鉳是一种放射性化學元素,關於它的知識,帶你去了解一下

2020-12-12 做一個愛分享的達人

鉳(臺灣稱鉳)(Berkelium)是一种放射性化學元素,符號為Bk,原子序為97,屬於錒系元素和超鈾元素。位於美國加州伯克利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在1949年12月發現鉳元素,因此鉳以伯克利(Berkeley)命名。鉳是繼錼、鈽、鋦和鋂後第五個被發現的超鈾元素。最常見的鉳同位素是鉳-249,主要經高通量核反應爐產生。目前製造該同位素的有美國田納西州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俄羅斯季米特洛夫格勒的核反應器研究所。第二重要的同位素鉳-247要用高能量α粒子向鋦-244進行撞擊而產生。

從1967年至今,在美國生產的鉳元素僅僅超過1克。除在科學研究中用來合成更重的超鈾元素和超錒系元素外,鉳沒有實際的用途。2009年,在進行250天的輻射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製成了22毫克的鉳-249,並在其後的90天內對該樣本進行了純化處理。純化後的鉳元素同年被送到俄羅斯聯合核研究所,以鈣-48離子向其撞擊150天後,合成了Uus(117號元素)。

鉳是一種柔軟的銀白色放射性金屬。鉳-249同位素輻射的是低能電子,所以相對安全。不過,其半衰期為330天,衰變後會產生鉲-249,而該同位素會釋放高能量的α粒子,十分危險。這種衰變的現象在研究鉳元素及其化合物屬性時尤其重要,因為不斷生成的鉲不但會汙染化學樣本,還會釋放輻射,破壞樣本的結構。歷史:發現人: 西博格、S.G.湯普生、喬克。發現年代:1949年,元素來源:鉳沒有穩定的同位素,自然界不存在。在回旋加速器中用加速的氦核轟擊鋂-241而獲得。稱由來:得名於鉳的發現地--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Berkeley)。

元素用途:沒有什麼實際用途。元素輔助資料:在合成95、96號元素後,經過5年的準備工作,西博格領導的小組在1949年末用高能α粒子轟擊鋂-241,得到97號元素。1951年 麥克米倫 (Edwin Mattison McMillan,1907—)美國人,發現和研究超鈾元素鋂、鋦、鉳、鉲等,西博格(Glenn Thedore Seaborg,1912-1999)美國人,發現和研究超鈾元素鋂、鋦、鉳、鉲等。1949年12月,格倫·西奧多·西博格、阿伯特·吉奧索和Stanley G. Thompson 使用伯克利加大學的1.5米直徑回旋加速器,成功合成並分離出鉳元素。在1949至1950年同期被發現的還有鉲元素(原子序為98)。

與95和96號元素相似,發現團隊為97號元素命名時,也參考了元素周期表中對上的鑭系元素的命名方式。95號元素鋂(Americium)是以其發現所在的美洲大陸(America)命名的,類似於以歐洲(Europe)命名的銪元素;96號元素鋦則是以科學家瑪莉·居禮(Marie Curie)和皮埃爾·居禮(Pierre Curie)命名的,類似於以科學家、工程師約翰·加多林(Johan Gadolin)命名的釓元素。發現團隊在報告中寫道:「我們建議以發現所在的伯克利城(Berkeley),將第97號元素命名為Berkelium(符號Bk),就像它的化學同系物鋱(Terbium,65號)是以礦物發現所在地瑞典伊特比(Ytterby)命名的一樣。」

鉳的合成過程中最困難的是要產生足夠的鋂作為目標體,以及要從最終產物中把鉳分離出來。首先,鉑薄片上要塗上硝酸鋂(Am)溶液,在溶液蒸發後,殘留物須退火成二氧化鋂(AmO2)。科學家再將如此做成的目標體放在位於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1.5米直徑回旋加速器中,受能量為35 MeV的α粒子輻射6小時。輻射造成的(α,2n)核反應產生了Bk同位素,另加兩顆中子:

輻射完畢之後,科學家把薄片上的塗層溶解在硝酸當中,再用濃氨水使其沉澱為氫氧化鉳。離心分離後,產物再次被溶於硝酸中。要從鋂中分離出鉳,溶液須加入到銨和硫酸銨的混合溶液中並進行加熱,使溶解了的鋂轉化為+6氧化態。剩餘未被氧化的鋂可以通過加入氫氟酸,以三氟化鋂(AmF3)的形式沉澱出來。這一步的產物包括三氟化鋦和三氟化鉳。該混合物在與氫氧化鉀反應後形成對應的氫氧化物,並在最後進行離心分離後溶解在高氯酸中。層析洗提曲線,能看出鑭系的鋱(Tb)、釓(Gd)和銪(Eu)與相應錒系的鉳(Bk)、鋦(Cm)和鋂(Am)之間的相近之處。

更進一步的分離過程是在微酸(pH≈3.5)的檸檬酸/銨緩衝溶液中進行的,並使用到高溫離子交換法。當時人們並不了解第97號元素的層析特性為何,但可從鋱的洗提曲線中推導出來(見圖)。最初在洗提產物中探測不出α粒子輻射的特徵,但在繼續尋找K-α特徵X光和轉變電子後,科學家終於辨認到了鉳元素。在最初的報告中,該新元素的質量數並不確定是243還是244,之後才確定為243。

特性:物理特性,α型鉳金屬的雙六方密排晶體結構,層序為ABAC(A:綠色,B:藍色,C:紅) [1] 鉳是一種柔軟的銀白色放射性錒系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位於鋦之右,鉲之左,鑭系元素鋱之下。鉳的許多物理和化學特性與鋱相似。鉳的密度為14.78 g/cm,介乎鋦(13.52 g/cm)和鉲(15.1 g/cm)之間;其熔點(986 °C)也高於鋦(1340 °C),低於鉲(900 °C)。鉳的體積模量(該物質抗衡均勻壓力的強度)是錒系元素中相對較低的,大約為20GPa(2×10Pa)。

由於f軌道電子的內部躍遷,Bk離子會發出螢光,峰值在652納米(紅光)和742納米(深紅光,近紅外線)波長處。激發功率和樣本的溫度會影響這兩個峰值的相對亮度。要觀察到這一螢光現象,可以把矽酸鹽玻璃連同氧化鉳或滷化鉳一起加熱,使鉳離子在熔化了的玻璃中分散。當溫度介乎70 K和室溫之間時,鉳呈居裡外斯順磁性,實際磁矩為9.69玻爾磁子(B),居裡溫度為101 K。實際磁矩值幾乎與簡單原子L-S耦合模型計算出的理論值9.72 B相同。當溫度降到大約34 K的時候,鉳會轉為呈反鐵磁性。鉳在標準狀態下在氫氯酸中的溶解焓為600 kJ/mol,並可依此推算出水溶Bk離子的標準生成焓(ΔfH°)為601 kJ/mol。Bk與Bk間的標準電極電勢為2.01 V。中性鉳原子的電離電勢為6.23 eV。

同素異形體:在一般情況下,鉳的結構是最穩定的α型。該結構呈六方對稱形,空間群為P63/mmc,晶格參數分別為341 pm和1107 pm。該晶體有著雙六方密排結構,層序為ABAC,因此它與α-鑭和鋦以後的錒系元素的α型晶體同型(具有相似的結構)。這種結構隨著壓力和溫度而變化。在室溫下壓縮到7 GPa時,α-鉳會轉變為β型,該結構屬於面心立方(fcc)對稱型,空間群為Fm3m。這種結構轉變不會使體積產生變化,但其焓會增加3.66 kJ/mol。當繼續加壓到25 GPa時,鉳更會轉變為屬於正交晶系的γ型結構,與α-鈾相似。轉變後的體積會增加12%,並使5f殼層電子離域。直到57 GPa鉳都不會再進行相變。

加熱後,α-鉳會變為面心立方結構(但與β-鉳稍有不同),空間群為Fm3m,晶格常數為500 pm。這種結構和層序為ABC的密排結構相同。這是一種亞穩態,並會在室溫下緩慢地變回α-鉳。科學家認為這一相變發生時的溫度與鉳的熔點非常相近。

化學特性:和所有錒系元素一樣,鉳可溶於各種無機酸溶液中,並在轉化為Bk時釋放氫氣。這種三價氧化態(+3)特別在水溶液中最為穩定,但另外也存在四價(+4)的鉳化合物。二價(+2)鉳化合物也有可能存在,但目前仍不確定。鉳的鑭系同位素鋱也有類似的特性。 Bk在多數酸溶液中都呈綠色,Bk則在氫氯酸中呈黃色,並在硫酸中呈橘黃色。鉳在室溫下不會與氧發生劇烈反應,這可能是因為它的表面形成了氧化物保護層。另外,鉳會與熔化了的金屬、氫、各種滷素、氧族元素和氮族元素反應,形成各類二元化合物。

同位素:目前已知屬性的鉳同位素共有20中,同核異構體共6種,質量數從235到254不等,全都具有放射性。半衰期最長的有Bk(1,380年)、Bk(9年)和Bk(330天)。其餘的同位素半衰期從幾微秒到幾天不等。鉳-249是所有同位素中最容易合成的。它主要釋放軟β粒子,因此較容易被探測到。鉳-249的α輻射非常弱,只有其β輻射的1.45×10%,但也被用於探測該同位素。第二重要的鉳同位素是鉳-247,它像大部分錒系元素的同位素一樣會釋放α粒子。

存量:由於所有鉳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在1,380年以下,遠遠不足以從地球形成時(數十億年前)存留至今。因此所有的原始鉳元素(地球形成時存在的鉳)至今都已衰變殆盡了。在地球上,鉳主要集聚在幾處曾在1945至1980年用於進行核試驗的地點,以及一些核事故地點,如切爾諾貝爾核事故、三哩島核洩漏事故和1968年圖勒空軍基地B-52墜毀事件等的發生地點。1952年11月1日,美國在埃內韋塔克環礁引爆了代號為常春藤麥克的氫彈。分析顯示,爆炸碎片中含有高濃度的各種錒系元素,其中也包括了鉳。由於正值冷戰,研究結果起初被軍方列為機密,直到1956年才被發布。

利用核反應爐產生的鉳同位素主要是鉳-249。在儲存和運載時,大部分的鉳會經β衰變變為鉲-249。鉲-249的半衰期為351年,相對其他在反應爐中產生的同位素來說相當長,所以不可與廢料一起棄置。在含鈾量很高的礦藏中,中子捕獲和β衰變可以產生幾個鉳元素的原子,因此鉳是自然產生的元素中最罕見的。 [2]

合成與提取:同位素的製備,在核反應爐中對鈾(U)或鈽(Pu)進行中子撞擊,可以形成鉳。首先,鈾燃料經中子捕獲(又稱(n,γ)反應或中子聚變)變為鈽:鈽-239再經中子通量比一般反應爐高几倍的輻射源(如位於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85百萬瓦特高通率同位素反應爐)照射。高中子通量能夠催發多次中子融合反應,把Pu轉換為Cm,然後轉換為Cm:鋦-249的半衰期很短,只有64分鐘,所以不太可能進一步轉換為Cm。不過,鋦-249會經β衰變形成Bk。

Bk半衰期較長,有330天,因此可以再捕獲一顆中子。但是產生出來的Bk半衰期又非常短,只有3.212小時,所以不可能再變成更重的鉳同位素,而是衰變為鉲同位素Cf:雖然Bk是鉳最穩定的同位素,但是合成該同位素的過程卻缺乏效率。這是因為鋦-247(原同位素)的衰變率很慢,所以在進行β衰變形成鉳-247,就已吸收了更多的中子,形成別的同位素了。因此Bk是最容易合成的鉳同位素,但其產量仍然微乎其微(美國在1967至1983年間的鉳產量總和只有0.66克,每毫克價格高達185美元。

同位素Bk是在1956年以能量為25MeV的α粒子撞擊含各種鋦同位素的混合物而首次合成的。該同位素和Bk的訊號互相重疊,無法直接辨識,但科學家通過測量衰變產物Cf量的增加,確定了這個新的同位素的存在。同年,科學家以α粒子撞擊Cm,產生了鉳-247:1979年,科學家以B撞擊U,以B撞擊U,以N撞擊Th並且以N撞擊Th,合成了鉳-242。鉳-242經電子捕獲轉變為Cm,半衰期為7.0 ± 1.3分鐘。該實驗並沒有產生Bk同位素。科學家在後來成功合成了Bk。

分離:鉳在液體中有著較穩定的+4氧化態,因此要把鉳從別的錒系元素中分離出來會較為簡單。核合成會產生大量的錒系元素副產品,這些元素的氧化態主要為+3。在最初進行的實驗當中,科學家沒有用到這一分離法,而是使用了一種相對複雜的過程。三價鉳離子可以被氧化為+4態,可用的氧化劑包括溴酸鹽(BrO)、鉍酸鹽(BiO)、鉻酸鹽(CrO24和Cr2O27)、硫醇銀(I)(Ag2S2O8)、二氧化鉛(PbO2)和臭氧(O3)等,另也可用光化學氧化過程。製成的四價鉳離子再通過離子交換層析法或液態-液態提取法分離出來。

液態-液態提取法可使用HDEHP(二(2-乙基已基)膦酸)、各種胺、磷酸三丁酯或其他的各種試劑。這些過程都能將鉳從多數三價的錒系元素和鑭系元素中分離出來,但鈰除外。(鑭系元素並不是離子照射後的產物,而是在各種核裂變衰變鏈中產生的。)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採用的方法如下:先用氯化鋰作為試劑對最初的錒系元素混合物進行離子交換法,再將其沉澱為氫氧化物,過濾後溶解在硝酸中。然後用正離子交換樹脂對該溶液進行高壓洗提,其中的鉳再經由以上的任一方法氧化並提取出來。這個溶液當中幾乎沒有任何其他的錒系元素(但仍含鈰)。把Bk還原為Bk之後,可再次用離子交換法把鉳從鈰中分離出去。

鉳金屬的製備:位於美國愛達荷州的愛達荷國家實驗室於1952年開始了一項計劃,以研究固態鉳及其化合物的化學及物理屬性。Burris B. Cunningham和Stanley G. Thompson於1958年用8克的鈽-239作為目標體,在反應爐內對其進行持續6年的放射,最後首次製成了宏觀數量的鉳元素(0.6微克)。這是目前唯一一種可用來製造可稱量的鉳的方法,且大部分實驗所用到的固態鉳重量都不超過幾微克。

世界上主要用來製造鉳的放射反應爐是位於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80百萬瓦特高通率同位素反應爐,以及在俄羅斯季米特洛夫格勒核反應器研究所的SM-2環流反應器。兩者都是專門用來製造超鋦元素的(原子序超過96的元素),有著相似的功率和通量,對超鋦元素的產量也預計相似,但俄羅斯核反應器研究所並不公開他們的生產記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一次常規作業會對數十克鋦進行放射,產生約十分之一克鉲、數毫克鉳-249和鑀以及數皮克鐨。從1967年至今在橡樹嶺生產的鉳-249總量僅僅超過1克。

科學家在1971年在1000 °C的溫度下用氣態鋰對三氟化鉳的還原反應,首次製備了鉳金屬,共製成1.7微克。他們把三氟化鉳懸掛在鎢絲上,置於由鉭做成的坩堝上方,坩堝裝著熔化了的鋰。用四氟化鉳也能達到類似的結果。用釷和鑭還原四價鉳離子,也會形成鉳金屬。

化合物:氧化物,已知的氧化鉳有兩種,其中的鉳氧化態分別為+3(三氧化二鉳,Bk2O3)和+4(二氧化鉳,BkO2)。二氧化鉳是一種棕色的固體,三氧化二鉳則是熔點為1920 °C的黃綠色固體,可通過氫分子來還原二氧化鉳而取得:加熱到1200 °C後,Bk2O3會進行相變,到1750 °C時再進行一次相變。錒系元素的倍半氧化物(三氧化二……)都具有這三種相態。另外,有報告稱一氧化鉳(BkO)是一種灰色的脆弱固體。

滷化物:鉳滷化物中鉳的氧化態為+3或+4,其中+3態特別在溶液中最為穩定。科學家目前只知道四價滷化物BkF4和Cs2BkCl6的固態屬性。三氟化鉳和三氯化鉳中鉳原子的配位呈三帽三角菱柱形,配位數為9。在三溴化鉳中,鉳原子的配位呈二帽三角菱柱形形,配位數為8;或呈八面體形,配位數為6。三碘化鉳中的鉳配位呈八面體形。

四氟化鉳(BkF4)是一種黃綠色的離子固體,與四氟化鈾和四氟化鋯同型。三氟化鉳(BkF3)也是種黃綠色的固體,但它有兩種晶體結構。較穩定的一種存在於較低溫度,與三氟化釔同型;另一種存在於350和600 °C之間,與三氟化鑭同型。1962年,科學家首次分離並研究了三氯化鉳(BkCl3),其重量只有30億分之一克。他們首先準備一條溫度為500 °C,含有氧化鉳的中空石英管,再注入氯化氫。製成三氯化鉳為綠色固體,熔點在600 °C,結構與三氯化鈾同型。當加熱到接近熔點時BkCl3會進行相變,結構轉為屬於正交晶系。

已知的三溴化鉳共有兩種,其中鉳的配位數分別為6和8。後者不甚穩定,在加熱到大約350 °C時會轉變為前者。科學家從BkBr3樣本剛製成時,持續超過3年利用X光散射技術對該樣本進行檢測。在這段時間內,一部分的鉳-249經過β衰變轉變成鉲-249,使化合物變為CfBr2。樣本的結構並沒有隨時間變化,但CfBr3可以被氫還原成CfBr2,而BkBr3則不能被還原。科學家又對單獨的BkBr3和CfBr3,以及對兩者的混合物分別進行了實驗,都證實了該項結果。化合物中的鉳以每天0.22%的速率衰變為鉲,這有礙對鉳化合物的研究。除了會干擾化學成分之外,Cf還會釋放α粒子,從而對晶體結構造成破壞,並使樣本自然加熱。要消除化學成份變化的影響,可以在不同時間對樣本進行測量,並依此推算出所需的數值。

其他無機化合物:鉳-249可以和氮、磷、硒和銻分別形成BkX型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的晶體結構屬於立方晶系,可在高溫(約600 °C)、高真空環境下使三氫化鉳(BkH3)或鉳金屬與這些元素反應而製得。三硫化二鉳(Bk2S3)是一種棕黑色晶體。在1130 °C使氧鉳與硫化氫和二硫化碳的氣態混合物反應,或使鉳金屬直接和硫反應,都可以形成三硫化二鉳。

在1摩爾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氫氧化鉳(III)和氫氧化鉳(IV)都是穩定的。磷酸鉳(III)(BkPO4)是一種固體,並在綠光照射下會有強烈的螢光反應。要製備氫化鉳,須使鉳金屬和氫氣在大約250 °C的溫度下反應。氫化鉳的化學式中,氫的係數不是整數:BkH2+x(0 < x < 1)。鉳還有幾種其他的鹽,包括硫氧化鉳(Bk2O2S)以及水合硝酸鉳(Bk(NO3)3·4H2O)、水合氯化鉳(BkCl3·6H2O)、水合硫酸鉳(Bk2(SO4)3·12H2O)和水合草酸鉳(Bk2(C2O4)3·4H2O)。Bk2(SO4)3·12H2O在600 °C溫度下於氬氣中(為避免氧化成BkO2)經熱分解後,會產生硫氧化鉳(III)晶體(Bk2O2SO4)。該化合物在惰性環境裡在1000 °C以下不會熱分解。

有機化合物:鉳能形成三角:型(η–C5H5)3Bk茂金屬,含有三個環戊二烯基團。合成方法是在70 °C下使三氯化鉳與熔化了的二茂鈹(Be(C5H5)2)反應。該化合物呈琥珀色,密度為2.47 g/cm,在250 °C以下不會熱分解,並在大約350 °C升華。由於鉳具有高放射性,所以這種化合物在幾個星期之內便會自我破壞。(η–C5H5)3Bk當中的一個環戊二烯基可以被取代為氯原子,形成[Bk(C5H5)2Cl]2。該化合物的吸收光譜與(η–C5H5)3Bk的相似。

應用:目前鉳在基礎科學研究之外沒有實際的用途。鉳-249常被用於製備更重的超鈾元素和超錒系元素,如鐒、鑪和訏。它也可以被用於製造-249。對鉲的化學研究常用到鉲-249,以取代放射性更強、須用中子撞擊產生的鉲-252同位素。用來合成Uus的鉳目標體,溶於水中。美國和俄羅斯從1989年起開始合作合成113至118號元素。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於2009年在進行250天長的粒子照射後,產生了22毫克的鉳-249。該樣本被送往位於俄羅斯杜布納的聯合核研究所(JINR),並在U400回旋加速器中經鈣離子撞擊150天後,首次產生了共6顆的Uus原子。 [3]

核燃料循環:鉳的核裂變屬性與其鄰近的錒系元素不同,這使鉳不能成為一種有效的核反應燃料。鉳-249的熱中子捕獲截面較大(710靶恩),共振積分為1200靶恩,但熱中子裂變截面卻很低。因此在熱核反應爐中,大部分的鉳-249會轉變為鉳-250,再迅速衰變為鉲-250。理論上,鉳-249可以在快中子增殖反應堆中維持核連鎖反應。其臨界質量較高,有192 kg。利用水或鋼反射器,可以降低臨界質量,但仍然會大大超出鉳在全球的總產量。鉳-247在熱中子反應堆和快中子反應堆中都能夠維持核連鎖反應,但由於製造方法繁複,其產量遠低於臨界質量。球體鉳-247的臨界質量為75.7 kg,加上水反射器後為41.2 kg,用鋼反射器(厚30 cm)的話,則為35.2 kg。 [4]

安全:科學家並不了解鉳會對人的身體有何影響,而且無法拿其他元素借鑑,因為鉳的輻射產物很不同(鉳釋放電子,而大部分其他錒系元素則釋放α粒子和中子)。鉳-249所釋放的電子能量頗低(不足126 keV),在其他衰變發生的同時,信號受到幹擾而無法被探測到,因此相比其他錒系元素,它對人體相對無害。不過,鉳-249會變為釋放大量α粒子的鉲-249同位素,半衰期只有330天。鉲-249非常危險,必須在特殊的實驗室裡,在手套箱內處理。

大部分有關鉳的毒性的數據都是來自於動物實驗的。當老鼠進食鉳之後,大約只有0.01%的鉳元素會進入血液。血液中的鉳有65%進入骨骼,並存留約50年;25%進入肺部(生物半衰期約為20年);0.035%進入睪丸或0.01%進入卵巢,並永久存留;約10%排出體外。鉳在以上的器官內都可以致癌,而在骨骼系統內,它還會破壞紅血球。人類骨骼裡鉳-249的量的允許上限為0.4納克。 [5]

相關焦點

  • 銻是一種金屬元素,關於它你不知道的知識,帶你了解銻
    銻(英語:Antimony,拉丁語:stibium)是一種有毒的化學元素,元素符號為Sb,原子序數為51。它是一種有金屬光澤的類金屬,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於硫化物礦物輝銻礦(SbS)中。目前已知銻化合物在古代就用作化妝品,金屬銻在古代也有記載,但那時卻被誤認為是鉛。大約17世紀時,人們知道了銻是一種化學元素。
  • 喝了這麼多年牛肉湯,你真正了解多少關於牛肉的知識
    牛是一種多用途的動物,中國關於牛的文化數不勝數,小編也是屬牛的,在十二生肖、封神榜、西遊記等一系列中國文化中皆能看得見牛的存在。而牛肉湯也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美食,全國各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究其原因,牛肉湯是一種老少皆宜又富有營養的美食,無論是從口感還是從健康方面,都是一種享受。搭配其它的一些佐料,味道顯然十分不錯。然而,牛肉湯真的是所有人都喜歡所有人都能吃嗎?為眾人推崇的牛肉湯真的能完全融入大眾的生活嗎?顯然不是,牛肉的作用有好有壞,下面我們從兩個方面來探討一下牛肉湯中的主料——牛肉。
  • 常喝咖啡,關於咖啡的這些知識你真的懂嗎?了解一下,別再out了
    咖啡在眾多的飲料中也是屬於一種飲品,現在人們生活變好了之後,非常的會享受生活,在閒暇時間也會約著好朋友一塊喝咖啡,每個城市都有著一些咖啡廳,裡面的環境非常優雅,和好朋友一塊喝咖啡聊聊天也是非常愜意的一件事情,當然有些人也會選擇買一些速溶咖啡,直接泡著喝,非常省事~
  • 百家姓蘇姓,關於它的知識,帶你去了解一下
    《論衡》中談到的「顓頊戴幹」,有的學者以民族志與考古發現相結合,解釋其為原始部族時人們在頭部佩飾器具從而形成的一種頭部裝飾,這種裝飾使得其成為「扁形變頭」。根據史書中將「顓頊」與「高陽」並稱的現象,其含義為旭旭升起的太陽。而這種對自然的崇拜現象,在當時應是較為普遍的。顓頊及其部族東遷的過程,也是以顓頊為首的部落聯盟形成的過程,也是史前部族融合發展的過程。
  • 了解插畫的基本元素才能更好的畫畫,這些插畫知識你學到了嗎?
    因為這樣才能夠從多個角度更加深層次地去理解它記得我最開始了解插畫的時候看到一幅畫那就是一幅畫,只會用好看不好看來評判,僅此而已,很表面化,看多了還不願意看,覺得有些麻木無聊。後面對插畫有了足夠多的了解後再去看同樣的畫時你會本能地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它,那你看到的就是一副畫傳達給你的更深層次的知識,如果你是真的喜歡,你會發現越看越有趣,一點也不無聊。那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下構成一幅畫的基本元素!可能你現在覺得這個一點也不重要,會畫才是關鍵。
  • 我的世界:你真的了解羊駝嗎?關於它你可能不知道的六個冷知識
    在我的世界眾多生物之中,似乎只有中立生物是我們平常生活中經常能見到的,但是對於很多玩家來說,並不是對他們了解得很深,其實很多中立生物身上還是存在很多有趣的東西的,可惜的是玩家經常忽略它們,就比如我的世界大陸上最可愛的生物之一——羊駝,很多玩家就並不了解,那麼這個生物的秘密你知道多少呢
  • 關於柴犬的的知識,新手可了解一下
    關於柴犬的的知識,新手可了解一下。因為其壞壞的表情可以徵服一切,喜歡柴犬的人這些缺點都不會放在心裡。而且柴犬永遠快樂的精神,也會感染到每一位飼養它主人。近幾年在寵物市場裡特別火爆,作為有著行走的表情包之稱的柴犬。
  • 第117號化學元素正式獲官方命名
    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符號為Ts,從此117號元素不再只有代號。  117號元素2010年首次被科學家發現,2015年12月30日,IUPAC和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合會聯名宣布,已經通過實驗證實了這一元素的存在,隨後ORNL提出以田納西州命名的建議,歷時一年才得以正式批准。
  • 關於茶葉知識你了解多少?
    泡好一杯好茶的關鍵不在於買來的茶葉的貴賤,而在於你對所買來的茶葉了解多少。關於茶葉知識你了解多少?茶的發酵是茶葉從樹上摘下來轉換成喝的茶葉的一種自然工藝,如果缺少了這種工藝,那就不是茶葉,只能說是樹葉了。
  • 巴西地理知識分享,帶你一起走進它
    巴西地理知識分享,帶你一起走進它巴西是超過1億人口的國家之一,它的面積有854萬平方千米。說起巴西大家可能想到的是足球。今天老師來分享一下初中所學的巴西的相關知識,帶你一起走進足球巴西,看一下巴西。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1.運用地圖,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並分析巴西的自然環境。2.結合資料和數據,分析巴西的人種構成及文化特徵。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巴西的地理位置。巴西位於位於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是世界上佔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巴西地形的特點是怎樣的?以平原、高原為主,南高北低。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巴西的自然環境。
  • 牛排文化,你真的了解嗎?詳解關於牛排的知識
    導語:牛排文化,你真的了解嗎?詳解關於牛排的知識牛排是西餐中最經典的食物,將一塊牛肉做出豐富美味的口感,得到的很多人的喜愛,現在傳播於世界的各個角落,哪個地方沒有幾家賣牛排的西餐廳呢。在西方牛排還被譽為是蘊含西方文化的食物,一開始好多國人不會吃牛排還鬧出了不少笑話,牛排不僅僅只是一塊普通的牛肉而已,吃起來是很講究的,而且牛排的種類也非常多,很多朋友直接在選購牛排這一塊上就被搞得焦頭爛額了,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哪裡,你真的了解牛排嗎?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解說一下關於牛排的知識。
  • 以美國田納西州命名的元素,正式填滿元素周期表的七個周期!
    石田元素簡介Ts是第117號元素的縮寫,它的原子序數是117,屬於滷素之一。由於相對論性效應,化學性質(如鍵長)會和根據周期表上滷素的趨勢推算的不同,它會擁有類金屬屬性,與砹相似。由俄羅斯杜布納的聯合核研究所的尤裡領導的研究小組報告稱用含有97個質子和152個中子的鉳249轟擊鈣Ca48——一種有20個質子和28個中子組成的Ca40的同位素。撞擊會生成兩種擁有117個質子的同位素,其中一種核素有176個中子,而另一種核素有177個中子。
  • 關於元素周期表知識講解,帶你了解化學知識,快來學習吧
    由於周期表能夠準確地預測各種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間的關係,因此它在化學及其他科學範疇中被廣泛使用,作為分析化學行為時十分有用的框架。這張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來似乎互不相關的元素統一起來,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自然體系。它的發明,是近代化學史上的一個創舉,對於促進化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這張表,人們便會想到它的最早發明者——門捷列夫。
  • 關於牡丹花的種植知識,你都了解了嗎,存活率不高的原因是它
    冬季養牡丹花,不要給它施肥,因為低溫狀態下,是休眠的狀態,等到生長期才開始施肥,一年給兩三次肥就可以了牡丹長得是肉質根,耐旱不耐澇,要是栽種在容易積水的地方,根系就會腐爛整株枯死。牡丹除了夏天以外,其他季節都應有充足光照,否則就會影響生長和開花。因此,給牡丹選個好地方很重要。
  • 百家姓宋姓,關於它的知識你真的知道嗎?帶你去了解一下
    他根據歷代法醫知識和當代執法經驗,寫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司法檢驗書《洗冤集錄》,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名著。宋之問(656~712)字延清,一名少連,唐汾州(今山西省汾陽縣)人。武后時官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工詩,其詩與沈佺期齊名,稱為沈宋。以媚附張易之而被貶官,後流嶺南賜死。 宋江生卒年不詳,宋鄆城人。
  • 了解關於琥珀的資料,帶你揭開琥珀的神秘面紗
    說到關於琥珀的資料以及了解,大概很多人都是有自己獨到見解的吧!而且每個人的認識程度不一樣,對其了解深淺也是不同的。琥珀是一種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寶物,人們佩戴上它能夠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讓人們的穿著顯得更加精緻。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關於琥珀的資料,一起揭開琥珀的神秘面紗。
  • 帶你了解元素周期表: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氫
    氫是宇宙中豐度最高的元素,恆星的大氣75%是它,木星也有70%以上是它。水裡有它,天上也有它。氫幾乎是一切事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化學元素的第一位,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氫。初識氫元素氫,第一主族元素,氫原子是最簡單的原子,由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直接構成。氫元素有兩個同位素,分別是氘和帶放射性氚,三者均為核聚變的材料,擁有良好的聚變性能。
  • 你了解葡萄酒的主要成分嗎?看看這些小知識,你會對它更加著迷
    隨著葡萄酒的大受歡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葡萄酒鵝蛋知識,比如葡萄酒的是如何釀製的,再比如葡萄酒的鑑賞有哪些。或者還有一些人想要了解關於葡萄酒的主要成分。所以今天小編就來就來和大家聊聊小編喜愛的葡萄酒裡的主要成分,也就是葡萄酒裡都有哪些東西?如果按照能不能釀葡萄酒來看,我們可以把葡萄分為鮮食葡萄和釀酒葡萄。
  • 關於烏龍茶的小知識,你都了解嗎?
    它擁有鮮亮馥鬱的色香,又有清爽可口的口感;性質比較溫和,所以烏龍茶的飲用人群非常廣泛。關於烏龍茶的由來,流傳著許多的說法。大致是一位茶農沒有及時殺青,導致放置一夜之後茶葉的邊緣發紅,並散發出陣陣清香,炒制之後茶湯格外香醇,絲毫沒有苦澀之味。我們可以從這「鬧烏龍」似的誕生記中窺探出關於烏龍茶重要的製作工藝,搖青和焙火。搖青讓烏龍茶略有發酵,而烘焙則祛除了烏龍茶鮮葉本有的寒涼。
  • 百家姓郭姓,關於它的知識你真的知道嗎?帶你去了解一下
    這位郭金海十分好飲酒,喝醉了就胡亂不法,在率軍自潞州過山東時,甚至還乘酒勁偽裝成強盜,衝入邢洺界(今河北邢臺洺州鎮)去搶劫一番,惹得地方怨聲載道。李嗣昭雖知其不法,但因喜愛其驍勇善戰,每次都寬容之,呵斥一頓了事。後梁太祖朱晃開平元年(公元907年),郭金海累官至至昭義節度使親騎指揮使。後唐莊宗李存勖同光二年(公元924年),郭金海升遷為本道馬軍都指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