願服務」為媒的鄰裡圈,不同的圈層,圈出了居民的幸福感。「我和小李是通過鄰裡樂活動現場認識的,沒想到我們就住在一棟樓裡,現在樓上樓下走動得比親戚還頻繁,大家現在能處得這麼熟,全靠社區『鄰裡節』搭橋。」現場,居民蘆愛國表示。
多元力量「齊心」 共治社區事
現場,還為「板凳課堂」、「吉燈暖鄰」、「金陵之聲·詩向睦鄰」、「你好·鄰居」等授予了「睦鄰·有我」四佳品牌榮譽。如今,走進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由雙金社區志願者徐修芳發起的行走「小板凳」隨處可見,群眾在哪,「板凳課堂」就在哪。截至目前已開展理論宣講26場,服務居民2000餘人。「板凳課堂」既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在樓棟中、鄰裡間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也讓陌生鄰居走出家門,形成了良好互動圈。
除了「板凳課堂」,秣陵街道還有以志願者星星之光,溫暖鄰裡的「吉燈暖鄰」,以詩歌朗誦串起左鄰右舍的「金陵之聲·詩向睦鄰」,以助力流動兒童融入鄰裡生活的「你好·鄰居」……一個個來自身邊的基層黨員、五老人員、鄉賢人士、各類志願者等多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帶動睦鄰和諧關係。「秣陵鄰裡節以美德為根、以生活為媒、以心靈聚能,把基層民眾的心緊緊地拉在一起。剛才看到的各個品牌和活動的案例就是把人們在生活當中的,身邊所需要的事情來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讓每個人的心靈在互助當中更加溫暖、更加貼近。」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南京市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曹勁松表示。
此外,舞臺一側,廣場上搭起的市集長廊也吸引了周邊不少居民前來「趕集」。白鷺田園的山野珍品,桃源村的各類糕點,觀音殿的手工香囊,良竺藝術農場的曲奇餅乾……大家紛紛爭相購買。市民張阿姨表示:「我是住在這個小區的,來的很多都是小區的老熟人,正好是周末,可以一起看看展演,非常開心。這裡還有服務點,還能理髮,縫縫補補,很有人情味兒。」
「自2019年第一屆秣陵街道鄰裡節開展以來,鄰裡節活動已經不僅僅是一項居民交流活動,正在逐漸讓『睦鄰』成為一個具有秣陵街道特色的社會治理品牌。」秣陵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以鄰裡節為媒,圍繞結對共建常態化、社會治理精細化、特色項目品牌化,進一步聚焦打造睦鄰品牌,並不斷完善社區居民議事會制度、匯聚志願者等多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等方式,有力推動「陌鄰」變「睦鄰」,讓越來越多的居民自覺走出家門,積極融入社區,以「主人翁」姿態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張賀 通訊員/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