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如今,各大博物館是很多人旅行、假期必去的打卡地。不過,要是博物館也推出雪糕,你會去嘗試嗎?
7日,國博推出的兩款文物雪糕「說唱俑」和「雲紋犀尊」登上熱搜。記者在實地探訪中了解到,上述雪糕造型的文物「本尊」,也各自有一段故事。
8日,記者在國家博物館內的咖啡廳看到了上述「網紅」文物雪糕,其模型就擺在比較醒目的位置。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兩款雪糕銷量還不錯,比較受觀眾歡迎。
↑ 「說唱俑」文物雪糕模型。上官雲 攝
兩款文物雪糕中,一款造型源自「擊鼓說唱俑」,巧克力口味;一款造型源自「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抹茶口味。雪糕售價15元一支。
記者梳理發現,人們對上述雪糕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造型上,感嘆其外形生動逼真,可以歸入「捨不得入口系列」。
不過,也有網友調侃,15元一支的價格比較貴。但更多人表示,這個價格可以接受,有的奶茶一杯可能都要二十塊左右。況且文創雪糕,吃的是美食,也是創意。
在國家博物館,記者也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中,找到了這兩款雪糕本尊的身影。
↑ 兩款文物雪糕造型。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眼睛如同彎月,笑容蓄滿一池秋水。」在此前熱播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中,東漢擊鼓說唱俑「C位出道」,配上的解說詞,喜氣洋洋的笑容圈粉無數。
這個「說唱俑」是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漢代文物。它的打扮誇張又有趣,頭上戴幘,額前可以看到簡單的花飾,袒胸露腹,兩肩高聳。穿著也很簡單。
令人難忘的,是此俑獨特的造型:左臂環抱一個扁鼓,右手舉槌好像要擊鼓,笑容滿面,神態輕鬆詼諧,惟妙惟肖地重現了俳優正在說唱的形象。
國家博物館官網介紹,漢代俳優大致以調謔、滑稽、諷刺的表演為主,並以此來博得主人和觀賞者的笑顏。那個時候,皇室貴族、富豪等都有蓄養俳優的風氣,人們也願意看俳優的精彩表演。他們往往隨侍主人左右,作即興表演。表演時,他們一般邊擊鼓邊歌唱。
「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的造型同樣十分精緻。
↑ 兩款文物雪糕造型。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這裡尊同「樽」,一般指一種盛酒器。這件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是西漢時期的,做成犀牛的形狀,造型活靈活現。在中國古代,做成動物形狀的酒尊其實不少見。
就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而言,犀牛昂首佇立,身體肥碩,四腿短粗,皮厚而多皺,看上去很有氣勢、孔武有力。
尊的腹部中空,用來盛酒。尊背上有橢圓形口,口上還有蓋。在犀牛口右側有一圓管,看似獠牙,實為一根管狀的「流」。當握住犀牛尾巴輕輕抬起時,腹腔內的美酒便從圓管內流出。
另外,它身上還有細如遊絲的錯金銀雲紋,在該雲紋的襯託下,造型質樸的犀尊好像更添了一絲華美。
有觀點認為,這件犀牛尊所塑造的是古代生息在中國的蘇門犀形象。在古代,中國不僅產犀牛,而且數量很多,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曾多次發現犀牛骨,殷商甲骨文中有焚林獵犀的記載。
據介紹,由於大範圍的捕殺,犀牛這種生殖率低的野生動物在北方迅速減少,關中一帶最遲到西漢晚期已經絕跡。
從這個角度來講,該青銅犀尊的出土,也在提醒人們不要濫殺動物,要努力維護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