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文青巡禮一日遊,找尋老臺北美味與生活的記憶

2021-02-17 挑款師

說到繁華的臺北城記憶,老一輩的人總對「大稻埕」有說不盡的故事,日治時代時它是最熱鬧、商業最蓬勃發展的地區,但有好長一段日子,臺北人除了辦年貨,年輕人鮮少有機會踏入大稻埕,大稻埕有其悠久的人文藝術,還有代代相傳的在地傳統美味,我們與朋友聚餐時常選擇西式餐館,偶爾實在想念小時候與媽媽手牽手到永樂市場買完布,回家前的那餐米苔目臺式小吃,美好的回憶總是這麼簡樸又令人掛在心頭。

而近幾年我們開始意識到「留存傳統」的重要,漸漸的一些以老建築改建的餐廳、文藝手作工坊與特色啤酒吧,紛紛選擇到這個滿載了老臺北歷史的區塊當成出發的起點,因此更多屬於大稻埕的舊時美好與正在發生的新文化,正結合成一處全新的「大稻埕風華」,在這裡有太多事物等著我們慢慢去探索,就找一天假日耗在這裡漫遊,細細感受新舊文化交錯出的精採吧!

11:00 A.M

黑點雞肉:臺式早午餐

位於華亭街口的「黑點雞肉」被美食家稱作為米其林小吃,充滿歲月痕跡的半開放式用餐空間,只有一個充滿故事的木頭麵攤與數張桌椅,另外有家分店在不遠處的店面,但老臺北人還是喜歡坐在攤子享用美食,才能深刻感受大稻埕的懷舊氣息。到訪的客人都是吃了數十年的長輩,但也參雜著像我們這種一吃即成主顧的年輕面孔,「黑點雞肉」沒有菜單,主要販售新鮮的白斬雞、黑白切、香氣十足的雞油飯、湯麵與米粉,還得加上一顆招牌糖心蛋才過癮,可別來晚了,放置各種食材的玻璃櫃將會被饕客一掃而空。

黑點雞肉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華亭街2號

營業時間:7:00~15:00

13:30PM

永興農具工廠:臺製質感雜貨食器

這間臺灣風格的雜貨食器小店,已經是開業將近百年的老店,見證了迪化街的繁華與沒落,早期以販售農家工具為主,近年隨著時代的變遷,永興開始增加品項,年輕人下廚特別喜愛使用的鑄鐵鍋,以及裝盛早午餐的木碗、木製品,外表古樸的店家,卻擁有真正的職人精神,近年也非常受到日韓觀光客的喜愛,價格合宜又耐用的鑄鐵鍋真想入手一個,就能自製香甜充滿蛋香的法式吐司了。

永興農具工廠

地址: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88號

電話:02 2553-6545

營業時間:8:00~18:30

15:30PM

鹹花生:懷舊老建築咖啡廳

迪化街上保留許多有年歲的店家與修復的老屋,因此吸引不少文創餐廳與小店進駐,鹹花生原先位處熱鬧的師大商圈,搬遷到迪化街的改建老宅後,更顯懷舊復古氣息,店內的空間設計簡單溫暖,位置不多但透著舒服的黃燈光,天氣好時可以坐到戶外的小花園,欣賞老屋的迴廊與被綠色植物包圍的庭院。這裡的招牌餐點則是撒上黑糖糖霜的手工肉桂捲,肉桂的香氣配搭上一杯臺灣茶,安靜享受愜意的下午時光,眼前彷彿見到從前大戶人家在此喝茶享用點心的景象。

鹹花生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97號

電話:02 2557-8679

營業時間:10:15~18:00

19:00PM

Mikkeller Taipei 米凱樂:老宅啤酒吧

開於西元1910年位處南京西路上的洋式西裝屋,2016年改建成大稻埕第一家啤酒專賣店,古色古香的老建築與北歐風的店面設計,從外頭經過就可以見到透明的大門裡,儘是小酌中的歡樂氣氛,二樓的空間寬敞舒適,木頭製的桌椅、微黃的燈光讓人可以在此安心與朋友聊天,絲毫沒有一般酒吧的吵嘈喧鬧,下午即營業的米凱樂是喜愛小酌的文青聚集地,晚上的氣氛更加有情調,提供23種精釀啤酒供選擇,還能搭上臺式風味的下酒菜一起享用。

米凱樂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241號

電話: 02 2558-6978

營業時間:週一 – 四: 16:00 – 24:00 (23:30 Last Call)
週五 – 六: 16:00 – 01:00 (24:30 Last Call)
週日: 14:00 – 22:00 (21:30 Last Call)

內容來源於網絡

為您挑選全球最熱的搭配

長按二維碼即刻加關注(點選識別圖中二維碼)

相關焦點

  • 老臺灣是什麼樣子?來臺北的大稻埕看看吧
    如果說,老臺灣是什麼樣子,那在臺北,就務必來大稻埕看看了。大稻埕,泉州府同安籍移民林藍田為了躲避海盜,從基隆搬到大稻埕,興建了三間閩南式建築,這就是大稻埕最早的店鋪。大稻埕建霞海城隍廟,成為臺北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
  • 2017臺灣藝文之旅 ——在大稻埕尋訪美好小店,感受臺式美好生活
    百年老鋪與創意小店比鄰,既保留了老臺北的人間煙火,又接納著新時代的文創夢想,成為臺灣新興的文創聚落地標。南北貨貿易是大稻埕歷史最悠久的產業,各式貨物在此匯聚流通,憑藉著店主精準的眼光挑選出各式各樣的好物。即使迪化街上的南北貨商家極為密集,各家仍有獨特特色,各自擁有忠實的主顧。
  • 臺北大稻埕
    「沒有城牆的城市博物館」將再次開放歷史「秘境」  新華社臺北6月6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老街刻畫往日風華,前人生活樣貌至今留續,臺北大稻埕被譽為「一座沒有城牆的博物館」。今夏,這裡將再次向民眾展示不為人知的歷史「秘境」,再現這個臺北早期聚落的「舊顏」。
  • 從大稻埕到艋舺,屬於老臺北的漫步
    迪化老街許多人在文章中推薦大稻埕區域的迪化老街,是一條反應了大稻埕興衰的商街,在這條長達800米的街區,遍布了保存尚好的老建築,街旁皆是中藥,茶葉,南北貨商鋪,就要說一下艋舺了,這是早在大稻埕之前的臺北商業中心和市街。
  • 在大稻埕,吃出最原汁原味的臺北
    大稻埕的慈聖宮前是臺北傳統生活的起點,長長的一條巷子,開滿了小吃攤位,不只是遊客,也是附近居民熟知的美食聚集地
  • 最臺北的味道!(文末送五星級臺北香格裡拉飯店住宿券)
    如果想了解真正的臺北,你絕對要去一趟老臺北漫步,跟著臺北發展的路途,走進老街城區,你會在歲月的建築痕跡中窺見歷史記憶;你也會與本地的傳統老店相遇,一探城市發展的產業推手;你亦能穿梭於披上文創新衣的老屋裡,品味融合當代臺北的生活氣質。
  • 認識老臺北
    老臺北,有著太多的辛酸故事與趣味傳說,臺北市政府的臺北探索館也將在暑假期間每逢周末假日邀請文史工作者駐館,以不同主題帶領民眾穿梭時空看臺北。費用全免,是親子同遊認識臺北的好時機。 其它導覽解說內容,還包含了你所不知道的西門町、西門町地標-西門紅樓、風情萬種的中山北路、臺北盆地的環境變遷與聚落髮展、臺北古城巡禮、臺北城巡禮-城南舊事、臺北城的前世今生、臺北歌謠追想曲、風雲際會大稻埕、臺北古蹟的諸多特色、艋舺老街人文之旅、艋舺渡船頭、尋找老臺北之共同記憶、閱讀臺北
  • 臺北大稻埕街區與閩清梅城印記街區「結對子」,共謀發展
    閩清梅城印記開發公司邀請臺北大稻埕地方創生公司針對閩清梅城印記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改造進行了一場乾貨滿滿的經驗分享交流會。閩清縣委常委、副縣長江泳主持了本次交流會。◆ 來自臺北大稻埕地方創生公司創辦人呂大吉分享大稻埕街區的發展經驗       下午,由省青年建築師協會與福建泰可文創團隊共同承辦的首場「梅城聚場-梅城開講」-探索臺北大稻埕發展地圖,在梅城印記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吳氏祠堂展開
  • 新編高甲戲《大稻埕》觀後感:重溫民族記憶與精神
    編劇曾學文感佩於當年臺灣人民寧死不屈的精神,以史詩之筆創作新編高甲戲《大稻埕》,書寫一闋臺灣民眾反抗日本侵略的慷慨悲歌。  劇中故事發生在臺灣的大稻埕。這個地方就在今天台北城北部,範圍大致為民權西路以南,忠孝西路以北,東至重慶北路,西臨淡水河。康熙年間漢人於此耕種貿易,當時有個很大的曬稻穀場子,即取名「大稻埕」。19世紀後期,大稻埕成為北臺灣的經濟中心、繁華之地。
  • 臺北|在大稻埕踏入時間的任意門
    歷史上,因為艋舺一帶常常發生械鬥,許多平埔族人因而遷至大稻埕定居,依傍著悠悠大河的大稻埕,順勢運用這條便利的水路,成為當時老臺北城最繁華的的物資集散地,尤其像茶葉、布匹,以及南北貨的貿易往來最為發達。大稻埕的風華已不復存在了嗎?抱著看一看的心情,我在一個午後,來到了大稻埕。
  • 大稻埕與迪化街,尋古早味的臺北
    ,匯集了許多臺灣的傳統小吃,充分展現了大稻埕的古早味。我們步行前往大稻埕碼頭,沿途經過許多老建築,改造成茶樓或者咖啡廳之類的文創店很多。逛大稻埕這一帶,最好的方法就是「抬頭看」。,也是新的生活場域。大稻埕,便是臺北的從前。新舊文明在這裡交融,臺北有著世人的夢,這裡,是浪漫的,是清新的,是豔麗的也是時尚的,這是一個有著璀璨燈光的臺北,也是一個有著人間煙火的臺北。
  • 大稻埕:臺北百年財富神話的秘密
    1860年,清政府與英法籤訂《北京條約》,淡水開埠,外商循淡水河進入臺北盆地尋求貿易商機。隨後,臺茶熱銷,南北貨生意興隆,鴉片買賣也「聲名遠揚」,外商紛紛來到大稻埕。也正因為這些外商在大集聚,以至於臺灣剛剛被割讓給日本的那幾天,這裡擁有罕見的和平與秩序。
  • 尋味大稻埕,這裡狠臺北
    臺北城大飯店位於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2段172號(保安街口)看一段預告片,有助於我們了解大稻埕的歷史大稻埕的字面意思,就是曬稻穀的場地。淡水流經臺北,貨物貿易繁忙,漸漸地就有人在這一帶聚居,形成熱鬧的市集和生活區,這一片區域,就叫大稻埕。
  • 「大稻埕」IG打卡系下午茶,不只餐點好吃,空間更是隨便拍隨便美...
    這次窩客島特別整理出下午茶控激推的「23間臺北必訪下午茶」,讓人從甜點吃到正餐,一次滿足下午茶控要拍、要喝、要吃的各種需求。大稻埕:好拍照網美系下午茶在大稻埕的老屋街區裡總有新鮮事發生,這一頭有老字號品牌亮眼重生,另一邊又開起別具風格的餐館或選物店,新舊氣息相互融合,也讓大稻埕擁有許多IG網美打卡店,每個角落都是風景。你有多久沒去大稻埕了?
  • 【達人帶路】臺北最繁華的大稻埕,見證臺北歷史變遷~
    @廈航style所拍攝的臺北大稻埕,是否會讓你感受到臺北別有風情的繁華呢,快來看看吧!你對臺北的印象是什麼呢?臺北101,國父紀念館,還是故宮呢?第一次聽說臺北,是在《一頁臺北》,電影講述了在麵店打工的年輕男孩小凱,想要離開臺北,前往巴黎追尋新的生活,他的女友不久前才去巴黎,留下他傷心地遊蕩在寂寞的臺北街頭。
  • 臺北小調 | 在河一方:大稻埕裡的街市情懷
    大稻埕歷史建築立面仍保持良好。本文圖均為 作者 圖(除署名外)回顧大稻埕的發展,幾乎等同閱讀近代臺北都市的發展脈絡,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人口大量外移的過程中,大稻埕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當初的繁華不再。
  • 臺北大稻埕:繁華褪去 煙火依舊
    來源:海外網淡水河緩緩流過,客船靜靜地泊在碼頭,一隻飛鳥懶懶地在模型船上落足,三三兩兩的遊客騎著腳踏車穿過……這是臺北大稻埕碼頭的日常風景。大稻埕位於臺北市大同區,早年因大片曬稻穀的空地得名,在臺北建城前就已眾商雲集。據記載,1851年,泉州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從基隆遷至大稻埕開店,成為大稻埕商貿的發端。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碼頭桅杆林立、舳艫相接,成為茶葉、中藥材、布料的集散中心。臺北建城後,大稻埕位於北門之外。北門是進出臺北的交通要道,大稻埕也因此更加熱鬧。
  • 去臺灣大稻埕就要走進老屋裡,文藝青年最愛的深度旅遊玩法!
    你對臺北的印象就是摩天大樓、四處林立的冰冷建築嗎?臺北大稻埕將顛覆你的印象。近年來成為許多文青愛好者喜愛的大稻埕,不僅開立了許多咖啡店、加入了許多文創元素,也成了很多人尋找老臺北生活記憶的所在。今天小編準備了大稻埕的散步地圖,跟著編輯避開觀光人潮,走入老臺北的回憶裡吧。
  • 先有大稻埕,後有臺北城,跟我一起走進臺北的故事
    很難想像現今繁華的臺北城,在三百年前還是一片荒蕪,那時候的原住民依舊過著茹毛飲血的漁獵生活,直到渡臺的先民的開墾,才將現在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輪廓給開發出來。人家常在說一府二鹿三艋胛,但是臺北城的歷史除了艋胛之外不得不提到【大稻埕】,大稻埕才是奠定臺北城繁華的前身。
  • 臺北散步地圖 那些臺味濃、有意思的小眾生活地
    大稻埕|淡水河畔老臺北遇見大稻埕純屬意外,它本不在我的旅行地圖之內,但一來我住的旅館就在這一帶,二來,旅店老闆大稻埕分店開張,非拉著我去參觀,於是,它便成了我的遊記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近年臺北興起的老屋新生運動又重新喚起這裡的生命力,迪化街上一棟一棟原本頹敗的老屋,都變成了藝廊,咖啡館。新與舊的融合,要遇見真正的老臺北,不妨挑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來大稻埕穿街走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