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運動大王」——彭湃

2020-12-20 光明網新聞中心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據新華社廣州6月15日電(記者李雄鷹)彭湃,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農民革命運動先導者、著名的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創始人。

彭湃像 資料照片

  1896年10月,彭湃出生在廣東省海豐縣。1918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學習,曾參加中國留學生的愛國運動。

  1921年5月回國後,在家鄉海豐創辦社會主義研究社和勞動者同情會,傳播馬克思主義。

  1922年5月,與楊嗣震、李春濤等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海豐組織。1922年夏,他隻身深入農村,了解農民疾苦,開展農民運動。他撰寫的《海豐農民運動》一書,成為從事農民運動者的必讀書,他也被譽為「農民運動大王」。毛澤東對海陸豐農民運動給予充分肯定,他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指出,「縣政治必須農民起來才能澄清,廣東的海豐已經有了證明」。

  1922年7月,彭湃和張媽安等6人成立海陸豐第一個農會——「六人農會」,從此點燃農民運動的火種。1923年1月,海豐縣總農會成立,彭湃為會長。彭湃為總農會制定了會旗,起草了臨時簡章、章程。農民運動以燎原之勢迅速發展,同年7月,擴展到陸豐、惠陽等10縣,彭湃相繼組建了惠州農民聯合會和廣東省農會。

  1924年4月,彭湃赴廣州領導農民運動,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是第一屆、第五屆農講所主任和農講所骨幹教員。第一次國共合作後,彭湃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身份到達廣寧,領導開展廣寧農民反對地主武裝的鬥爭。1925年2月,彭湃參加東徵。

  1925年3月上旬,彭湃組織成立中共海豐支部,並擔任書記。4月上旬,中共海豐支部改稱為中共海陸豐特別支部。後中共海陸豐特別支部改組為海陸豐地委。

  1927年3月赴武漢,澎湃與毛澤東等發起組織中華全國農民協會臨時執行委員會,並任執行委員兼秘書長。

  大革命失敗後,彭湃赴南昌,參加以周恩來為書記的黨的前敵委員會,參與領導南昌起義。黨的八七會議選舉了臨時中央政治局,他當選政治局委員,後兼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10月底返抵海陸豐,策動武裝起義。

  1927年11月,彭湃領導建立海陸豐蘇維埃政權。1928年上半年,彭湃領導的農民武裝加上葉鏞、徐向前等帶領的廣州起義部隊紅四師部分兵力,在海陸豐、普寧、惠來、潮州一帶開展武裝鬥爭,拓展革命根據地,鞏固、捍衛蘇維埃政權。1928年11月,彭湃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奉命赴上海,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共江蘇省委軍委書記。

  1929年8月,彭湃因叛徒出賣被捕,被關押在上海龍華監獄。在獄中,他堅貞不屈,英勇鬥爭。面對死亡威脅,他說:「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他堅定地表示:「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推翻反動的統治,建立全國的蘇維埃政權」「為了我們的子子孫孫爭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

  1929年8月30日,澎湃與戰友楊殷、顏昌頤、邢士貞4人高唱《國際歌》,呼喊著「打倒帝國主義!」「中國紅軍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壯烈犧牲,年僅33歲。

  《光明日報》( 2018年06月16日 02版)

[責任編輯:徐皓]

相關焦點

  • 88年前今天,首建蘇維埃,出身地主的農民運動大王彭湃英勇就義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萬象特約作者:一一)88年前的今天,首建蘇維埃,出身地主的農民運動大王彭湃英勇就義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廣東海豐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民國時期中國農民運動的領導人,毛澤東稱其為中國「農民運動大王」。澎湃雖出身地主,一生卻與「農」永不分離。
  • 汕尾紅色之旅:農民運動大王的英雄母親竟是婢女出身,太偉大!
    從學宮變成紅宮,跟彭湃有關。彭湃出生於海豐一個工商地主家庭,無產階級革命家,早期農民運動領導人之一,也是海陸豐農民運動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被毛Z席稱為是「中國農民運動大王」。紅場大門門額上浮塑「紅場」兩個大字,為彭湃手書。1961年3月4日,海豐紅宮紅場舊址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場上的雕塑汕尾是一片紅色故土、革命老區,她是全國十三塊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到汕尾旅行,除了一定要參觀紅場紅宮,彭湃故居也是一定要去的。
  • 走進花縣農民運動陳列館,回望那段艱辛奮鬥的輝煌歷史(二)
    大革命時期,在彭湃、阮嘯仙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引領下,花縣人民開始把自發的抗爭融入到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去,一批花縣農民運動骨幹經過培養和鍛鍊迅速成長起來,花縣農民運動進一步發展壯大。【播撒火種】1923年,花縣被列為廣東黨團組織重點指導開展農民運動的縣份。
  • 彭湃夫人——蔡素屏烈士簡介
    她,就是海豐縣婦女運動的先驅、不屈的共產主義戰土,我黨早期農民運動領袖彭湃同志的妻子——蔡素屏烈士。        蔡素屏生於1897年2月8日,廣東省海豐縣(現附城鎮)鹿境鄉人,出身於富商家庭。幼年時名叫哲妹,字素屏。她少年時期受的是「三從四德」的教育,沒上過學校。但她自小就聰明賢惠、喜愛織繡,還向弟弟學些古書。
  • 他是大地主出身,卻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民協會,當眾燒掉自家地契
    提起農民運動領袖,人們第一個想到的人一定是毛主席,但其實在上個世紀初,還有一個人和毛主席齊名,這個人就是澎湃。毛主席對澎拜的評價非常高,說他是「農民運動大王」,瞿秋白也將其稱為是「中國農民運動第一個戰士」。但有意思的是,澎湃其實是大地主家庭出身。
  • 時代的英雄彭湃,一生奉獻於革命事業,卻因叛徒的算計而犧牲
    後來,彭湃在農民的身上看到了革命的力量,於是他便開始遊走於廣大的農民之間,也很快就與眾多處於底層的農民熟悉了起來,並獲得了他們的信任,為了更好的幫助農民過上好的生活,彭湃還將家裡的房契親手燒毀,並將家裡的田地全部分發給了農民,按理來說,彭湃的家人應該是不會允許他這麼做的,但通過彭湃的曉之以理和動之以情,他的家人終究還是決定支持他的革命事業。
  • 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發源地廣東汕尾海陸豐紅色之旅:彭湃故居
    彭湃領導的海陸豐農民運動,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和偉大犧牲,海陸豐人民支持和養育了紅軍。今年8月30日,是彭湃英勇就義91周年紀念日。8月26至28日,彭湃烈士親屬一行專程到廣東廣寧,和周其鑑烈士的後代一起追尋先輩足跡,表達深切緬懷。
  • 2020想去中國汕尾旅遊的景點:風車島,彭湃故居,大面嶺,公婆潭
    彭湃故居彭湃故居坐北向南,面臨龍津河,始建於清末,主樓兩層,面寬三間12.9米,進深10.9米,前廊仿西式建築,風火式山牆,總建築面積266平方米,樓下中間為堂屋,供有彭湃母親周鳳的遺像。彭湃誕生在左側房內,彭湃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第一代東徵到過海豐後,周恩來同志和東徵軍的蘇聯軍事顧問鮑羅廷.加倫曾在此住宿、工作。原屋毀於1925年6月,1986年按原貌修復。
  • 橫湧榕蔭廳:點燃三水農民運動火種
    1924年到1926年,由彭湃建議成立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始為全國農民運動培養骨幹力量。約40公裡之外的三水,很早受到革命感召。當農民運動浪潮湧來,三水最早的黨組織和第一個農民協會應聲成立。大塱渦所養育的梁應坤帶著他的鄉親走上農民運動的歷史舞臺,並參與建立了中共三水縣支部,當時是1926年5月到6月間。一處名為榕蔭廳的橫湧村農民運動遺址,曾經見證數千名農民高高舉起革命的烽火。近百年過去,那些先行者的身影與名字,如今鐫刻成為三水革命史詩的豐碑。
  • 他是革命家彭湃之子,他是一心科技報國的「掃地僧」
    奮起世代忠烈 嘗遍百家辛酸彭士祿的父親彭湃,是中國共產黨最堅定的戰士之一,被毛澤東稱為「中國農民運動大王」。1928年,海陸豐農民運動失敗,3歲小士祿的母親和父親先後被殺害。彭士祿曾深情地回憶,「從成為孤兒直到延安,我在幾十位老百姓家裡住過。
  • 走進花縣農民運動陳列館,回望那段艱辛奮鬥的輝煌歷史(一)
    花縣是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萌芽最早的地區之一。 王氏大宗祠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是花縣第一屆農民協會舊址和花縣農民自衛軍總部舊址,是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是省內罕見的七級臺階祠堂,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花縣農民運動陳列館是依託花東鎮九湖村的王氏大宗祠建設的,共分4個部分、8個展廳,面積約1000平方米,於2020年7月建成並對外開放,主要陳列展示花縣農民運動的萌芽、發展與高潮,以及花縣農軍參加大革命、武裝起義,最後轉戰海陸豐、踏上新徵途的歷史進程。
  • 梅州第一個鄉農民協會
    1922年,共產主義者彭湃在海陸豐推行「謀農民生活之改善,謀農業之發展,謀農村之自治,謀農民教育之普及」的農運綱領,深得民心,點燃了農民運動的星星之火。在他的帶領下,農會影響日益擴大,1923年元旦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縣級農會——海豐縣總農會。 在海豐挑鹽、做工的五華農民、工人,聞風而動,熱烈響應彭湃號召,積極參加當地農民協會。
  • 電視劇《彭湃》央視熱播 魏威完美演繹林務農奉獻青春力量
    近日據悉,由著名導演陳健執導,吳其江、王媛可領銜主演,張笑君、周舟、楊洪武、劉惠、楊清文、江寧波、許立軍、魏威聯合主演的紅色題材電視劇《彭湃》正在央視電視劇頻道熱播,在該劇中,中國內地男演員魏威完美演繹林務農一角,這是一個具有滿滿正能量的角色,無私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 (中共90年)廣州農講所:在古學宮喚醒農民
    中新社廣州6月30日電 題:廣州農講所:在古學宮喚醒農民  作者 索有為 王寶蓮 奚婉婷  斑駁的紅牆,褪色的黃瓦,花崗巖雕琢的欞星門,位於廣州中山四路的番禺學宮是第六屆中國國民黨農民運動講習所(農講所)舊址。1926年5月至9月,毛澤東在此任所長,為來自20個省份的300餘名學員講授農民運動的理論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