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畢淑敏說:「人生不可儉省的三件事:第一是學習,第二是旅遊,第三是鍛鍊。」她自己本人也很熱愛旅行。在423讀書日,紫玉和大家分享幾本既適合在旅途中讀的書,也適合通過這些書來雲旅遊,在書中尋找不同的見聞,豐富自己的知識。
不是在旅途中讀書,就是在讀書中旅行。在旅途中用候機等零散時間讀書,既能有意義的打發時間,也能收穫知識,對要去的目的地提前進行背景文化的了解,讓旅行更有收穫。所以說旅行和讀書這兩件事,也是密不可分的。
讀書推薦
1《在路上》
作者:傑克·凱魯亞克
「在路上,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這句話被很多人熟知,說出這句話的是凱魯亞克。這本書是傑克·凱魯亞克自傳式小說,講述主人公薩爾和狄恩·莫裡亞蒂等人四次穿越美國大陸的故事,被奉為「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品。
當這本書被一口氣讀完,很多人都大呼過癮。那種感覺瘋狂且叛逆。引用一句話吧,「你的路是什麼,夥計?——聖徒之路,瘋子之路,彩虹之路,孔雀魚之路,任何路。那是一條無處不在的路,人人都能走,怎麼走都行,身體在哪裡又如何?」
2.《庫克船長日記》
作者:詹姆斯·庫克
本書描述的是庫克船長探險紐西蘭和澳洲的航行事跡,是庫克船長本人逐日記錄的他率「奮進」號所進行的史無前例的偉大航行。
兩年前坐船在南太平洋46天長途旅行的時候,自己的雙腳踏上那些小島,到達了許多庫克船長曾抵達的小島,在簡陋的博物館中關於他的記錄,對庫克船長的航線和他為當地原住民帶來的影響,有了一個很立體的感受。所以看到這本書就迅速買回來讀。
3.《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作者:新井一二三
我從新井一二三的前幾本書開始粉她,她的作品適合隨手讀,也很治癒。日本作家直接用中文寫作,本身就讓人很讚嘆了。
新井一二三是一位旅行家,在書中想表達擁有了旅人精神以後,就能過一輩子的旅人生涯,旅行磨練的真諦不在於去了哪裡,而在於找到自己人生的一條路,而只有旅人才能真正找回故鄉,並用雙手緊緊擁抱它。
4.《自在京都》
作者:庫索
因為喜歡京都,我買了這本書。我也多次去過京都旅行,最短一天,最長一個月。作者在書中呈現了一個生活著的京都,是在地者秘而不宣的自在京都。對某個城市,從邂逅到客居,由旅人變成定居者,必然要經歷反思、抉擇,並最終鼓起勇氣。京都,也是一個值得慢慢感受的地方。
在短時間應該沒機會再去京都了,但讀書也是遊覽和感受京都的另一個好方式。這本書可以看作是對一座城市的深度解讀和真實感受。
5.《煙火人間》
作者:老舍
這本書選取了老舍先生的一些經典短篇小說和散雜文作品。老舍先生是京派文化的代表,這些作品多取材於市民生活,接地氣,儘是小人物的嬉笑怒罵,文筆也詼諧有趣。
比起小說來,我很喜歡看老舍的散文和雜文。這些大師們寫文章非常好看,不會讓人覺得讀不進去,沒有刻意做作的生澀難懂,尤其因為我是北京人吧,讀著字裡行間的熟悉的京味兒,沒有道理不喜歡老舍先生的作品。
在日常生活中留一點時間讀書,提高自己,也增加見聞和生活的幸福感。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充電是我們一生不能停止的。在特殊時期,更要學習和充電,提升自己,等復工時就能更好地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