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頂尖博物館計劃走進上海博物館

2020-12-13 鳳凰網

上海,中國第一都市。從古老的松江府,到外灘的百年風雲,從老城廂的往事,到陸家嘴的高樓林立。這裡濃縮了中國百年記憶,也見證了一批文人墨客的來去。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打造的「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來到上海,造訪了上海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跨越歷史時空,對談與古代文人畫家,走進他們豁達灑脫、自由不羈的人生。

「畫乃吾自畫,書乃吾自書」

北宋元祐年間,宋英宗駙馬王詵的西園景致優美,又貯有許多書畫珍玩,是當時文人士大夫樂於聚會遊賞的地方。西園中著名的賓客有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米芾、蔡肇、李之儀、鄭靖老、張耒、王欽臣、劉涇、晁補之、李公麟以及僧人圓通和道士陳碧虛,他們在園中吟詩作畫,看書說經,撥阮題石,談笑風生。參與聚會的李公麟嘗用畫筆記錄下這一盛況,於是有了再現北宋文人聚會的名畫《西園雅集圖》。米芾嘗為此圖作記,稱:「自東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議論,博學辨識,英辭妙墨,好古多聞,雄豪絕俗之資,高僧羽流之傑,卓然高致,名動四夷,後之覽者,不獨圖畫之可觀,亦足仿佛其人耳!」

關於西園雅集的典故虛實充滿爭議,但自宋以後歷代均有畫家先後畫過《西園雅集圖》,諸如馬遠、趙孟頫、仇英、石濤、張大千等。美國俄勒岡大學美術史系教授梁莊愛倫曾考察發現,歷代著錄的《西園雅集圖》畫作共47幅,除此之外她還見過存世的41幅,共計88幅。上海博物館藏有清代畫家石濤和華喦的《西園雅集圖》。

參與雅集的這批人當屬北宋文學、書法、繪畫等各界翹楚,也是中國古代文人階層的代表。文人畫正起源於此。與由工匠所畫、具有功能性的畫工畫不同,文人畫的題材不拘一格,完全取決於畫家本人的創作意圖。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授孔令偉指出,文人畫與畫工畫的重要區別正在於題材的自由選擇問題,自唐代王維起,繪畫藝術創作體現了「畫乃吾自畫,書乃吾自書」的自覺。

「畫乃吾自畫,書乃吾自書」是王廙教導其侄王羲之學習書畫的心得,提出書畫創作要體現個性與自覺。孔令偉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在西方,畫者不受資助人意見的左右,實現藝術自由是比較晚的現象,但在中國,畫者不受調控和約束,很早就實現了在題材上的自由選擇。

文人畫或尋求自我抒發,或探索與社會的連接,或寄託時代情緒,是文人意識在時代中的覺醒與裂變。

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主任凌利中如此分析文人畫的發展:「晉隋理念先行,很多理論已經出來了,但繪畫實踐還沒有達到;唐宋寫實主義主張形神兼備,重於描繪和呈現自然物象,達到了古典主義的高峰。同時,蘇東坡也提出關於文人畫的理論,認為繪畫不能沒有詩意,需和人發生關係;元代趙孟頫提出以書入畫,為繪畫藝術從畫到寫提供了實踐基礎,呈現畫家的心性和心境;之後的文人畫走上了強調繪畫性與文化性高度統一的道路。」

「文人意識是理解文人畫的核心。」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朱良志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上海博物館所藏王詵《煙江疊嶂圖》被認為是山水畫中最為完美的代表。兩隻小船在迷霧中若隱若現,青綠色的島嶼浮出水面。「這就是那遠離皇權的大好河山,在那裡當時許多藝術家意外地找到了新的藝術靈感。」藝術史家高居翰寫道,「這是中國文人畫傳統的起始。這類文人畫家由於接近皇權機構,有時甚至身處其中,並從不同角度審視它,因此有可能也有機會對其加以評論,以圖使它變得更符合自己的利益和價值觀。事實上,這些人從未遠離皇權中心,而且是這種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親近而不清高,超越又落入凡俗」

良好的藝術市場是文人畫發展的基礎。最顯著的特徵是南宋市場被院體畫佔領,直到與南宋對峙的金代,士大夫畫才得以開花結果。而蘇州、徽州、揚州、上海等地的字畫市場,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都曾推進過文人畫的發展,特別是推出了一批著名的文人畫家,形成了中國繪畫後期流派風格紛呈錯落、令人目不暇接的壯觀局面。

明代以前,地域性畫派尚未形成,而自明代起這樣的文化現象開始出現,一定程度上和經濟發展有著緊密的關係。明代江南地區經濟蓬勃,市民對文化的消費需求也不斷擴大,尤其是聚集在江南地區的徽商,在積累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之後,將目光轉向對文人雅士生活的追求,大量購買文玩字畫以增添生活的雅趣,促進了江南地區書畫市場的開拓。

誕生於經濟發達地區的畫家,因自身條件優渥,普遍受過良好的教育,沈周、文徵明、唐寅等人或出生於文人家庭,或出生於商賈家庭。這些聚集在蘇州地區的文人逐漸形成日後的吳門畫派,而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被稱為「明四家」,又稱「吳門四家」。

凌利中認為江南地區的水土反哺了吳門畫派的風格。「吳門畫派的風格是溫潤的,而浙派末流過於刻露張揚,與江南的文化氣息不盡符合,也有違於儒家崇尚平淡天真的中庸之道。江南溫婉的氣質暗合傳統儒家思想的氣質。」

在這樣的文化與市場環境裡,文人自身也成為藝術市場的推動者。例如,唐寅在藝術市場上的得意和仕途官場上的失意形成鮮明對比。三十而立那年,頂著南京解元光環赴京參考的唐寅捲入一樁「科場行賄案」,仕途因此斷送,這也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

「仕途不通,吳門的藝術市場正好缺這樣的才子,所以和明四家中沈周、文徵明、仇英一樣,唐寅鬻畫的日子過得不能再滋潤了,就像文徵明的『雅債』都不堪重負一樣,體現江南經濟繁榮,延續南宋起所謂『蘇湖熟,天下足』的局面。」

仕途夢碎之後,唐寅的主要營生來自鬻畫賣文。在經濟發達的當時,文人參與市場的方式多種多樣,諸如贈送、訂購、延請等,能夠自我營生,不必依附他人。唐寅最終形成了「亦利亦行」的繪畫風格。

文人畫中的詩酒人生

在《微遊頂尖博物館》vlog系列的「上海博物館篇」將鏡頭對準了唐寅中年時期的山水加做《渡頭簾影圖》。此作寥寥幾筆,就把樵夫擔柴歸來、旅客席地而坐等待渡船、翹首遙望對岸酒肆,刻畫得惟妙惟肖,帶有文人畫空靈飄逸的美感。

蘇軾最早定義了文人畫:寫意而不追求細節,重要的是水墨精神的發揮。從文人畫的角度來看,蘇軾對唐代畫家孫位的畫作評價甚高,他說「處士孫位始出新意,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稱神逸。」這番畫語,更是道出了寫意畫的精髓。

《高逸圖》,又名《竹林七賢圖》,是孫位創作的一幅彩色絹本人物畫,現藏於上海博物館。這幅畫記錄下了西晉時「竹林七賢」的一次風雅集會。他們飲酒縱歌,不拘禮法,受到文人們喜愛。畫中四位文人高士體態神情各異,只見劉伶手捧酒杯,眼神恍惚,正作回顧欲吐狀,旁有童子持唾壺跪接。而《高逸圖》中所描繪的酒器,卻明顯顯示出唐代器具的風貌。他身旁擺放著一套樽勺,是典型唐代的盛酒用具。另一邊擺放的六曲三足盤和其上的酒杯也能找到相應的實物參照。他好酒聞名的形象躍然紙上。

從陶淵明獨酌,到李白式豪飲,縱觀中華文脈,飲酒即興激發了無數驚才絕豔的詩文創作。杜甫曾詠出「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的佳句,黃庭堅有詩「姚子雪麴,杯色爭玉」,更有蘇軾的名句「詩酒趁年華」。既是中華酒文化的燦爛瑰寶,也是中華文脈的沉澱與見證。酒就像人一樣,擁有了生命力,浸潤了中國文人骨子裡的內斂與堅韌。

「博覽文明精粹,共襄盛世傳奇。」五個月來,南方周末攜手五糧液共同探訪了中國五大頂尖博物館,從故宮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敦煌莫高窟,到遼寧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一路專訪文博專家、文化名人,探尋博物館珍品的秘密及其背後的故事,感受人們對於時光的迷戀,對於生活的追求,對於美的信仰。

雖千年已過,我們仍能在無數國家寶藏中,窺探昔時的盛世榮光,品味華夏千年智慧沉澱的醇厚之韻。

中華瑰寶,薈萃成醇。

相關焦點

  • 南方周末頂尖博物館計劃走進上海博物館
    上海,中國第一都市。從古老的松江府,到外灘的百年風雲,從老城廂的往事,到陸家嘴的高樓林立。這裡濃縮了中國百年記憶,也見證了一批文人墨客的來去。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打造的「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來到上海,造訪了上海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跨越歷史時空,對談與古代文人畫家,走進他們豁達灑脫、自由不羈的人生。
  • 走進傳統與傳奇,南方周末開啟頂尖博物館之旅
    (原標題:走進傳統與傳奇,南方周末開啟頂尖博物館之旅) 「博覽文明精粹
  • 南方周末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第二站:走進陝西歷史博物館
    (原標題:南方周末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第二站:走進陝西歷史博物館)
  • 南方周末走進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文人畫與時代覺醒
    上海,中國第一都市。從古老的松江府,到外灘的百年風雲,從老城廂的往事,到陸家嘴的高樓林立。這裡濃縮了中國百年記憶,也見證了一批文人墨客的來去。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打造的「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來到上海,造訪了上海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跨越歷史時空,對談與古代文人畫家,走進他們豁達灑脫、自由不羈的人生。
  • 南方周末走進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文人畫與時代覺醒_發現頻道_中國...
    上海,中國第一都市。從古老的松江府,到外灘的百年風雲,從老城廂的往事,到陸家嘴的高樓林立。這裡濃縮了中國百年記憶,也見證了一批文人墨客的來去。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打造的「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來到上海,造訪了上海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跨越歷史時空,對談與古代文人畫家,走進他們豁達灑脫、自由不羈的人生。
  • 傳承文化經典 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開啟中國博物館之旅
    近日,五糧液集團攜手南方周末打造的「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正式啟動。作為中國民族品牌,五糧液與廣大讀者一同跨越時空與歷史,博覽中華文明精粹,共襄盛世傳奇。博物館,是徵集、典藏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場所,打通了好奇心與學問、私人與公共空間、本土與世界。五糧液此次攜手南方周末探訪博物館,是白酒品牌與文化IP聯動的全新探索,兼具歷史深度與文化內涵。
  • 傳承文化經典 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開啟中國博物館之旅
    來源:新華財經圖集 近日,五糧液集團攜手南方周末打造的「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正式啟動。作為中國民族品牌,五糧液與廣大讀者一同跨越時空與歷史,博覽中華文明精粹,共襄盛世傳奇。博物館,是徵集、典藏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場所,打通了好奇心與學問、私人與公共空間、本土與世界。五糧液此次攜手南方周末探訪博物館,是白酒品牌與文化IP聯動的全新探索,兼具歷史深度與文化內涵。
  • 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在敦煌莫高窟繼續頂尖博物館探訪之旅
    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在敦煌莫高窟繼續頂尖博物館探訪之旅 2020-11-27 23:18:13 來源:財訊網 中國,是最古老的匠人之國。
  • 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走進上博 一同品味文人畫家的詩酒人生
    來源:新華財經圖集 11月26日,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探訪頂尖博物館之上博篇正式上線,與觀眾一起走進上海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細細品味感受一群文人畫家和他們豁達超脫的詩酒人生。他們骨子裡的豁達超脫可以從上海博物館珍藏的《西園雅集圖》窺見。古松、芭蕉、翠竹、磐石交相輝映,風花雪月之時、琴棋書墨之間,飲酒作對,好友相談,瀟灑、雋逸、焉然欲絕的畫中之境成為無數文人的心靈歸宿。他們傳奇的詩酒人生可以從孫位的《高逸圖》尋覓。畫中四位文人高士體態神情各異,只見劉伶手捧酒杯,眼神恍惚,正作回顧欲吐狀,旁有童子持唾壺跪接。
  • 濃香型白酒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走進上博 一同品味文人畫家的詩酒...
    11月26日,濃香型白酒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探訪頂尖博物館之上博篇正式上線,與觀眾一起走進上海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細細品味感受一群文人畫家和他們豁達超脫的詩酒人生。  縱觀中華文脈,酒激發了無數文人的才情,浸潤了中國文人骨子裡的內斂與堅韌。他們骨子裡的豁達超脫可以從上海博物館珍藏的《西園雅集圖》窺見。
  • 推出「博物館探訪計劃」,五糧液看準了什麼?
    ▼微遊頂尖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篇「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從故宮博物院正式啟程。半年來,經過「古都明珠」陝西歷史博物館,走進大漠雄渾的敦煌研究院,穿越遼寧省博物館的大宋美學之後,抵達上海博物館的「含蓄高雅」,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遍布中華文明的精粹之地。讓「可以品嘗的文物」牽手「可以參觀的歷史」,五糧液此舉生動呈現了兩大中華珍貴遺產之間深層次、多元化的互動。文化是品牌建設背後最深沉、最持久的支撐力量。
  • 推出「博物館探訪計劃」,這個白酒品牌看準了什麼?
    今年7月,五糧液集團攜手南方周末打造的 「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從故宮博物院正式啟程。半年來,經過「古都明珠」 陝西歷史博物館,走進大漠雄渾的敦煌研究院,穿越遼寧省博物館的大宋美學之後,抵達上海博物館的「含蓄高雅」,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遍布中華文明的精粹之地。
  • 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在敦煌莫高窟繼續頂尖博物館探訪之旅
    從故宮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到敦煌莫高窟,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打造的「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與一件件璀璨寶藏跨越時空對話,見識千年大國匠心傳承的文化結晶,為古代用心不計代價,用工不計成本,用時不計歲月的匠人精神,嘆為觀止。
  • 頂尖博物館探訪之旅,釋放了五糧液怎樣的文化IP勢能?
    如果說「始於公元1368年連續使用至今的國寶級古窖池群、傳承千年的傳統釀造技藝」為五糧液提供了強大的品質基礎的話,其近年來持續聯手打造的《上新了·故宮》《紫禁城六百年》《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等頂級文化IP,則是用國際化、時尚化和年輕化表達,在品味華夏千年智慧沉澱的同時,向世界講述五糧液的故事。
  • 推出「博物館探訪計劃」,這個白酒品牌看準了什麼?
    今年7月,五糧液集團攜手南方周末打造的 「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從故宮博物院正式啟程。半年來,經過「古都明珠」 陝西歷史博物館,走進大漠雄渾的敦煌研究院,穿越遼寧省博物館的大宋美學之後,抵達上海博物館的「含蓄高雅」,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遍布中華文明的精粹之地。
  • 萬裡文化之旅,五大頂尖博物館「助講」五糧液品牌故事
    大克鼎、子仲姜盤、《煙江疊嶂圖》……隨著上海博物館裡一件件國寶級文物的風姿流溢,五糧液集團攜手南方周末打造的「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迎來收官。自今年七月以來,五糧液與南方周末先後探訪故宮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敦煌研究院、遼寧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於萬裡輾轉中用Vlog視頻、深度報導的方式展現中華文化之美,踐行「弘揚傳統文化,講好白酒故事」的社會責任和行業使命。這是五糧液堅持文化戰略,以文化IP賦能品牌建設的又一次創新。
  • 萬裡文化之旅,五大頂尖博物館「助講」五糧液品牌故事
    大克鼎、子仲姜盤、《煙江疊嶂圖》……隨著上海博物館裡一件件國寶級文物的風姿流溢,五糧液集團攜手南方周末打造的「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迎來收官。
  • 宋代書法:經典的一種尺度|頂尖博物館探訪④ | 南方周末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黃惇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淳化閣帖》是一部欽定選本,開始時凡官在二府以上者才能有幸得到一部,以後輾榜翻刻、風行天下,凡是學習書法的人都得認認真真地臨帖,由此登堂入室,尤其是想靠書法進身的人更得率為主來,亦步亦趁,不敢逾越。」沃興華如此解釋此帖的政治價值。
  • 周末遊成都|走進成都博物館
    周末遊成都|走進成都博物館 2019-12-06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解讀中國古代文人畫與時代覺醒
    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打造的「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來到上海,造訪了上海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跨越歷史時空,對談與古代文人畫家,走進他們豁達灑脫、自由不羈的人生。孔令偉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在西方,畫者不受資助人意見的左右,實現藝術自由是比較晚的現象,但在中國,畫者不受調控和約束,很早就實現了在題材上的自由選擇。 文人畫或尋求自我抒發,或探索與社會的連接,或寄託時代情緒,是文人意識在時代中的覺醒與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