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繁華的背後:無數普通人睡籠子、住垃圾堆,在城市夾縫中生存

2021-01-20 家居解憂醬

文/智慧家居控,內容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的朋友旅遊都喜歡去香港,在香港可以看到風格各異的商鋪大樓,還有密布在各個地方的茶餐廳。

走在路上時不時的有叮叮車與你插肩而過,夜晚在沙尖咀燈紅酒綠的霓虹夜店中肆意搖擺,你們以為這就是真正的香港嗎?

香港繁華的背後:無數普通人睡籠子、住垃圾堆,在城市夾縫中生存

其實不是的,去香港旅遊的人看到的只是香港繁華的一面,內地的居民很少有機會能夠體驗到香港普通人的生活,甚至是窮人的生活。

在這裡窮人仿佛就像寄生蟲一樣在這一座座的高樓中夾縫生存。

在YouTube上有一個關於香港的紀錄片引起了大家的熱議,這部紀錄片主要真實的反映出了香港的住房問題。

也許是因為過於真實,又或許是所揭示出的香港與人們眼中那個五光十色的繁華太不一樣,才令觀眾感到非常震撼。

1、住在11平米房間的老伯

在紀錄片中導演第一個採訪的就是一位67歲的老伯,67歲一個本該退休在家頤養天年,兒孫滿堂的年紀。

而這位老伯卻一個人住在一個11平米的小房間裡,這個房間甚至比一輛車的停車位還要小。

老伯說自己的收入來源一部分是靠政府給的三千元養老金,還有一部分是自己平時在外面撿垃圾換錢補貼。

因為香港高昂的物價,單靠政府的養老金根本不夠老伯日常的生活開銷,所以他只好靠另一種方式來賺錢。

而且老伯還身患癌症,他都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工作多久,但如果不工作,老伯根本無法在香港生活下來,升值連這小小的房間都租不起。

2、蝸居在7平米的先生

實際上在香港大概有20-30萬的人蝸居在一個比停車場還要小的空間裡,這個走兩步就到頭的房間裡看著雖然小。

該有的設施都有,廚房連著馬桶,馬桶又對著自己的床,就像售樓部的模型一樣。

這位住在7平米房間的先生告訴記者說,在以前房子價格的增漲速度基本上和工資的增漲收入齊平,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只有富人的收入和房價在一直增長,窮人在這座光鮮亮麗的城市中舉步維艱,連保障自己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都成了一種奢侈。

3、住在人均1平米的大桶鋪

當你以為前兩個人的生活已經很辛苦了,比他更慘的比比皆是,對於上面的二位來說。

他們的房子雖然很小,但好歹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在香港還有很多人蝸居在一個就像鳥籠的大通鋪中。

這個大通鋪上掛滿了生活用品和洗漱用品,而在僅有的公共區域中也被各種雜物塞滿了。經營這樣房屋的房東光是一間房就可以產生4000多美元一個月的收益。

4000多美元有多少呢,前面67歲的老伯靠著撿垃圾幾天也才能賺到30港幣而已,這樣一對比,瞬間讓觀眾看清楚了富人與窮人的差距。

在去年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中,前100名中就有6位是香港人,在這6個人中就有4個是從事房地產行業的。

而且香港有70%以上的土地都是還沒有開發的,而富豪們家的一個高爾夫球場的面積就相當於一棟居民樓了,可以解決香港好幾萬人的居住問題。

香港政府每一次想要將綠地開發,都會遭到富人們的反對,因為他們不想自己手裡的房產貶值,如果香港將未開發的土地建造大量的住宅。

也就意味著這些富豪手中撰有的房產會貶值,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們肯定是持反對態度的。

香港的繁華與奢靡實際上只是表面的,真正的生活從來不是光鮮亮麗的,每個在這座城市辛苦打拼的人都只是想要能夠在這裡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四方天地。

關注「智慧家居控」,每天學習專業有用的家居、裝修知識,讓家更溫馨!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記得給我們點讚並分享哦~

相關焦點

  • 香港窮人的窒息生活:睡籠子,住垃圾堆,被富人瘋狂吸血
    香港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 從六七十年代開始,香港就成為了很多科幻電影的舞臺與靈感來源。 例如日本電影《攻殼機動隊》中的城市,就以香港為原型。
  • 現實中的香港:窮人睡豬籠,住垃圾堆;富人使勁吸血!
    說到香港,大家想到的是什麼?自由港口?國際大型都市?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有人說,香港就是電影中蒸汽朋克感覺,在這個光怪陸離,燈紅酒綠的城市中,充滿著銅臭味,以及新鮮感!
  • 香港籠屋居住40年,他說:不是我住籠子裡,是看我的你們住籠子裡
    提起香港,人們大多想到的是TVB電視劇裡那些人,在富麗繁華的大都市裡住著別墅豪宅、吃著魚翅燕窩、披金戴銀出入熙熙攘攘的股票場…但是,在這些璀璨奪目的繁華背後,其實是讓人絕望的現實。由於香港地少人多,加上貧富差距較大,居住在香港的富人,生活的奢侈猶如活在人間天堂。
  • 香港籠屋,繁華背後的一面
    這些住在「籠子」裡的人被形象地稱為「籠民」, 一般是新移民或者年長者,是一群老弱貧苦的社會底層人士。 結束了一天的奔波勞累,回到了這樣的【家】在香港,大約有20萬人生活在這種籠房裡。「香港的房子太貴了,普通人終其一生也買不起一套房子,籠屋從當初的5~6港元到今日的1200港元,再高下去只能睡公園了」一個籠屋居民說。確實,香港是全球房價最高的都市,比倫敦,紐約,東京高多了。作為低收入,靠綜援過日子的香港人來說,一輩子難覓棲身之所。
  • 繁華背後的辛酸:香港20萬人住「棺材房」,4平米空間擠下一家人
    繁華背後的辛酸:「棺材房」只放的下一張床,4平米空間擠下一家人海德格爾曾說:「人,要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然而在表面上看起來無比繁華的香港,「詩意地棲居」對許多人來說卻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住房問題一直困擾著底層老百姓,對於房子:價高買不起、房租貴也租不起,於是為了滿足最基本的住房需求,香港出現了各種你意想不到的房屋構造,比如劏房 、籠屋、太空艙、陽臺屋、貨櫃屋等,沒住過香港這些奇葩的房屋,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 江湖走鬼,城市夾縫中生存的流浪者
    「走鬼」一詞,起源於香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香港經濟凋敝,大批平民無處謀生,只好在街頭擺攤。當時的香港嚴禁街頭小攤,商販一旦被警察抓到往往下場悽慘。在城市的夾縫裡生存的他們像是披著隱形衣,每天都被人看到,卻又從來都不會被人看到。一、多掙點錢,就能回家了越是光鮮亮麗的城市,就越是能聚集大量外來務工者。
  • 為什麼香港人寧願住小的籠屋,也不願來內地發展?看完之後就明白
    其實香港很多人會想起富麗繁華的大都市和擁擠的摩天大樓,因此這裡也被稱為旅遊的天堂,繁華的大都市配上風景秀麗的景色,這是眾多旅遊愛好者前來旅遊的原因之一了。在香港繁華奢侈的背後,有些平民的生活依然絕望在香港水深火熱的貧民窟裡,而有的人就僅僅只有一張床的位置,在那裡被鐵絲網圍住,猶如一個個小籠子。
  • 一說香港就會聯想到繁華,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很拮据的
    說起我們國家最繁華的城市,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北京、上海等城市。但是在十多年前,在我們國人的印象當中,最繁華的還是香港,這真的是一個遺失之地。香港是一個繁華之都,對於這個城市的描述,基本上都是帶著繁華兩個字,什麼車水馬龍,什麼燈紅酒綠,都是描繪香港的。
  • 香港酒店夾縫中求生存,到港遊客驟降9成。復甦遙遙無期?
    去過香港的遊客都知道,香港的住宿成本並不低,隨便找個酒店,一晚上住宿費成百上千非常的正常!然而,今年的香港酒店卻一反常態,幾乎每天都在打折促銷!相關數據顯示, 今年來香港旅遊,或許300元就能夠享受五星級酒店的的特價房!
  • 繁華香港的背後,一家四口住8平米籠屋,看了惹人心酸!
    繁華是香港的標籤。香港,作為金融帝國,在這裡常有股市風雲,作為奢侈品王國,這裡是人們購物的天堂。可是拋開這些亂花漸入迷人眼繁華的背後,卻看到了不為人知的心酸。  在深圳工作的小夥伴,在高樓大廈裡眺望遠方,就可以看到香港的大樓。人們嚮往這個地方,這裡像是可以淘金的模樣,每年選擇去到香港旅遊的人數不勝數。
  • 大學生挑戰無錢無手機城市生存 有人住酒店有人睡地板
    近日,浙江工商大學的75名學生從杭州到寧波,經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城市生存挑戰。兩天一夜中,他們不帶手機、不帶錢,通過打工獲取收入解決食宿問題。在這場挑戰中,有的小組一天收入約1800元,12人住進四星級酒店套房,也有小組一天收入500多元,只能擠一個小房間,4人睡床8人睡地板。
  • 香港的「燈紅酒綠」背後,普通人的生活,少女:好可憐!
    很多人在國內觀光的時候,除了國內有名的觀光景點,還會去北上廣、香港、臺灣等地區,對香港來說,很多小夥伴特別是對女性來說,第一認知是購物者的天堂,所以很多人去香港旅行,腦海中浮現的都是香港燈酒綠、高樓大廈覆蓋的樣子。
  • 實拍香港旺角地區大廈內部,繁華的背後竟是這樣擁擠不堪的生活
    一提到香港,人們第一想到的總是中環、旺角、尖沙咀等繁華地帶,這些地方也確實一定程度的代表了香港。尖沙咀各種店鋪聆郎滿目,購物的、觀光的,從早到晚人流不息。不過在這繁華的背後,卻是另外一番的生活面貌。香港是街區化的城市,所以即使是尖沙咀這樣的城市中心,也依然有很多居民生活在這裡,這些大廈外面的門面是繁華的商鋪,裡面的高層便是普通人的生活。
  • 香港,繁華的背後,也是一地雞毛
    昨天無意間翻到了2017年去香港的照片那時候的香港,沒有港獨肆虐,沒有遊行叫囂,雖然對內地遊客沒有那麼的友善,但至少在銅鑼灣,天星碼頭,中環等區域,出去耍一趟還是安全的!稍微做過香港旅遊攻略的都知道,重慶大廈對於遊客來說,幾乎是一個可以遠觀,不可以褻玩的地方!但架不住王家衛的一部《重慶森林》讓它成為不少人心中的一個…emmm…景點!重慶大廈內,到處都是南亞人,裡面充滿了各種咖喱味和香料味…那味道簡直讓人上頭!
  • 這個國家在夾縫中求生存 殖民地時代仍能保持獨立
    夾縫中求生存的國家,殖民地時代保持獨立的國家在整個殖民時代,歐洲列強幾乎劃分了全世界的陸地和海洋,就連冰天雪地的南極洲都。被劃分為各自的勢力範圍,無數的民族被奴役、無數的國家被吞併,延續幾千年的文明都被滅絕。西方人耀武揚威的吸取殖民地財富。
  • 香港繁華的景象下,九龍區普通人的生活,網友:太可憐了
    旅遊現在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一種休閒方式,很多的人在國內旅行的時候,除了會去一些比較出名的旅遊景點之外,還有就是去向北上廣,香港,臺灣一些地區去旅遊了。說起香港的話,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就是購物,也有的人會在腦海中浮現出香港燈紅酒綠的模樣。
  • 香港「紅燈酒綠」的背後,普通人過什麼樣的生活,網友:好可憐!
    當然香港不是想進就能進去的,而且一提到香港,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就是燈紅酒綠的生活。其實每一個城市都有貧富差距,在香港很多生活的人們,都不如普通人的生活好,這裡帶大家看一下。圖片來源於網絡香港繁華的景象,在香港的九龍區,有這樣一塊棚戶區,在這裡生活的人大多數都是,在香港闖蕩一番想尋求機遇的年輕人,這裡被稱為香港的平民窟,可能有很多人不相信,但是在這裡生活的人才
  • 新加坡的漢語正在消亡,而馬來西亞的漢語在夾縫中求生存!
    一、新加坡的漢語:日趨邊緣化,消亡是必然的命運最新的關於新加坡漢語狀況的新聞是:漢語已經在新加坡失去生存的土壤,在50歲以下日常使用漢語的人口已降至總人口的5%左右,也就是說除了大陸移民,已經很少有人在家裡和工作中說漢語了!
  • 臺北市長柯文哲批完香港,又稱新加坡是「住籠子的金絲雀」
    臺北市長柯文哲批完香港,又稱新加坡是「住籠子的金絲雀」 據臺媒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繼3月底曾說「香港很無聊,就一個小島有什麼好看的」引發爭議後,時隔不到2周,9日受邀演講時再次炮轟新加坡是「住在籠子裡面的金絲雀
  • 一個人的香港行,我愛這座城市的繁華!
    至於那年我們一家人去東南亞旅行,我回國也要特地在香港轉機停留上半天,雖然沒有逛一逛香港,但是我卻吃了香港的午飯,這對於我來說,這已經足夠滿足了。而這個夏天,我決定再去一次香港,為的就是重新認識,重新了解我最愛的這個城市香港。我問過我的朋友們,願不願意跟我一起去香港,得到的回覆永遠都是,我不去香港,多麼的沒意思啊,香港那種繁華的國際大都市我是欣賞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