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詩人李商隱在《晚晴》中寫道:「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從詩句中我們可以想像出一個與世隔絕,世外桃源的樣子。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很難見到這樣的地方,外面更多的是屬於一個城市的繁華與喧囂,數不清的高樓大廈,各種各樣的門鋪店面。
毫無疑問生活在大城市是有趣的,有手機,有網絡,想要出去玩可以找到很多好玩的地方,各個地方的美食也可以隨時去品嘗,生活可以說是很豐富的,歸根結底有很多的便利之處。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那種與世隔絕的生活只會在電視劇中出現,其實與世隔絕的生活是真實存在的,在雲南就有這樣的六口之家,在沒被外界發現之前,一直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獨居在大山深處
在生活中,走在街上,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是人手一個手機,生活在這個網絡發達的社會,沒有手機,沒有娛樂方式,很難想像這是種怎樣的生活,但是真的有人在過著這種無法想像的生活。
這是在雲南省昆明市的一座深山之中,一群大學生志願者做活動的時候,偶然發現了在這片森林之中有行走的足跡,順著這種足跡,他們發現了居住在大山深處一戶人家。
這戶六口之家並不是我們第一反應中的一對父母和四個兒女,而是一個母親獨自撫養五個子女。在孩子們小的時候,父親因為意外溺水去世,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了母親潘志仙的身上。
因為地理位置很是偏僻,這裡可以說是一座原始森林,周圍也全部是大山,除了他們這一戶人家之外,沒有其他人居住,他們也是過著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
因為他們家所處的位置過於偏僻,並沒有相關的政府人員對他們有任何的管理措施,他們過著與社會脫節的生活。這群大學生志願者來到他們家中,他們雖然常年不與外界交流,但是還是很熱情的,雖然對一群陌生人很不熟悉,但也有著自然的善意。
他們家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張富紅、二兒子張富學和三兒子張富金,還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張梅花和小女兒張曉梅。
因為父親的去世,母親潘志仙可以說是又當爹又當媽,不僅要照顧五個孩子的日常飲食,還要顧及家中的大小事務,所有的一切都要她自己來扛著,時間久了,身體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歲月在她臉上也留下了痕跡,這個家庭所過著的生活我們無法體會得到。
生活環境十分簡陋
因為潘志仙他們一家獨自居住,人煙稀少的地方交通自然也不便利,他們平時走的都是土路,平日裡雖然不是很平坦,但是正常行走是沒問題的,一旦遇上下雨天,泥濘的土路就會難以行走。
除了交通不便利之外,他們所居住的地方也不是很好,房子已經建造了很多年了,就是普通的一層房子,牆面是用石頭和磚瓦堆砌起來的,最上面也不是瓦片,而是木板,夏天的時候會很熱,冬天的時候會很冷。從外表上看,這所房子就很簡陋,而房子裡面更是簡陋。
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用來放東西的都是用木頭拼接成的,很不結實時間久了還會被蟲子所腐蝕。
他們睡覺的地方也不是我們平時看到的床,是在最下面放磚頭,然後一層一層的用磚頭混合泥土堆砌起來,在上面放上一個木板,就作為他們平日裡睡覺的床。
在丈夫去世之後,潘志仙要支撐這個家庭,為了能讓孩子們吃飽穿暖就很辛苦了,更顧不上孩子們的教育問題。
在志願者發現他們的時候,通過了解知道五個孩子都沒有上過學,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五個孩子連戶口都沒有。
他們每天所做的事情也都是些簡單的體力勞動,男孩子們就做點力氣活,上山採藥,砍一些木材,女孩子們就放牛放羊,做一些針線活。
平日裡的食物也大多是他們自己種的菜,他們有時候也會找一些周邊的野菜或者蘑菇當做食物,為了孩子能有些零食,潘志仙自己也種了一些水果。
因為山裡就他們一戶人家,他們始終過著沒有電的生活,更不用提有什麼網絡工具了,他們對於外面的世界也沒有了解,在被人發現之前,他們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封閉世界中。
外界關注得到幫助
在志願者發現他們這一家六口的深山生活之後,也給予他們一些幫助,隨後他們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很多的媒體講出他們的故事,社會上的各界人士也都伸出援手。
很多人在看到他們平時的穿著之後,捐了很多衣服給五個孩子,尤其是兩個女孩子,從出生以來,就沒有穿過什麼好看的衣服,在女孩子最愛美的年紀,她們沒有機會去穿一些好看的衣服,現在在很多好心人的捐贈下,她們有了好看的衣服,男孩子們也穿上了好心人捐贈的衣服,雖然沒有多麼華麗,卻簡單得體。
雖然沒有與人交往的經驗,但是他們骨子裡的善良淳樸一直都是存在的,為了答謝志願者的幫助,他們儘自己所能,給志願者做了一桌飯菜,雖然不是什麼大魚大肉,但是這是他們所能做到的最好的答謝了。
他們在這種封閉的環境中生活了這麼多年,對於志願者他們是感激的,如果不是志願者們,他們還會一直在深山裡生活,不會被人發現。
他們一家六口的事情被當地政府知道後,政府層面對他們也是給予了幫助,政府出資在他們生活的周邊修建了公路,給他們帶來了交通的便利。
都說要想富先修路,對於他們來說,要想與外界有交流,就要先有一條通往外界的道路。
有了這條路,他們與外界的交流就方便了很多,有機會可以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感受一下外面的生活氣息,也不會與這個社會脫軌,不會被這個社會所拋棄。小女兒張曉梅也在政府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進去學校學習,開始認字,學習知識。
文化知識是很重要的,當今的社會是知識型社會,沒有文化可以說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並不是這個社會對於沒文化的人有什麼歧視,只是大勢所趨,因為國家和社會都是永遠在進步的,有了文化,才有進步的支持力。
小結:
在見慣了大城市的喧囂之後,也許很多人都想要那種與世隔絕的清閒生活,這也是可取的。只是我想,這些想要過與世隔絕清閒生活的人,他們所想像的生活,不會是潘志仙一家六口這樣的生活。
沒有網絡,沒有電,沒有與外界的交流,這種封閉式的生活是與社會脫離的,時代在不斷的發展,社會在不斷的進步,歷史的車輪在不斷的碾過,如果有很多像潘志仙他們一家六口這樣與世隔絕的家庭存在,這個社會對他們而言是沒有任何參與性的。
當然這種生活也不是他們可以選擇的,所以外界在知道了他們的事情之後,就給予他們很多幫助,幫助他們去融入這個社會,參與這個社會。
所以在我們知道有潘志仙他們這樣家庭的存在之後,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伸出援手,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