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花式資產騰挪背後 雲南文旅布局逐步清出地產「重資產」

2020-12-16 同花順財經

在整個上半年持續對旗下資產進行騰挪之後,近日,華僑城集團(SZ:000069)再度對雲南旅遊(SZ:002059)旗下資產進行了新的調整。隨著眾多調配逐步落定,雲南旅遊旗下部分非旅遊資產被清挪出去。

這固然是華僑城董事長段先念的意思,他曾多次對外表示:「華僑城進入雲南的想法是做旅遊,不是做地產。」但在國內市場文旅地產普遍無法脫離開發業務支撐的背景下,華僑城重旅遊、輕地產的做法,風險不可謂不大。

雲南文旅地產業務新謀劃:旅遊先行、地產「重資產」被貶?

去年7月份,華僑城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雲南大會戰」,以此宣布其對雲南市場的態度。由此,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華僑城在雲南市場的資產騰挪動作愈發頻繁。

其中,最為核心的業務單元,就是雲南旅遊。10月17日,雲南旅遊公告表示,擬收購雲南世博投資有限公司(雲南世博集團全資子公司)及王錸根合計持有的雲南世界恐龍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恐龍谷」)63.25%股權。

對於此次交易,華僑城相關負責人對藍鯨房產表示,公司將強化核心業務、進一步壯大旅遊景區規模並豐富業務結構,加速推進全域旅遊綜合服務商的戰略目標。

從2016年年底,華僑城高調宣布戰略入滇以來,華僑城便自稱是「全域旅遊」的範本,而雲南則是華僑城「全域旅遊」的試驗田。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業界對於華僑城全域旅遊的概念,更多停留在地產+文旅的「老套路」上。包括其自身發展,似乎始終不曾脫離這一模式。1989年,華僑城建成中國首座主題公園「錦繡中華」至今,其業務模式從最初的「旅遊+地產」,逐漸演變為「文化+旅遊+城鎮化」以及「旅遊+網際網路+金融」。隨著近年來其各業務板塊的快速擴張,其又提出了探索「文化+」模式,包括文化產業、旅遊產業、新型城鎮化、電子產業及相關業務投資,五大發展方向。

為了表示在雲南發展全域旅遊的決心,華僑城集團在2017年2月的內部會議上,傳達了「把雲南旅遊作為集團2017年的『塔山』來攻,設立第二總部,集中力量打殲滅戰!」的指示精神。自此,華僑城欲脫離房地產開發「重資產」模式的意念越來越重。在整合旅遊資源的同時,華僑城也在進一步剝離旗下核心業務單元的非旅遊業務。

例如2018年10月30日,雲南旅遊宣布將控股子公司雲南世博興雲房地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博興雲」)55%股權轉讓給華僑城西部投資有限公司;2018年上半年,雲南旅遊還將持有的雲南世博興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60%股權轉讓給世博集團子公司雲南雲旅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將持有的會議中心公司51%股權轉讓給子公司雲南世博歡喜谷婚禮產業有限公司等。

據藍鯨房產梳理發現,僅在2019年6月至今,華僑城便在產權交易所掛牌了9家子公司股權,其中大部分是雲南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同時,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雲南旅遊終於把文旅科技納入麾下。對於收購文旅科技的原因,華僑城相關人士表示,通過置入文旅科技,雲南旅遊將在文化旅遊領域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在將業務延伸至旅遊園區策劃設計、高科技遊樂設備研發生產、工程代建等的同時,利用文旅科技的科技創新能力,以科技為支持,對景區進行優化和改造,實現雲南旅遊傳統旅遊模式的轉型升級。

欲剝離地產業務?發展風險增加

事實上,近年來,多家房企頻頻在文旅產業展開動作,包括萬達集團、金科股份(SZ.000656)、雅居樂(HK.03383)等,均在今年上半年,或重新啟動文旅布局、或宣布進軍文旅市場。

有業內專家向藍鯨房產指出,隨著房地產行業天花板臨近,房企轉舵開拓文旅市場無可厚非。不過,文旅地產市場經歷過一段野蠻生長期,如今更加考驗的是房企的運營能力,而在此過程中,如何做好文化旅遊和地產的平衡運營,對開發型的房企而言將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由此來看,華僑城想要就此剝離地產「重資產」業務這座「塔山」並不容易。從數據上看,華僑城集團與雲南旅遊均為此付出了代價。在剝離房地產業務之前,2018年上半年雲南旅遊營業收入中,以世博興云為主的旅遊地產板塊營收佔49.05%,同比增長1256.10%;剝離房地產業務後,2019年上半年,雲南旅遊營收同比減少15.47%,其扣非淨利潤更是同比下降6027.14%。

同時,根據華僑城旗下上市平臺華僑城A(SZ:000069)財報顯示,其2017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79.14億元、同比下降近274.85%,到2019年中期,這一數字變為-85.44億元。其資產負債率也由2017年的69.96%上漲至2019年中期的76.7%。

據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2019年5月發布的華僑城債券跟蹤評級報告顯示,華僑城面臨著優質旅遊資源稀缺,獲取難度大,公司面臨的旅遊市場競爭風險,「旅遊+地產」模式推廣具有不確定性,公司項目未來投資支出較大,存在一定資本支出壓力等方面的風險。

對此,58安居客首席分析師張波對藍鯨房產表示,雲南自身的旅遊資源相對分散,部分區域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不健全,全域旅遊規劃和部署相對缺乏完整性,這一因素導致華僑城在雲南的文旅產業發展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夯實基礎;與此同時,此次打造「第二總部」本身就是央企參與地方國企混改,加之金融平臺整合模式的創新的一個典型案例,可以推進資源整合,形成規模,拉動引導,但實際動作過程中仍然會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

在轉型過程中,華僑城的發展難度勢必持續加大,其能否在此輪調整中安全降落?藍鯨房產將持續觀察。

來源: 藍鯨財經

相關焦點

  • 債務壓頂 華僑城頻繁出售資產「減負」
    據不完全統計,近2個月來,華僑城系企業已先後近10次公開轉讓資產,出讓總金額逾50億元,項目遍布雲南、重慶、河北等多地,其中還包括多個涉及文旅業務的企業。對此,華僑城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系列動作是華僑城按照相關要求,探索在新的發展模式下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實施新戰略指導下的產業結構調整。
  • 資產大騰挪,恆大在籌謀什麼?
    資產大騰挪從時間線來看,從去年12月中旬開始,恆大地產就在陸續退出酒店業務,而接盤者均為恆大旅遊管理。企查查顯示,從去年12月至今,恆大旅遊管理共新增對外投資19家公司,其中,酒店類的多達17家,分別位於廣州、清遠、海口、宜昌、南昌、天津、武漢、成都、南京等地;另外兩家為餐飲管理和公寓管理公司。
  • 華僑城的文旅邏輯:深耕協同、主業優先和長遠布局
    背靠豐富文化、旅遊資源的雲南,在新時代發展理念和面向未來的規劃思路下,正在不斷煥發生機,一個生機勃勃的全域旅遊大省呼之欲出。無論是烏龍村,還是昆明世博園,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華僑城。自2017年戰略重組雲南世博集團和雲南文投集團,開啟央企混改以來,華僑城累計在雲南近30個地區發起文化旅遊開發建設項目,成為雲南發展文化旅遊一支重要的力量。
  • 賭王家族47億接盤央企華僑城上海項目
    蘇河灣項目是信德集團在上海的第二個收購項目,但對於華僑城來說,這只是其資產騰挪中的動作之一。近年來,華僑城按下了「左手買進,右手賣出」的按鍵。據界面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初至今,華僑城公開掛牌出售的項目公司就達23個,總股權轉讓價超過165億元。僅在剛剛過去的11月份,就已有9個項目公開掛牌。
  • 高質量發展的文旅命題:深耕雲南三年,華僑城答卷的「三個樣本」
    正加速構建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國內文旅消費市場提供了更多新機遇,吸引不少房企紛紛轉向文旅康養等布局。然而,文旅項目的開發往往呈現資產重、周期長等特點,地產行業普遍的「高周轉」「賺快錢」模式顯然無法套用。同理,用分析地產的思維來解構文旅項目的運營模式,也難免南轅北轍。「文旅熱」背景下如何做從長遠計的冷思考?華僑城提供了一個「雲南樣本」。
  • 恆大資產大騰挪:20天將16家酒店從地產集團併入旅遊集團
    財聯社( 廣州,記者 陳業)訊,恆大對旗下酒店業務展開了一場資產大騰挪。財聯社記者日前發現,在近20天時間內,中國恆大集團(03333.HK)陸續將旗下18家酒店、餐飲及公寓管理公司,由恆大地產集團騰挪至恆大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恆大旅遊運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 華僑城再出售雲南資產 5萬元掛牌迪慶旅行社45%股權
    迪慶茶馬古道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由雲南世博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持股45%,香格裡拉縣吉順汽車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持股36%,馬健持股19%共同持股。華僑城集團間接控股南世博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該旅行社屬於華僑城集團旗下。此次股權轉讓方為雲南世博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 華僑城文旅新徵程:向運營要收益,以文旅帶產業
    據億翰智庫統計,2020上半年,華僑城新增土地儲備14宗,總建築面積642萬平方米,總土地投資額人民幣222億元,按面積計算的土地投資投銷比為4.51,拿地較為積極。值得一提的是,華僑城所拿地塊多為文旅用地。有業內人士曾表示,買賣之間,華僑城正在用資產騰挪來尋求對文旅的進一步深耕。多年來,華僑城運營模式的本質,是通過高周轉高毛利率的地產銷售去反哺長周期的旅遊行業。
  • 峰會看點|至冷時代,文旅地產如何逆風翻盤
    文旅企業經營狀況惡化,一部分企業文旅夢就此破滅,一部分企業加速文旅布局,行業分化明顯,文旅地產後疫情時代就此開啟。旅遊業結構生變,但基本面穩固今年年初,疫情在國內席捲而來。2020年1月24日,中國政府發布暫停旅遊企業經營活動的通知,一夜之間,中國的旅遊出行活動全面停擺。
  • 華僑城深圳小區上演「電梯驚魂」去地產化陣痛難掩
    官網顯示,目前華僑城集團在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文旅綜合項目共計26個,未來預計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元。鳳凰網房產查閱資料了解到,華僑城一直強調要「去地產化」,進而凸顯文旅開發商的份量,但文旅業務表現不盡人意,增速出現持續下滑。
  • 文旅地產雙重受困 為何華僑城卻毫髮無損?
    2020上半年各大景區門可羅雀本就讓企業受傷頗深,又適逢國家宏觀政策風向轉變,「三條紅線」又澆滅了地產業務這一方舒適的溫床,對於「現金為王」的地產行業來說融資受阻毫無疑問是打在企業臉上的一記重拳。作為文旅地產的龍頭企業,華僑城的名氣不可謂不大,不論是陳列於大灣區街道兩邊高樓還是居於某座省會一隅的歡樂谷遊樂場,華僑城的城市名片隨處可見。
  • 華僑城「野性」擴張背後:行業已入紅海
    國內「文旅+地產」模式的開拓者華僑城正在下一盤大棋。2016年開始,華僑城在全國範圍內跑馬圈地,2017年,華僑城更是在雲南、京津冀、華中、西安等項目多點布局,進入野性擴張階段。華僑城在旅遊集團「世界第四、亞洲第一」之位久矣,行業已進入大資本、大項目推動的重要階段,華僑城面臨的競爭空前加劇。
  • 負債上漲1000多億,華僑城「割肉」回籠資金
    明確轉型方向的華僑城,隨即加大文旅板塊的投入,主要項目包括投資近百億元的劍門關景區、北京門頭溝齋堂文化旅遊綜合開發項目、京杭大運河(天津西青)大型文化旅遊綜合開發項目等。 華僑城還控股上市公司雲南旅遊(SZ:002059),進一步擴展文旅板塊。據此前媒體統計,華僑城投資文旅項目總計近萬億元,布局含括國內50個城市。
  • 雲南商業地產5月大事件:世紀金源布局輕資產 OPEN OVEN等昆明首店...
    (贏商網雲南站報導)進入五月,夏日的火熱並沒有觸動到雲南的商業地產,依舊保持著靜默趨勢,但其中也不乏有一些項目開始裂變升華,世紀金源便是一個。在雲南,世紀金源已經啟動輕資產模式,向各個地州積極布局項目。七彩雲南·第壹城負一層「比鄰街區」 開業,「孔雀鎮」雲南亞廣影視傳媒中心產業園落戶呈貢等,都為呈貢的商業錦上添花。
  • 再拋售三家麗江旅行社 華僑城加速撤退雲南
    據了解,2017年華僑城高調宣布戰略入滇,通過央地混改模式,重組雲南世博集團、雲南文投集團。雲南世博文旅發展有限公司於2011年6月29日,註冊資金30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李建雲。所屬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該公司由華僑城集團間接控股,是華僑城布局雲南旅遊建設的重要一步。 於2017年8月3日,雲南世博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在麗江成立了麗月、麗彩、麗美三家旅行社,分別由巫強、童顏、和麗君擔任法人代表。三家公司均用於開展雲南麗江旅遊業務。
  • 雲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媒體說明會-中證網
    3、打造「全域旅遊」平臺載體,促進上市公司業務協同發展旅遊產業板塊是華僑城集團旗下重要戰略板塊之一,雲南旅遊近年來不斷推進旅遊產業鏈的整合與延伸,構建涵蓋「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的旅遊產業鏈,逐步成為華僑城集團打造「全域旅遊」的重要載體。
  • 華僑城的衡陽戰役 500億投資下如何回流現金?
    2017年前後,華僑城通過「央地混改」方式,參與雲南、西安等多個國企的改革中,落地的代表性事件包括華僑城與雲南世博、雲南文投的戰略重組。進入新的城市發展文旅產業時,華僑城採用「央地混改」模式,其認為這是應對市場激烈競爭、推動主業發展、放大國有資本的重要方式。
  • 融創大規模布局雲南文旅地產 6城10項目恐怕都打不住
    2016年11月,融創中國正式進入昆明,兩年後的2018年,融創的全年銷售業績已攀升到昆明第三的位置,僅次於本土的俊發和紮根昆明多年的萬科地產。在深耕昆明的同時,融創也在積極布局雲南全省,尤其是在文旅地產開發方面高歌猛進,按照目前已經籤約開發和意向開發的文旅項目數量與佔地規模,融創在雲南文旅地產領域已經一家獨大。
  • 減少20億元交易金額 雲南城投縮減出售資產之借款「鐐銬」
    從雲南城投公布重大資產出售暨關聯交易預案到披露正式方案,已經過去整整半年多。這段時間以來,雲南城投發生了不少變化。保利參與混改已然擱淺,控股股東雲南省城投集團轉型文旅康養產業有了兩大文旅企業助力,而雲南城投董事長也由李家龍接替楊濤出任。
  • 世紀金源集團商業板塊轉型輕資產 雲南兩年內布局多個項目
    (贏商網雲南站報導)在未來的商業地產發展中,通過「輕資產」模式實現商業品牌迅速拓展,已經是眾多實力商企的一致選擇。日前,贏商網從昆明世紀金源購物中心獲悉,世紀金源集團未來將不再以新建購物中心為主,而將面向全國積極推進輕資產戰略布局。      目前,世紀金源集團在合肥、貴陽等地已經開始與相應項目進行輕資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