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世界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之一,然而,在充滿著殺戮和恐怖的戰爭前線,卻出現過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敵對的英德軍隊自發地休戰,攜手在歡樂中度過了1914年的聖誕節,這不能不說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
厭倦戰爭,「讓自己活也讓別人活」成為信條
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意識到,他們可能要面對兩條戰線的戰爭。為了執行速戰速決的「施裡芬計劃」,德國把進攻的主要方向選擇在西線。經過4個多月的激戰,德軍的進攻計劃失敗。到1914年12月,整個西線由運動戰轉為陣地戰,從而使雙方開始了長達3年的艱苦對峙。
在對峙中,英德雙方挖掘了大量塹壕,構成了巨大的塹壕網絡,以至於誰也無法向前推進。在1914年冬天來臨之際,雨雪無情地灌入塹壕中,淹沒了塹壕的掩蔽部,形成深深的淤泥。官兵們處在冰冷的泥水裡,難以行動。參加戰鬥的英國陸軍中尉愛德華·赫爾斯描述說:「我們的雙腳時常會深陷泥中不能自拔,就像一個飛行的蒼蠅落到了捕蠅紙上。」
隆冬到來時,士兵身上的淤泥凍結,冰冷異常。在這樣的環境中,雙方官兵的戰鬥意志受到很大影響,厭戰情緒不斷蔓延,仿佛最大的威脅不是來自敵人的襲擊,而是來自惡劣的環境。
英德雙方都把大量精力用在處理塹壕裡的淤泥上。而所謂的戰鬥,則只是將頭壓得很低,避免對方狙擊手的射擊,然後尋找合適的機會向暴露的敵人射擊。
相似的環境使英德兩國官兵彼此產生了同情之心,「自己活也讓別人活」逐漸成了他們的共同信條。他們有意識地達成了一些默契。
「友好往來」令軍方頭痛
皇家工兵部隊的報務員安德魯·託德,在一封家書中寫道:「也許你會感到吃驚,雙方的士兵在各自的塹壕裡已經變得非常『要好』。在一個地方,塹壕的距離僅僅相隔60碼(約55米)。每天早晨早餐的時間,雙方士兵都要在空中豎起一塊木板。這塊木板一豎起,槍戰便停止了,他們各自開始打水和取給養。在整個早飯期間,只要這塊木板豎著,沉默便是至高無上的,但是,當木板倒下時,戰爭又重新開始。」
有時候,英德雙方的官兵還相互喊話。一些在戰爭前曾在不列顛工作過的德國士兵,時常會向英國人詢問他們熟悉的商店、街道的情況。他們甚至還把大聲爭論問題、唱歌作為一種娛樂和傳遞信息的方式。
在陽光充足的日子裡,雙方官兵會各自聚集在塹壕前沿,舉行即興音樂會,唱愛國或傷感的歌曲。在寧靜的晚上,歌聲會從一方的陣地上飄到對方的塹壕,引起對方士兵的一片掌聲,有時還被要求再來一次。英德官兵的這種「戰場友誼」愈演愈烈,甚至還有一個德軍士兵將巧克力蛋糕悄悄放入英軍的塹壕。
敵對雙方官兵的友好舉動,令高級指揮官們感到震驚和不安。英國第二軍團司令官詹姆斯·多倫將軍得到消息後當即命令:「軍團各級指揮官必須銘記,鼓勵部隊的進攻精神是絕對必要的。在防禦過程中,可以使用所允許的任何手段消滅敵人。」自此以後,英軍方面對與德軍的「友好往來」、非官方的停戰,以及香菸和其他物品的交換,甚至偶然的娛樂,都絕對加以禁止。
可是,強硬的命令並不能遏制雙方官兵對和平的渴望,友好的舉動依然在許多地方進行著。
唱頌歌、道問候,英德官兵共度聖誕
1914年12月7日,英國大主教提出一個建議:為前線作戰官兵提供一個臨時間隙,以慶祝聖誕節。這個建議很快得到德國方面的積極響應,雙方官兵家屬和朋友也在為他們能過一個充滿愛意和歡樂的聖誕節而努力。家屬和朋友們準備了信件、聖誕卡和包裹,包裹裡面塞滿了溫暖的衣物、食物、香菸、藥品。為了增加前線聖誕節的氣氛,他們甚至還製作了小小的聖誕樹。
在歡慶聖誕節時,德軍比英軍表現出了更大的積極性,他們作了充分的準備。聖誕之夜,德軍官兵把他們用蠟燭精心裝飾的聖誕樹拿出來,放在塹壕的矮牆上。數百點燭光映紅了塹壕,照在官兵們興奮的臉上。英軍官兵也看到了這些光亮,但是他們搞不清德國人究竟在做什麼。英國的監視哨向他的上級報告了這一異常情況,得到的命令是:可能是騙局,不要開火,要密切監視他們。隨後,英軍官兵聽到了德國人慶祝聖誕節的聲音。參戰的陸軍中尉甘迺迪回憶說:「聖誕之夜,對面塹壕的歌聲和歡笑聲飄向我們,我猛然聽到一個德國人在大聲喊叫:『英國人聖誕節快樂!』這時,我們才意識到德國人正在盡情地歡度聖誕之夜,情緒立即受到感染。一個英軍士兵高喊:『你也是!』隨後,雙方一起唱起了聖誕頌歌。」
另一個英軍士兵回憶道:「當我們唱完歌時,他們所有的人都鼓起掌來。這的確是一件非同凡響的事:在戰爭中,兩個敵對國家的士兵,唱著同樣一首聖誕頌歌。」發生在聖誕之夜的動人故事,在聖誕日這天仍然繼續著。德軍士兵在塹壕中對著他的敵人高聲喊道:「託米,你過來看看我們!」名叫託米的英軍士兵則回答:「不,你到這裡來吧!」
在很多地方,雙方主動派出代表在彼此陣地之間的「無人地帶」進行談判,達成這樣的協議:如果你們不開火,我們也不開火。人們紛紛爬出塹壕,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互相握手,彼此交談,祝賀聖誕快樂,好像是多年的老相識。他們說笑著,交換香菸和紀念品,觀看親人和朋友的照片。許多士兵見到了渴望見到的敵人。休戰期間,英德雙方還共同為陣亡者舉行了安葬儀式。他們把雙方陣亡者的遺體抬到「無人地帶」,整齊地擺放在一起,然後舉行一個簡短的儀式,寄託他們對死者的哀思。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休戰期間,英德雙方官兵在「無人地帶」進行了多場足球賽。其中一場球賽是由一個英軍士兵製作了一個簡易的足球,在人數和時間均無限制的情況下開始了比賽。雙方隊員興致盎然地奔跑在寬闊的「賽場」上,直到這個球被鐵絲網扎破而洩氣為止。此次比賽英軍以3比2獲勝。
由於聖誕節休戰是非官方的、無組織的,因而不同地方的休戰時間也不相同。短的不到一天,長的一直延續到1915年元旦。然而,戰爭畢竟是戰爭,它並不因為前線官兵的友好而結束,它還要無情地繼續下去。1917年,英德雙方的對峙局面開始動搖,1918年,對峙局面被徹底打破,德國戰敗。聖誕節休戰表明在最血腥的廝殺中,人類的良心也不會完全泯滅,和平與幸福是人類永遠追求的目標。(環球時報 馬駿傑)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