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詭筆記|從「揚州分屍案」看清末黑店

2020-12-25 澎湃新聞

清末《點石齋畫報》上曾記錄一起真實的「揚州黑店殺人事件」:揚州城東三十餘裡有個叫馬家橋的小村落,因為處在交通要道的位置,所以「亦旅客往來可以謀棲止者」。村口有一家小酒館,「杏簾一角斜掛林梢,大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之景象」。

《點石齋畫報》

這天,夕陽西下,有甲乙兩個來自安徽的生意人路過此地,口渴難耐,便進小酒館喝酒吃飯。食畢,乙對甲說:「我到村子裡去找找旅店。」而甲則去櫃檯上結帳。「櫃中一中年婦當壚滌器」,見甲囊中銀兩很多,便對他說:「別看我這是個小酒館,其實也是可以住宿的。」甲喝得醉醺醺的,又看老闆娘貌美,便調笑著跟她來到後院。老闆娘把院門一關,「揪甲發曳令倒地,夫從背後握刀」,將甲砍死!

再說乙找到旅店,回到小酒館找甲,老闆娘說他已經離開了,「乙尋之不獲,疑入煙花叢」,便自己回到旅店,倦極思寢。正在這時,一條大黃狗突然衝進室內拽著他的衣服往外拉,乙心知有異,邀集了旅店裡的眾人同他一起跟在大黃狗後面,一直來到了小酒館。這時狗叫得更兇了,眾人一擁而入,還沒等老闆娘阻攔,他們已經衝到後院,「見灶下有燈熒然,釜鍋中氣騰騰上,揭蓋視之,則甲首尚可辨認也!」原來甲已經被大卸八塊放在鍋裡煮了!

事件的結尾不消多說,兇手自然是被繩之以法,但細細品來,卻可以從中了解清末「黑店」的幾許情狀。

一、換房撿了一條命

清末,江南工商業高度發達,酒肆茶坊的開設數量也很大,據史料記載,蘇州一地的茶館,清初還主要設在寺觀廟宇,到乾隆前期,已遍於裡巷,「一席費至數金,小小宴集,即耗中人終歲之資」。常熟縣在康熙以前只有幾家酒館,還怕飯菜賣不出去,而到了雍正時期,酒館大幅增多,且生意興隆。迨後,縣西的何家橋,縣東的新巷,以及慧日寺的前後左右,「茶房酒肆,接揀開張」,這說明此類生意已經從城市普及到鄉鎮。這其中,確實存在著一些酒館兼留客人住宿的現象,但此類店面往往規模較小,且多設在比較偏僻的地方,不像正規的旅店那樣有名氣、重口碑、不欺客,容易發生看客人攜帶財物較多就「黑了」的罪案。

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記錄過一樁案件:

《清稗類鈔》

「長江下遊匪徒甚多,晝奪夜劫,時有所聞,陸道則尤多黑店,與山左無異也。」江西浮梁縣某鎮,地處交通要衝,為行人往來的必經之路,有夫婦二人便在此開了個小店。一日,有個販豬的人從外地收帳回家,途經此地,投宿於店,他「衣服雖襤褸,而藏金頗富」。這天晚上,有個賣燈草的商人也來投宿,恰與販豬客是老相識,他鄉遇故,少不得一起喝酒聊天,很晚才回到各自所住的客房,燈草商人住在樓上,販豬客住在樓下,都是單間。

不知怎麼的,販豬客雖然喝了酒,頭有些昏沉,但心口難受,總有驚惶不安的感覺,便上樓去找燈草商人說:「餘今夜不知何故,常心驚,半夜未能睡。」燈草商人說你可能是不適應在樓下住,所以才有這種情況,乾脆咱倆換房吧!販豬客同意了。

夜半三更,販豬客在樓上睡得迷迷糊糊的,突然聽見樓下有刀砍斧剁的聲音,他偷偷打開門,躡手躡腳地下了樓梯一看,只見「店主夫婦持刀入燈草客室」——也就是自己原來所住的一樓房間,「猛斫數刀」將燈草商人砍死,然後翻他的行囊尋找金銀。販豬客嚇得「戰慄萬狀」,趕緊溜出門去,「徑赴縣控告焉」。

二、「買命錢」其實不算貴

不光南方,北方亦有此類案件。清代學者無悶居士(顧廣圻)所著《廣新聞》中寫發生在邯鄲的一樁奇案:

一幕客夜宿一兼做旅店的酒館,店主姓俞,其妻三娘「尤能媚人」,凡是有住店的客人,俞某「必令三娘出陪,清歌侑酌,狎暱倍至」。偏巧這位幕客是個正人君子,不好酒色,俞某熱情地招待他,問他要不要聽美人來唱曲兒,他說不必,又問他需要不需要暖酒來喝,他說不飲。「俞見酒色不可動,遂反身出。」第二天幕客離去時,到櫃檯上結帳,俞某冷冷地說要兩吊錢,幕客吃了一驚,說怎麼會用這麼多?俞某毒笑一聲道:「買命錢,不貴!」

「客駭其語,不得已,如數償之」,然後趕緊離去,回到自己入幕的官府,把事情跟縣令一講,縣令立刻去那間酒館裡暗訪。俞某不在酒館裡,只有他的七歲兒子在,縣令給他果脯,慢慢套話。正在這時,俞某回了來,也許是感覺到了什麼,拉著兒子就往外走,縣令叱責道:「哪裡來的莽漢?!」俞某突然定住,雙眼發直,開始念出一連串姓名,並說這些人都是被自己的老婆三娘勸酒到「醉夢模糊」的時候,「隔牖探黃麻圈套頸上,勒殺之」……縣令方知俞某是被「冤魂附體」,立刻喚手下人將其與三娘一起綁了,「夫婦皆棄市」。

郭則沄著《洞靈小志》中亦記有「張家灣黑店殺人事件」。張家灣鎮位於北京市通州區東南部,是通往華北、東北和天津等地的交通要道,「往時京津舟程,必經張家灣」,所以清末此地已經成為重鎮,商業發達,環境也特別優美,「柳蔭夾水,略似江鄉」。

《洞靈小志》

光緒中期,有個旅行者在張家灣的一家旅店投宿,「夜半見鬼,深目高鼻,語侏離莫辨」。這鬼整夜都糾纏著旅行者不去,直到天亮才隨著雞鳴聲慢慢消隱。後來又有旅客住在同一個房間裡,再次見到此鬼,偏偏這旅客不僅膽子大,還是個好奇心賊拉強的,「欲窮其異」,便在那鬼於天亮後慢慢消隱的地方挖掘,「得屍,果深目高鼻如所見」。旅客報告官府後,「逮訊店主」,方知這是一位少數民族的商人來京買賣貨物,身上帶了很多錢財,「宿此,店主利所有,謀斃之,倉促掩埋,不圖其能為祟也」,沒想到罪行終於敗露,「遂置諸法」。

三、七人組團殺人分屍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發生在洛口的一起案件,則跟上述幾起案件有所區別,不屬於「黑店殺人」,而是「店內黑殺」。洛口鎮有一家名叫悅來客棧的旅店,這一天來了七位投宿人,是一起外出打工的同鄉,因為客滿,他們被安排在一間大車房裡居住。到了落燈時分,又住進來一位商人,隨身攜帶著很多銀兩,看得那幾個打工仔眼睛都直了,心中起了歹念,密謀深夜殺人劫財。等到商人睡熟,他們一擁而上,將其殺死並分屍,並將殘屍分成七包,每個人拿了一包準備扔進黃河,徹底毀屍滅跡。誰知這七個人實在太笨,深更半夜一起上街不說,還一起站在黃河岸邊,擺出了拋擲的姿勢,就差領頭的喊「一,二,三——扔」了,結果被巡夜的警察發現,上前突檢的時候,有的人把包扔進了黃河,有的人驚慌失措,反而把包緊緊地抱在懷中,最後被一起逮獲。

可能有人會問,這個案子會怎麼判刑呢?

應該說,無論是浮梁案件、邯鄲奇案還是張家灣命案,按照《大清律例》,兇手有可能被判斬立決,但洛口殺人案和揚州黑店殺人事件這兩起案子不一樣,因為兇手做了一件和其他幾起案件不一樣的行為——分屍。

殺人分屍,在我國古代的罪名叫「支解人」,把死者的身體切割而不能給他留個「全屍」,屬於「不道」的行為,跟「殺一家三人」和「採生折割」(拐賣孩子將其致殘後使其乞討)一樣,是最嚴重的刑事犯罪,按照明代律例,首犯要凌遲處死,且「銼碎死屍,梟首示眾」。到了清代有所「緩解」,根據嘉慶二十二年制定的條例:「殺死人命罪於斬決之犯,如有將屍身支解、情節兇殘者,加擬梟示(梟首示眾)。」

不過到了道光八年,因為發生在安徽的一起殺人碎屍案,使這個條例有了「細化」。

當時有兩夥私鹽販子發生鬥毆,造成了一起「傷斃六命」的大案,其中有個叫馬六的在與劉大和的搏鬥中,將其殺死,然後又「將劉大和頭顱、四肢割落、剖取腸臟並棄屍水中」。安徽巡撫認為馬六毆殺人後肢解屍體乃是「欲求逼罪,原無支解之心」,所以給馬六判了絞監候。然而報到道光皇帝那裡,道光卻提出了質疑,鬥毆現場那麼多死人,為什麼馬六不去肢解別人,只將劉大和一人大卸八塊,這種行為顯然不是單純的棄屍以掩蓋罪行,而是洩憤!所以道光皇帝將馬六改為「絞立決」,並下令「嗣後謀故及鬥毆殺人之犯罪止斬絞監候者,若於殺人後挾忿逞兇割落屍頭四肢並剖取腸臟擲棄者,俱各照本律例擬罪,請旨即行正法」。

到了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三月,修訂法律大臣沈家本等上奏,請求廢止《大清律例》中不合乎刑罰人道化、輕緩化的世界潮流的諸如凌遲、梟首、戮屍等刑罰,由此,支解人的處罰也由「銼碎死屍,梟首示眾」和「絞立決」統一改成「斬立決」。由此可知,揚州黑店殺人事件的夫妻和洛河殺人案的主犯,都逃不了脖子上落個碗大的疤——雖然兇手們妄圖用最殘忍的手段製造一種神不知鬼不覺的「宰客」,但正所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暗夜密室裡的殺人分屍,換來光天化日下的明正典刑,倒也罪有應得!

相關焦點

  • 敘詭筆記|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巨型蜘蛛」產自哪裡?
    筆者對美式超級英雄的電影向不感冒,但人家能徵服全球觀眾,自然有不凡之處,這裡無需詳述,只是給「敘詭筆記」尋個題目,聊聊明清兩代筆記中的蜘蛛。以今人之見解,蜘蛛相貌醜陋,行為叵測,大概在古人眼中也是可憎可惡之物。其實不然。比如眾所周知的「五毒」,乃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蜘蛛卻未列其中,非但如此,蜘蛛在古代筆記中的面目,實在是複雜極了。
  • 敘詭筆記|古代筆記中的巨蛙出場與群蛙上路
    上一期「敘詭筆記」,筆者講述了百年前陶然亭傳出轟動全國的「大老妖怪叫」,最後發現,原來發出怪聲的乃是一種「比大雁腳高,長嘴,很像魚鷹」的珍異水鳥,因為正值求偶時期,所以發出響亮的鳴聲,搞得京師震動。近日在翻閱民國筆記《梵天廬叢錄》時,發現作者柴小梵對「南下窪水怪」之所以能「吼聲如巨鼓,聞數裡外」還有另外一種解釋,那就是——青蛙的齊鳴。
  • 敘詭筆記|中國歷史上「仙人跳」犯罪最嚴重的時期
    對於「仙人跳」這個詞彙,一些對法制新聞關注較少的朋友比較陌生,有的甚至以為跟「放白鴿」是一回事,本期的敘詭筆記,筆者就來幫您分清這二者的區別,以及通過清末民初的筆記來說一說中國歷史上「仙人跳」犯罪最嚴重時期的歲月往事。
  • 江子翠分屍案
    江子翠是臺北進新北市板橋區的第一站,若是買房看location其實是不錯的,但這地方大概因為名字特殊,特別吃虧,很多臺灣人記得江子翠,是因為1977年臺灣的第一起分屍案
  • 敘詭筆記|韋小寶在平西王府看見的「奇物」只是三分之二
    今天這則「敘詭筆記」,筆者便趁著《鹿鼎記》的「熱播」來蹭個熱點,寫一寫清代筆記中記載的那個真實的吳三桂。新版《鹿鼎記》中的吳三桂一、臉上刀疤成發跡「資本」在《鹿鼎記》裡,吳三桂的出場形象是「身軀雄偉,一張紫膛臉,鬚髮白多黑少,年紀雖老,仍步履矯健」,有些揚州口音,自稱是「原籍揚州高郵」,為人既陰險狡詐,又頗有些梟勇豪氣。雖然韋小寶憑藉主角光環,盡可以戲耍作弄之,但從康熙那裡得到的反饋,卻是絕不可以等閒視之的強大對手。
  • 敘詭筆記|「焦典史沉僧案」揭示出的「冤魂真相」
    錢希言一生很奇,一來認識的奇士多,楊漣、董其昌都是明史上響噹噹的人物;二來得到的評價也奇,袁中道說他「吳中後來俊才,名不及諸公,而才無出其右者」,可見其在當時文名之盛;三是運奇,有此學問,卻科場失意,性情孤傲,最後竟活活窮死,可見「文章憎命達」不是一句假話;四是著述有奇,他最著名的作品《獪園》被認為是明代志怪筆記的代表作。
  • 敘詭筆記|這種「野味」,吃多了為何易遭「報應」?
    而在古代筆記中記載更多的,則與故事的結尾截然相反,吃鱔魚不但不能治病,反而會遭遇「報應」。《咫聞錄》二、群鱔齧臂,奪人性命「嗜鱔業報」或「食鱔報」在古代筆記中十分多見,這裡摘錄幾則,以證筆者所言不虛。聯繫筆者此前一篇敘詭筆記裡引用《聽雨軒筆記》中的文章,可知一些鱔魚的頭部毒性很大:一群人打撈到一條「遍體金黃而背微黑」的大鱔魚,有個乞丐將其割成數斷,分給群丐食用,其他乞丐都沒有事,但吃魚頭的乞丐突然發燒並陷入昏迷,多虧醫生及時救治才倖免於難。三、鱔魚抬頭,聲似鬼鳴民間有諺:「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
  • 臺灣新年第一起惡性分屍案:女子慘被惡鄰分屍3袋2箱
    (原標題:臺灣2020年第一起惡性分屍案!妙齡女子慘被惡鄰分屍3袋2箱) 【臺灣2020年第一起惡性分屍案!妙齡女子慘被惡鄰分屍3袋2箱】馬來西亞一名25歲鄧姓女華僑,原本因很喜歡臺灣而選擇畢業後到臺灣工作,沒想到一個月後竟魂斷異鄉,還慘被分屍3袋2箱,棄於山區!
  • 敘詭筆記|逐磷:古代最驚險刺激的「深夜遊戲」
    近來翻閱清代志怪筆記《秋燈叢話》,發現中國古代還真有一種名為「逐磷」的深夜遊戲,頗為驚悚和刺激。不過在講此掌故之前,先從清代學者朱海所撰筆記《妄妄錄》中一篇名為「白磷」的文章,起一起磷火的「底」。《右臺仙館筆記》記茂州有一董姓老人,老而喪婦,他沒有兒子,就帶著個女兒居住在一座廢廨內。同樣住在廢廨的一家三口,男子常常外出辦事,家中只有他的妻子和四歲的兒子。董叟的女兒與其妻平日要好,常以嫂嫂相稱。這天晚上,董女與嫂嫂在院子裡聊天到深夜,各自回屋睡覺去了。第二天直到過了晌午,嫂嫂家的房門依然緊閉,董女覺得奇怪,從門縫裡往屋內窺探,「見與其子相對坐,呼之不應」!
  • 苑剛分屍案:蓋棺而論不定
    趙利的妻子李小梅是苑剛的表姐,也就是說,殺人兇嫌趙利是死者苑剛的表姐夫,兩家之間更有「通財之誼」,何以會弄出分屍案這樣慘絕人寰的一幕? 分屍案各有不同 近十幾年來,旅加華裔屢屢被捲入分屍奇案中,比較著名的有2002年卑詩省本拿比市女留學生趙巍被同居男友李昂謀殺分屍案,2004年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市華裔9歲女童張東嶽(Cecilia Zhang)被寄宿華裔交換生陳敏撕票分屍案,2011年本拿比市華裔少婦胡雅婷被丈夫謀殺、分屍、棄屍案,2012年8月密西沙加水療店女老闆劉光華被分屍棄屍案,同年華裔留學生林俊被男性色情演員盧卡
  • 敘詭筆記|嫌疑屍X的獻身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提示:由於這篇敘詭筆記對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名作《嫌疑人X的獻身》有洩底,請讀者謹慎閱讀。但筆者認為,「用屍體B代替屍體A,從而使警方圍繞屍體B展開的勘查和審訊永遠偏離主題」的方法,與中國古代三十六計中的「李代桃僵」相類,而在古代筆記中,類似的記錄其實不少,這裡隨便選取三例,冠之以「嫌疑屍X的獻身」之名,給讀者做一介紹。一、一塊「重量不對」的骨頭第一起案件,見於清代魏息園著《不用刑審判書》。
  • 韓國水原分屍案解析
    案件回顧:2012年4月1日,大韓民國京畿道水原市一名28歲的女性被一名42歲男性姦殺並殘忍分屍。關注點:受害人在遇害過程中曾報警求助,但由於警方的怠慢、玩忽職守導致最終不能避免慘劇。2012年的水原分屍案原本並不特殊,至少不會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但是正是由於韓國警察在此次事件中玩忽職守、散漫懈怠才導致原本可以挽救的一條鮮活生命,在她如花般的年紀凋零。受害女性郭某,28歲,在手機分包企業擔任臨時工,月薪只有170萬到180萬韓元,微薄的薪水不但要承擔父親的債務還要照顧家裡的母親和弟弟。
  • 敘詭筆記:老北京對放風箏下過「禁飛令」嗎?
    孫妍攝事情是這樣的:筆者新購入一本民國學者李家瑞編撰的筆記《北平風俗類徵》,一讀之下,不忍釋卷,箇中許多關於舊京的逸聞趣事,聞所未聞,有眼界大開之感。飾素紙以成鳥,像飛鳶之戾空;翻兮將度振沙之鷺,杳兮空光漸陸之鴻,抑之則有限,縱之則無窮,動息乎絲綸之際,行藏乎掌揮之中……」而南宋學者周密在筆記《武林舊事》中亦有記載,西湖邊上的少年郎,「競縱紙鳶,以相勾引,相牽剪截,以線絕者為負」,可見其時放風箏之盛。
  • 臺中驚傳殺嬰分屍案 狠心父母用剪刀將11個月大女兒分屍
    臺中驚傳殺嬰分屍案狠心母親夥同男友,用剪刀將11個月大女兒分屍東南網11月11日訊(海峽導報綜合臺媒)臺中驚傳駭人聽聞的「殺嬰剪屍案」。蘇姓女子所生的11個月大女嬰,3年前遭她和同居許姓男友虐死,兩人竟以利剪將女嬰分屍、裝袋丟進大樓垃圾車。
  • 敘詭筆記|姑蘇人參詐騙案:大型魔術一般的超級騙局
    筆者在上一期的「敘詭筆記」中,亦曾經有云:從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到嘉慶十二年(1807年),人參的價格竟然增長了2240倍——無論導致這種情形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都足以令我們感受到:當時的人參市場上存在著多麼數額巨大的金錢交易,而也正因為這一特殊商品的珍貴與稀缺,加之檢驗標準的複雜性和評估標準的難以統一,導致圍繞人參的各種騙局花樣百出,屢禁不止:一方面是賣方利慾薰心,弄虛作假;另一方面是買方機關算盡
  • 臺中秋分屍案 死者當晚曾Line離奇影片
    原標題:臺中秋分屍案 死者當晚曾Line離奇影片周姓死者遭分屍後,上半身屍塊遺棄在觀音鄉郊區的廢棄豬舍。記者楊德宜/攝影   東南網10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周姓男子中秋節遭殺害、分屍案,由於2名兇嫌逃往大陸,檢警通過兩岸打擊犯罪機制追緝中,監驗死者上半身多處致命傷是利刃造成,前晚搜索張嫌的觀音鄉老家,未查獲兇器。
  • 港味兒恐怖遊戲再次上線,簡談國產遊戲港詭實錄
    自從去年香港某公司的遊戲大火之後,越來越多的團隊看準了中式風格恐怖遊戲的市場,出現了《紙人》等類似嘗試,而在今年我們等來了港詭實錄。關於遊戲團隊港詭實錄是由一個小的香港獨立遊戲製作團隊GHOST PIE Studio負責開發製作,遊戲在還未發售前就飽受爭議,很多網友擔心去年的事情會再次重演。
  • 《港詭實錄》全劇情內容分析 各人物相關信息說明
    港詭實錄劇情人物信息都是什麼?想來很多朋友都還不是很清楚吧,所以呢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就是港詭實錄各人物相關信息說明,需要的朋友不妨進來看看。
  • 刑偵專家:分屍案需要預謀 "完美犯罪"幾乎不存在
    【2】沒有完美犯罪,即便兇手思慮周密「分屍案一般都是有預謀的,換言之,需要一定時間的準備。」關於來女士的案件,有許多細節,不是我們不知道,而是還沒到應該公布的時候;當然,有些事,或許我們永遠也不會見諸報端,因為說出來對當事家屬的傷害太大。在這裡,記者請老警察和老記者講起另一個多年前的碎屍案。
  • 割死者乳房、下體 華山分屍案兇嫌求處死刑
    >推薦連結:國家信訪局窩案:收百名地方信訪幹部賄款 隱瞞上訪不報▲華山分屍命案於今臺北地檢署偵辦華山分屍命案近2 個月,今( 14 )日上午宣告偵結。檢警認定,嫌犯陳伯謙因對被害高姓女子求歡不成,不但將她勒斃,還割除其雙乳、下體之後分屍7 袋,再騎機車棄置於山區。檢方將陳嫌依《刑法》強制性交故意殺害被害人罪、竊盜罪、毀壞屍體罪,以及遺棄屍體罪等4 項罪名起訴,並建請法院求處最嚴厲之刑(死刑),另分他字案追查全案是否仍有共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