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遊擊隊員」唱紅色歌謠 《鐵道遊擊隊》昨關機

2020-12-16 大眾網

聽「遊擊隊員」唱紅色歌謠 《鐵道遊擊隊》昨關機

2006-07-21 20:41:06 SRC-546

  本報薛城3月17日電(特派記者 楊新會)經過4個多月艱苦而又緊張的拍攝,新版《鐵道遊擊隊》最後以一個超長的「大夜戲」迎來了黎明的曙光。今天,疲憊的鏡頭和鏡頭後同樣疲憊的劇組成員用一組空鏡頭給《鐵》劇畫上了關機的句號,劇組剩餘成員隨即撤離薛城臨山公園影視基地,《鐵》劇由此正式轉入後期製作階段。
  王新民:追求真實追求完美
  《鐵道遊擊隊》關機的最後一天,攝像機幾乎是瘋狂運作了24小時,而導演王新民是這個劇組裡最忙碌的人。昨天下午,從山亭花泉村外景地轉場回到臨山公園影視城,記者曾親眼看到王導幾乎是被人兩邊攙扶著架上了山,一副憔悴模樣。但一坐到攝像機前,他點燃一支香菸,精神就立刻抖擻起來。
  封鏡前夕,未拍的鏡頭仍然有不少,王導不時低頭看表催促劇組人員加快拍攝速度,不過,鏡頭一打開,他馬上又平靜下來了,不厭其煩地叫停、重拍,對拍下的每條內容都不輕易放過。關機前曾有一場「包子鋪戲耍漢奸」的戲,漢奸拿包子向鬼子中隊長獻媚,對方不領情狠狠把包子砸在漢奸的臉上,這個對手戲本沒有多少難度,不過因為扮演漢奸的人是個群眾演員,表演技巧不夠熟練,王導的眉頭就皺起來了。一遍過不去就兩遍,直到拍了五六遍,包子把那位群眾演員砸了個滿臉開花才算完。
  工作間隙和記者談到這次改編《鐵道遊擊隊》,王導直叫「苦」,「這4個多月的拍攝實在是太艱苦了,不過我們好歹已經挺過來了,我對整個拍攝階段還是十分滿意。」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初春,《鐵》劇一直在寒冬中經受著考驗,日戲短、夜戲冷,加之對現場真實感近乎還原程度的要求,所有這些頭疼事導演都要面對,此外,該片的許多鏡頭都是在火車上完成的,跳火車的動作也特別多,所以拍攝難度相當大。現在,王新民終於挺過來了。他最後對記者表示,完成拍攝的這部《鐵道遊擊隊》將是一部有血有肉的戰鬥片,「在劉知俠的原著裡,鐵路礦工們和日本鬼子肉搏的場面很多,我們就想藉助這樣一部電視劇,讓遊擊隊員們真正戰鬥起來。」
  張立:我演「王強」很自信
  「劉洪」趙恆煊走了,「芳林嫂」史蘭芽也離開了,《鐵》劇關機前,一直留守到最後的「王強」張立在片場裡有些孤獨更有些惹人注目。在《鐵》劇中,「王強」的戲分很重,幾乎和劉洪的戲分差不多。總結這4個多月的拍攝,張立也是一個字——「苦」!回憶去年冬天拍攝扒火車的戲,張立現在仍有些心有餘悸。「扒火車本來就不好拍,根據劇情需要,夜裡扒火車的戲還特別多。拍戲的時候渾身是汗,不拍戲就手腳冰涼。不活動吧渾身冷,活動吧就怕體力跟不上,矛盾就在這裡。」
  不過拍戲苦歸苦,看片場裡張立換上遊擊隊隊員的道具服,那就成了響噹噹的王強了。「王強這個角色非常機智,對付日本鬼子他能大能小,能上能下,性格特徵不好把握。」據張立介紹,為了飾演好王強這個角色,他一方面認真參考原著,另外還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了王強原型人物王志勝的兒子,從他對父親舉手投足的回憶裡找到了表演的感覺。據了解,在拍戲之初,張立就買了好幾本關於俏皮話的書和兩桿銅菸袋,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演好王強。「王志勝的兒子告訴我,他的父親很喜歡說俏皮話,出口成章而且非常得體,於是我就買了這方面的書來學習,整部劇中我一共用了200多句歇後語。」從北京舊貨市場買來的銅菸袋是張立為自己的角色設計的道具,「有了嘴上的歇後語和手裡的銅菸袋,再加上別人對我的幫助,我演起王強來就有譜了。」
  張春年:和珅的「管家」要出彩
  在《鐵》劇開拍之初,記者曾有幸窺見過這部電視劇的劇本初樣,從那時候起,漢奸「黃二喜」就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黃二喜最初是飛虎隊的八大金剛之一,後叛變革命,戲雖然不多,可記者認為這個人物塑造得非常豐滿,性格也頗獨立。臨到《鐵》劇關機,記者終於見到了「黃二喜」的扮演者張春年,採訪到最後忍不住要和他討論一下如何「做壞人」的問題。
  張春年曾在《鐵齒銅牙紀曉嵐》、《布衣天子》中扮演和珅的管家,這次出演《鐵》劇中的反派人物黃二喜,張老師有些不好意思地承認,「這還是我第一次演漢奸。」都說反派人物在戲中容易出彩,但要在《鐵》劇這樣一部「壞人云集」的電視劇中演出自己「獨到」的壞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此,張春年早有準備,「演好人難,演壞人更難,這個我早知道。黃二喜這個人物從好到壞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覺得最難把握的就是這個人物不經意間心理的微妙變化,把握好了,這個人物就成功了」,張春年說,「不演戲的時候,我就拿出大量的時間來看劇本,揣摩角色,我力爭自己扮演的黃二喜更貼近人物本身吧。」
編輯: admin
 
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於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複製、編輯或發布使用於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伺服器或文檔中作鏡像複製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30日內進行。

相關焦點

  • 《鐵道遊擊隊》:激情燃燒的不老傳奇(圖)
    《鐵道遊擊隊》就是那棵「記憶樹」上一段粗壯繁茂的虯枝。鐵道線上遊擊隊員們「爬飛車」「搞機槍」「闖火車」「炸橋梁」的年代早已遠去,但中華兒女誓將熱血築長城的錚錚鐵骨,依然銘刻在人們心間。就是在這次英模會上,他認識了鐵道遊擊隊的英雄人物,了解了他們感人至深的抗敵事跡,知俠當即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欲望。 」  1944年和1945年,劉知俠又兩次冒著生命危險越過敵人的封鎖線,同遊擊隊員們生活和戰鬥在一起,積累了豐富真實的創作素材。1946年,正當他要動手寫作時,解放戰爭爆發,他受命執行新的任務,創作一直擱置到1952年。
  • 鐵道遊擊隊:尖刀插入敵心臟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每當這首老歌響起,經典電影《鐵道遊擊隊》便浮現在人們眼前。 1956年,改編自長篇小說《鐵道遊擊隊》的同名電影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在影片中,以大隊長劉洪為首的遊擊隊員們「爬飛車」「搞機槍」「闖火車」「炸橋梁」,生動地刻畫了抗日英雄的形象。他們的事跡藉由作家劉知俠的筆流傳了下來。
  • 鐵道遊擊隊中的日本隊員
    起初,田村伸樹和小山口非常頑固,企圖自殺,在鐵道遊擊隊的真誠感召下,他們逐漸對八路軍有了認識,並主動要求參加了當時的「魯南在華日人反戰同盟」,田村伸樹還擔任了魯南支部組織部長。後來,受魯南軍區的委派,田村伸樹和小山口來到了鐵道遊擊隊,成為鐵道遊擊隊特殊的隊員。田村伸樹當時約二十四五歲,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而且還帶有魯南口音。
  •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探訪鐵道遊擊隊紀念園
    ……」這部上世紀50年代紅色經典電影《鐵道遊擊隊》劇中的情節,至今還讓人記憶猶新。「鐵道遊擊隊紀念園」具體位置,位於棗莊市薛城區臨山路東首,是為了紀念由中共領導的魯南鐵道遊擊隊所修建。1945年鐵道遊擊隊併入華東野戰軍。後來這支部隊改編成鹽城軍分區海防營,直至今天。
  • 《鐵道遊擊隊》主角原型有兩人 為兩任大隊長(圖)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每當這首老歌響起,經典電影《鐵道遊擊隊》便浮現在人們眼前。  1956年,改編自長篇小說《鐵道遊擊隊》的同名電影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在影片中,以大隊長劉洪為首的遊擊隊員們「爬飛車」「搞機槍」「闖火車」「炸橋梁」,生動地刻畫了抗日英雄的形象。他們的事跡藉由作家劉知俠的筆流傳了下來。
  • 最後的鐵道遊擊隊隊員李洪傑[組圖]
    記者坐在老人身旁,聽老人重溫他記憶中的那段硝煙紛飛的抗戰歲月。    據老人講述,在他12歲的時候,因為家裡窮上不起學,看到鐵道遊擊隊的人經常打遊擊戰,就經常跟著隊員後面追著跑。可因為當時年齡還小,遊擊隊並不接收他。「大約在1943年的時候,來了一個張政委,我就跟在他身後吵著嚷著要當兵,說即使送封信也行。考慮到我年齡小,專門向組織申請才批准接收我。」
  • 遊微山湖,參觀鐵道遊擊隊紀念園:
    不知不覺船就靠岸了,下船後剛上岸馬上就圍上來好多人,向我們出售他們的土特產和各種商品,也有問我們是否需要導遊的啥的,我們被他們圍著覺得一點都不買也不好意思,就隨便買了一些他們這才放過我們,然後我們沿著環島路一路上邊開邊玩,看到比較喜歡的地方就停車,下來玩一會拍個照什麼的,然後我們就來到鐵道遊擊隊紀念園
  • 《鐵道遊擊隊2》熱播 趙恆煊被稱「戲瘋子」
    鐵道遊擊隊 戰後篇海報  近日,紅色經典電視劇《鐵道遊擊隊2—戰後篇》在廣東、遼寧、河南、安徽四大衛視熱播中。與之前的電影版和第一部《鐵道遊擊隊》不同,人物更加豐滿、故事也更加精彩刺激。劇中的大隊長劉洪的扮演者趙恆煊在拍戲過程中因為其敬業精神,更是被稱為「戲瘋子」。  據了解,《鐵道遊擊隊2》主要講述棗莊人民的戰後生活,聚焦轉業後的遊擊隊員們與潛伏的日偽敵特、國民黨特務之間的暗戰。
  • 他是「上影三馮」之一,《鐵道遊擊隊》演小坡,那首名歌由他彈唱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爬上飛快的火車,像騎上奔馳的駿馬。車站和鐵道線上,是我們殺敵的好戰場……」對於這首電影插曲,想必大家十分熟悉,甚至許多人都會哼唱。是的,這是老電影《鐵道遊擊隊》的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蘆芒、何彬作詞,呂其明作曲,陳景熹演唱。
  • 他是鐵道遊擊隊創始人之一 出生於蘭陵鎮沈坊前村 晚年享正軍級待遇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每當唱起這首熟悉的歌曲時,人們眼前就會浮現出電影《鐵道遊擊隊》中遊擊隊員扒火車、打鬼子的精彩場面。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鐵道遊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實際上來源於一位土生土長的蒼山人。電影《鐵道遊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 鐵道遊擊隊,背後的故事比電影還精彩
    鐵道遊擊隊,是一支我黨領導下的遊擊隊,隸屬於一一五師魯南支隊,它的主要活動區域是臨城到棗莊和津浦鐵路沿線。眾所周知,我黨對於江湖人物的使用,一向非常謹慎,這是有過血的教訓的。顧順章,相信對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這個名字。
  • 曾經的鐵道遊擊隊根據地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每當唱起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每一位中國人都會想起英雄的抗日武裝——鐵道遊擊隊。正如歌中所唱,抗日戰爭時期確實有一支抗日隊伍就活躍在微山湖,大家叫它鐵道遊擊隊。對於抗日英雄的英雄事跡,甚至他們活動過的地方都讓每一位愛國者是心曠神怡。那現在的微山湖是什麼樣子呢?大家了解這個地方嗎?
  • 上影演員馮奇去世享年91歲 曾演《鐵道遊擊隊》
    《鐵道遊擊隊》劇照。   馮奇,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曾扮演的角色亦正亦反,在《兩個巡邏兵》《鐵道遊擊隊》《舞臺姐妹》《長虹號起義》中塑造了解放軍幹部、遊擊隊員、老藝人、地下黨員等正面形象,也曾在《紅色娘子軍》《阿詩瑪》《春苗》等片中成功地扮演反面角色。   有人曾問馮奇:「你長得慈眉善目的,怎麼在電影裡總演壞人呢?」
  • 抗日戰爭中一支響亮的軍隊,鐵道遊擊隊微山湖上打的日軍找不到北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多麼悠揚婉轉的民謠,可侵華日軍聽了卻不大受用。這歌仿佛是鐵道遊擊隊的號角,哪兒有歌聲,哪兒就有遊擊隊,於是日本人就要急急忙忙地撲向那裡,而且多半是人去車空。被動防守,防不勝防。
  • 郭凱敏:憶初聽《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的情景
    剛進入電影廠學習的郭凱敏,在放映間裡看參考片《鐵道遊擊隊》,而《彈起心愛的土琵琶》就是這部電影的插曲。郭凱敏表示,「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一下子就被深深地打動了,立馬就熱血沸騰起來。」他向記者描述著當時影片中出現的畫面,「夕陽西下了,遊擊隊員們坐在山坡上唱著這首歌,他們那種樂觀的精神多難得啊!要知道,鐵道遊擊隊當時的生活壞境非常艱苦。」
  • 鐵道遊擊隊從幾十人發展到一萬多人,其中的艱難令人感慨不已!
    臨危受命,洪振海被委託組建鐵道遊擊隊。一九四零年二月的一天,駐守在蘇北東海縣的新四軍部隊突然接到了一個緊急的徵調命令,該部的連長洪振海被調往臨近徐州的地區工作。軍令如山,洪振海沒有多想,收拾了一下簡單的行李就隨著通訊員向徐州方向出發了。
  • 抗日神劇再現 《鐵道遊擊隊》自行車制敵飛躍鐵軌截火車
    近日,又有網友翻出抗日劇《鐵道遊擊隊》中遊擊隊員彭亮的「精彩表演」,他的自行車能作為兇器制服敵人,不但如此,更能飛躍鐵軌截停火車,引發網友熱議調侃。抗日神劇再現自行車飛躍鐵軌截停火車自行車制敵  近日,有網友扒出抗日劇《鐵道遊擊隊》中雷人劇情,劇中遊擊隊員彭亮的自行車技術非常棒,騎出了直升機的效果,不僅旱地拔蔥直接起飛,還順便搬動了火車的道閘,同時躲開了飛來的子彈!
  • 鐵道遊擊隊與微山湖
    「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這風靡到現在的歌曲,唱響著幾代人;而今的微山島上,風景如畫,建設的非常完美;那可口的佳餚,吸引著大批遊客。徒步島上閒遊,也有不少娛樂設施。去微山湖和島上的人,大都是衝著鐵道遊擊隊去的
  • 實拍萊蕪村民成群扒火車上演現實版「鐵道遊擊隊」
    4日,有網友在齊魯網社區發帖稱,元旦前後,在萊鋼的鐵道線上,就上演了一幕現代版的「鐵道遊擊隊」,冒著大冷的天外出行動。  網友發帖稱,「在萊鋼的鐵道線上,看到一些村民結成群往萊鋼的運貨火車的方向奔跑。到了火車前,他們開始互相合作往火車上攀爬,行為十分危險。上了車後,他們竟開始往下「運」車上的貨物,等到大家都有所收貨後,才又一起離開,像極了電影中的『鐵道遊擊隊』。」
  • 王新民翻拍《鐵道遊擊隊》新「飛虎隊」耍功夫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熟悉的歌聲喚醒的是《鐵道遊擊隊》的故事。昨天,正在故事發生地山東棗莊重拍這部電視劇的導演王新民在接受記者電話專訪時表示,這次重拍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戰鬥將成為故事的主線,英雄人物的性格缺點也不會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