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小女孩天安門前踢正步,意外走紅

2020-12-21 田哥旅行頻道

天安門廣場是國家的主要活動場所,也是旅遊的一個主要目的地。每天這裡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觀賞天安門城樓和國旗護衛隊等。最近一段小視頻在網絡上火爆了起來,一個年僅4歲的小女孩,在天安門前踢正步,意外走紅。

圖片來源於爆料視頻截圖

小女孩的爸爸是一位軍人,小長假期間,來到北京看望自己的老戰友,順便帶著自己的女兒到天安門廣場遊玩。小女孩在爸爸的口令下,踢著正步,走的有模有樣,明顯感覺的到小女孩腳步有力,動作規範,完全跟上節奏。遊客們紛紛表示驚訝!稱讚小女孩厲害。

圖片來源於爆料視頻截圖

據小女孩爸爸介紹,小女孩從2歲就開始學踢正步,非常喜歡學。在家裡爸爸就這樣「訓練」她。國慶小長假,這位爸爸就帶她到祖國最聖神的地方,來感受軍人文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網友討論截圖

一個4歲的小女孩在天安門前踢正步,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也給正在旅遊的人們帶來了獨特的視覺體驗。相信小女孩長大之後,一定會按照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甚至在爸爸的影響下,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不是不可能。

圖片來源於爆料視頻截圖

天安門廣場國旗護衛隊,每天都在這裡訓練,遊客們來都是想看看解放軍同志一天都是怎麼工作的,同時欣賞每天這裡升國旗的偉大時刻。小女孩來這裡,我想她的爸爸也是這個意願,讓自己的孩子感受這一切。

圖片來源於爆料視頻截圖

小女孩這麼厲害,背後有一位更加厲害的爸爸。希望這個4歲小女孩快樂健康成長,將來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各位網友們是怎麼看待這個小女孩的?

圖片來源於爆料視頻截圖

相關焦點

  • 帶你去看我的曾經丨退伍軍人帶4歲女兒天安門前踢正步
    機電新青年始終與你一路相伴近日,河南焦作,退伍軍人韋少傑去北京辦事,順便帶4歲的女兒去看天安門。4歲女兒一段正步踢得有模有樣,驚豔眾多網友。據悉,小女孩名叫依依,從2歲半開始接受訓練,已經訓練了一年半的時間。依依爸爸表示,希望女兒長大可以參軍。
  • 閱兵式為什麼要踢正步?我軍的正步始於何時?
    國慶閱兵式上,每當徒步方隊正步通過天安門時,那整齊劃一的姿勢,雄渾嘹亮的口號,鏗鏘有力的步伐,排山倒海的氣勢,令人血脈僨張,無比震撼!什麼是正步?軍隊為什麼要練正步?正步是軍隊隊列的禮儀步伐,主要用於接受檢閱的分列式、閱兵式中迎送軍旗、隊列前徒步覲見首長等。也常見外事禮賓、升旗儀仗、軍樂表演場合中使用。由於走正步時腳是向前方踢出,俗稱踢正步、甩正步、拔正步等。
  • 臺500退役老兵不滿軍紀鬆弛 到「總統府」前踢正步
    五百名平均年齡超過五十歲的退役軍人,在凱達格蘭大道,以整齊劃一的步伐,重現在臺灣消失已久的部隊踢正步傳統。在臺灣,有一群退役軍官因為有感近來軍方軍紀鬆弛、訓練散漫,發起「退役軍人踢正步」的活動。12號上午超過五百名平均年齡五十歲的退役軍人,在凱達格蘭大道重現部隊踢正步的傳統,吸引上萬民眾參觀。前臺灣領導人馬英九的妻子周美青和國民黨主席洪秀柱,也到現場加油打氣。
  • 香港小學生:祖國「第一旗」旗手教我踢正步
    祖國「第一旗」旗手教我踢正步——香港小學生走進國旗護衛隊軍營7月11日,天安門國旗護衛隊戰士在糾正香港小學生的站姿。
  • 臺軍退伍老兵凱道集體踢正步 「60後」大叔重拾軍魂
    「60後」臺軍退役老兵踢正步(圖片來源:「中央社」)【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6月12日報導,為重拾軍人的魂,身材不再如年輕時壯碩的臺軍老兵,12日挺著團結在一塊的腹肌,在凱達格蘭大道踢正步,他們自費購買閱兵裝備、風雨無阻地在臺灣南北奔波集訓,完成不可能的使命。
  • 聯合軍樂團:在五線譜上「踢正步」
    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在演奏。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趙迪/攝10月1日上午,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上,莊重的號角音樂徐徐響起,拉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4小時連續演奏的序幕。
  • 學功夫踢正步說中文,好多外國警察有了「中國師傅」
    不過小新發現,  「中文」在海外走紅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卡達警察用中文喊口令  比如,  連續兩年,  卡達的國慶閱兵式上,  卡達士兵不但踢起了正步,  還用中文喊起了口令。  卡達2017年國慶閱兵  兩個月前,  卡達國慶閱兵規模擴大,  踢正步和中文口令再度出山!
  • 老兵踢正步測量繪製15張浦東地圖
    老兵踢正步測量繪製15張浦東地圖 大家繪製過地圖嗎? 有4位老兵 他們不僅徒手繪製了15張地圖 而且還是用「踢正步」的方式 進行的測量 30年前的浦東
  • 4歲小女孩軍訓,稍息,立正做得有模有樣,網友:她穿迷彩服真酷
    可你見過4歲孩子軍訓嗎?不久前,河南焦作一名4歲叫依依的小女孩走紅了網絡。視頻中,她身著迷彩服,稍息、立正、踢正步,每一個都做得有模有樣,有板有眼,特別可愛。據悉,依依從2歲半就開始接受訓練,目前已經訓練了一年半的時間。有鄰居看到後,還把自己的孩子帶來一起訓練,據孩子爸爸說,希望女兒長大後能參軍。依依軍訓的視頻,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有人說,孩子動作標準,表情到位,特別酷。
  • 受閱戰士周朝輝:天安門前的96米128步 是這樣煉成的
    原標題:天安門前的96米128步 是這樣煉成的  於是,他開始對自己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對著太陽練習眼神,經常會淚流滿面;整晚含著筷子睡覺練嘴型,枕頭經常被口水打溼;最後,他做到了150秒不眨眼,踢正步始終保持自信、微笑的表情。通過考核,這個6秒的鏡頭被他拿下了。  10月1日凌晨4時50分,周朝輝所在的火箭軍方隊到達長安街,守候在天安門前。從那一刻起,他挺拔的軍姿從未動搖,眼神始終堅定。那時,他的心中有了更多的責任與擔當。
  • 越南閱兵東施效顰,學歐美人高踢正步,卻忘了自己是個什麼身材
    比如說我國的每次閱兵都會讓每一個中國人熱淚盈眶,每個解放軍戰士颯爽的英姿,都深深地刻在了我們的腦海中,尤其是踢正步時候,如同「複製粘貼」一樣的動作,更是讓人感嘆他們的軍紀嚴明。不過讓我們把目光放在隔壁的一個國家上,越南也有著自己的軍事力量,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厲害的,戰爭年代讓其他小國也吃了不少虧,可是如果說起越南的閱兵式,卻讓人有些大跌眼鏡,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這閱兵式中軍人們踢的正步,真的太醜了。
  • 揭秘解放軍踢正步:開國閱兵用英式 借鑑蘇德自創
    原標題:揭秘解放軍踢正步:開國閱兵用英式 借鑑蘇德自創   閱兵·步伐   朝鮮:高踢腿不擺臂   朝鮮的正步是在蘇式正步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正步行進時不擺臂而高踢腿,前進時重心在兩腳間逐漸交換,這樣的正步,更能顯示氣勢但難度較大。
  • 2018天安門升國旗時間 明日北京天安門升旗時間查詢
    2018天安門升國旗時間 明日北京天安門升旗時間查詢  來北京玩,必須打卡的旅遊事項就是去北京天安門看升國旗。天安門的升旗時間(點擊可查看大圖)觀旗小貼士  1、天安門廣場夜間封閉,早上升旗前40分鐘才會開放,遊客可在升旗前一小時到廣場附近等候。
  • 小女孩走秀意外走紅,「章魚小丸子」成年度最萌,太可愛了!
    最近被一個「行走的章魚小丸子」的視頻給刷屏了,身著一身紅色章魚小丸子衣服的小女孩一臉懵逼從後臺走出來,望著四周莫名其妙的眼神和不停飛吻的大人們,她呆萌的走秀,太可愛了!全程真實地上演「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在幹什麼?」
  • 傳日本兵半夜踢正步,真相卻在電梯裡
    臺灣警方聯絡電梯公司釐清事故原因,近來臺灣電梯意外頻傳,有爆料者良心不安主動檢舉,指出電梯檢測涉賄。就連蔡英文辦公室的電梯維修數據也可能有問題,背後是否有大咖官員涉案仍在調查。日前蔡英文辦公室大樓傳出電梯會忽上忽下,半夜還會聽到有日本兵踢正步等靈異傳聞,讓搭乘電梯的人員冷汗直流。不過,這其實不是鬧鬼,而可能是電梯檢驗出包。民進黨「立委」賴惠員的女兒還曾被困在臺北會電梯內20分鐘,民進黨「立委」趙天麟也曾困在「中興大樓」電梯,當時脫困後他坦言,不管是在電梯內或爬出來,都「毛毛的。
  • 四歲小女孩雨天護送蝸牛回家,視頻意外走紅,女孩:它好可憐!
    所以在很多時候,小孩子往往會給大人們帶來很多不經意的小感動。近日一段小視頻在網上走火,而視頻中是一位四歲的小女孩在雨天護送蝸牛回家的場景。具體的事情是這個樣子的。在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小女孩兒在打著傘,傘下邊兒是一個小小的蝸牛。於是媽媽就拍視頻記錄一下這個時刻。據女孩兒媽媽說道,在回家的路上,女兒發現了一隻蝸牛正在地上爬。然後她就用傘一路護送著蝸牛。
  • 福清11歲街舞女孩走紅網絡
    [新聞頁-臺海網]臺海網8月28日訊 據福清新聞網報導 近日,福清市11歲女孩施嘉穎表演功夫街舞的視頻走紅網絡,登上微博後,人民日報、新浪新聞等媒體紛紛轉發。網友驚嘆:「這個小女孩太厲害了!」8月25日,記者聯繫到施嘉穎的媽媽吳雲芳。
  • 酒店自發組織儀仗隊,每周舉行升旗儀式踢正步入場,已經堅持16年
    然而在陝西西安也有一個酒店自發組織的儀仗隊,每周舉行升旗儀式踢正步入場,已經堅持16年。據了解,該酒店儀仗隊由9名女儀仗隊員組成,每周一都會同意著裝列隊升旗,早上八點整,女儀仗隊員踏著正步護送國旗入場進行升旗。
  • 「不倒翁女孩」對走紅意外,稱不進娛樂圈
    「不倒翁女孩」對走紅意外,稱不進娛樂圈 11月30日,陝西西安。
  • 林子|踢正步的瘋老頭
    文/林子 編輯/淑為 圖片/網絡我當兵的那幾年不管颳風下雨每天早上七點都會有一個瘋老頭懷抱軍旗踢著正步從營門前走過聽人說這瘋老頭曾經是位軍人有一年地震他的家人全部死去而距離他救援的部隊只相隔一條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