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正步為何只踢25釐米?兩點好處延續69年,全球獨一份

2020-12-21 縱深觀察

在一些禮節性的場合和閱兵分列式上,我們常常能看到士兵方隊走正步,整齊劃一的動作展現出了士兵們的颯爽英姿,同時也是一種軍威的體現。目前在閱兵式上仍然使用正步的國家有30幾個。

正步最早興起於德國,軍隊之所以熱衷於正步這種步伐,其實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原因,在士兵使用火槍的初期,為了保證殺傷效果,士兵們通常是站成一排集體開火,而這一動作結合了高抬腿動作之後,逐漸被演化為正步的步伐。由於普魯士軍隊訓練有素,軍人們整齊劃一的動作,表現出了無堅不摧的氣勢,最終普魯士軍隊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而德國先進的軍事管理也成為了各國爭相學習的典範,正步也逐漸傳入世界各地。

每個國家的正步都不相同,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三個流派分別是德式正步、英式正步和蘇式正步。由於德式正步有著明顯的納粹印記,隨著二戰結束之後,德國放棄了正步的步伐,而是採用了美軍的隊列動作。而美國軍人是不走正步的,他們的行進步伐基本上和普通的徒步前進沒有區別,看起來也是松松垮垮的。英國的正步又稱為「皇家海軍式」,步伐的特點是手臂抬高平行於地面,向下擺臂時不能彎曲,而且步伐比較緩慢,基本上是一步一停頓。印度也是沿襲的英式正步,但是抬腿和擺臂的動作幅度較大,顯得十分誇張。

印度的正步

蘇式正步也是在沙皇時期沿襲的普魯士正步,說起來也算是德式正步的改良版,後來隨著蘇聯的解體,除了俄羅斯仍然保持蘇式正步的傳統之外,大多數東歐國家都放棄了蘇式正步,主要原因是蘇式正步的步伐較大,抬腿的高度較高,容易造成士兵受傷,而且走正步的訓練是十分耗費精力的事情。

而我國的正步最早也沒有統一的標準,直到1950年,我國引進了蘇聯隊列訓練之後才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解放軍只是借鑑了蘇式正步的經驗,而最終採用的是在德式正步的基礎上進行步幅的修改,這是因為蘇式正步要求踢腿要與地面構成直角,這種大幅度的動作顯然並不適合我國軍人的體型。

1951年劉伯承元帥親手制定的步兵操典對正步的步伐進行了合理的規範要求,左腳向正前方踢出約75釐米,而腳掌離地高度為25釐米。從1951年國慶閱兵開始第一次使用,到今天已經持續了69年。通過多次閱兵中的表現可以看出,這是特意為我們軍人的身材量身定製的。25釐米的踢腿高度,在其他走正步的國家中算是比較低的,而之所以選擇這個高度,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壓低步伐高度符合我國大多數士兵的身形,其次是出於對士兵身體的保護,畢竟誇張的動作幅度會給士兵造成肌肉拉傷,更有甚者把威嚴的軍容搞成了大型喜劇表演。這都與正步要展現的精神風貌背道而馳。

迄今為止,多個國家的士兵都暗自羨慕解放軍人性化的正步步伐,並且在世界範圍內,解放軍的正步是最具威嚴、最適合士兵的,同時也是獨一無二的

相關焦點

  • 揭秘解放軍踢正步:開國閱兵用英式 借鑑蘇德自創
    原標題:揭秘解放軍踢正步:開國閱兵用英式 借鑑蘇德自創   在朝鮮閱兵中,徒步隊列一個人靠著一個人,就像一堵牆一樣往前移動,只踢腿不擺臂,兩手自然下垂貼於褲線處,腿要踢到儘可能高,雙腿夾角超過90度,然後再狠狠地砸向地面,而且走起來人就像是裝了彈簧似的一蹦一跳,絕對是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正步走法了。這主要是朝鮮為了顯示高昂的戰鬥意志,所以把正步的高度定得很高,而亞洲人的身材又相對比較矮小,於是形成了一種奇異的蹦蹦跳跳的觀感。
  • 閱兵式為什麼要踢正步?我軍的正步始於何時?
    軍隊為什麼要練正步?正步是軍隊隊列的禮儀步伐,主要用於接受檢閱的分列式、閱兵式中迎送軍旗、隊列前徒步覲見首長等。也常見外事禮賓、升旗儀仗、軍樂表演場合中使用。由於走正步時腳是向前方踢出,俗稱踢正步、甩正步、拔正步等。
  • 閱兵必讀丨各國軍隊千差萬別正步走 為啥解放軍的特別好看?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來重視正步的訓練,認為這是建立軍隊紀律性和體現軍威的重要形式,所以對正步的行進步法有著苛刻的要求。其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解放軍起先走的是英式正步,這從開國大典閱兵式中可以看出來。建國60周年獻禮片《鐵流1949》裡有一段臺詞描寫:「軍委首長連夜開會研究後一致認為,蘇式正步不適合中國軍人,最後決定放棄蘇式正步,採用劉伯承司令員親手制定的步兵操典。「這套步兵操典是以德軍正步為模板,並借鑑蘇聯的經驗,加以改動,主要是增加了手臂的擺動,將步幅調整適合中國人的體型。1964年,解放軍《隊列條令》中首次出現閱兵條款。
  • 4歲小女孩天安門前踢正步,意外走紅
    最近一段小視頻在網絡上火爆了起來,一個年僅4歲的小女孩,在天安門前踢正步,意外走紅。小女孩在爸爸的口令下,踢著正步,走的有模有樣,明顯感覺的到小女孩腳步有力,動作規範,完全跟上節奏。遊客們紛紛表示驚訝!稱讚小女孩厲害。
  • 越南閱兵東施效顰,學歐美人高踢正步,卻忘了自己是個什麼身材
    比如說我國的每次閱兵都會讓每一個中國人熱淚盈眶,每個解放軍戰士颯爽的英姿,都深深地刻在了我們的腦海中,尤其是踢正步時候,如同「複製粘貼」一樣的動作,更是讓人感嘆他們的軍紀嚴明。不過讓我們把目光放在隔壁的一個國家上,越南也有著自己的軍事力量,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厲害的,戰爭年代讓其他小國也吃了不少虧,可是如果說起越南的閱兵式,卻讓人有些大跌眼鏡,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這閱兵式中軍人們踢的正步,真的太醜了。
  • 臺軍退伍老兵凱道集體踢正步 「60後」大叔重拾軍魂
    「60後」臺軍退役老兵踢正步(圖片來源:「中央社」)【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6月12日報導,為重拾軍人的魂,身材不再如年輕時壯碩的臺軍老兵,12日挺著團結在一塊的腹肌,在凱達格蘭大道踢正步,他們自費購買閱兵裝備、風雨無阻地在臺灣南北奔波集訓,完成不可能的使命。
  • 臺500退役老兵不滿軍紀鬆弛 到「總統府」前踢正步
    五百名平均年齡超過五十歲的退役軍人,在凱達格蘭大道,以整齊劃一的步伐,重現在臺灣消失已久的部隊踢正步傳統。在臺灣,有一群退役軍官因為有感近來軍方軍紀鬆弛、訓練散漫,發起「退役軍人踢正步」的活動。12號上午超過五百名平均年齡五十歲的退役軍人,在凱達格蘭大道重現部隊踢正步的傳統,吸引上萬民眾參觀。前臺灣領導人馬英九的妻子周美青和國民黨主席洪秀柱,也到現場加油打氣。
  • 聯合軍樂團:在五線譜上「踢正步」
    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在演奏。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趙迪/攝10月1日上午,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上,莊重的號角音樂徐徐響起,拉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4小時連續演奏的序幕。
  • 老兵踢正步測量繪製15張浦東地圖
    老兵踢正步測量繪製15張浦東地圖 大家繪製過地圖嗎? 有4位老兵 他們不僅徒手繪製了15張地圖 而且還是用「踢正步」的方式 進行的測量 30年前的浦東
  • 酒店自發組織儀仗隊,每周舉行升旗儀式踢正步入場,已經堅持16年
    但是也有少數人能把它表現出來,在早些年,就有媒體報導過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一位名叫田茂坤的老人,堅持每天升國旗,已經整整堅持了18年,6500多天,即使國旗換了6面、旗杆也換了有15根,升旗、降旗的動作已經重複完成了13000多次,但鮮紅亮麗的國旗依然能夠準時在田茂坤家的院子裡朝著朝陽升起。
  • 出場即震撼,亮相即精彩 解放軍儀仗大隊解密中國方隊紅場閱兵
    7月29日,中央軍委給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等三個單位記一等功,其中解放軍儀仗大隊(以下簡稱儀仗大隊)上月在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肆虐大背景下,圓滿完成赴俄羅斯參加紅場閱兵任務。白路旭是重新抽組隊員中的一員,擺在他面前的挑戰是,在國內訓練正步步幅是75釐米,行進速度每分鐘110-116步;而俄羅斯隊列行進步幅是80釐米,每分鐘120步。作為訓練有素的專業隊員,每步邁出去都是75釐米,已經形成肌肉記憶,在短時間內做出調整,並且達到毫米不差是有難度的,因為越是高手對細微變化越敏感。白路旭說,「唯一的辦法就是強化訓練,除了每天10小時的規定訓練,休息時間還要自己加練。」
  • 學功夫踢正步說中文,好多外國警察有了「中國師傅」
    卡達警察用中文喊口令  比如,  連續兩年,  卡達的國慶閱兵式上,  卡達士兵不但踢起了正步,  還用中文喊起了口令。  卡達2017年國慶閱兵  兩個月前,  卡達國慶閱兵規模擴大,  踢正步和中文口令再度出山!
  • 香港小學生:祖國「第一旗」旗手教我踢正步
    祖國「第一旗」旗手教我踢正步——香港小學生走進國旗護衛隊軍營從立正稍息到正步走,老師們教得耐心仔細,小學生們學得有板有眼。營房門口有一個鞋架,上面擺滿了護衛隊訓練磨破的皮鞋,大家稱它為「榮譽鞋架」。這一景象讓香港道教青松小學的五年級小學生黎煒軒非常驚訝。「我覺得他們不論冬夏都堅持工作,很辛苦。」黎煒軒說,這一次能讓國旗護衛隊的旗手教動作,非常驕傲,回到香港後和同學們分享,「他們一定會很羨慕我」。
  • 林子|踢正步的瘋老頭
    文/林子 編輯/淑為 圖片/網絡我當兵的那幾年不管颳風下雨每天早上七點都會有一個瘋老頭懷抱軍旗踢著正步從營門前走過聽人說這瘋老頭曾經是位軍人有一年地震他的家人全部死去而距離他救援的部隊只相隔一條小河
  • 帶你去看我的曾經丨退伍軍人帶4歲女兒天安門前踢正步
    4歲女兒一段正步踢得有模有樣,驚豔眾多網友。據悉,小女孩名叫依依,從2歲半開始接受訓練,已經訓練了一年半的時間。依依爸爸表示,希望女兒長大可以參軍。廣場上,萌娃依依一段正步踢得有模有樣,驚豔眾多網友。對此韋先生表示,雖然孩子還不懂什麼是理想,但小依依說過長大了想當女兵。視頻來源:旋渦視頻對於這件【退伍兵帶4歲女兒天安門前踢正步】事情網友眾說紛紜,於是小電收集了一些網友的評論,如下:在小電看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這是一種義務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 1釐米 25釐米 75釐米 5000米……+∞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轉眼間2019年入伍新兵來到部隊已經「滿月」經過一個月的摸爬滾打、加鋼淬火他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髮型是展現軍人良好形象的一大特色,戰友們逐漸喜歡上了這1釐米的距離。25釐米軍人在齊步走時,要求手腕打直,位於第四至第五個衣扣之間,距身體約25釐米。這25釐米,體現了軍人良好的隊列作風和隊列素養,也是培養軍人時刻做到令行禁止的服從意識。
  • 把棉被疊成豆腐塊,解放軍是如何做到的?
    長2米,寬1.5米的棉被,三分鐘內折成長0.5米,寬0.45米,高0.17米的方塊,不但要見稜見角,並且誤差不許超過0.5釐米。這是解放軍有些部隊疊被子的標準。解放軍招牌式的風紀和訓練,除了鐘錶一樣精確的踢正步,也許就是被子疊得像刀切出來的豆腐塊了。一支軍隊疊被子的水平,與戰鬥力有關嗎?
  • 這個國家的警察學習中國閱兵式:喊中文口令 踢正步前進
    視頻中卡達警察伴隨著《解放軍進行曲》,在中文號令指揮下踢著正步前進。  卡達警察配上中文號令和《解放軍進行曲》,這樣的混搭新鮮而有趣↓  卡達引入中國隊列訓練  卡達警察學院院長穆罕默德·阿勒馬裡:  我們看了錄像和網上的資料,發現中國的閱兵式非常特別,非常精妙,我們就想能否把中國隊列訓練引入卡達,帶到我們警察學院來。
  • 全球獨一份!中國「海底小縱隊」又有新動作
    全球獨一份!中國「海底小縱隊」又有新動作 2020-11-14 0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