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該選啥版本,該如何讀?梁文道:竟都不如這位外國人

2020-12-14 老隱隱於宅

一本可貴的書籍,當是一個人的精神伴侶。她會讓讀者在此後的人生中,經常回憶起所有的一切,回憶起自己當年曾經愛過的一切,回憶起自己曾經認為的所有有價值和神聖的一切。

「國民情書」《史記》理應是這樣一本書。《史記》之重要性,它所散發出來的光和熱,凡是有接受過基本教育的中國人,大概都非常明白。它屬於常見書,但是讀《史記》,怎麼選擇好的版本,又如何讀法更為恰當,可能一般朋友都有點茫然的吧。

敝人不才而懶,對於《史記》 ,雖多年來心志於中,目存乎鵠,實際閱讀甚少甚淺,屬於偶爾翻翻那種粗人。但是,有名的版本,出於好奇也大致了解過。況我的同鄉淑暉姐,她出身名門、負笈名校、承教明師,研習《史記》十餘年,很多篇章甚至熟至能背,我與她誼在師友之間,關於此《史記》問題,她也指點極多,多精切而非門面之語。

北京人藝舞臺劇《司馬遷》,馮遠徵主演

因此,這裡面的樞機能探測多少,我自己的淺見固未足與議,惟她的看法那是妥妥值得信賴的。所以,敢摻雜己見,鬥膽議論,求教高明。

讀《史記》,首先面對的困擾,其實就是版本的選擇問題。這個問題,說小很小,說大又極大,就看你準備讀它到什麼地步。

過去,中國人讀《史記》,必先從「三家注」入手,除此一途,別無捷徑。俗稱的所謂「三家注」,指的其實就是唐宋以前註解《史記》最成功的三套書:劉宋裴《史記集解》、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和唐張守節《史記正義》。

臺鼎文書局《新校本史記三家注》本,楊家駱主編,1981年版

其實,時至今日,我也完全不贊成直接讀白話史記之類的作品。因為這些書固然很淺顯,你是能藉此輕鬆看懂情節,但是史記絕不是一部小說,它有他生命的東西,有它文氣、性情、抑揚頓挫,乃至血肉牽連的東西,浮光掠影讀白話本,你是永遠也不可能體會出這種深意的。甚至極端而言,讀白話本簡直味同嚼蠟,論時又不見得比讀三家注省出多少,讀了多半白讀。

但是,三家注之繁難,又實非今之普通讀者如我,所能承受。我們不得已,頗需有緩衝階梯作用的相關書籍作為指引。況且,實話說,自唐至今,新出土的東西已太多了,典籍之整理與研究也進步了很多很多,光知「厚古薄今」實也非讀書良法。為此,《史記》閱讀,最核心的相關書籍版本,我自以為是推薦五種:

1,白文普及本:中華經典普及文庫,中華書局;

2,泛覽權威本:《史記》、繁體豎排、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套裝全10冊;

3,研習最權威本: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文學古籍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中華書局

若要認真品讀全書,目前最理想的公認本子,當是日本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全書重新標點、考訂、校正,對以往的箋注成果作出整理,並參以巨多的考古成果印證史冊,考鏡源流,去誤存正,還了古今中外名家對史記牽涉人事之點評。在往日《史記》作注的所有著述中,此書研究最深、注釋資料最全、觀點最新、注釋最詳、集評規模最大。所以梁文道在節目中感慨,「百年來我們都不如一個日本人,很丟人」。

這套文學古籍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版本,都是豎排刻本影印無標點,直接閱讀痛苦係數很高。建議剛入手讀《史記》,可選中華綠皮小本,內容比會注少,有標點、分行,相對而言比較容易看懂。

第二次閱讀史記則可選擇考證本換換口味,有了第一次的基礎,應無問題。

4,選本:臺灣馬持盈《史記今注》

馬持盈先生是著名經濟學家,卻在《史記》研究方面卓有聲譽,實能者無所不能。選本體裁較全,注釋亦力求簡便、精確,為臺灣高校史記教科書。這本書比較偏,很多朋友讀《史記》累年,可能都沒聽說過,但是我意值得推薦。

5,補充閱讀:魯實先《史記會注考證駁議》、 韓兆琦《史記選注集說》、張大可《史記論贊集釋》

魯實先是湖南人,當初楊樹達發掘湖湘人才,最看重魯實先與張舜徽兩位「青年」。而後,張舜徽「蹇誰留兮中洲」,執教在華中師大,為一代大家;而魯實先則流落海島,杏壇設帳於臺師大,為此中領袖。他有感於瀧川,發憤於《史記》,成就最高。

據龔鵬程《四十自述》:魯實先去世後,其門下弟子於其墓地建一碑,碑文雲「功並史皇」。龔評道,「功並史皇,是魯先生的自我期許,也是他學生們對他的讚揚,強調他在文字學上的成就,不在倉頡之下」。

6,史記文學研究書目必備:《史記評林》與《史記論文》等。

《史記評林》是吳興人士凌稚隆「博搜群籍,凡發明馬史者,則標識於別額,積草青箱非一日」而成,是一部歷代批評、研究史記的資料彙編著作。

乾隆54年,和本《史記評林130卷》木刻本,日本寬政元年

此書正文是三家注,首分欄輯古今批評者約百家,批評者時間大約止於明萬曆年間。又對史記漢前所取文獻近50餘家進行比勘,有所發現則退格下按於眉首。因資料豐富而故名《評林》。

此書影響頗大,後不斷有人進行增補,其中日本人阿波、有井範平有補標史記評林,其中含明人李光縉增補,補標部分則收入明未至清初諸家批評,從而把批評輯錄時間廣延至清初。日本另有鳳文館本增補評點史記評林,補收明代歸有光之評點,並輯錄清末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的增評。

由史記評林所形成的《評林》家族諸本,在保存歷代研究史記資料上居功不可沒。

史記評林目前可見有幾個版本:

史記評林. 四庫未收書輯刊本 最易得,但特別不清楚,許多眉批小字讀不出。

史記評林. 凌稚隆校、李光縉補 天津古籍98年版 定價超一千,孔夫子舊書有賣。

史記評林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的藏本,吳興凌氏萬曆年家刻本高清本 網絡有免費PDF,眉批小字清晰,但是只有2/3,資料網絡流傳缺失還是原本缺不詳。

增補評點史記評林早稻田大學藏本 鳳文館明治十五年 全本高清掃描,國學數典上有PDF,要阿堵物。據說該大學圖書館上有免費下載,懂日語朋友可一試。

補標史記評林 臺北地球出版社 鳳文館本 在臺灣東海大學有一面之緣,大陸不詳

另外還有一本偏點的好書,是吳見思的《史記論文》。該書在史記圈評史上之地位,我以為不啻於金聖歎評點水滸傳。

作者吳見思,是清康熙年間江蘇武進人。其書之優勝,主要在於,重要字加圈,句下有小評,篇末有總評,致力探討太史公機杼心意,對列傳的體格章法更是細緻詳求。剖析特點,批文見心,細緻如髪,往往能發人心中未想口中不及言者。

這書,大陸有韓兆琦整理的一個簡體本史記論文(與史記札記合刊),臺灣東海大學有早年臺灣中華書局單行本,大陸有無不詳。這兩部書主要剖析文法,通常體制精緻,較少。內容多為分析篇章之起、承、轉、合,精文妙筆,而評點者感慨亦隨之而發,形勢較為自由。

韓兆琦教授關於《史記》的東西,我意還是值得看看的

這類批點於當代所謂之「藝術手法」時有觸及,不過當時皆是散論。研究史記的大牛韓兆琦的研究方法,往往就是從這種傳統圈評中汲取養分,加以提取並總結、系統化,然後華麗麗就是一篇文章出來。

所以,這類書說重要或說不重要,不好一概而論。關鍵在看的人會不會「拿來主義」。

還有值得注意的,是今人張新科主編三秦出版社《史記研究資料萃編》。主要框架可以看得出和池田的文章有莫大關係。

這部書將史記研究的話題標號從0001-0267分類進行論述,每個標號起個名字,例如「司馬遷生年」,然後下面再列下標號1、2、3、4,每標按時間順序撰寫該問題研究者研究相關論文摘要,後面圓括號括出具體出處,時間至2007年止。總體而言使用比較方便。2007年以後的研究情況,就只能靠自己查補了。

如果是想找資料,有關沒關的都想看看的話,還有一篇大部頭,是北京華文出版社14冊的《史記研究集成》,不妨看看。

最後一部分,我想鬥膽談一下閱讀《史記》,特別是利用這些資料,如何更「划算」的那些事兒,冀希剛接觸此書的朋友,可以堅定點閱讀的信心。

《史記》畢竟是一部漢代的古書,閱讀過程中,出現讀不懂是常有的事。這就涉及到要準備幾部備查的書。這些書需要再查下即可,沒必要一字字讀。通常可以先翻查上列馬本《史記今注》,但是由於馬本不是全本,也有查不到的可能,這時候為了照顧閱讀工作順利進行,請另擇今注本或者問度娘都行。

漢代部分由於語言隔閡不深,所以注的也少,有時候讀不懂了,連個參考也沒有。這時候韓兆琦的《史記選注集說》就可以翻看一下。韓本的優點是,他會對細注一些職官,並給出相當於我們今天什麼職位的參考,對於一些俗語也注的比較妥帖,而涉及歷史背景的往往概說一下,這樣對於閱讀和整體理解比較有作用。

史記比較難讀的還有一些議論性的序贊,長段的議論,這些看不懂了可以參考張大可的《史記論贊集釋》,這書實際上不僅有序贊,長短議論文字都有論列到。不過,唯心的講,當一個人能把一本書當成「初戀」一般珍重,讀的是什麼版本,甚至是全是缺,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我讀」即是見道之事,是初心的歸來受洗。平臺活動,最優惠的一套史記也來了,厚厚四大冊,聘請了一批當今名宿學者作整理,文白對照、全注全譯,這幾日59元即可包郵回家,成就你我一生珍藏與精神財富,機不可失!

相關焦點

  • 這樣讀《史記》才是不二法門
    史記版本《史記》流傳最廣的還是魯迅先生的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學和文學地位在史書中無可比擬,那麼,究竟該怎麼讀這部皇皇巨著呢?要說流傳最廣的解讀,還是王立群先生的「百家講壇之王立群讀《史記》」,因為在中央臺播出,在大陸,影響力不可謂不大。我也看了視頻,作為一檔群眾性節目,普及知識型節目,確實是深入淺出,適合大眾觀看,學習。對於想深入了解《史記》精髓的愛好者,還是不過癮吧。
  • 線上共讀 | 陳正宏教授和你一起讀《史記》
    線上共讀 | 陳正宏教授和你一起讀《史記》 2020-10-23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讀《百家姓》不如讀諸子百家,讀諸子百家不如讀《論語》!
    自古以來,《論語》被諸多名家推崇:學者章太炎說:讀《三字經》不如讀《百家姓》,讀《百家姓》不如讀諸子百家,讀諸子百家不如讀《論語》。楊絳在《論語》裡見到了不同的人:「讀《論語》,讀的是一句一句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人,書裡的一個個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個樣兒,各不相同。」林語堂在《論語》裡讀出了趣味:「吾嘗細讀《論語》,精讀《論語》而咀嚼之,覺得聖人無一句話不幽默。」
  • 餘秋雨聲稱,《史記》對他的影響最深,史記上課標,青少年如何讀
    一開始,餘先生也不知道如何作答,報以沉默。隨著年歲增長,餘先生說,他越來越傾心司馬遷,並堅定地認為,散文的最高境界一定與歷史有關。他說《史記》「如雲似海」,是真正的「歷史文化大散文」,遠比「裁剪過度」的唐宋八大家大氣。
  • 古代漢語零基礎學《史記》之願與君一起讀《史記》②
    我閱讀著原文,查看著注釋,還不停地查《古代漢語辭典》……但即便是這樣,不理解就是那一時刻最真實的感受,再加上閱讀時間的碎片化,好不容易讀懂一點,但讀了後面的就又忘了前面的……太難了,實在讀不下去時,我想退縮和放棄。如就此放棄,也許我今生都不會再拾起。一想到這司馬遷用生命著就的偉大作品時,內心非常不甘。要不退一步吧,只閱讀《少年讀史記》,如再有精力再閱讀譯文。
  • 宮崎市定:我們曾經怎樣讀《史記》
    記述事實的文章誰都能讀懂,只需按照讀到的來理解,按照讀到的來玩味即可,自然沒有從旁說明的必要。但如果是《史記》這樣兩千多年前的著作,而且又是作為外國的中國的讀物,情況就有所不同了。即便對於中國人而言,這是不同於現代社會的遙遠過去的記錄,閱讀時也是需要某些參考書的。但問題在於,什麼樣的參考書才是合適的。
  • 如何閱讀史書?比如《史記》《資治通鑑》?如何選擇權威版本?
    不時有朋友詢問:想讀《史記》《資治通鑑》,該選擇哪個版本好?因本人學習《史記》《資治通鑑》的緣故,我購買過以下幾個版本的《史記》《資治通鑑》介紹給大家。這套書沒有白話文,但是注釋特別詳細,借鑑了中華書局出版的《史記》點校本、日本人瀧川資言、水澤利忠的《史記會注考證附校補》的相關考證研究的內容,是閱讀原汁原味的《史記》的非常好的一個版本。
  • 讀好《史記》的四個方法
    要研究中國古代史,首先要讀的就是司馬遷的《史記》,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很多人讀過《史記》,但真正通讀細讀深讀的人並不多,不是不願讀,主要是不知怎麼去讀。其實,讀史書本身就是一個費勁的活兒,沒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不行,但也並非完全沒有方法。
  • 《山行》中「斜」字該如何讀?
    三年級語文《山行》一課中「斜」,該如何讀?文/範遙聞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其中《山行》一課,「斜」字的課下注音為xie二聲,筆者覺得這注音其實是錯誤的,應該讀xia二聲。在百度上也查了一下「斜」字注音,很多也注成xie二聲。
  • 今天我們怎樣讀《史記》
    《史記》與其他20多部「正史」的最大不同是司馬遷不媚權貴,堅持實錄,實事求是寫歷史。同時,司馬遷在《史記》中描寫了大量的小人物,如遊俠、隱者、食客、贅婿、卜者等。《史記》中有許多大人物所幹的轟轟烈烈的大事件,但這些大事件都是靠小人物的幫助完成的:信陵君竊符救趙是靠了侯嬴、朱亥;平原君能搬來楚兵,並堅守圍城,是靠了毛遂、李同;孟嘗君能脫離秦國,並在齊國幹一番事業,是靠了馮諼等。
  •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這在「紅學」中是一個冷門的課題。李晶,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卻對這門「冷知識」進行了多年研究。和大家想像的不同,最早翻譯《紅樓夢》的人並非來自近鄰日韓,而是來自西方。
  •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這在「紅學」中是一個冷門的課題。李晶,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卻對這門「冷知識」進行了多年研究。和大家想像的不同,最早翻譯《紅樓夢》的人並非來自近鄰日韓,而是來自西方。「當時有很多到中國工作的西方外交官、傳教士,中西文學和文化的交流開始得非常早,而且他們用功之深,遠超一般人想像。」
  • 「廿」該怎麼讀
    在字典中,「廿」的形音義都很明確:四畫,讀niàn,意義為二十。這些信息一般人都很熟悉,但有一個問題是:在很多具體語境中,如果我們按照字典所標註的音去讀,讀起來和聽起來似乎都不順暢,理解起來也會有點隔閡。那麼,該如何處理這一問題呢?
  • 國內外藝術深造如何選?碩博在哪讀?走進紐約大學
    無論是本科還是考研,亦或是在職深造,有不少朋友疑惑該如何選擇學府去就讀?國外國內去哪更適合自己?國內外藝術深造如何選?碩博在哪讀?走進紐約大學 本期欄目:亮點學院編輯 《成就藝術人》總策劃/主持人:陳文貞 本期我們來談談藝術領域在國內外學府的深造選擇問題。
  • 特級教師:孩子從小讀《史記》,對提高成績有3個「隱形幫助」
    從小就能讀《史記》的孩子,3大優勢會在日後逐漸顯現。《史記》是什麼?《史記》是一本紀傳體史書,是二十四史之首,同時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歷時14年編寫而成。小學到高中的語文課本都有《史記》的身影,成語故事、名人故事更不例外。孩子們熟知的項羽、藺相如、西門豹等課文和故事都出自《史記》;中高考文言文篇目也常在選用《史記》的內容。
  • 史記造句和解釋_史記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史記參考例句:1、戲劇是時代的綜合而簡練的歷史記錄者。2、《史記》是司馬遷的代表作。3、司馬遷繼承父志,耗時十三年,忍辱完成了《史記》這部不朽巨作。史記有關的成語:1、烹狗藏弓(pēng gǒu cáng gōng):語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範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文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後以「烹狗藏弓」比喻事成之後把效勞出力的人拋棄以至殺害。
  • 該不該去德國讀語言班?
    01 德國語言班的利與弊在我們接觸很多學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去德國讀語言班有執念。他並不是沒有時間和機會在國內通過德語考試,而是覺得自己不去德國讀語言班,就適應不了德國的語言環境。或者我去德國上語言班,我學得更快。
  • 「甄宓」該怎麼讀?
    甄宓該怎麼讀?舞劇旁白讀「真伏」,而電視臺新聞主播卻讀「真密」,誰才是正確的?宓,一般讀「密」,安靜之義。但是,《漢書·古今人表》曰:「太昊帝宓羲氏。」宓羲氏即伏羲氏,宓通伏。相傳伏羲女溺洛水而死,遂為洛水之神,名宓妃,此宓必須讀「伏」。宓妃一名,初見於屈原《離騷》。曹植《洛神賦》即為宓妃而作。又,據說曹植曾求上蔡令甄逸之女,未能如願。甄氏女先嫁袁紹之子,後歸曹丕,為甄后。
  • 《史記》裡10句經典名言,發人深省,讀到就是賺到!
    與《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中國人常說,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當我們讀《史記》時,不僅可以感慨興亡,亦可從中學到為人處世的道理。《史記》裡10句經典名言,發人深省,讀到就是賺到!
  • 新世紀,我們該不該「讀經」?
    在全球化浪潮的迅猛衝擊下,「國學」之復興尚且遙遙無期,如果連孩子們讀一讀經書(僅此而已)也要遭到質疑和幹預,那麼,我們又如何企及苦苦追求的「民族復興」?——所謂「民族復興」,既是指融入全球化發展浪潮,更是指實現本民族文化自身的復興。讀經何用?我們不妨從語言的層面談起。讀經能否「傳諸萬世而不絕」,我輩不敢妄加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