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作為世界四大海場之首的小樽可不是浪得虛名,這裡的港口、運河、水溫都記載著往日的輝煌。來過小樽的遊客絕不會放過的是這裡的海鮮,團隊遊客一般集中於運河邊的小樽運河食堂,自由行的遊客一般都是小樽站旁邊的三角市場。而我則不同了,不同之處在於我有當地人當嚮導,小樽人去哪裡我就能跟著西丹郭雷去哪裡。
他們帶我去的地方是當地人買海鮮、吃海鮮的一個叫南小樽的海鮮市場,這裡的價格我看了一下,的確是便宜很多,拿海膽飯來說,這裡3500日元的價格比小樽商業街5000日元的價格便宜了足足40%。其他的品種例如生蠔,價格便宜得更是驚人,您要去小樽的話一定要來南小樽市場,能得到一個最高的性價比。
這裡的海鮮最吸引我的倒不是價格,而是它的新鮮度。上午在市場買的生蠔,到了晚上十點多回家我們才開始做。由於沒有專業的工具,活著的生蠔殼閉得死死的,郭雷只撬開兩隻,其他的直接下水給煮了。我嘗了一隻,雖然已經一天的時間,但此時仍然新鮮到發甜的程度,鮮到了我都不捨得用芥末汁的程度,生怕任何一點調味品都會破壞它原本天然新鮮的味道。
來小樽還有個不得不吃的海鮮就是帝王蟹,我吃過的印象深的蟹都在美國,一個是佛羅裡達雪蟹,腿長得嚇人,劈開兩邊的腿將近一米八的長度。還有是加州的丹金尼斯蟹,在舊金山漁人碼頭都是買這種蟹的商鋪,這種蟹是身子厚實,但腿明顯和我一樣,短了太多太多。
小樽的帝王蟹好像集中了那兩種蟹的優點,比丹金尼斯蟹腿長,雖然沒佛羅裡達雪蟹長,但比它粗,肉也厚實。至於價格嘛?也就國內一半左右吧。味道呢?一樣是現買現殺現做,一樣是鮮得發甜,一樣是什麼調料都沒用。
來日本壽司是不能錯過的美食,小樽吃壽司最好的地方是一家名叫「和楽」的壽司店。
進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轉盤上徐徐前行的一盤盤壽司,也加上那天吃飯有點晚確實餓了,還沒坐下手就衝著轉軌上的壽司伸了過去。
西丹跟我說:「在日本,本地人一般不會動轉軌上的壽司,都是現點現做,除非看到剛做好的壽司放在轉軌上才會去拿。」我只能抑制住興奮的味蕾神經,開始看著菜單讓西丹幫著點餐。
日本的餐廳裡一般都有一種用薑片做出來的類似於鹹菜的食物,不要錢自己隨便拿,日本的鮮姜價格可是令人咋舌,不知道為什麼做好了的成品卻免費食用?也加上我這人屬於那種「只要是白來的,就是砒霜都是酸甜兒的」愛佔便宜的人,每次到餐廳都不少吃這種食品,味道真心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