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的香港:窮人睡豬籠,住垃圾堆;富人使勁吸血!

2020-12-06 李不言說旅遊

說到香港,大家想到的是什麼?自由港口?國際大型都市?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有人說,香港就是電影中蒸汽朋克感覺,在這個光怪陸離,燈紅酒綠的城市中,充滿著銅臭味,以及新鮮感!

在許多電影中,香港是一處既有用高樓大廈,但是高樓大廈之間依舊有潮溼陰暗的小巷,既有揮金如土的富家子弟,也有在夾縫中求得生存的小人物!

香港,這處集合了「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的城市,每年都吸引了大量遊客前去遊玩,尤其是一些富豪的居住地,更是令許多人想去一探究竟!

因為是私人導遊,所以應了遊客的要求,來到他的家,他和父親一起居住,但是居住的地方僅僅才有8平方米,可以說也就比停車位大一點!

他的父親已經69歲,主要依靠政府給的2000救濟金生活,但是這對於寸土寸金的香港來說,這點錢簡直微不足道!因為長期居住在狹窄的籠房裡面,脊椎、腰間盤都有疾病!

為了治病,即便已經69高齡,每天只能出去撿垃圾賣廢品來維持生計,而且自己的兒子已經35歲了,但是至今依舊單身,作為父親的他非常的焦灼!

香港一些福利機構每天會給一些貧困難民提供30港幣的救濟,折合人民幣大概有27元,但是對於香港物價來說,依舊杯水車薪!

根據導遊介紹,香港大約有35萬人居住在籠屋之中,香港富人們稱之為豬籠,但是別看屋子不大,但是五臟俱全,只不過是廁所挨著廚房,臥室挨著廁所而已!

但是導遊說,其實他們這樣的還比較好,有些窮人甚至睡在大通鋪中,所謂的大通鋪僅僅才有1平方米,甚至連床的大小都無法達到,每天晚上睡覺只能彎曲的睡!

而香港也是有中產階級的,他們就是豬籠的房東,根據導遊介紹,一個100平方米的房屋最多可以放10個籠屋,每個月房東可以賺到5000美金,折合為港幣為3.4萬的收入!

當遊客問導遊,這種屋子如果一旦失火,那麼會非常危險,而且人員如此密集,怎麼逃跑?導遊笑了笑,政府只會看誰納稅多!

與之相比,我們已經比較幸運了,香港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居住的地方,只能睡在快餐廳、地鐵站,當你在肯德基麥當勞吃飯的時候,你會經常發現許多流浪漢趴在屋角椅子上睡覺,一旦看到有客人走後留下的食物,便會馬上去搶食!

但是香港真的很窮嗎?大家可以看下,這還不算上發明公攤的李嘉誠,其中世界億萬富豪前500強裡面有8個香港人!遠遠高於歐洲盧森堡、比利時、瑞士!值得一提的是,8個香港富豪,其中六個富豪與房地產相關,足以見得房地產的暴利!

之後導遊帶遊客們來到慈雲山,一覽富豪們的高爾夫球場依舊私人公園!眾所周知,資本主義國家政權主要把握在有錢人的手中,尤其是美國!如果香港將所有的公園、高爾夫球場改成高樓,勢必會使房價下跌!所以,現實中的香港就是窮人睡豬籠,住垃圾堆;富人使勁吸血!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一些黑色運動中,許多人都是貴族學校的學生,他們即便不用上學,家裡面也會出錢流過上世界一流大學,而窮人們因為一場運動更加的貧窮,這就是現實中的香港!

現在支撐著一些年輕的香港人,在這樣的賽博朋克的社會裡活下去的唯一動力,可能就是他們對大陸人的優越感了吧。

相關焦點

  • 香港窮人的窒息生活:睡籠子,住垃圾堆,被富人瘋狂吸血
    香港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 從六七十年代開始,香港就成為了很多科幻電影的舞臺與靈感來源。 例如日本電影《攻殼機動隊》中的城市,就以香港為原型。
  • 香港繁華的背後:無數普通人睡籠子、住垃圾堆,在城市夾縫中生存
    很多的朋友旅遊都喜歡去香港,在香港可以看到風格各異的商鋪大樓,還有密布在各個地方的茶餐廳。走在路上時不時的有叮叮車與你插肩而過,夜晚在沙尖咀燈紅酒綠的霓虹夜店中肆意搖擺,你們以為這就是真正的香港嗎?香港繁華的背後:無數普通人睡籠子、住垃圾堆,在城市夾縫中生存其實不是的,去香港旅遊的人看到的只是香港繁華的一面,內地的居民很少有機會能夠體驗到香港普通人的生活,甚至是窮人的生活。在這裡窮人仿佛就像寄生蟲一樣在這一座座的高樓中夾縫生存。在YouTube上有一個關於香港的紀錄片引起了大家的熱議,這部紀錄片主要真實的反映出了香港的住房問題。
  • 窮人與富人
    人類社會幾千年,朝代可以更迭,帝皇的位置也可以變換,但窮人與富人,卻永遠都有。本來,「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你走你的,我行我的。但在當下,富人們卻擠掉了窮人的道。大自然為天造地設,原本只要是人,都可以去盡情欣賞。但景點的門票,漲了又漲,讓窮人望而生畏。這去名川大山的路上,除了富人,還是富人,沒有窮人的道。高檔的商場,霓虹,流光溢彩,光怪陸離。
  • 富人越來越富,窮人為何越來越窮?富人的起點就是窮人的夢想!
    在這個社會上,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這麼一個現象,富人們越來越富,而窮人們辛苦幹活卻越來越窮。例如馬雲、馬化騰就是如此,起初登上首富位置的時候,他們的身價才2750億元,結果兩三年之後,身價一度超過3000億元。還有其他的富豪就不說了,幾乎都是一樣的,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富人越玩越富,而窮人們則是越來越窮呢?
  • 為什麼日本富人住公寓,窮人住別墅?導遊這樣解釋
    為什麼日本的有錢人住公寓,窮人反而住別墅,導遊還說什麼貓膩。第一個原因:日本的土地制度和中國的截然相反,中國的土地制度是國有制,而日本的土地是私有制,日本最著名的富士山,屬於私有財產,日本的富人喜歡低調,做一個隱形富人,也說有一些資金,坐在家裡蓋別墅,所以富人和窮人的生活條件對比。
  • 在日本為何窮人住別墅,富人反而住公寓呢?原因很無奈!
    一些喜歡看日本動漫或者日劇的朋友們肯定都好奇,日本人口那麼少,地方還是比較寬闊,為什麼窮人都住獨棟別墅,反而富人選擇住進公寓呢?一般來說,有錢人都喜歡住在比較寬敞的地方,因為這樣一來他們的個人空間會比較大,就算是幾代人住在一起,生活也會比較自在,但是日本的有錢人卻喜歡住在公寓裡,這是為什麼呢?
  • 懷俄明州提頓縣:富人的世外桃源或窮人的冷酷地獄
    作為一名落魄文人,去年我有幸(或者不幸,這取決於你怎麼看這個問題)作為富人的陪同到提頓縣一遊,沒兩天我就發現了一個讓我驚到咋舌的現實:一大早在酒店大堂切三文魚的早餐服務生,9點整會作為導遊出現在酒店門口。同樣一個人,下午在鄉村俱樂部開高爾夫車,傍晚雞尾酒時段端著小菜盤出現在美術館的慈善派對上。
  • 買房子位置很重要,是選擇在富人區當窮人,還是在窮人區當富人?
    所以買房子是每個人都想要完成的事情,買房子的時候,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小區周圍的環境;那就有人問了,買房子是選擇在富人區當個沒錢的人呢,還是在窮人區當個有錢人好呢?首先我們來說說窮人區和富人區的區別是什麼?
  • 一場疫情暴露了貧富懸殊的現實……印度窮人靠吃垃圾求生...
    窮人富人的生活截然不同,在疫情之下,被披露的一覽無餘...01窮人們只想努力活下去疫情下的窮人們,過著令人心酸的生活。在印度曾經最大的塔拉維貧民窟內,有著出奇糟糕的衛生條件,也有著驚人的人口密度。沒了食物、沒了水,沒了工作,沒了錢,貧民窟的窮人們,苦苦地掙扎著。在溫飽面前,貧民根本顧不上什麼疫情。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從垃圾堆裡尋找食物。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在這裡搜集未來幾天的口糧。
  • 月薪4000住千萬豪宅,部分深圳土著現狀,富人區裡住窮人
    文丨易蕭 審丨易桉深圳是我國城市群中頗具傳奇色彩,從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發展成為全國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成為與北上廣齊名的國際性都市,深圳突飛猛進的發展讓深圳成為了富人聚集地。說到深圳的富人區你又知道多少呢,不同於香蜜湖、福田這些老牌豪宅,深圳的南山雖處鬧市,但動靜分離,住宅區建造的鬧中取靜,密林、草坪、洋房、單行道,一切都顯得格外清幽。富人區的深圳土著很多深圳本地人都曾說過,有錢的都住在羅湖和福田,沒錢的窮人才住南山。
  • 深圳「富人區」的「窮人」,住1500萬的房子,拿4000的工資
    這裡是富人的終點,窮人的起點,而有那麼一群人,不知是幸運還是倒黴。他們就是本土原住民。 特別是深圳的原住民,現在的深圳房價一平米10萬左右,可他們僅有一套房子自住。 這套房子是一直住的,甚至在深圳房價還沒漲起來的時候就住進去了,如今20年,價值翻了十幾二十倍。
  • 臺北十二時辰:富人與窮人,都在忙什麼?
    當富人過上更高質量的生活時,窮人有權追求美好生活。八德路在八德路上,矗立著世界最大的球體商業建築「京華城」。創辦人沈慶京在艱難困苦中,白手起家,打造了自己的商業帝國。80年代,他投資拍攝描繪大陸大好河山的「八千裡路雲和月」,開啟兩岸文化交流新頁。
  • 窮人最喜歡去,富人卻不屑一顧的城市,看到第一個就扎心了
    窮人最喜歡去,富人卻不屑一顧的城市,看到第一個就扎心了因為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現在人們手上的閒錢也越來越多了,只要有一點閒錢,大家都會選擇出去旅遊玩玩,因為旅遊可以放鬆自己的心情,也可以讓自己增長見識。
  • 秘魯有一道1000米的石牆,隔開了富人和窮人,迄今存在了40年
    可新搬來的人們沒有地方可住,為了生存下去,大量的移民開始在郊區廢棄的山坡上建造房子。隨著移民的不斷湧入,山坡上破舊的房子也不斷延伸,最終形成今天的畫面。與此同時,利馬的富人們開始跟風美國人,一個個都把房子建到了郊區,估計覺得郊區空氣好,於是富人和窮人就混住在利馬的郊區。那麼問題來了,富人和窮人住一起怎麼會安心,富人整天擔心窮人打砸搶劫,畢竟富人的生命可值錢了。
  • 深圳富人區的「窮人」,住上千萬的房子,卻拿4000元的工資
    現在有許多人都去北上廣深這樣的富人之地,對於這幾個地區,的確會有許多富貴之人,但是他們在沒有成為富人之前,也都是靠自己的雙手打拼,才有了現在的成就。不知道大家對北京有沒有了解過呢,北京有好幾個地區,幾乎全部都是富人區,哪怕是說成富豪區也是可以的,比如說上海的陸家嘴還有北京的望京,這幾個地方都是比較富裕的區域。
  • 日本窮人住「別墅」,都是什麼樣的?
    關於日本的窮人和富人,有一句話在廣大網友的心中流轉已久,那就是「日本的窮人住別墅,有錢人都住著公寓」?關於這個現象,儘管百思不得其解。但,還是一起跟著當地媒體的記錄鏡頭走進這些所謂的日本窮人以及他們住的「別墅」,都是什麼樣子的呢?沒有想像中的「破舊不堪」。獨立的庭院,就足夠讓人羨慕很久,更別提滿園裡面打理的園藝,簡直是充滿藝術生活的窮人。
  • 專家:婚姻對富人沒意義,對窮人很殘酷,看似無情卻句句大實話
    說到窮人的婚姻,「搭夥過日子」這句話很容易映入眼帘,而且這話成了窮人婚姻的代名詞,畢竟我們確實很少聽到富人婚姻需要搭夥過日子,婚姻對於富人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對於窮人而言卻是畢生的事業,不可更替。
  • 疫情中吃垃圾的印度人,撕開了窮人最後一層遮羞布
    我們都知道,防控疫情最重要的就是「隔離」和「衛生」,可這在貧民窟中,這些都成了奢望。達哈維貧民窟是印度孟買最大的一個貧民窟。你很難想像,在這1.75平方公裡的小地方,居然住著超過100萬人。一間不足十平米的房子(棚戶)裡,居然能住著10到12人,他們都是睡大通鋪,一家人擠在一起。而貧民窟裡房屋間距只有15釐米不到,那些破舊的板房、棚子,一間挨著一間,掀開帘子或者開了窗,就是別人的家。試問在這裡,怎麼保持社交距離???
  • 深圳「富人區的窮人」:住著1500萬的房子,卻活得無比艱難
    她在帖子中聲稱:麥苗是深圳土著,一家三口住在南山。雖說是本地人,但是和家裡有幾棟樓收租的土著不太一樣,麥苗家裡只有一套房子,位於後海海月花園。那還是1999年時,她的父母花了全部積蓄20萬,以2000一平的價格買下了一套120平的房子。她表示:那時候,只有窮人才住南山,深圳都流傳著「寧要羅湖一張床、不要南山一套房」的順口溜。
  • 日本窮人才住200平別墅,富人都擠60平公寓
    窮人住別墅,富人住公寓。這是日本一種「反其道而行」的住房文化。但日本這樣寸土寸金的小國家,別墅的佔地面積更大,不是應該更稀有、更舒適嗎?高層公寓,在國內就像「鴿子籠」,為什麼到了日本,反而更受有錢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