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足底或腳趾側緣出現過大小不一的硬塊或結節?而且行走時踩到硬物或觸及結節會有劇烈疼痛?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王強醫生表示,這可能是常見於足部的疾病——雞眼。
他介紹,在皮膚科門診病人中,從事長久站立或經常行走的職業的人群較易發生,摩擦和受壓是重要的發病誘因。因是常見病,治療方法也很多,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雞眼膏外用。
然而,王醫生強調,在皮膚科門診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類病人,自我對照症狀和表徵非常像雞眼,可是外用藥或是剔挖後,患處沒消除反而更嚴重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往往是因為足部還有一種常見卻很少被人了解的疾病——蹠疣,卻常被患者錯當成雞眼。
蹠疣是一種什麼疾病呢?王醫生介紹,它是一種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所引起的皮膚外生性疾病,外傷和摩擦是其發病的誘因。初起為一細小發亮的丘疹,逐漸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呈圓形,境界清楚,周圍略隆起。如用小刀輕刮,可有小的出血點,表現為小黑點。
一般蹠疣同雞眼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因為相較於蹠疣,雞眼往往壓痛或是行走時的頂撞痛相當明顯。而且這兩種疾病在治療上也會有很大不同。因此,王醫生提醒大家,如果"雞眼"處理效果不佳還應儘早就醫,以免病情加重。
新民網出於傳遞健康資訊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