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30年上網電價實現平價 行業復盤搶裝潮 要熬幾年才能吃到紅利?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於玉金 北京報導

時間來到2020年,經歷30年發展的風電行業也迎來新時代。

1月4日,《華夏時報》記者從中國風能新春茶話會上獲悉,中國風電行業發展30年,目前有超過4000個風電場,超過12萬颱風機,超過2億千瓦容量;技術層面從引進生產許可證到與國外公司聯合設計再到全面自主研發;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從100KW到10000KW;風電上網電價從最初的1.2元/千瓦時到目前已經實現平價,部分地方甚至比煤電還要低0.1元/千瓦時。

「2020年是個轉折年,從有補貼到平價,目前還面臨『搶裝』等一些問題,因此有必要把風電行業的基本盤進行梳理,風電行業要告別過去,要開啟一個新的時代。」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說。

2020年「牌面」

「搶裝」關頭,座無虛席的會議現場顯示了風電行業對於2020年的信心。

中電聯的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全國風電項目投資額為708億元,同比增長79.4%,創下了2010年以來新高。

風電行業「搶裝」來自對最後補貼的追逐。2019年5月2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規定,2018年底之前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搶裝潮」風頭正勁,卻並沒有帶來新增裝機容量的大幅增長。2019年12月2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去年1-11月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1-11月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1646萬千瓦,同比降低74萬千瓦。

「今年,陸地加海上的風電招標合同達到7000萬千瓦,陸上招標量在6000萬千瓦左右,海上招標量在1000萬千瓦左右。」秦海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秦海巖認為,陸上招標6000萬千瓦左右都想在2020年裝起來,就算整機商有供應能力,但也要考慮電網公司能否接入6000萬千瓦。「電網公司有其自身的考核指標,要限制棄風比例,電網公司認為其一年接入2000多萬千瓦的裝機已經勉為其難了,這個數字放大到3000萬千瓦已經撐死,陸上還剩3000萬千瓦如何裝?」秦海巖說。

秦海巖提出疑問:「搶裝是『心需』,還是『實需』?搶裝是『心態』還是『實情』?」「風電開發商是否靠譜?」

事實上,2019年12月底,國家能源局下發的《關於徵求2020年風電建設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的函》表示,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要按照規劃和消納能力,有序規範組織需國家財政補貼的風電項目建設。要落實規劃總量控制。

「搶裝」局面的再現也引發企業的擔憂。

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在會議上表示,從年初行業非理性低價競爭到年底時的一機難求,2019年的中國風電就像過山車,上半年冰涼透底,下半年熱火朝天,應該說很多製造企業絕處逢生,不少製造企業供不應求,是個好年份,但應該居安思危。

金風科技總裁曹志剛曾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每一次搶裝,不僅讓好的企業受到巨大的市場需求衝擊,也讓瀕臨被淘汰的企業獲得巨大的喘息機會。同時,企業快速增長後緊跟著規模縮減,成本一定會被推高。

「在與供應商溝通時,我能感覺到價格的推高使供應商擔心,過幾年(需求)總量如果下來了,投下去的產能,比如正常需要10年甚至20年攤銷期,可能面臨需要在更短的時間內攤銷的狀況,要把其加到當期的成本中。」曹志剛說。

如何挺過三年關鍵期

「2020年-2023年3年,風電行業發展形式較為樂觀,但2023年-2025年,只能依靠平價項目或分散式風電項目,到2025年,風電行業將藉助『換新』迎來市場回暖。」秦海巖認為。

中國風電機組的質保期在20年左右,屆時將面臨大規模「退役」情況,2025年「換新」將會初露端倪,但到2028年才會有較大幅度增長。

據《中國風電產業地圖2018》數據顯示,從2008年開始,中國風電新增風電裝機開始上升,2008年-2015年,分別為615萬千瓦、1380萬千瓦、1893萬千瓦、1763萬千瓦、1296萬千瓦、1609萬千瓦、2320萬千瓦及3075萬千瓦。

不過在回暖前,風電行業要挺過三年關鍵期。

秦海巖表示,如果中國風電新增市場低於2000萬千瓦,風電產業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困境。「風電行業要想方設法維持未來幾年每年2000萬千瓦的裝機,使行業能夠持續的發展下去,要熬到2028年,風電行業就可以開始吃到原來的紅利。」秦海巖說。

儘管希望2023-2025這最艱難的3年每年新增裝機容量超過2000萬千瓦,但從三北地區、中東南、海上、分散式、海外這五大市場分析來看,風電行業存在著巨大不確定性和挑戰。

秦海巖介紹,中東南市場發展面臨認知問題,與生態環保的衝突問題甚至「一刀切」的問題;海上風電補貼,應該由地方政府來接力,但地方財政也並不富裕;海外市場面臨水土不服等各種問題,做了30年,國際化還是步履蹣跚,成效非常低,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三北區域裝機嚴重過剩,裝機量遠遠超過當地的最高負荷,在嚴重過剩裝機比例下,要想增加裝機量,第一個途徑是把火電的發電量壓下去,另一個辦法是將多餘的電量通過特高壓外送。但就地消納與特高壓外送這兩條路都並不簡單。

秦海巖認為,壓低火電發電量的可能性會有多大值得思考。

「2019年6月國家能源局公布的《關於2018年度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的通報》中提到2018年特高壓線路輸送可再生能源的情況,這幾條特高壓線路,當時都說要送風電,但是從監管報告來看,第一,實際的輸送量遠遠達不到設計量,輸送的風電遠遠沒有達到當時的計劃;第二,建好特高壓之後能不能輸那麼多的風電尚不確定;第三,現在有些售電端的省份火電小時數非常低,為什麼要用西部送來的電,為什麼不想提高當地的發電小時數,而且當地也可以建風電和光伏,所以,特高壓線路輸送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秦海巖還說。

秦海巖認為「十四五期間,驅動風電發展的原有動能在消退,新的引擎未發動,市場充滿著不確定性。」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相關焦點

  • 風電行業再臨搶裝潮,優選明陽智能、中材科技、金風科技
    作者 | 葉文輝在保高電價的驅動下,2020年成為風電行業的搶裝年。2019年5月發改委明確,2021年新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部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這意味著繼2015年搶裝之後,今年將再次出現陸上風電搶裝潮。伴隨著新增風機的放量,2020年風電產業鏈整體盈利水平有望出現提升。例如風機企業明陽智能,今年一季度便交出超預期的成績單,當季實現營收29.8億元,同比大增70.6%。
  • 風電「後平價」時代:海上風電成「最後一座山峰」?
    「經過30年的努力,中國的風電發展做到了從0到1的跨越。」在2020年初的中國風能新春茶話會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以下簡稱「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曾如此總結風電行業所取得的成績。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國風電累計裝機2.23億千瓦,穩居全球第一。其中陸上風電累計裝機2.16億千瓦、海上風電累計裝機750萬千瓦。
  • 今年風電光伏平價上網規模指標超預期 新能源迎平價「大考」
    這也意味著,新能源將迎來全面平價前的最後一次「大考」。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2020年風電、光伏平價上網通知》,其中,風電平價上網項目裝機規模為1139.67萬千瓦、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裝機規模為3305.06萬千瓦。
  • 風電搶裝潮爆發,產業鏈迎最強風口
    宣言提出,為達到與碳中和目標實現起步銜接的目的,在「十四五」規劃中,須為風電設定與碳中和國家戰略相適應的發展空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後,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於6000萬千瓦,到2030年至少達到8億千瓦,到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
  • 從競價上網到平價時代 2019年「風光」還看這三個關鍵詞
    無補貼、平價上網,是2019年光伏發電、風電等爭議較多的話題。   早在國務院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就提到,2020年實現風電與煤電上網電價相當。   根據整理,我們不難發現,競價上網過渡到平價上網,主要有三個關鍵詞,分別為競爭配置資源、降本增效和市場化交易,具體要如何實施呢?   關鍵詞之一:競爭配置資源   近年來,國家補貼大力推進清潔能源,吸引了很多企業進入光伏、風電的行業中,市場良莠不齊,最終建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等存在很大的差異。
  • 瘋狂的石頭:風電搶裝潮下「低估值+高潛力」的公司
    根據券商調研報告提供的數據,通過對四類風能區的風電利用情況數據測算風電場運營IRR,結果表明風電場如果以燃煤價格上網,其IRR在-3.63%-9.76%之間波動,76%的情況下風電可以實現平價上網。從短期來看,補貼退坡刺激下的風電搶裝潮更是凸顯了風電的景氣度。
  • 光伏平價上網時代大幕開啟
    表1:平價上網項目裝機容量前三的省份通知指出,國網和南網公司要確保平價上網項目優先發電和全額保障性收購,按項目核准(備案)時國家規定的當地燃煤標杆上網電價與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單位籤訂長期固定電價購售電合同(不少於 20 年),這些新政策確保了平價項目的電量的銷售,有助於改善相關企業現金流,提高企業項目建設的積極性
  • 國家能源局:平價上網非立即對風電、光伏發電取消補貼
    2017年8月,國家能源局在河北、黑龍江、甘肅、寧夏、新疆五省區啟動了共70萬千瓦的風電平價上網示範項目,目前正在穩步推進建設。2018年3月,國家能源局復函同意烏蘭察布風電基地規劃,一期建設600萬千瓦,不需要國家補貼。同時,光伏領跑者項目招標確定的上網電價已經呈現出與煤電標杆電價平價的趨勢。
  • 風電光伏平價上網政策來了!一股被多家券商集中推薦
    多家券商對此事件做出點評,其中中信證券認為無補貼的平價上網項目將在原指標規模的基礎上,為風電、光伏建設提供十分可觀的增量市場,行業需求有望加速釋放。中信證券認為,通知規定,對於不需國家補貼,及僅享受地方補貼的風電、光伏項目均為平價上網項目,且到2020年底前核准(備案)並開工建設的平價上網項目將不限規模,不佔用補貼指標。這意味著,無補貼的平價上網項目將在原指標規模的基礎上,為風電、光伏建設提供十分可觀的增量市場,行業需求有望加速釋放。
  • 國家能源局:推動平價(低價)上網項目並非立即對全部風電、光伏發電...
    2018年3月,國家能源局復函同意烏蘭察布風電基地規劃,一期建設600萬千瓦,不需要國家補貼。同時,光伏領跑者項目招標確定的上網電價已經呈現出與煤電標杆電價平價的趨勢。上述已開展的各項工作,為推動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提升市場競爭力、探索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積累了經驗。
  • 甘肅酒泉持續破解新能源產業發展困境 探風電規模化平價上網
    (資料圖)酒泉市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蘭州12月8日電 (馮志軍 楊雪龍)甘肅酒泉市委宣傳部8日發布消息稱,截至今年12月,位於當地的全國首個併網發電風電平價示範項目—中核玉門黑崖子5萬千瓦風電平價上網示範項目,已累計完成發電5010萬千瓦時,提前30天完成全年發電計劃,實現收入1500多萬元。
  • 平價趨勢下風電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機遇與策略
    在上述可再生能源中,水電作為傳統可再生能源已相對成熟,且受基本固定的水源地影響,兼具經濟性的開發空間有限;核電考慮到核廢料處理安全性,暫未開展大規模應用;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潛力較大,太陽能發電在過去十年雖然成本下降達89%,但集中式地面電站已基本無地可用,分布式光伏電站管理不便,預計增速可能趨緩;相比之下,風電搶裝潮接近尾聲,行業市場趨於成熟,並從「三北」地區延伸至中東南部、從陸上風電延伸至海上風電
  • 搶裝項目年底能否保住電價?財政部70號文解讀
    正文本身和認定辦法的不一致會讓人產生不同的理解方式,然而至今網上各路專家要不就是出來鼓掌叫好的,要不就是淺嘗輒止的重複一下原文,至今沒有真正權威的機構和人士出來解讀,給項目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尤其是對需要2020年底搶裝的風電、光伏項目,如果拿不到補貼,結果甚至是災難性的。
  • 提升海上風電回報的三個轉機
    不過,近期行業政策和市場的三個變化,為海上風電項目的回報率提升帶來重大轉機。從標杆到平價的回報率腰斬以一個廣東地區含補貼海上風電來說,如能順利搶裝,在0.85元/kwh電價下可以實現合理回報。但如果無法順利全額併網保電價,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電價將從0.85元/kwh下降為0.453元/kwh,投資回報也將隨之腰斬,接近陸上平價風電光伏項目回報,無法反應與海上風電風險相匹配的應有回報水平。為此,出於對無法在2021年底全額併網保電價的擔憂,部分已核准海上風電項目業主選擇放棄2021年搶裝,改為等待平價時代風機及整體造價下降後的投資機遇。
  • 央視財經頻道播出風電行業調查,風電「搶裝潮」進入衝刺期
    央視財經頻道播出風電行業調查,風電「搶裝潮」進入衝刺期 發布時間: 2020-11-26 12:07:59   來源:央視財經新聞  作者:
  • 光伏漲價「後遺症」:平價上網或推遲
    重重困境中,作為平價上網前的搶裝時刻,下半年是補貼最後時期,此輪漲價讓面對組件價格瞬息萬變的終端市場「騎虎難下」。平價上網恐推遲當組件及下遊企業深陷泥潭之時,光伏產業實際上已現隱憂。截至8月31日,多晶矽參考價與8月1日相比,上漲了53.96%。
  • 風電中的「隆基股份」!馮柳持倉3000萬股,拿下多個國內第一
    光伏VS風電,未來誰更有機會》,作者提到了海上風電的將是風電行業下一個增長動力。其中有兩個邏輯:一個是搶裝期,一個是平價上網。一、風電迎來第二波成長機遇也就說,明年是陸上風電最後的搶裝窗口,同時海上風電開始迎來「搶裝潮」。
  • 平價上網與分布式光伏沒關係,補貼照樣有!
    通俗地說,就是從2019年即將建設的光伏項目中,把不需補貼就能實現較高收益的項目擇出來,由各省自行統籌管理,再把可利用的補貼資金分給剩下的項目,促進光伏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從文件內容來看,即將推行的無補貼光伏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省內大型全額上網項目。
  • 如何理解風光平價?
    風光平價項目定位:不限規模、不佔指標的增量  《通知》指出,要開展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試點項目建設:  各地區要推進建設不需要國家補貼執行燃煤標杆上網電價的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試點項目。  在資源條件優良和市場消納條件保障度高的地區,引導建設一批上網電價低於燃煤標杆上網電價的低價上網試點項目。
  • 水、火、風、光、核電的發電成本與上網電價
    基準價按各地現行燃煤發電標杆上網電價確定,浮動範圍為上浮不超過10%、下浮原則上不超過15%,具體發電企業、售電公司、電力用戶等通過協商或競價確定,但明年暫不上浮,特別要確保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只降不升。2018年燃煤火電機組分省脫硫標杆上網電價如圖。影響燃煤火電機組上網電價的因素主要有煤價、工程造價、年發電利用小時數、機組固定成本、長期貸款利率、折舊率等。