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式為什麼要踢正步?我軍的正步始於何時?

2020-12-15 西部網

國慶閱兵式上,每當徒步方隊正步通過天安門時,那整齊劃一的姿勢,雄渾嘹亮的口號,鏗鏘有力的步伐,排山倒海的氣勢,令人血脈僨張,無比震撼!

什麼是正步?

軍隊為什麼要練正步?

正步是軍隊隊列的禮儀步伐,主要用於接受檢閱的分列式、閱兵式中迎送軍旗、隊列前徒步覲見首長等。也常見外事禮賓、升旗儀仗、軍樂表演場合中使用。由於走正步時腳是向前方踢出,俗稱踢正步、甩正步、拔正步等。

《隊列條令》中明確指出,全體軍人必須加強隊列訓練,培養良好的軍姿,嚴整的軍容,過硬的作風,嚴格的紀律性和協調一致的動作,促進軍隊正規化建設,鞏固和提高戰鬥力。

軍隊為什麼要練習走正步?簡單說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走正步不僅僅只是一種禮儀,軍隊中強調的是軍人的形象以及整齊劃一。走正步正是體現軍隊威儀和士氣的一種形式,因此受到重視。

2、練習走正步是世界上公認提高士兵紀律觀念的最簡單高效的方法,所以說練習走正步並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培養軍人的服從意識和組織紀律觀念。

3、正步是軍人隊列訓練中嚴格且艱苦的課目,通過正步訓練,有助於磨練意志,培養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

正步訓練

正步起源於何時?

通常認為,正步最初是普魯士軍隊在19世紀初期在閱兵中使用的。以後在許多國家軍隊中被仿效,但具體姿態有所不同,大體上分德式、英式、蘇式等類型。

恩格斯1857年在《軍隊》一文中分析普奧戰爭勝敗的原因時指出「普魯士的軍隊之所以能戰勝奧地利的軍隊,其主要原因是:普魯士軍隊的隊形整齊,步伐矯健,攻擊勇猛,集合迅速。」後來,恩格斯於1861年專門撰寫了《論隊形教練》一文,闡述了隊列教練對奪取戰鬥勝利的作用和意義。

中國軍隊走正步,最早可以追朔至袁世凱的小站練兵。清末新軍編練採用德國操法,連閱兵歌曲都是引自德國,曲子是著名的普魯士軍歌《德皇威廉練兵曲》,歌名則改為《大帥練兵曲》。制式教練為「軍紀操」,即軍姿、隊列訓練。當時新軍單兵課目中就已經出現了「慢步」與「正步」等步法。練兵處專門制定了《新定步兵操法》《步兵暫行操法》《訓練操法詳細圖說》等新軍訓練條令,規範隊列動作。如《步兵暫行操法》關於步法就分為「正步」「便步」「快步」「跑步」等。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步兵暫行操法》。

《步兵暫行操法》中關於正步的規定。

以後,民國時期北洋政府軍隊和國民革命軍也基本上採用德式操典,沿用了類似德國正步的步法。

黃埔軍校學生在進行持槍訓練。

開國大典閱兵的正步

與現在的有所不同

開國大典閱兵分列式進行時,受閱部隊邁著整齊的步伐通過天安門,接受新中國領導人的檢閱。不知你注意到沒有:當時徒步方隊的步法與現在的不一樣,看起來不是正步。這從視頻上可以清楚地看出。

開國大典閱兵式海軍方隊。

開國大典受檢閱的步兵方隊通過天安門 。

開國大典上,當時解放軍各軍兵種並沒有統一的隊列行進標準,很大一個原因是近代中國引進的軍事訓練操典來自不同的國家——中國海軍歷史上受英國影響較深,因此海軍方隊走的是類似英軍的高擺臂大齊步;而陸軍沿襲的則是國民黨陸軍的小幅正步,這正是受德軍隊列訓練影響的結果。

我軍「八一」南昌起義部隊來自國民革命軍,以後的不同時期也有大量的起義部隊加入人民軍隊陣營,因此隊列訓練也主要是沿用了舊軍隊的操法。那時的正步姿勢為右肩扛槍或雙手持槍,左手擺臂約45度但不彎曲,踢腿高度較低,使得開國大典上的正步看上去和齊步幾乎沒有區別。

1950年後

我軍規範正步動作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軍開始正規化建設,並全面學習蘇軍。因此很多人認為我軍的正步是學習自蘇聯的模式,但情況並非如此。當時中央軍委研究認為,蘇式正步不完全適合中國軍人,最後決定放棄蘇式正步,採用劉伯承親手制定的步兵操典。

這套步兵操典正是以德式正步為模板,並借鑑蘇軍的經驗,加以改動,主要是增加了手臂的擺動,將步幅調整至適合中國人的體型。

1950年,根據中央提出的軍隊要統一指揮、統一制度、統一編制、統一紀律的要求,時任總參軍訓部部長的蕭克組織有關人員著手編寫紀律、內務、隊列三大條令。三大條令的頒發執行,為我軍正規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證。不過,1950年建國一周年國慶閱兵時,閱兵部隊的動作仍然同開國大典時一樣。

1950年國慶一周年閱兵,受閱方隊通過天安門時的步法。

1951年,頒發了第一部《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草案)》,從1951年國慶閱兵開始,正步的基本動作才開始使用。以後我軍在閱兵式上,都採用正步。中國正步汲取了德式、蘇聯正步的經驗並加以改動,使它更適合於中國人體型,同時更顯威嚴。

1951年後,國慶閱兵都採用正步。這是1954年國慶閱兵步兵方隊,明顯是「踢正步」。

我軍現行隊列條令

關於正步的動作規定

我軍正步動作自1950年定型以後,近70年來變化不大。2018年4月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草案)規定:

正步主要用於分列式和其他禮節性場合。

口令:正步——走。

要領:左腳向正前方踢出約75釐米,腿要繃直,腳尖下壓,腳掌與地面平行,離地面約25釐米,適當用力使全腳掌著地,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拇指伸直貼於食指第二節;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內稍向下,手腕下沿擺到高於春秋常服或者冬常服最下方衣扣約15釐米處(著夏常服、水兵服時,高於內腰帶扣中央約15釐米處;著作訓服時,高於外腰帶扣中央約10釐米處),離身體約10釐米;向後擺臂時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釐米。行進速度每分鐘110-116步。

隊列條令中的正步動作圖解。

隊列條令中規定的正步兩腳間距離和腳的高度。

2009年國慶六十周年閱兵女兵方隊正步動作。

編輯:王蜀周秦

相關焦點

  • 閱兵式為什麼要踢正步?我軍的正步始於何時?
    軍隊為什麼要練正步?正步是軍隊隊列的禮儀步伐,主要用於接受檢閱的分列式、閱兵式中迎送軍旗、隊列前徒步覲見首長等。也常見外事禮賓、升旗儀仗、軍樂表演場合中使用。由於走正步時腳是向前方踢出,俗稱踢正步、甩正步、拔正步等。
  • 兩岸女兵大PK:大陸踢正步臺灣踢木蘭步
    據臺灣TVBS電視臺報導,在這次大陸國慶閱兵中,有一群特別亮眼的閱兵隊伍,那就是大陸女兵;不管是三軍女兵還是女民兵,整齊劃一的踢正步都讓中外媒體大開眼界。據臺媒觀察,大陸女兵踢正步的方式與臺灣的「花木蘭」其實有很大的區別,大陸女兵的正步1分鐘走114步,臺灣女兵踢「木蘭步」小碎步,1分鐘可以走144步。
  • 揭秘解放軍踢正步:開國閱兵用英式 借鑑蘇德自創
    原標題:揭秘解放軍踢正步:開國閱兵用英式 借鑑蘇德自創不過,世界各國閱兵式的步伐並不一致,各具特色。   閱兵·步伐   朝鮮:高踢腿不擺臂   朝鮮的正步是在蘇式正步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正步行進時不擺臂而高踢腿,前進時重心在兩腳間逐漸交換,這樣的正步,更能顯示氣勢但難度較大。
  • 越南閱兵東施效顰,學歐美人高踢正步,卻忘了自己是個什麼身材
    閱兵式是每個國家都會進行的一種軍事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上,能夠展示出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海陸空軍事力量的集結,絕對是在這個和平年代中,最為壯觀的一次。比如說我國的每次閱兵都會讓每一個中國人熱淚盈眶,每個解放軍戰士颯爽的英姿,都深深地刻在了我們的腦海中,尤其是踢正步時候,如同「複製粘貼」一樣的動作,更是讓人感嘆他們的軍紀嚴明。
  • 臺軍閱兵為何不踢正步
    原標題:臺軍閱兵為何不踢正步   據聯合新聞網6月19日報導馬英九日前在臺灣陸軍官校主持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陸軍軍官學校建校91周年及三軍五校畢業典禮。也有人質疑為什麼不見傳統踢正步畫面。其實,臺軍「踢正步」在陳水扁執政時期已全面取消。  根據維基百科顯示,正步起源於中世紀歐洲的一種民間舞蹈,這種舞蹈的特徵是腿高抬至與地面平行。而最早在閱兵中使用的是19世紀初期的普魯士軍隊。臺軍最初借鑑了德國軍事教官的建議,也開始踢正步。
  • 越南閱兵東施效顰,學歐美人高踢正步,卻忘了自己是個什麼身材
    閱兵式是每個國家都會進行的一種軍事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上,能夠展示出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海陸空軍事力量的集結,絕對是在這個和平年代中,最為壯觀的一次。比如說我國的每次閱兵都會讓每一個中國人熱淚盈眶,每個解放軍戰士颯爽的英姿,都深深地刻在了我們的腦海中,尤其是踢正步時候,如同「複製粘貼」一樣的動作,更是讓人感嘆他們的軍紀嚴明。
  • 卡達閱兵火了,走中國式正步,外國人:中國閱兵是世界獨一無二
    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盛大閱兵式當地時間12月18日,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盛大閱兵式。此次閱兵式除了規模比往年宏大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這就是閱兵式中的14個徒步方隊,全部以中國式隊列和中國式正步來接受檢閱,此前卡達一直採用的是英式操典。
  • 這個國家的警察學習中國閱兵式:喊中文口令 踢正步前進
    視頻中卡達警察伴隨著《解放軍進行曲》,在中文號令指揮下踢著正步前進。  卡達警察配上中文號令和《解放軍進行曲》,這樣的混搭新鮮而有趣↓  卡達引入中國隊列訓練  卡達警察學院院長穆罕默德·阿勒馬裡:  我們看了錄像和網上的資料,發現中國的閱兵式非常特別,非常精妙,我們就想能否把中國隊列訓練引入卡達,帶到我們警察學院來。
  • 閱兵必讀丨各國軍隊千差萬別正步走 為啥解放軍的特別好看?
    世界各國正步當下,全世界大概有近30個國家會在閱兵式中使用正步。迄今為止,確實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在這件事上挑戰中國的地位。德國作為正步的發揚地,在普魯士之後統一的德意志政權中得以一脈相承,實際上在二戰結束前德軍一直保留著接受檢閱走正步的傳統。
  • 學功夫踢正步說中文,好多外國警察有了「中國師傅」
    卡達警察用中文喊口令  比如,  連續兩年,  卡達的國慶閱兵式上,  卡達士兵不但踢起了正步,  還用中文喊起了口令。  卡達2017年國慶閱兵  兩個月前,  卡達國慶閱兵規模擴大,  踢正步和中文口令再度出山!
  • 臺500退役老兵不滿軍紀鬆弛 到「總統府」前踢正步
    五百名平均年齡超過五十歲的退役軍人,在凱達格蘭大道,以整齊劃一的步伐,重現在臺灣消失已久的部隊踢正步傳統。在臺灣,有一群退役軍官因為有感近來軍方軍紀鬆弛、訓練散漫,發起「退役軍人踢正步」的活動。12號上午超過五百名平均年齡五十歲的退役軍人,在凱達格蘭大道重現部隊踢正步的傳統,吸引上萬民眾參觀。前臺灣領導人馬英九的妻子周美青和國民黨主席洪秀柱,也到現場加油打氣。
  • 臺軍退伍老兵凱道集體踢正步 「60後」大叔重拾軍魂
    「60後」臺軍退役老兵踢正步(圖片來源:「中央社」)【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6月12日報導,為重拾軍人的魂,身材不再如年輕時壯碩的臺軍老兵,12日挺著團結在一塊的腹肌,在凱達格蘭大道踢正步,他們自費購買閱兵裝備、風雨無阻地在臺灣南北奔波集訓,完成不可能的使命。
  • 何啟聖談舉辦「退役軍人踢正步」活動:向臺灣社會傳達正能量
    為什麼要舉辦這個活動?背後有哪些故事?導報記者專訪了此次活動的發起人何啟聖先生。名片何啟聖臺大政治研究所畢業,曾是資深軍事記者,後來做過TVBS電視臺、年代新聞臺的主播、主持人,現在是臺灣1111人力銀行的副總經理。
  • 臺500老兵不滿軍紀鬆弛 到「總統府」前踢正步
    臺灣退役老兵踢正步原標題:臺灣500老兵不滿軍紀鬆弛到「總統府」前踢正步 陳水扁曾下令廢止在目睹今年初,臺灣士兵慘不忍睹的分列式後,一群臺灣退伍老兵決定舉辦一場名為「讓五年級(觀察者網註:50歲以上)踢一次正步吧」的活動。
  • 4歲小女孩天安門前踢正步,意外走紅
    最近一段小視頻在網絡上火爆了起來,一個年僅4歲的小女孩,在天安門前踢正步,意外走紅。小女孩在爸爸的口令下,踢著正步,走的有模有樣,明顯感覺的到小女孩腳步有力,動作規範,完全跟上節奏。遊客們紛紛表示驚訝!稱讚小女孩厲害。
  • 退伍老兵踢正步為軍嫂蓋頭紗 這一幕讓人感動!
    退伍老兵踢正步為軍嫂蓋頭紗 這一幕讓人感動!時間:2020-10-07 00: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0:00 / 0:27 來源標題:退伍老兵給班長當伴郎 踢正步為軍嫂蓋頭紗 網友:羨慕,想嫁給軍人 10月4日,河南周口。退伍老兵趙先生和戰友們相聚,給班長當伴郎。
  • 解放軍正步為何只踢25釐米?兩點好處延續69年,全球獨一份
    在一些禮節性的場合和閱兵分列式上,我們常常能看到士兵方隊走正步,整齊劃一的動作展現出了士兵們的颯爽英姿,同時也是一種軍威的體現。目前在閱兵式上仍然使用正步的國家有30幾個。印度的正步蘇式正步也是在沙皇時期沿襲的普魯士正步,說起來也算是德式正步的改良版,後來隨著蘇聯的解體,除了俄羅斯仍然保持蘇式正步的傳統之外,大多數東歐國家都放棄了蘇式正步,主要原因是
  • 老兵踢正步測量繪製15張浦東地圖
    老兵踢正步測量繪製15張浦東地圖 大家繪製過地圖嗎? 有4位老兵 他們不僅徒手繪製了15張地圖 而且還是用「踢正步」的方式 進行的測量 30年前的浦東
  • 卡達警察學中國閱兵:高喊中文口令 踢正步前進(視頻)
    近日,一段卡達閱兵的視頻在網上火了起來,視頻中卡達警察伴隨著《解放軍進行曲》,在中文號令指揮下踢著正步前進,這混搭,也是厲害了。從正步到口令,能把老外教得這麼好,當然是咱中國教官的功勞。
  • 退伍老兵當伴郎踢正步為軍嫂蓋頭紗,網友熱議:只羨慕一下婚禮,軍嫂...
    虎撲10月7日訊 近日,河南周口退伍老兵給班長當伴郎,踢正步為軍嫂蓋頭紗,網友紛紛表示實名羨慕,婚禮太有意義了。視頻發出後引發網友廣泛關注,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退伍老兵給班長當伴郎 踢正步為軍嫂蓋頭紗 網友:羨慕,想嫁給軍人】#退伍老兵當伴郎踢正步為軍嫂蓋頭紗#10月4日,河南周口。退伍老兵趙先生和戰友們相聚,給班長當伴郎。婚禮上4個伴郎踢正步為軍嫂蓋上頭紗,場面神聖莊嚴。網友紛紛表示:「實名羨慕,婚禮太有意義了」,「想嫁給軍人當軍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