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花縣農民運動陳列館,回望那段艱辛奮鬥的輝煌歷史(二)

2020-10-15 花都文旅

藍天,白雲,暖陽,清風,

一年中最舒服的時節,

你忍心宅在家裡?

不如走進博物館,

參觀遊玩、學習體驗,

了解家鄉文化,感受歷史文明,

培養愛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

考慮到大家的需求,

小編今天化身講解員,

帶大家逛一逛花縣農民運動陳列館。


花都區原為花縣,1993年撤縣設市,定名「花都市」(縣級市);2000年撤市建區,即廣州市花都區。花縣是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萌芽最早的地區之一。

王氏大宗祠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是花縣第一屆農民協會舊址和花縣農民自衛軍總部舊址,是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是省內罕見的七級臺階祠堂,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今天帶大家看看

第二部分【喚起農工】

↓↓↓

這一部分介紹的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花縣農民運動的發展過程。大革命時期,在彭湃、阮嘯仙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引領下,花縣人民開始把自發的抗爭融入到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去,一批花縣農民運動骨幹經過培養和鍛鍊迅速成長起來,花縣農民運動進一步發展壯大。


【播撒火種】

1923年,花縣被列為廣東黨團組織重點指導開展農民運動的縣份。彭湃、阮嘯仙、黃學增、周其鑑、劉爾崧、高恬波等一批黨團骨幹,先後來到花縣組織和發動農民建立農會。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兩位重要歷史人物——彭湃和阮嘯仙。他們曾多次來到花縣指導農民運動,推動了花縣農民運動的發展,使花縣成為全省農民運動開展較早、影響較大的地區之一。


彭湃,廣東海豐人,是中國農民革命運動的先導者,被毛澤東稱為「農民運動大王」。彭湃在民主革命時期積極開展農民運動,1924年,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彭湃為第一屆農講所主任。彭湃曾多次來到花縣指導和開展農民運動,對推動花縣農民運動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1926年發生「花縣慘案」後,彭湃到花縣深入調查13天,為查明慘案真相、爭取農民利益付出了巨大努力。


阮嘯仙,廣東河源人,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黨員之一,大革命時期著名的農民運動領袖。阮嘯仙多次到花縣開展農民運動, 指導成立花縣農民協會,他在花縣走村串戶,幾乎走遍花縣每一個村落,與村民們同吃同勞動,打成一片。花縣農民協會正式成立時,他從廣州趕來參會並題寫對聯:「堅忍卓絕為吾人本色,艱苦奮鬥是我輩精神。」


【農運湧動】

1924年1月,彭湃和阮嘯仙來到花縣,與王福三、陳道周等在九湖鄉魚苟莊迅峰書舍召開農民代表會議,共同商議組建農民協會。


1924年4月28日,花縣團支部在仙閣村(現屬花山鎮東方村)正式成立,嚴湛芬擔任書記。這是花縣最早的青年團組織。


第三部分【革命洪流】

↓↓↓

這一部分主要介紹1924年花縣農民協會、花縣農民自衛軍成立後,在黨的領導下開展的農民運動,使花縣成為當時廣東境內為數不多的革命先行區之一。花縣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開展了系列抗擊民團清剿、反抗封建勢力的武裝鬥爭,對進一步維護農民利益、改善農民政治經濟地位、動搖封建勢力階級基礎產生了積極影響。


【成立農會】

1924年4月起,在團粵區委的指導下,花縣各鄉農會相繼成立。短短兩個多月,入會農民已達600餘農戶。


【思想洗禮】

1924年7月,彭湃在廣州主持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花縣團組織及時選派農運骨幹到農講所參加學習。在這裡,花縣農運骨幹受到了一次中國革命的思想洗禮。


【農運高潮】

1924年10月19日,在九湖鄉王氏大宗祠前廣場,花縣第一屆農民協會召開成立大會。大會由阮嘯仙主持並講話,會上,黃學增當選為協會執行委員長,王福三當選為協會副執行委員長。大會制定了農會章程,作出了實行「二五」減租和成立花縣農民自衛軍的決定。


【協助平定商團叛亂】

1924年10月,廣東商團發動反革命叛亂。13日夜裡,花縣反動民團總局企圖配合廣州商團,阻撓北伐軍回師廣州平叛。王福三獲悉情報後,派出花縣農民自衛軍火速趕往軍田和新街火車站一帶保衛,確保了粵漢鐵路正常通車。此舉受到當時在中共廣東區委工作的周恩來表揚。


【中共花縣支部成立】

1924年末,團粵區委向團中央報告了花縣農民運動的開展情況,並積極推薦花縣農民運動領導人陳道周、黃馥珊、侯鳳墀、梁伯輿等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初,中共花縣支部在花城墟一間民房成立,這是當時全國為數不多的農村支部之一。陳道周任支部書記,劉伯強任支部委員。中共花縣支部成立後,迅速擔負起進一步發展農民運動的重任,推動花縣農民運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廟嶺坳戰鬥】

1925年1月18日上午,王福三、黃學增帶領農民自衛軍到鳳嶺捉拿內奸,被坪山「地主會」勾結的500多名土匪人包圍。王福三指揮自衛軍奮勇回擊,掩護黃學增率眾轉移,自己卻在戰鬥中慘遭殺害。


1925年9月26日,在阮嘯仙主持下,花縣農民協會召開王福三烈士公葬大會,有共2000多人參加。


王福三犧牲後,時任廣東省長的廖仲愷責令花縣縣長嚴辦兇手,撫恤王福三家屬。


1925年9月3日,花縣農民協會在花城國民黨縣黨部禮堂舉行恢復農會典禮,彭湃作了題為《關於最近政治狀況及農會進行計劃的報告》的講話,花縣農民深受鼓舞。


【天和墟智殲惡匪】

1925年7月6日,天和墟墟日,農民自衛軍了解到有土匪要在墟市搞破壞,決計打掉這夥土匪。清晨,自衛軍巧設埋伏,將其一舉擊斃。


【搗毀李禾洞匪穴】

作為花縣農民自衛軍主要領導人侯桂平、侯立池的家鄉響鼓嶺(位於現聯安小學附近),農民運動開展得轟轟烈烈。花縣反動民團用重金收買李禾洞土匪殺害了10多名農民協會會員和農民自衛軍成員。1926年12月24日,匪首李綠在李禾洞納妾時,侯桂平帶隊農民自衛軍包圍匪穴,乘其不備發動突襲,將李萬仔被當場擊斃,並搗毀了李禾洞匪穴。

【花縣慘案】

1926年8月,震驚全省的「花縣慘案」發生。花縣反動民團總局在國民黨右派勢力支持下,勾結土匪對花縣農民協會發動蓄謀已久的武裝襲擊,持續了一個多月,花縣農民和農民自衛軍被打死打傷100多人,近百間房屋被燒毀,2000多人流離失所,農會受到重創。

【坪山會議】

「花縣慘案」發生以後,迫於社會壓力,廣州國民政府組成調查委員會。彭湃作為調查委員會成員來到花縣參與調查了13天,他深入群眾傾聽各種意見,密切關注地主豪紳、反動民團武裝的動向,搜集他們破壞農運、殘害農民的罪證。9月12日在坪山墟均和書院召開的會議上,花縣農會據理力爭,迫使反動民團達成協議,由民團進行賠償和撫恤,並繳械六成、交出兇手等。後經彭湃提議,又增加三款:一是,農友被農團打死者應由民團撫恤其家屬;二是,天和圩(墟)被劫商民損失應由民團賠償;三是,坪山民團應解散。


事後,彭湃寫了近3萬字的長文《花縣團匪殘殺農民的經過》,發表於當年9月20日出版的《人民周刊》,長文用日記形式記載了調查經過,深刻揭露了花縣反動民團欺壓民眾的罪惡行徑,並就當前革命形勢作了說明。

溫馨貼士:

1.花縣農民運動陳列館實行免費開放,開放時間9:00-17:00;

2.衣冠不整者,酗酒及精神性疾病患者謝絕參觀,高齡老人或行動不便者須有成年人陪護入館參觀;

3.嚴禁將違禁物品及寵物帶入館內,館區內禁止吸菸,燃放易燃易爆危險物品;

4.保持館區環境衛生,不要在宗祠內吃零食,不要隨地吐痰亂扔雜物;

5.單位集體參觀請提前預約,本館聯繫電話:020-36977251 020-86903761;

6. 展館地址: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九湖村王氏大宗祠。


今天先介紹這兩個部分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展廳的故事或

想觀看陳列館裡面的農運資料

可以親自去打卡喔

相關焦點

  • 走進花縣農民運動陳列館,回望那段艱辛奮鬥的輝煌歷史(一)
    考慮到大家的需求,小編今天化身講解員,帶大家逛一逛周邊的展館,首先走進的是花縣農民運動陳列館花縣是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萌芽最早的地區之一。 王氏大宗祠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是花縣第一屆農民協會舊址和花縣農民自衛軍總部舊址,是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是省內罕見的七級臺階祠堂,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 【研史】花縣歷史大事記,《花縣誌》記載的1912-1948
    4月,侯桂平(布崗村人)在廣州參加中國共產黨,成為花縣籍的第一個共產黨員。民國13年(1924)1月,陳道周(仙閣村人,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身份回花縣開展農民運動。陳在仙閣村育群小學任校長,在教員、學生中開展建團工作。3月,國民黨中央執委第十五次會議決定成立農民運動委員會,擇定花縣為農民運動重點地區之一。
  • 「南京人大」雲上歷史陳列館上線 在這裡尋覓鮮為人知的「南京故事...
    10月19日,南京人大」雲上歷史陳列館正式上線。「1981年1月2日,南京市第八屆人大一次會議選舉產生了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該館就是為迎接市人大設立常委會40周年新建上線的。」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新聞發言人、研究室主任王利民說,「走進」該館,可以「重溫」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南京誕生、發展、完善的真實歷程,「看到」南京歷任市長選舉產生的經典瞬間。
  • 踏訪原子城,回望那段崢嶸歲月
    盛夏午後,記者來到西海鎮,陽光透過行道樹冠間隙,斑斑駁駁灑在老建築厚實的院牆上,隨處可見的工業遺蹟仿佛在訴說過去的神秘與輝煌,也見證著原子城的新生和希望。1987年,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曾經的原子城,是一方精神的高地,從這裡,人們能找到「兩彈一星」的精神價值,並由此發掘和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 金陵第一園——瞻園初夏掠影(1)
    進入瞻園,一直向北,可見「太平天國歷史陳列」匾額,為郭沫若題寫。太平天國歷史陳列館,是中國唯一的太平天國專史博物館。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曾用名火秀,後改為洪秀全 ,廣東花縣(今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官祿村人。1836年,洪秀全開始宣傳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義,創立了「拜上帝教」(也稱拜上帝會)。
  • 直播預告|奮鬥與輝煌——全球視野下的廣東奔小康故事
    《奮鬥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四卷一百餘萬字,一千多個人物六七百宗生動的故事,通俗歷史、百姓故事、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該書以廣東的視角呈現的不僅僅是小康社會的發展歷程,同時也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績。廣州市政府參事、暨南大學教授喻季欣:我主要負責的是《卷一·百端待舉(1978-1991)》前一二兩章創作。20世紀90年代初,我來到廣東廣州工作,至今已有30年。
  •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讀懂厚重封土中的歷史文化...
    今天當走進位於清遠南門一側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會有一種身心沉浸的文化體驗身置於城牆之內,感受著城牆內部的空間構造以及在歷史歲月中不斷累積的印痕;心則似走進歷史的深處,在仰望中讀懂厚重封土中的歷史文化密碼。
  • 鉤沉 | 暴風驟雨紀念館——土地改革運動的歷史見證
    第一展廳主題是「走進《暴風驟雨》」,介紹館內概況和小說故事梗概,展示了周立波塑像和小說中主要人物及場景的雕塑。第二展廳主題是「歷史的見證」,介紹了土改工作隊進駐元茂屯後,積極開展訪貧問苦,摸清元茂屯階級狀況,開展減租減息等工作,發現和培養積極分子,並依靠他們進行土改的全過程。
  • 重回改革現場回望經典瞬間 深圳國際貿易中心歷史陳列館即將開館
    2020年9月1日,或許人們能在由深物業集團籌建的深圳國際貿易中心歷史陳列館找到一些答案。一張張老照片、老物件的靜靜呈現,在深圳國貿大廈這座曾經創造「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發源地,那些激蕩人心的改革往事,如同打開的時光留聲機,如此清晰、生動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 陳莊殲滅戰陳列館開館 賀龍之女寄語青年要快速成長勇挑重任
    人民網石家莊8月24日電(楊文娟)在陳莊殲滅戰陳列館內,炮聲隆隆,殺聲震天;軍號響亮,戰士躍出戰壕殺向敵人……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大型戰場復原半景畫一下子就把參觀者帶回那個硝煙瀰漫的戰場
  • 深圳國際貿易中心歷史陳列館開館
    人民網深圳9月2日電(王星)9月1日,深圳國際貿易中心歷史陳列館,在曾經創造「三天一層樓」的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以下簡稱「深圳國貿大廈」)42樓正式開館。   位於深圳市羅湖區的國貿大廈,在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上有著特殊的標誌意義,是「深圳速度」的重要象徵和代名詞。國貿大廈建設過程中所體現的奮鬥精神,是深圳城市精神永恆的厚重底色。
  • 代號711 探尋那段隱秘而光榮的歷史
    ▲10月30日,郴州蘇仙區711礦生活區(華湘社區),礦區理髮師鄧玉珍,在這裡堅守了57年。組圖/盧睿▶郴州蘇仙區711礦生活區(華湘社區),人去樓空,多年前的明星海報依舊保存完好。▶711礦1號主井井口,大門封閉。
  • 聽聽他們怎麼說(璦琿歷史陳列館今起恢復開放)
    不僅如此,我們的村民還藉助旅發大會的平臺銷售綠色農副產品,促進了農民增收。我想這不是一次形式上的大會,而是能夠真正帶動全市綠色產業整體發展的一件大事。開館公告 觀眾朋友們: 璦琿歷史陳列館自2020年9月1日起恢復開放。現公告如下: 1.開放時間:每周一至周日9:10——16:00(16:00閉館,停止入館登記)。
  • 霸州博物館丨凝聚的智慧與歷史的回望
    霸州博物館——凝聚的智慧與歷史的回望作者:葉曉霏霸州博物館位於益津路和迎賓東路交匯處,是霸州地標性建築之一,總面積5.5公頃,上下六層,又稱華夏民間收藏館。已經去過幾次,依然百看不厭。在今年的國際博物館紀念日,作為地地道道的霸州人,帶大家一起走進家鄉的歷史文化殿堂。
  • 奮鬥的青春不後悔(一)
    忙碌艱辛、愉悅充實,曾某上午3次往返新店鄉勘驗現場,深夜的廢寢忘食、不辭辛勞的數據匯總並錄入。工作上勤勤懇懇、恪盡職守、履職盡責、無私奉獻,認真完成領導交辦的每一項工作、任務。2月我經歷了一場轟轟烈烈、刻骨銘心的初戀,雖然只經歷4個月,但現在回想起來,記憶猶新。用心去經營,結果失敗的一塌糊塗。愛之深,傷之切!沙子用力握在手中反而更易流失!
  • 途經廣西河池謝家峒隧道,走進列寧巖,走近那段「崢嶸歲月」
    途經廣西河池謝家峒隧道,走進列寧巖,走近那段「崢嶸歲月」。洞口額刻中共中央副主席葉劍英的親筆題字「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對於這麼一個有著濃厚人文歷史氣息的景點,每年都會有不少遊客從廣西謝家峒隧道方向慕名而來,都想看看這歷史舊址背後的故事。通過廣西謝家峒隧道,我們很快便來到了這列寧巖。這列寧巖位於東蘭縣武篆鎮巴學村的論硬山近山腳處,距縣城約38公裡。
  •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歷史作用與現實啟示
    【編者按】  1927年3月,毛澤東的經典著作《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問世後,引起廣泛關注。這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農民革命鬥爭的綱領性文獻,在歷史的緊要關頭,為革命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推動了農村大革命運動的繼續發展。
  • 重慶永川、瀘州合江海事處組織黨員參觀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
    本網訊(任餘)按照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月和黨支部結對共建「五個一」活動安排,9月2日,重慶永川、瀘州合江海事處黨支部開展了今年第三季度聯合主題黨日,組織黨員參觀了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上午10點,12名黨員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陳列館。
  • 重慶宋慶齡故居陳列館
    兩路口老街走到中山三路,沿著中山三路走就能陳列館的大門,當天是周末,進入陳列館參觀的人很多,不過進入陳列館參觀要預約二樓是休閒生活區,三樓是起居工作區。雖然沒能聽到慶齡先生現場彈奏鋼琴,在二樓的休閒生活區,利用投影的方式,看著背影彈奏鋼琴,有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 尋訪衙前農民運動紀念館
    浙江在線7月1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董潔 區委報導組 蔡卡特 華興橋)日前,記者來到蕭山衙前農民運動紀念館。這些天,杭州的雨水幾乎沒斷過,但絲毫沒有影響浙江乃至全國各地的黨員群眾來到蕭山衙前鎮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