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流行的塹壕戰,究竟是怎麼打的,為什麼被稱為「人間地獄」
爆發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了歐洲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戰爭主要過程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這場戰爭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但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除此以外這場戰爭也出現了很多新的戰鬥形式,值得人探究!
說起第一次世界大戰最主要得軍事特點就是塹壕戰。一戰爆發後不久便從機動戰轉為了陣地戰,西線形成了400多英裡長的築壘塹壕系統。整個戰爭期間,每一次交戰都是一場可怕的屠殺和巨大的消耗。協約國和同盟國數百萬的士兵手持步槍蹲在狹小潮溼的戰壕裡,每天忍受著炮彈的轟擊或者毒氣的襲擊,這種被動的打法十分考驗士兵們的心理,不少士兵的家信中都稱之為「人間地獄」!
美國的南北戰爭和日俄戰爭都出現了塹壕戰,但一戰中這種戰鬥形式被發揮到了極致。塹壕戰被稱為最恐怖的戰術,因為這是一種持久戰的形式,雙方誰都打不贏誰。當時重型機槍出於統治地位,防守方明顯佔據優勢,沒有人願意冒著槍林彈雨衝向敵人的壕溝,這種無法向前發展的戰局陷入僵局之中!早期的戰壕只不過是散布的坑道和溝渠,是戰鬥之中短時間內的保護措施,然而隨著戰鬥的繼續,慢慢演化成一個更精細的塹壕系統!
戰壕不是隨便挖的,絕對不能挖成一道直線,這樣會使炮彈的破壞力加劇,如果敵人衝進戰壕,直長的戰壕擋不住子彈的掃射,所以德國人將戰壕挖成了Z字形,可有效的抵禦炮彈的打擊,敵人進入戰壕也無法直線射擊,戰壕的牆壁也襯有沙袋,用原木和樹枝加固,防止坍塌。塹壕主要利用前面的鐵絲網阻擋敵人,利用後方的火炮提供支援。除此以外一些戰壕地下還會有防空洞,通常深達20到30英尺。這些地下房間不僅有酒窖、爐灶、床、家具、廁所、電力等滿足士兵們的日常基本需求!
在絕大部分時間裡,對峙的雙方數百萬士兵都蜷縮在塹壕的泥漿之中,老鼠、蝨子、跳蚤無處不在;疾病成為了一戰中士兵的最大殺手,由於衛生條件極差,痢疾、斑疹傷寒、霍亂感染橫行。戰壕內充斥著真菌,每個受傷的士兵都加大了感染死亡的風險!雨季戰壕坍塌,冬季異常寒冷,士兵們飽受折磨。除此以外,參戰雙方都無法立即安葬死者,這些士兵屍體就一直在無人區堆積著,直到腐爛無法辨認,極大的考驗著活著的士兵內心。
在戰爭的不同時期,雙方都有正式的短暫停火,以便讓傷員回到自己的陣地,並且掩埋死者,但雙方的高級將領都不願意因為人道原因而放棄的進攻的機會,所以都下令部隊不允許敵軍擔架者進入無人區。屍體在雙方的塹壕之間如山丘一樣漸漸隆起。長期的僵持讓勝敗雙方都付出了慘痛代價,造成了許多無意義的犧牲,因此這種戰鬥形式被淘汰,二戰中也極為少見,僅有小型的戰壕用作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