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雞眼,請勿太隨意

2020-12-20 新民晚報

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足底或腳趾側緣出現過大小不一的硬塊或結節?而且行走時踩到硬物或觸及結節會有劇烈疼痛?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王強醫生表示,這可能是常見於足部的疾病——雞眼。

他介紹,在皮膚科門診病人中,從事長久站立或經常行走的職業的人群較易發生,摩擦和受壓是重要的發病誘因。因是常見病,治療方法也很多,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雞眼膏外用。

然而,王醫生強調,在皮膚科門診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類病人,自我對照症狀和表徵非常像雞眼,可是外用藥或是剔挖後,患處沒消除反而更嚴重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往往是因為足部還有一種常見卻很少被人了解的疾病——蹠疣,卻常被患者錯當成雞眼。

蹠疣是一種什麼疾病呢?王醫生介紹,它是一種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所引起的皮膚外生性疾病,外傷和摩擦是其發病的誘因。初起為一細小發亮的丘疹,逐漸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呈圓形,境界清楚,周圍略隆起。如用小刀輕刮,可有小的出血點,表現為小黑點。

一般蹠疣同雞眼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因為相較於蹠疣,雞眼往往壓痛或是行走時的頂撞痛相當明顯。而且這兩種疾病在治療上也會有很大不同。因此,王醫生提醒大家,如果"雞眼"處理效果不佳還應儘早就醫,以免病情加重。

新民網出於傳遞健康資訊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網觀點

相關焦點

  • 挖雞眼需要多少錢?
    核心提示:挖雞眼需要多少錢?生活中,雞眼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問題,在不知不覺中,腳上就會長出一兩個硬疙瘩,深深得扎到肉裡,這時候可以到醫院讓醫生把雞眼挖掉,那麼挖雞眼需要多少錢呢?醫院不同價格也不同,一般50-100元每個,挖除雞眼後疼痛能得到有效緩解,下面來介紹下挖雞眼的方法。
  • 地攤上挖「雞眼」看著方便實惠卻隱患多多
    長春晚報記者 于慧說起雞眼,很多人都陌生,一些人也因為它而讓自己的腳部疼痛不已,為了能徹底弄掉雞眼,大家也都會找來各種辦法。12日一早,在二道區和順三條附近的早市內,路邊修腳攤就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面對不貴的價格、短暫的治療時間,就放心地讓修腳師傅動刀挖雞眼。
  • 腳上竟然挑出73根肉刺 菜場邊挖雞眼被敲竹槓
    韓大伯打進85100000,說了他挖雞眼上當的事:  我71歲了,右腳第二根腳趾邊上長了個雞眼,好多年了。  前天下午3點左右,我到武林門萬壽亭菜場買菜,菜場旁邊有個拔雞眼的地攤,攤主是個50來歲的男的,說拔一個雞眼3塊錢。  他先在雞眼上塗了一點紅的藥水,好像是麻藥一樣,因為後來他給我拔雞眼的時候一點都不痛。
  • 雞眼和蹠疣的區別
    核心提示:雞眼和蹠疣的區別,雞眼、蹠疣都是常見的皮膚病,都是容易長在腳部的,症狀也非常相似,很多患者因為分不清這兩種疾病的區別,導致治療方法不當,讓疾病加重,導致治療上走彎路,下面來介紹下雞眼和蹠疣的區別。
  • 腳上長雞眼怎麼辦?
    核心提示:腳上長雞眼怎麼辦?雞眼常常長在腳上,是因為過度摩擦和受壓形成的圓錐形角質層增厚,一旦擠壓就非常疼痛,患者站立或行走時,雞眼可壓迫局部的感覺神經,而引起劇烈的疼痛,致使病人走路艱難,當去除局部壓迫或摩擦的病因後,多數雞眼可逐漸變軟,恢復為正常皮膚 腳上長雞眼怎麼辦?
  • 注意:不一定是雞眼,還有可能是疣
    由於對腳的關注度較少,這使得腳底剛長出雞眼後,很少能第一時間察覺,等到發現時,雞眼已經比較大了。腳每天被我們踩著,雙腳一直處於被壓迫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若走路姿勢不良、穿的鞋子不合腳、鞋底太硬等,腳底受到的摩擦變大,這樣局部就會長出圓錐形的角質物,也就是雞眼。
  • 腳上長了雞眼很疼走不了路怎麼辦?
    因為工作原因,每天都是高跟鞋陪伴,客人面前步履翩翩滿面堆笑,實際上腳疼的不行,面對自己是愁眉不展,疼得都走不了路,腳上的雞眼已經很長時間了,怎麼挖都長起來,該怎麼辦呢?雞眼的形成是由於局部皮膚長期抗體受到擠壓摩擦而造成增生的角質層。
  • 雞眼是扎刺還是病毒?去雞眼真要在腳底挖洞嗎?雞眼更偏愛4種人
    其實雞眼就是足部皮膚局部長期受壓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圓錐狀角質增生。俗稱「肉刺」。長久站立和行走的人較易發生,摩擦和壓迫是主要誘因。雞眼是啥?如何消滅它?雞眼好發於足蹠前中部第3蹠骨頭處、蹠趾脛側緣,也見於小趾及第2趾趾背或趾間等突出及易受摩擦部位。都是摩擦惹的禍—雞眼的形成是由於腳部的外層皮膚,頻繁受到摩擦並長時間承受壓力導致的。主要分為2種類型:硬雞眼:乾燥尖刺型雞眼。
  • 腳上長雞眼,走路都疼,是怎麼回事?教你土方法,消除雞眼
    相信很多人都長過雞眼,一般都是長在腳底,出現的時候非常的疼痛,會影響到走路,不能正常的運動,很多人都比較好奇,為什麼自己會有長雞眼的情況。其實這個跟我們平時穿的鞋子有很大的關係。為什麼腳上會長雞眼?長期站立,平時經常站立的人或是走路,就很容易出現雞眼,這個是因為人體在站立或是行走時,那腳部的負重就會增大,特別是腳底。腳部的皮膚是容易受到擠壓或是摩擦,頻繁進行這樣的行為,那出現雞眼的頻率也會增大。
  • 雞眼、蹠疣、老繭傻傻分不清? 濟南膚康中研皮膚專家科普
    有許多患者常把它誤認為是雞眼,以為扣掉或者用剪刀挖掉就可以了,但是怎麼也挖不乾淨,還不停的往外擴散,一個變兩個,越來越多。這種病就是蹠疣。   魯網4月24日訊 皮膚科門診中,有一種常見的病毒性疾病,得這種病的患者不分年齡層。
  • 為什麼人的腳上會長雞眼?以前一直都理解錯了
    那麼,人的腳上為什麼會長雞眼?簡單的說,摩擦和壓迫是主要誘因。具體講多與以下幾方面有關:1、長期穿不合腳鞋子:不合腳鞋子易形成腳墊、厚繭,如若此時不注意糾正,會導致腳部局部結構畸形,日久發展即可出現腳雞眼。1、長期穿不合腳鞋子:不合腳鞋子易形成腳墊、厚繭,如若此時不注意糾正,會導致腳部局部結構畸形,日久發展即可出現腳雞眼。3、因職業引發:長期從事攀爬、跪拜等職業的人是雞眼的好發人群。
  • 雞眼?蹠疣?傻傻分不清楚可不行!
    雞眼也有兩種類型: 硬雞眼:乾燥、尖刺型雞眼。 長久站立和行走的人,約1/4的軍人會受到雞眼的困擾,尤其是剛入伍的新兵戰士,越野行軍等長距離徒步訓練都會給腳部帶來摩擦和壓力。 神經系統失調、糖尿病、超重也跟得雞眼有一定關係。
  • 你確定腳下長的是雞眼?也有可能只是老繭
    隨後小吉諮詢了一下醫生,才知道這就是常在街頭小廣告裡聽過的「雞眼」。雞眼是什麼?雞眼是比較常見的皮膚症狀,表現為局部的皮膚增厚,中間有通常有一個核心,會引起疼痛。這種症狀形成是由於長期反覆的摩擦、壓力作用於皮膚,皮膚為了自我保護,防止水泡反覆產生,角化細胞過度增殖,引起棘細胞層和角質層增厚。
  • 沒想到難看的雞眼,可以用這些方法來治!
    一提到雞眼,就會想起年少時的一次長雞眼的經歷,到現在都還心有餘悸。所謂雞眼,其實就是足部皮膚局限性圓錐形雞眼狀角質增生損害,它的發病與局部長期機械性摩擦、壓迫、足部畸形骨刺等有關。雞眼這個疾病,在中醫的古代文獻中除了叫「雞眼」之外,還有個名字叫「肉刺」,早在《諸病源候論·肉刺候》中記載:「腳趾間生肉如刺,謂之肉刺。肉刺者由著靴急,小趾相揩而生也。」而在《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中記載,「此證生在腳趾,形如雞眼,故俗名雞眼,根留肉裡頂起硬凸,疼痛步履不得;或因纏腳,或著窄鞋遠行,皆可生之」。
  • 鞋子不合腳、站立時間長,「雞眼」的痛你經歷過嗎?
    四處奔波、長時間站立以及華而不實的鞋子……這一系列的「因」往往會造就「雞眼」這個「果」。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陳喜雪介紹,「雞眼」的學名為肉刺,是足部皮膚受到長期積壓或摩擦,導致皮膚局部圓錐形增厚所致,行走或穿鞋時易出現疼痛。
  • 美國最令人嚮往的公園,遊客可隨意挖鑽石,挖到的鑽石歸個人所有
    鑽石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是一個相當嚮往的東西,因為鑽石不僅外觀非常的漂亮,而且鑽石的價格是相當的高昂的,特備適用於情侶和夫妻之間,因為鑽石所代表的就永恆,特別是對於女生來說,那簡直不要太浪漫。美國最令人嚮往的公園,遊客可隨意挖鑽石,挖到的鑽石歸個人所有。
  • 未必是雞眼,還可能是蹠疣
    有人還認為是雞眼,確實雞眼的發生原理和老繭非常相似,但和它不同的是,雞眼主要分布在拇指內側,可能在關節、足跟上也都會有雞眼。被磨出來的老繭,即便是用剪子剪掉,也不會有疼痛感,非常頑固。雞眼不一樣,雖然是通過人們不斷摩擦,身體所產生的抵抗反應,而增加了皮膚角質增生的概率。
  • 把蹠疣當雞眼治?5個症狀讓你清楚鑑別,治療方法大不同
    我想請你幫我看看我的腳底,長了一個雞眼,有沒有好的辦法治療?」 她脫鞋一看這哪是雞眼啊,這明明是蹠疣嘛。 經常有人把蹠疣當成雞眼,今天我們就來聽益陽市中心醫院來說說蹠疣和雞眼。
  • 女子路邊取雞眼被挖出菊花狀異物 被強收700元
    昨日上午11點半左右,福州市民張女士(化名)路過東街口,看到路邊有一個取雞眼的攤子,而且取一個,費用只要三元,張女士便接受攤主的治療。豈料,攤主在張女士右腳側邊取出7個異物,改口稱按異物的觸角個數收費,每個異物有30多個觸角,一個觸角3元,7個異物就要700元。
  • 文登區皮膚病醫院專家教你如何辨別雞眼和蹠疣
    大眾網·海報新聞威海5月24日訊 (通訊員 於英娜 見習記者 姜英英) 大半年前,家住威海市文登區的市民吳女士腳底長出幾個贅生物,朋友建議去修腳堂修腳治療一下,修腳師傅說這是「雞眼」,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