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真打進四川怎麼辦,林徽因說,中國的文人總還有一條後路的

2020-12-19 近代人物周刊

1937年,對林徽因來說是一個分水嶺,1937年前林徽因的生活是具有詩意的、傳奇的,而抗戰爆發後,則是顛沛流離、風餐露宿,健康也每況日下。

林徽因與梁思成

抗戰爆發後,林徽因給她的女兒梁再冰寫了一封信,其中有一句話:「我覺得我們中國人,應該要勇敢,什麼都不怕,什麼都有決心才好。」這種大義凜然的氣概恐怕是很多男人都比不了的。

1944年,日軍進入貴州,直逼重慶,此時林徽因一家正在四川宜賓的李莊。12歲的梁從誡問母親林徽因:「如果日本人真打進四川,你們打算怎麼辦。」林徽因答道:「中國念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嘛,我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梁從誡又問:「我一個人在重慶上學,那你們就不管我啦。」林徽因握著兒子的手說道:「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顧不上你了。」

大後方的生活非常艱苦,林徽因沒有彷徨,她經常讀陸遊、杜甫的詩詞,此時的林徽因已不再是大家閨秀,在溫柔之下更透出一絲堅忍與錚錚不屈的風骨。

1955年4月1日,又是一個四月,林徽因走完了51年的人生路,梁思成親自為妻子設計了墓碑,好友金嶽霖與鄧以蟄聯名寫了一副對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圖片來源網絡

民國的才女有很多,但是像林徽因如此全面的卻很少,她不僅能寫出好似不食人間煙火的詩詞—《你是人間四月天》,又能陪著梁思成風霜宿露考察古建築,在祖國危難之時更是始終與國人家人同甘共苦,她不僅兼具美貌與才華,更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文人,值得後人敬仰。

相關焦點

  • 林徽因:傾我所有,許你一世溫柔
    她的身上,既有詩人的文藝和浪漫,也有建築學家的冷靜和理智,還有一種不卑不亢的執著和堅強。 她的溫柔,不妥協,不張揚,卻有一種別樣的魅力和精彩。 為了實地測量古建築,林徽因與丈夫梁思成,一起登上了寧靜肅穆的天壇祈年殿屋頂。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敢於踏上皇帝祭天宮殿屋頂的女性。
  • 養女當學林長民:林徽因的女神養成記
    1926年,22歲的林徽因在接受美國《蒙大拿報》時說:「在中國,一個女孩的價值完全取決於她的家庭。」誠然,林徽因之所以能有後來的名望和成就,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她的家庭,尤其是她的父親林長民。(林長民與林徽因)林長民畢業於日本私立第一學府早稻田大學,回國後開辦了福州二中和福建政法專門學校,曾任段祺瑞政府司法總長,是民國時期的文化名人和政治名人。
  • 晚年林徽因: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林徽因和梁思成當時還不知道,這炮擊正在預告著包括他們自己在內的中國人民的生活即將掀開新的一頁。 憂心忡忡的父親每天站在門口往南眺望,諦聽著遠處隱隱的炮聲,常常自言自語地說:「這下子完了,全都要完了!」 他擔心的,不止是城裡親友和數十萬百姓的安危,而且還有他和母親的第二生命——這整座珍貴的古城。 中國歷史上哪裡有那樣的軍隊,打仗還惦記著保護文物古蹟?
  • 日本沉沒了怎麼辦?他們說:來中國認祖歸宗,幾十年來了上百萬人
    中國歷史悠久,中華民族的繁衍也連綿不斷,作為亞洲最大的國家之一,古代中國的封建王朝,無一不對周邊國家具有深遠的影響力。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不僅有眾多的國外人來中國交流學習,感受強漢盛唐的煌煌風骨;而且還有許多敢於吃螃蟹的中國人大膽地走出去,在周邊國家也打開了一片天地。
  • 梁思成與林徽因是近代一段備受關注的愛情,梁思成與林徽因故居
    梁思成與林徽因是近代一段備受關注的愛情,兩人有相同是志趣愛好,共同為了中國的建築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在事業和生活上相互扶持。原本林徽因還有別的選擇的,不管是時期的初戀徐志摩還是幽默深情的金嶽霖,但是他最終選擇了梁思成,也使兩人的愛情更令人尋味。
  • 林徽因臨終前梁思成並不在身邊,她說出六個字,成為兩人一生遺憾
    父親有了女兒就有了父親,而虎父沒有狗女,林徽因的性格和學識與父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林徽因的父親叫林長民,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創辦福州二中,擔任第一任校長。林長民是個思想非常開放的人,他認為孩子們應該以同樣的標準來培養他們,她對待林徽因也的確如此。
  • 林徽因故居被拆,女兒說了21個字,令人深省!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大名,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她不僅是作家、詩人、教師,還是建築學家,一生作品頗多。她參加過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國徽的設計,還與丈夫梁思成一起設計過北京大學女生宿舍、北京大學地質館等建築,兩人都將「建築」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
  • 梁思成林徽因 ,萬古人間北京城
    2012年初,當位於北京總布胡同的梁林故居被拆除時,新華社記者王軍在廢墟旁念了一首林徽因的詩;今天,我們用文字回顧並紀念梁思成林徽因——中國第一代傑出現代建築學家、中國建築史家、為北京城嘔心瀝血卻壯志未酬的先驅。
  • 翟永明:林徽因在李莊
    林徽因也算是「高級知識分子」,再怎麼樣在一個小鎮也應該擁有當地較好的條件。房子肯定是翻修過了,從左邊一側的磚牆可以看出,50多年了,破舊毀損,風雨浸蝕都在所難逃,難得的是房間格局仍然基本保留當年梁林二人在此時的形態,現在房子沒人住,成了堆破爛的地方。看來房主人的生活水平雖已大大改變,但並無資金或精力來作其它的修建。說起來,是應該感謝這麼多年無人關心此地,還是為此感到悲哀?都難說了。
  • 林徽因故居沒被拆,村民很自豪地說了10個字
    很多人都知道才女林徽因一生,沒有固定房產,但故居卻有多處。她與丈夫梁思成雖然都是建築師,但一生只為自己設計過一棟平房,建築完成後,只住了八個月,便離開了那裡。這個住處位於四川省龍頭村。在抗戰爆發之初,林徽因與丈夫以及很多的文人都轉移到了這裡。不過,現如今,這裡的一切都變了,在林徽因與梁思成故居的周圍,高樓林立,極少有瓦房了。不過,林徽因與梁思成很幸運,她們的故居被保存了下來,並且被圍牆圍了起來,與旁邊的一棟高樓位於一個院內。
  • 池大雅:效仿中國文人,最終活成了日本文人憧憬的樣子
    日本京都文化博物館幾乎每年都會舉辦一個池大雅作品展,從各個角度為大家解讀這個日本文人畫的集大成者。之所以對池大雅如此鍾情,是因為作為日本人模仿中國傳統文人畫的「範本」,池大雅在學習中國文人畫的同時,也活成了許多後世日本文人憧憬的樣子。
  • 林徽因漂亮嗎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
    林徽因是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師、詩人和學者,她是一位奇女子,那麼林徽因漂亮嗎?影視中的林徽因無疑是漂亮的,她的扮演者也是非常漂亮的明星,那麼現實中的林徽因漂亮嗎?翻開相冊,我們可以看到林徽因其實沒有那麼的漂亮,頂多算是清秀,那麼她是怎麼迷倒那麼多男人的呢?林徽因勝在溫婉大旗,根據相關的書上記載我們可以看出,林徽因更多的是內在美。林徽因出生家庭比較優越,所以從小受到了家庭的薰陶,長大之後更是多次出國留學,她深受中西方文化的薰陶,這就練就了她一身溫婉大氣,於是沉著冷靜的氣勢。
  • 林徽因梁思成為什麼保護日本京都與奈良古建築?有多少人理解他們
    麼麼噠~許多人欣賞林徽因與梁思成,是因為他們為中國的建築事業做出了貢獻,殊不知,林徽因與梁思成還為世界他國的建築也做出了貢獻。林徽因與梁思成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即使日本侵華,即使林徽因的弟弟在抗日戰爭中陣亡,林徽因與梁思成仍然義無反顧保護日本京都與奈良的古建築。
  • 一部宋代手冊《營造法式》,讓梁思成與林徽因坎坷半生,卻稱值得
    對於過往朝代的建築古蹟,也鮮少有人去關注,更沒人去在意那些年代久遠建築是否還有價值。直到1917年,有一個叫朱啟鈐的人,在江南圖書館偶然發現了一本手抄本的《營造法式》,一向對古代建築有著迷一樣興趣的他,如獲至寶。這個朱啟鈐可是個大人物,對清末民初的建築史也有著非常貢獻。
  • 林徽因故居為何沒被拆?村民說的12個字,值得深思!
    林徽因故居為何沒被拆?村民說的12個字,值得深思!說起民國時代的才女,林徽因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林徽因她不僅是有自己的一段故事,而且還是和梁思成和徐志摩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在林徽因回國之後,兩方的大人就為他們舉行了婚禮,然後他們也是喜結良緣。很多人都知道林徽因與梁思成他們為中國的建築做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在抗日戰爭的時候,他們即使一路的漂泊我也沒有住所,但是他們依然是一直在為中國的建築做自己的貢獻,不斷的去丈量建築,一起去保護國家的一些建築的財產。
  • 走進北總布胡同,探訪林徽因故居,不禁想到她的情感痴纏
    走進北總布胡同,探訪林徽因故居,不禁想到她的情感痴纏大家好,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北總布胡同。北總布胡同3號一進院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居,他們從1930年冬季入住,一直住到了1937年。當時赫赫有名的哲學家金嶽霖、經濟學家陳岱孫、知名作家沈從文和蕭乾等常來這裡聚會,林徽因自然而然就成了眾星捧月的女主角。梁思成喜歡傾聽,不太愛講話,時不時地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常常語出驚人,透露出智慧和幽默。林徽因夫婦在北總布胡同居住了7年。
  • 古建築被毀,梁思成錐心泣血「中國一定有自己的建築史」
    特別是佛光寺的發現,推翻了日本學者關於中國不存在唐代木構建築的說法。這座被遺忘了千年的罕世瑰寶震驚了世界,由此成為建築史上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一年後,他們又輾轉來到四川南溪縣的李莊鄉下。這時,「營造學社」的經費來源斷絕,連工資也發不出來了。
  • 一代才女林徽因和三大才子的愛情故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女,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詩人、作家, 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建築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多年以後,林徽因也曾對自己的兒女說:「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同時,她的理性也能使她能夠遊刃有餘地把握著距離的分寸,讓自己永遠理想的存活在詩人的夢裡。
  • 日本學者斷言:中國沒有唐代古建築,林徽因怒懟:我要去找出來!
    很多人都知道,才女林徽因與丈夫梁思成一生致力於中國古建築的考察與研究,去過全國很多地方,考察過兩千多處古建築。但是最讓她興奮,或者說被稱為兩人裡程碑式的一次考察,應該是發現唐代古建築的那次。早在林徽因與梁思成留學期間,就有教授問他們有關中國建築史的問題,他們一臉茫然,不知道如何作答,因為那時候中國在建築研究上幾乎是空白,更不用說建築史了。所以兩人在美國留學期間就萌生了回國後,要考察中國建築,並寫「中國建築史」有關的內容。
  • 林徽因去世後,梁思成為何在其墓碑上刻「建築師林徽因」?
    其實,林徽因還有另外一個更為重要的身份,卻常常被後人所忽視。實際上,林徽因不僅僅是一位文學家,她其實還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學家,且是中國建築學領域的先驅。 林徽因逝世後,丈夫梁思成在其墓碑上所刻「建築師林徽因墓」,這也是對她的一生做了一個理性的詮釋。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林徽因出生於浙江杭州的一個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是進士出身。父親林長民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擅詩文,工書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堂叔林覺民、林尹民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