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好《史記》的四個方法

2020-12-14 黨建網

要研究中國古代史,首先要讀的就是司馬遷的《史記》,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很多人讀過《史記》,但真正通讀細讀深讀的人並不多,不是不願讀,主要是不知怎麼去讀。其實,讀史書本身就是一個費勁的活兒,沒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不行,但也並非完全沒有方法。

圍繞人物讀。《史記》被稱為紀傳體通史,圍繞人物展開,一百三十篇中除了十表、八書外,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都是寫人物的。要讀《史記》,首先要了解司馬遷這個人物。通過《史記》中的《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可以得知司馬遷是在受了宮刑後開始寫《史記》,而受宮刑的原因是「李陵之禍」,即替李陵辯護惹的禍。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大將軍李敢的兒子,年輕有為、英雄善戰,因其與匈奴打仗失敗,又被漢朝誤解投降匈奴,最後老死在匈奴。李敢得知衛青與父親李廣之死有關係,便打傷了衛青,而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則在甘泉宮狩獵時用暗箭射殺了李敢。這些在《李將軍列傳》《匈奴列傳》《衛將軍驃騎列傳》中都有充分記載。由李陵這一個人物,就可牽出漢景帝、漢武帝、漢昭帝、李廣、李敢、衛青、霍去病等眾多歷史人物。

帶著疑問讀。《報任安書》是司馬遷寫給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這封書信對於了解司馬遷的生平和思想十分重要。讀懂這封信,要弄明白這麼幾個問題。其一,司馬遷和任安的關係,從史料上看兩人是好友,但兩人是怎樣結為好友的,這個問題要在史記《田叔列傳》《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找到答案。其二,任安是一個怎麼樣的人?要了解任安,單讀《報任安書》是不夠的,要讀《田叔列傳》,這裡面對任安有著較為詳細的記載。其三,司馬遷這封信是寫給任安的嗎?從史料上看,任安曾寫信給司馬遷,但司馬遷並沒有及時回信。司馬遷寫《報任安書》時,任安已被投入監獄,任安不可能看到這封信,所以可以斷定,司馬遷寫這封信不是真正寫給任安的,而是寫給自己的、寫給歷史的,是借任安之名,闡明自己創作《史記》的壯舉,抒發自己的人生抱負和理想。

結合其他史書讀。司馬遷《史記》中的很多史料,取材於《左氏春秋》《論語》《國語》《世本》《戰國策》《秦記》《楚漢春秋》等典籍;司馬遷之後,又有《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由於歷史原因,對同一個事件、同一個人物,記載會有不同,要全面準確地了解這段歷史或這個人物,一定要多讀幾個版本,綜合起來分析判斷。比如關於項羽這個人物的刻畫,在司馬遷、班固的筆下各有差異,司馬遷在《史記》中把項羽列入本紀,以帝王的地位描寫項羽,飽含了對項羽的愛慕和尊重;班固在《漢書》中認為「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將項羽與農民起義首領陳勝一起編入列傳,體現了班固的儒家正統思想。

動筆研讀。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次讀《史記》,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除批註圈點之外,就是堅持寫讀書筆記,圍繞關心的問題、困惑的問題、質疑的問題、批判的問題,詳細讀、深度讀、比較讀、研究讀,同時寫出來。粗粗算來,繁忙的工作之餘,寫了近百篇札記,每篇都不長,約1800字左右。每寫一篇文章,就要反覆讀幾遍原著,還要找其他資料佐證,這樣讀肯定是忘不掉的。在寫《史記典故歌》時,我把出自《史記》中的142個成語典故串在一起,組合成詩歌,這數百個成語就是數百個故事,以此來加深對司馬遷原著的理解。

(來源:《學習時報》2020年6月26日第7版,作者:清風,本文有刪減)

監製/李小標 責編/劉文韜 編輯/孫夢雨 製作/孫夢雨

相關焦點

  • 這樣讀《史記》才是不二法門
    史記版本《史記》流傳最廣的還是魯迅先生的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學和文學地位在史書中無可比擬,那麼,究竟該怎麼讀這部皇皇巨著呢?要說流傳最廣的解讀,還是王立群先生的「百家講壇之王立群讀《史記》」,因為在中央臺播出,在大陸,影響力不可謂不大。我也看了視頻,作為一檔群眾性節目,普及知識型節目,確實是深入淺出,適合大眾觀看,學習。對於想深入了解《史記》精髓的愛好者,還是不過癮吧。
  • 古代漢語零基礎學《史記》之願與君一起讀《史記》②
    我選用的《史記》讀本,是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帶注釋和譯文,工具書用的是《古代漢語辭典》。閱讀之前,我挑選了一個較厚的筆記本,下載了歷代朝代更替大事記和北大教授高明的《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別問為什麼要做這些準備工作,相信聰明的你是懂得我的。《項羽本紀》是我閱讀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司馬遷最為得意的作品。
  • 宮崎市定:我們曾經怎樣讀《史記》
    中國的讀書方法敘事文不需要序言,這是清代著名史論家章學誠的名言。記述事實的文章誰都能讀懂,只需按照讀到的來理解,按照讀到的來玩味即可,自然沒有從旁說明的必要。但如果是《史記》這樣兩千多年前的著作,而且又是作為外國的中國的讀物,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 今天我們怎樣讀《史記》
    今天來看,經歷了兩千多年,《史記》所體現出來的哪些精神、追求依然具有時代價值呢?韓兆琦:我認為,《史記》在經歷了兩千多年風雨後,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其進步的民族思想、卓越的經濟思想、人民性的思想追求三個方面。漢武帝一生發動的戰爭有伐匈奴、伐大宛、伐東越、伐南越、伐朝鮮、通西南夷等。其中除了對匈奴進行的戰爭屬於正義自衛反擊外,大多屬於非正義的擴張掠奪。
  • 讀《史記》,該選啥版本,該如何讀?梁文道:竟都不如這位外國人
    「國民情書」《史記》理應是這樣一本書。《史記》之重要性,它所散發出來的光和熱,凡是有接受過基本教育的中國人,大概都非常明白。它屬於常見書,但是讀《史記》,怎麼選擇好的版本,又如何讀法更為恰當,可能一般朋友都有點茫然的吧。敝人不才而懶,對於《史記》 ,雖多年來心志於中,目存乎鵠,實際閱讀甚少甚淺,屬於偶爾翻翻那種粗人。
  • 餘秋雨聲稱,《史記》對他的影響最深,史記上課標,青少年如何讀
    內容結構簡單,卻抓住了小學生需要掌握的要點按照《史記》結構,本書以人物為中心安排章節,分為故事情節、三分鐘讀歷史關鍵、原典精選、成語積累、一眼通古今,五個部分。故事情節是重點,以白話文形式,選擇重點情節鋪陳。
  • 史記造句和解釋_史記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史記參考例句:1、戲劇是時代的綜合而簡練的歷史記錄者。2、《史記》是司馬遷的代表作。3、司馬遷繼承父志,耗時十三年,忍辱完成了《史記》這部不朽巨作。史記有關的成語:1、烹狗藏弓(pēng gǒu cáng gōng):語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範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文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後以「烹狗藏弓」比喻事成之後把效勞出力的人拋棄以至殺害。
  • 特級教師:孩子從小讀《史記》,對提高成績有3個「隱形幫助」
    從小就能讀《史記》的孩子,3大優勢會在日後逐漸顯現。《史記》是什麼?《史記》是一本紀傳體史書,是二十四史之首,同時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歷時14年編寫而成。《史記》能給孩子帶來的優勢是什麼呢?1.增長知識,提高成績孩子讀《史記》,第一大好處就是可以增加知識儲備,提高考試成績。
  • 線上共讀 | 陳正宏教授和你一起讀《史記》
    線上共讀 | 陳正宏教授和你一起讀《史記》 2020-10-23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王立群讀史記》王立群有哪些經歷?
    《史記》成就他的人生激發起王立群對古代文學狂熱的是《史記》,留校任教後他講授的漢魏六朝文學中有《史記》,在《百家講壇》他面向全國觀眾講述的仍是《史記》--從來沒有一本書能夠像《史記》一樣,對王立群產生了如此深遠的影響。王立群1966年,在一所小學做代課教師的王立群第一次接觸到《史記》。
  •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讀《史記》,因為書裡有大智慧,讀史可以明智
    讀《史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人性。歷史上的人物,總是跟我們充滿了相似之處,如果你讀一讀歷史就會發現,雖然現在的社會結構變了,但人們做事的方法,為人處世的原則,並沒有太大的變化。要想活得明白,就一定要了解人性。
  • 《史記》是歷史巨著也是一部治國寶典
    眾所周知,《史記》是一部文史名著,「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對《史記》最恰當的評價,指的是《史記》在史學、文學兩個領域取得的藝術成就,達到了旁人難以企及的境界。具體說,《史記》對於中國史學的貢獻主要有四個方面。其一,奠定了中國史學的獨立地位。先秦史籍是中國史學的童年,其特點多為資料彙編,內容龐雜,文字疏簡,記事粗略,較少有歷史過程的記述與研究。
  • 難以逾越的白話佳作,每天四篇,一個月讀完史記
    而讀歷史,《史記》是繞不開的。 無論我們看到何種書單,名人推薦,必有《史記》。 魯迅給它最高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是中國正史第一部,二十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
  • 揭秘|《史記》究竟好在哪裡?
    關注 陝西韓城旅遊微信 你才不是古城的過客吾城 | 有故事的韓城 有味道的旅程《史記》究竟好在哪?《史記》由五體構成:一、本紀十二篇;二、表十篇;三、書八篇;四、世家三十篇;五、列傳七十篇,總計一百三十篇。五體,名稱不同,寫作方法也不同。記載的內容各自成為一個獨立系統。合起來構成一個大系統。具體說:(1)本紀提綱挈領記載國家大事,以王朝和皇帝為中心內容,記事按年月排列。(2)書是分門別類的文化專史,按專題內容從古到今敘述源和流,形成貫通的歷史。
  • 《史記》到底有多厲害?
    讀國學經典,紛紛洋洋千百萬篇,其實一言就可以概括:「經史子集」。而《史記》作為擁有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的歷史典籍,被譽為「無韻之離騷」。如果要談《史記》,恐怕就算是大學教授,洋洋灑灑幾十萬言也不能盡。
  • 有關《史記》的三次哭泣|閱讀《史記》
    在我的閱讀和經歷中,我常常想起三個和《史記》相關的直接或間接的哭的故事,這些人的歌哭悲歡,可以讓我們認識許多世相百態、物理人情。壹十五年前的2004年,那年秋天,我還在蕪湖的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讀大四,當時我們剛從市裡的老校區搬遷到新校區,新校區還沒有建好,校園裡還有很多地方是荒田和工地,幾幢先期建好的教學樓像一群孤鬼一樣,飽嘗著田野裡的悲風。大四的必修課不多,選修課多。
  • 《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
    【本期推薦】 書名:《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 作者:王立群 頁數:555 定價:20.00元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專家談《史記》:是歷史巨著也是一部治國寶典
    眾所周知,《史記》是一部文史名著,「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對《史記》最恰當的評價,指的是《史記》在史學、文學兩個領域取得的藝術成就,達到了旁人難以企及的境界。具體說,《史記》對於中國史學的貢獻主要有四個方面。其一,奠定了中國史學的獨立地位。先秦史籍是中國史學的童年,其特點多為資料彙編,內容龐雜,文字疏簡,記事粗略,較少有歷史過程的記述與研究。
  • 海昏侯墓出土原始《史記》,解開史書之謎:史記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林語堂評價它「讀一部歷史教科書,不如讀《史記》」《史記》很重要,但對於我們一個生活在現在的人來講,為什麼要讀這部2000年前的書呢?《史記》是認識中國文史社會、解讀中國文化DNA的工具。中國古代是個專制的社會,所有東西都要服從於封建王朝,讀懂了中國古代文化制度誕生發展的過程,自然就對整個古代社會文化有了根本上的把握。《史記》記錄古代各個社會階層完完整整的人性變化。
  • 讀《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但是他在序中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云云,又大談孔子作《春秋》之意,可知《史記》紹敘《春秋》之意甚明,而史遷隱隱間也是以孔子的繼續者自居的,因此要想知史遷作《史記》之本意,此節不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