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開埠140年,看百年華章,滄桑巨變

2020-11-08 唐山路南旅遊

穿越百年時空,回溯歷史、追憶初心,感悟唐山這座英雄城市的滄桑巨變,感知再創輝煌的美好未來。

千年歲月,百年華章。從伯夷叔齊的「不食周粟」到唐王李世民的金戈鐵馬,從蜿蜒雄偉的明長城到演繹清朝盛衰史的清東陵,從文壇巨匠曹雪芹到評劇創始人成兆才,從革命先驅李大釗的「鐵肩擔道義」到開灤工人的「特別能戰鬥」精神,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冀東大地代代相傳、熠熠生輝。

當歲月的年輪定格在140年前的1878年,歷史選擇了唐山。從1878年到2018年,這座英雄城市起於洋務運動、興於新中國成立、殤於1976年大地震、重振於改革開放、正崛起於協同發展。140年時光變遷記錄了唐山從肇興到振興的傳奇故事,承載著這座英雄城市從輝煌邁向新輝煌的光榮夢想。

唐山位於河北省東部,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毗鄰京津,地處華北與東北通道的咽喉要地,是京津唐工業基地中心城市、京津冀城市群東北部副中心城市。曾先後獲得聯合國人居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等榮譽。

唐山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在中國近代工業發展史上,唐山曾創造了七個第一:中國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第一座鐵路橋、第一張現存股票、第一件衛生陶瓷潔具。

140年前的7月24日,開平礦務局(開灤煤礦的前身)成立並運營,標誌著唐山由此開埠。受李鴻章任命,唐廷樞為開平礦務局總辦,籌辦開平礦務。唐廷樞當年為了籌集資金,發行了中國最早的股票—開平股票;為解決煤炭外運,修建了中國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唐胥鐵路;製造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龍號車;同時代創辦的細棉土廠生產出了中國第一桶機制水泥。

而這一切中國民族工業的第一,起源地是一個叫喬家屯的地方,原先只是一個「闔村煙戶祗十八家」的小山村。作為今天唐山市的城市原點,當時「唐山」南麓的喬家屯,也還只有十幾戶人家。史料記載,清末120名留美幼童中11人在唐山工作;1949年前,開灤的外籍員工就有18個國家的503人。很快,這些外籍員工帶來了醫院、學校、電影院、賽馬場、高爾夫球場、酒吧。與中國當地民眾辦的燒鍋、糧棧、錢莊、典當行、綢布莊等混在一起,形成中西合璧的景象,當年「小山大世界」的熱鬧情形遠勝上海灘的「十裡洋場」。

1878年,在開平鎮所屬喬家屯一帶開鑿的唐山礦,以其近代工業化進程為城市演化提供了基礎,逐漸使荒僻的村落發展成為繁華的城鎮,並帶動了唐山周邊及冀東一帶社會變遷和城市化的發展。

關於唐山礦名稱的由來,溯源要從唐山得名和唐山市鎮的形成談起。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軍東徵朝鮮半島,回途中經由唐山境,其愛妃曹妃不幸病逝,李世民念其愛妃,山賜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

洋務運動中近代工業的興起,帶來中國社會的結構性變化,城市化的初步啟動,一批因工而興、因商而興、因路而行、因港而興的城市由此誕生和發育。這些城市逐步以工業文明代替農業文明,最終孕育和催生了因煤而興的唐山,因煤建港的秦皇島兩座近代城市的興起。

一百多年前,唐廷樞、周學熙、英國鐵路工程師金達、德國地質工程師漢斯昆德等一大批海內外英才匯聚唐山,從開灤煤礦走出的嚴復、唐國安成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首任校長。因工商業興起而繁榮發展的評劇、皮影、樂亭大鼓,創作出了經久傳唱的《花為媒》等經典曲目,為這座城市注入了歷久彌深的文化根脈。

而今,唐山正致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以文旅融合傳承工業文脈、留住文化鄉愁,讓唐山這座城市更有顏值、更具底蘊、更富品質魅力。

相關焦點

  • 河北唐山百名小畫家童心繪百年老礦滄桑巨變(圖)
    河北唐山百名小畫家童心繪百年老礦滄桑巨變(圖) 2018-05-26白雲水 攝   中新網唐山5月26日電 (白雲水 胡亞坤)26日,在河北開灤國家礦山公園「中國鐵路源頭」紀念碑廣場上,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載歌載舞,盡情享受著即將屬於他們自己的節日。滄桑斑駁的遺蹟和歡樂稚嫩的孩童,動與靜,力與美有機融合,呈現出一幅古老與現代生動對話的感人畫面。
  • 市審計局黨員幹部參觀「江漢關博物館」感受武漢百年滄桑巨變
    博物館展覽分為「漢口開埠——武漢城市現代化的開端」、「艱難跋涉——武漢城市現代化的曲折探索」及「走向輝煌——武漢城市現代化的發展與騰飛」三個部分,詳細介紹了武漢自近代漢口開埠到邁向現代化發展這100多年的曲折歷程。通過這次主題教育活動,大家感受到一代代革命先賢志士和武漢人民不折不撓的奮鬥歷史,進一步激發了武漢審計人投身建設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自豪和自信。
  • 市審計局黨員幹部參觀「江漢關博物館」感受武漢百年滄桑巨變
    博物館展覽分為「漢口開埠——武漢城市現代化的開端」、「艱難跋涉——武漢城市現代化的曲折探索」及「走向輝煌——武漢城市現代化的發展與騰飛」三個部分,詳細介紹了武漢自近代漢口開埠到邁向現代化發展這100多年的曲折歷程。通過這次主題教育活動,大家感受到一代代革命先賢志士和武漢人民不折不撓的奮鬥歷史,進一步激發了武漢審計人投身建設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自豪和自信。
  • 唐山研學之旅(尋源):一百四十餘載,滄桑巨變
    追溯唐山歷史,不可不提的就是開灤煤礦。唐山從這裡開始,也曾在這裡輝煌,經歷三個世紀的跌宕浮沉,在中國近代工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開灤創造了許多個第一,第一條準軌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等等,對於唐山的意義舉足輕重。
  • 看周口滄桑巨變 向夢想慨然前行
    看周口滄桑巨變 向夢想慨然前行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11月16日,《周口日報》在一版顯著位置刊發《九萬裡風鵬正舉——周口三年滄桑巨變述評》。「《九萬裡風鵬正舉》一文大氣磅礴,力透紙背,讀來讓人忍不住為周口的三年巨變喝彩,為如此精彩的文章點讚。」市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王愛民說,過去的三年,在周口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可是這三年卻給這座城市留下了永久的記憶。一是重新燃起了希望。四屆市委曾向全市人民發出莊嚴承諾——「大幹快上三五載,請君再看周口城」。
  • 見證百年歷史滄桑巨變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優美建築印記動人故事
    位於上海蘇州河畔的上海郵電總局,是一座保護相對完整的百年建築。早在1996年11月20日就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郵政總局是我國目前仍在使用的最為古老的郵政大樓。四川路橋郵政支局仍然正常營業。
  • 小山大世界、天橋……趙以鬆手繪老唐山街景 喚醒城市記憶(圖組)
    21幅素描、一幅油畫和一幅手繪唐山風俗地圖,歷經2個多月的創作,唐山市科技幹部進修學院院長趙以松終於為唐山開埠140周年獻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禮物」。唐山紀念開埠140周年激發靈感談起創作「老唐山街景」系列手繪圖的初衷,趙以松說,是唐山開埠140周年紀念活動激發了他的「老唐山」情結和創作靈感。
  • 滄桑巨變看韶山
    新華社長沙6月16日電 題:滄桑巨變看韶山  新華社記者帥才、明星、陳宇簫  充滿詩情畫意的民宿,生機勃發的農業大棚,撲面而來的文明新風,催人奮進的「紅色課堂」,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近日,新華社記者走訪了毛澤東的故鄉韶山,感受著這裡發生的滄桑巨變
  • 直播預告丨雲遊古臺——古臺百年滄桑巨變
    北京古觀象臺,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之一,建於公元1442年(明正統七年),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天文臺,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明天(8月16日)上午10:30-11:30,北京天文館攜手央視新聞,帶您「雲遊古臺」,與您一同回顧古觀象臺百年滄桑巨變。
  • 看周口滄桑巨變 向夢想慨然前行
    看周口滄桑巨變 向夢想慨然前行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11月16日,《周口日報》在一版顯著位置刊發《九萬裡風鵬正舉——周口三年滄桑巨變述評》。「《九萬裡風鵬正舉》一文大氣磅礴,力透紙背,讀來讓人忍不住為周口的三年巨變喝彩,為如此精彩的文章點讚。」市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王愛民說,過去的三年,在周口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可是這三年卻給這座城市留下了永久的記憶。一是重新燃起了希望。四屆市委曾向全市人民發出莊嚴承諾——「大幹快上三五載,請君再看周口城」。
  • 歷經百年滄桑巨變——爨底下村國慶旅遊攻略
    爨字念「cuàn」,1958年簡化後改「爨」為「川」。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該村祖先於明朝永樂年間從山西遷移至此,建立韓氏家族聚居之地。簡介  爨字念「cuàn」,1958年簡化後改「爨」為「川」。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泉城百年老商埠,歷經滄桑卻書寫著傳奇,老濟南人原始的回憶之一
    泉城百年老商埠,歷經滄桑卻書寫著傳奇,老濟南人原始的回憶之一提及一座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這座城的標誌,提起濟南,泉水當然是眾所周知的濟南印象,可是卻鮮少有人知道濟南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在一百多年前,可是開創了近代內陸城市對外開放的先河,濟南自從開商埠
  • 男子收藏上百張鄭州地圖,記錄鄭州滄桑巨變:百年「長」百倍!
    鄭州市民王懷民從小就對地圖感興趣,喜歡看各種各樣的地圖,上學的時候他的地理總是考滿分。幾十年來,他收藏的鄭州地圖有上百張,能將鄭州百年間的歷程串聯起來。從民國初期的鄭縣地圖到如今國家中心城市的最新版鄭州地圖,見證了鄭州的滄桑巨變,看著這些地圖就像在讀一段鄭州的成長史。
  • 唐山賦——風山陡河
    河北省作家協會張希敏此文發表於唐山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徵文集萃早安唐山!晨光熹微時你一展風華,就像美麗的蒙娜麗莎。吾儕曾於遷西麻粒巖尋她歷史的積澱,大城山頂鳥瞰鳳凰之涅槃,聽灤河訴說著歲月的滄桑,看人間奇蹟曹妃甸。
  • 《徵程——紅色甘肅 百年巨變》第1集:漫漫長夜
    開欄的話:一百年,是中國共產黨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的偉大飛躍。一百年,是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滄桑巨變。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今天,由甘肅新媒體集團出品,新甘肅客戶端、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聯合製作推出的大型系列視頻專欄《徵程——紅色甘肅 百年巨變》正式上線開播。以光影重現歷史,以鏡頭記錄隴原。視頻專欄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史料挖掘、現場講述,再現隴原人民在這片紅色熱土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奮鬥歷程。百年徵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 汕頭開埠160年 以僑為橋連接世界
    汕頭開埠160年,以僑為橋連接世界,展現粵東明珠魅力  百載商埠向海而生 華僑愛鄉興學惠民  羊城晚報記者 劉星彤  今年是汕頭開埠160周年。  1860年,隨著《天津條約》籤訂,汕頭開放為通商口岸,並成為溝通海外與整個韓江流域的樞紐港。隨後的幾十年間,從僑批館到郵政所的設立,從錢莊到銀行的建設……汕頭經歷了一系列現代化轉型。伴隨開埠,汕頭的華僑群體愈發壯大。而僑批正是在現代郵政成立以前,一度成為特殊的歷史主角,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
  • 看!唐山南湖的橋
    一座橋是一段歷史、一城文化、一方煙火來唐山文旅集團旗下唐山南湖旅遊景區去探尋那藏於山水之間,滿布城市記憶的橋| 南湖的橋夢回18819.3公裡的唐胥鐵路連接著煤河是這座城市最早向外甩出的飄帶使唐山真正意義地實現了開埠,邁向了開放如今,在唐山南湖上重新架起這十座橋讓唐山人銘記,向世人展示唐山近代百年歷史的輝煌和榮耀
  • 從「時光隧道」看深圳40年滄桑巨變
    隨後,大家來到「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展覽」展廳,展廳內,一幅幅今昔對比的照片、一件件具有年代標籤的物件組成「時光隧道」,展示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的崛起歷程和滄桑巨變。大家或拿起相機記錄,或駐足討論,回憶起與深圳共成長的奮鬥之路。 記者從現場看到,展覽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集中展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的發展歷程。
  • 穿越「百年滄桑」厚重歷史煙雲,探索南岸人文建築背後的故事
    百年滄桑 Bai Nian Cang 南濱路創建國家級文化示範產業園區辦公室、重慶市南濱路管理委員會聯合龍門浩老街共同開展以「百年滄桑」為主題的老建築攝影展。
  • 走進武漢網紅博物館 帶你領略這座城市百年的滄桑與巨變
    筆者:博物館作為城市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往往是這座城市的對外名片,它承載著這座城市的記憶,隨著時間的轉動,同時它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滄桑與巨變。在武漢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博物館,但每個博物館的性質都略有不同,館內珍藏的文物也各不相同,今天,我們走進素有網紅之稱的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帶你領略這座城市百年的滄桑與巨變,帶你探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該館目前是國內第一家綜合性的工業博物館,也是唯一反映張之洞與「漢陽造」的專題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