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自然環境最奇特的是海洋巖石地貌。澎湖是玄武巖熔巖形成的火山群島,熔巖冷卻後形成垂直柱狀節理,再加上長時間侵蝕與海積,使得地質構造相同的各個島嶼擁有外形迥異的玄武奇巖。
乘船出海,在澎湖的東北海面屹立著多座不一樣的海島,其中「雞善嶼」四周的柱狀玄武巖節理十分發達,外形高低變化多端,很像管風琴。巖壁陡峭,成為燕鷗棲息繁衍的理想之地。雖然該島已劃為玄武巖自然保護區,遊客不可登岸,但遠望島上峻秀嶙峋的巖林,鬼斧神工,已足以令人嘆為觀止。在南海的「桶盤嶼」遠眺如平臺,聞名的玄武巖巨柱佇立於東南西三面,使其獲得「澎湖黃石公園」美譽。
當站在位於澎湖西嶼北端,素有「吼門之珠」稱號的小門嶼,其北海岸在經年累月的海蝕作用下,形成巨大的玄武巖拱門,傳說曾有巨鯨擱淺於洞口,所始稱為「鯨魚洞」。站在洞口附近,排山倒海巨浪,激起震耳欲聾浪聲,伴隨著如颱風般吹來的鹹度很高的海風,令人精神為之一振,身心舒暢。
與「雞善嶼」同為玄武巖保護區的「鉤錠嶼」,是一個典型的方山臺地、六角形柱狀節理的海崖,奇石異景、氣勢雄偉,尤其以各海蝕巖柱之間形成的「一線天」奇景最為罕見,向有「小桂林」之稱。
自古為兵家必爭 澎湖述說中國人的奮鬥與辛勤
澎湖人文景觀豐富,廟宇密布。澎湖的天后宮是全臺灣最早的廟宇,也是馬公(閩南語天后宮稱「媽宮」)地名的由來。天后宮庇護島民四百餘年,至今香火鼎盛,不僅為馬公地標,更是其精神象徵。澎湖天后宮正殿的門扇木雕極為精緻,內層為萬字盤長圖案,外層配上四時吉祥圖,如燕迎春風、鳳凰富貴長春、荷喜鴛鴦等題材。能工巧匠的精雕細琢,吸引遊客駐足流連。
漫步於白沙西嶼二崁古厝,保護完好的一幢幢閩南式建築,有不少古味盎然的小博物館隱藏其中,如傳統生活博物館、童玩館等。遠近馳名的「陳家古厝」也在這裡,窗欞中透出純樸勤奮氣息,怎不叫人緬懷古老鄉村的流金歲月。
澎湖位於臺灣與大陸之間的海峽中線,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人們遷徙避難的中途島,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位置。自元世祖至元18年設立澎湖巡檢司迄今,歷代留下的古蹟多不勝數,詳細記載著先民的足跡,述說中國人的奮鬥與辛勤。
位於西嶼鄉外埯村的「西嶼西臺」是清光緒13年(1887年)所建,門額上有李鴻章親題的「西嶼西臺」字樣,已列為臺灣第一級古蹟。炮臺四周牆垣高築,牆內疊石成堡,堡中信道呈「山」字形,並建有土壇及四座炮座,居高臨下,氣勢宏偉,是捍衛馬公港的重要據點。
「外婆的澎湖灣」不但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海鮮美食更是別具風味,令人如置身世外桃源。為招攬遊客,澎湖常年舉辦各種精彩節慶活動,令遊客有天天過節的感覺。澎湖的管治亦堪稱楷模,多項調查顯示,澎湖居民的光榮感居全臺之冠。
澎湖自元代設治,迄今超過700年歷史,自古即為東南亞與東北亞貿易交流的轉運站,也是福建省通往亞太地區的中繼站。澎湖除具有海洋島嶼環境所培育出的堅毅、樂天、淳樸的民情風俗以外,海洋文明與中華文明交匯而成的澎湖聚落,更獲美國運通基金2004年世界文物守護計劃評選為「全球百大守護標的」之一,堪稱為人類文明的精品。
政通人和 最宜居住
澎湖群島位於臺灣海峽偏西南位置,古稱「平湖」,現時約9萬人口。由64個島嶼組成,其中44個為無人島,島嶼中以馬公面積最大。其它依次是西嶼、白沙、望安和七美。由於澎湖群島地勢平坦,無高山遮蔽,每到冬天,島上總是吹著強勁的東北季候風,狂風挾帶著海水中的高度鹽份,澎湖人又稱之為「鹹水煙」。到了夏天,則轉為西南風。
由於澎湖平坦的地形,很難產生地形雨,因此年降雨量只有1,000毫米。稀少的雨量卻也造就了豐富多變的植物物種,在陽光下展現迷人風採。
臺灣著名的《天下》雜誌,最近完成對臺灣23縣市施政狀況和居民生活狀況的滿意度調查,澎湖總分排名第一,其中澎湖縣政府的行政效率、澎湖的經濟競爭力及治安第一,教育等方面排第二,顯示澎湖是臺灣最適合人居地區之一。另一份雜誌《遠見》,今年7月公布的臺灣「23縣市施政滿意度大調查」,也將澎湖縣長賴峰偉評為獲得施政滿意度最高五名縣市長之一。該雜誌評論說,「位處離島,但澎湖縣長近年來多次在縣市長評比上名列前茅,頗引起外界注目。愛唱《外婆的澎湖灣》,談吐風趣的賴峰偉說,自己大力改善澎湖的環境,積極綠化,老百姓也變得不好意思亂丟垃圾,這就是『消除亂度,激發能量』。澎湖縣也一舉拿下光榮感第一名,民調進步縣市第二名的獎項。」
彩燈如虹 煙花璀璨
近年,澎湖的原味已展現國際化的魅力,春夏國際海上花火節火樹銀花,綻放著熱情與浪漫;菊島海鮮節的美饌邀請各方賓朋前來,一起品嘗澎湖海洋的頂級美味;夏季泳渡澎湖灣、秋季馬拉松、冬季風帆船比賽等精彩紛呈的活動讓澎湖常年沉浸在熱鬧非凡的節日氣氛中。
白天,澎湖風景如畫,動感澎湃。晚上,觀音濱海園區的澎湖最新地標「西瀛虹橋」別樣丰姿,亮起的彩燈如彩虹飛架。為期70天的澎湖花火節火秀,輝映著橋上的霓虹,為夜幕灑上繽紛色彩。夏天由沙港出發,乘船出海,往員貝嶼駛去,天上繁星點點,海風徐徐吹來,約十多分鐘航程,一座大型的海上釣魚臺赫然出現,平臺上的旅客正在釣小管(魷魚一種),實地體驗漁家生活。剛釣上來的小管晶瑩剔透,做成魚生,令人食指大動。旅客一到澎湖,從白天到夜晚,都有精彩活動。 (來源:香港文匯報 作者:王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