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嘿……」口中喊著粗獷的吆喝聲,45歲的唐考專吊帶領11名男隊員邁著剛勁的舞步出場,這支來自三排鎮的油嶺民間鼓舞隊立即成為全場焦點。
27日上午,連南瑤族自治縣在民族體育館舉行第四屆原生態長鼓舞大賽,13支長鼓舞隊伍進行現場PK角逐桂冠,為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匯演。
連南瑤族自治縣在民族體育館舉行第四屆原生態長鼓舞大賽。黃津 攝
當天的民族體育館,匯聚了連南7個鎮跳長鼓舞的精英代表。瑤族「耍歌堂」即將於28日舉行,在這個瑤族最隆重、規模最大的傳統民間盛會來臨之際,他們均盛裝出席比賽,男的頭裹紅巾、雞毛沖天,女的身披刺繡、色彩斑斕,個個肩挎長鼓,場內變成瑤族風情海洋。
雖然比賽9點開始,但早上7點,唐考專吊與隊員們就已從油嶺村出發。「我們是帶著奪冠信念來的,隊員們都很興奮。」這支由12名男性瑤族村民組成的油嶺民間鼓舞隊,最終在比賽中憑藉實力一舉奪魁。《油嶺鴛鴦長鼓舞》、《歡樂長鼓舞》獲得二等獎;《軍寮團圓鼓》、《巾幗長鼓舞》、《長鼓鬥雞舞》、《祈福長鼓舞》獲得三等獎。連南縣副縣長房春華等為獲獎隊伍頒獎。
「我們隊員都是中年人,組隊已有10多年了,配合流暢,技藝嫻熟,」唐考專吊介紹,特別是純男性組成的隊伍,保留了瑤族長鼓舞原生態的精神內涵,跳起長鼓舞來也最狂野、最剛勁、最原始,當然也最好看。
長鼓舞被譽為瑤族千百年文化藝術和民俗生活的活化石。黃津攝
長鼓舞是連南瑤族節慶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表演活動,於瑤族祖先在隋唐時期遷徒到連南時一同傳入,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長鼓,瑤語叫「汪嘟」,跳長鼓舞則叫「挨汪嘟」,屬廣場性的喜慶舞蹈。每逢春節、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六等傳統節日及「耍歌堂」,瑤族群眾必聚集到村前的曠場或收割後的田野,吹響牛角、敲起銅鑼,擊鼓而舞、以慶節日。
在連南瑤族的歷史長河中,長鼓舞是其歷史文化傳承的關鍵,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鮮明的民族特色及藝術特點,被譽為瑤族千百年文化藝術和民俗生活的活化石。
特別是經過挖掘、傳承和推介,連南瑤族「長鼓舞」於2008年5月被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知名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先後於2010年赴上海參加世博會廣東周和廣州亞運會演出。
|2020年連南縣第四屆原生態長鼓舞大賽獲獎名單
一等獎:
《歌堂長鼓舞》
參賽隊伍:三排鎮油嶺民間歌舞隊
二等獎:
《油嶺鴛鴦長鼓舞》
參賽隊伍:三排鎮油嶺鴛鴦長鼓舞隊
《歡樂長鼓舞》
參賽隊伍:三排鎮南崗瑤族文化學習班隊
三等獎:
《軍寮團圓鼓》
參賽隊伍:大坪鎮軍寮民間歌舞隊
《巾幗長鼓舞》
參賽隊伍:三排鎮南崗鼓舞隊
《長鼓鬥雞舞》
參賽隊伍:大麥山鎮新寨民間歌舞隊
《祈福長鼓舞》
參賽隊伍:大坪鎮牛路水瑤山康樂歌舞隊
優秀獎:
《原生態長鼓》
參賽隊伍:渦水鎮瑤龍民間歌舞隊
《大掌種樹砍樹鼓》
參賽隊伍:大坪鎮大掌天堂山歌舞隊
《瑤山大放歌》
參賽隊伍:寨崗鎮白水坑過山瑤花鼓舞隊
《瑤鼓歡歌》
參賽隊伍:三江鎮移民新村歌舞隊
《香瑤鼓》
參賽隊伍:香坪鎮香坪歌舞隊
《長鼓舞》
參賽隊伍:三排鎮橫坑長鼓隊
優秀組織獎:
三排鎮
新聞連結
|歷史·流傳千年的節慶活動
長鼓舞是連南排瑤傳統的民間舞蹈,以使用大長鼓(相對於花鼓而言)跳舞而得名。長鼓舞是排瑤祖先遷徒到連南時一同傳入的。相傳隋唐期間,連南排瑤從湖南洞庭湖一帶遷移到連南旺埂(黃埂)定居後,至今已有1千多年歷史。
據《廣東瑤族歷史資料》上冊所引清代姚柬之《連山綏猺廳志》風俗篇記載:廣東初無瑤,宋紹興(1131—1162)中,有連州人廖姓者,在廣西提刑,歸,攜瑤僕十餘人,散居油嶺,橫坑間,椎結,男穿耳帶環,以五色綠珠雞飾髻;女袒胸,戴白墊角巾者曰帶排瑤,以三角薄板系髻上者曰帶板瑤,髻上帶長筓一枝者曰帶箭瑤……排瑤最大。
當時,這裡的排瑤已有三月三日賽飯食神、六月六日賽土神和十月十六日名曰「散地節」等風俗。清代李來章所撰的《八排瑤風土記》有著這樣的描述:「正月初一,雞鳴,先擊米箕,後擊鑼鼓,放銃吹牛角……元宵擊鑼撾長鼓,跳躍作態……」
文革期間,長鼓舞因耍歌堂被視為封建迷信活動而受到牽連,長鼓被毀,長鼓舞一直沒人再跳。長鼓舞因為沒有以文字或音像的形式進行記載,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社會的發展而逐漸淡忘、消失,僅有部份靠一些老藝人的記憶才能勉強整理挖掘出來。
1990年,連南瑤族自治縣宣傳、文化部門成立「耍歌堂·盤王節」活動領導小組,對耍歌堂文化遺產的承傳進行了專門的保護、挖掘及宣傳推廣工作,並在油嶺排、軍寮排協助舉辦民間耍歌堂活動。以後,文化部門加大了長鼓舞的搶救和保護力度,每年都在油嶺村聘請老藝人舉辦長鼓舞培訓班,培養出一批民間長鼓舞藝人,為以後的對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特別是最近5年來,連南至少培養了2萬多名學生和群眾學習長鼓舞。該縣將瑤族長鼓舞列入中小學校的「民族傳承課」,由國家、省、市、縣等各級別非遺傳承人進行手把手授課,讓長鼓舞的技藝得到較好傳承。
1996年,長鼓舞應邀在新加坡表演,實現了對境外文化交流零突破。演出期間,還在新加坡國家電視臺的「早安你好」專題欄目中向廣大電視觀眾作瑤族長鼓示範採訪直播。
1997年,油嶺村被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瑤族長鼓舞)之鄉」,2000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瑤族長鼓舞)之鄉」。《瑤族長鼓》獲得在貴州舉行的全國民運會表演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